天麻靠蜜环菌生活
天麻的种植技术

天麻的种植技术天麻种植生态气候条件及增产技术1 生态气候条件1.1 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苗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
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1.2 温度天麻喜凉爽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10—25℃,8℃开始萌动生长,30℃就会停止生长。
超过3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
1.3 湿度天麻喜湿润,它适宜生长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一般腐殖土含水量达50%一60%,天麻生长良好。
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
1.4 光照天麻从种到收,阳光对其影响不大,适宜室内栽培。
院外培育天麻种子,箭麻出土后,太阳光直接辐射会灼伤茎秆,需搭棚遮荫避光防风。
1.5 风氧气对天麻及蜜环菌生长繁育极为重要。
室内及地下室栽培必须留通风口,以保证空气流通,种植天麻的土质要疏松,利于通气渗水。
1.6 土质土壤质地不同对天麻生长影响很大,天麻及蜜环菌适宜在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粘重的土壤排水性差易积水,影响透气,导致块茎死亡,沙性过大的土壤,保水性能差,易引起土壤缺水,同样影响块茎和蜜环菌生长。
土壤pH以5.5—6.0,在微酸性土壤中栽培为宜。
2 增产技术2.1 场地选择太阳直接辐射较差的地方是种植天麻的最佳场地。
室内、室外、地下室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均可进行种植,可人工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有性繁殖的麻种,一穴产的麻种可分栽10—15穴,在山上种植省工、省料。
高寒区,海拔1000m以上要选择阳坡种植。
海拔500m以上选择半阴半阳坡种植。
500m以下最好选择阴坡种植。
2.2 最佳播期播期原则主要考虑温度,应选在天麻种已进入休眠而蜜环菌可以继续萌发生长的阶段:在商南地区即日平均气温已降到10℃以下,5℃以上为最佳播期。
天麻有性繁殖最佳播期:浅山区(海拔800m以下)在3—4月;高寒山区(海拔800m以上)在4—5月。
无性繁殖最佳播期,浅山区在11月,高寒山区在3月,超过3月底海拔1500m以下地区不能种植。
天麻栽培管理技术

天麻栽培管理技术
①生长特性
天麻是靠与蜜环菌共生而生长,蜜环菌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
蜜环菌是一种真菌,腐生于木头,在通气良好、不积水的环境中生长。
在早春季节里,当土壤温度达6-8℃时,蜜环菌先开始萌动生长,并侵入小天麻块茎(俗称米麻),随着气温升高到15℃左右时,米麻也开始萌动,这时两者成为共生关系。
在米麻生长、变大增粗的过程中,周围长出数个侧芽,这些侧芽逐渐长成细长的米麻。
这些米麻又从周围长出侧芽形成新的米麻,从而使原来种的米麻长出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米麻。
与此同时,原来的米麻自身不断地生长变粗,长成较大的块茎,但未形成能长出花薹的顶芽,这类天麻俗称白麻。
较大型的白麻再培育1年就长成箭麻,箭麻即为可收获的天麻。
如箭麻再行春种,到5月份,顶芽便拱土而出,长出像箭一样的花薹。
箭麻抽薹后,麻体中空,质量下降。
②选洞、砌坑
露地栽培时,在海拔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夏天气温不超过28℃的地方挖坑即可;或选择有5米以上土层覆盖的防空洞或山洞,洞内的最高气温不超过28℃,湿度达80%左右。
洞选好后,在洞的两侧紧贴洞壁架设种植天麻的坑床,架设坑床的常用方法是:有砖头直立
1。
密环菌与天麻的关系

密环菌与天麻的关系密环菌是一种寄生真菌,在自然界,能在600多种树木或草本植物上生存。
它不仅在活树、草根上寄生,而且能在死树的根和茎干上繁衍,靠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密环菌。
同时,密环菌可将这些物质变为腐殖质,增加森林土壤的营养,又断绝了一些森林害虫孪生和越冬的场所,起到了森林“清道夫”的作用,为林地清理出有利于再生长的空间。
天麻由于自身没有制造养料的能力,必须依靠密环菌作为营养来源生长。
天麻--密环菌--树木(绿色植物)之间构成了一个“食物链”。
密环菌就是其中的“营养桥梁”,树木是它们之间的物质基础。
树林是天麻共生真菌的“营养仓库”,栽培天麻需要用树干培养菌材,故必须选择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天麻。
选择林中栽培天麻,也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方式。
可以用来伴栽天麻、猪苓等!天麻为名贵中药材,临床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有数十种中成药用天麻作原药材,社会需求量较大。
天麻是高度进化的兰科植物,应用密环菌(活性微生物)科学生态栽培,节能高效,提高生物利用率。
密环菌是天麻生长的基本营养来源,没有密环菌,天麻就不能生长;但与密环菌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它们之间存在着消化与被消化的营养关系。
表现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随着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树木”是密环菌与天麻生长的营养基础:密环菌是一种寄生真菌,在自然界,能在600多种树木或草本植物上生存。
它不仅在活树、草根上寄生,而且能在死树的根和茎干上繁衍,靠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获得营养。
同时,密环菌可将这些物质变为腐殖质,增加森林土壤的营养,又断绝了一些森林害虫孪生和越冬的场所,起到了森林“清道夫”的作用,为林地清理出有利于再生长的空间。
天麻由于自身没有制造养料的能力,必须依靠密环菌作为营养来源生长。
天麻——密环菌——树木(绿色植物)之间构成了一个“食物链”。
密环菌就是其中的“营养桥梁”,树木是它们之间的物质基础。
树林是天麻共生真菌的“营养仓库”,栽培天麻需要用树干培养菌材,故必须选择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天麻。
蜜环菌的特性及其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中国果菜栽培技术天麻(.)属兰科多年生非自养型生物,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以块茎入药,应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高血压等病症[1]。
蜜环菌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真菌的一属,广泛分布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森林地区,是一种药食兼用菌[2]。
天麻与蜜环菌在长期进化中建立了共生关系,蜜环菌是天麻获取营养的桥梁,在天麻整个无性繁殖阶段需要蜜环菌的伴栽。
本文总结了蜜环菌与天麻的关系,并对蜜环菌对天麻质量的影响,以及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和优良菌株的选育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
1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蜜环菌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
菌丝体是蜜环菌的营养体,一般以菌丝和菌索两种形态存在。
单条菌丝肉眼不易观察到,成堆时为白色绒毛状[1]。
菌索是菌丝在不良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人用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菌索顶端有保持细胞不断分裂的分生组织区,再生能力很强[2]。
同时菌索外层还有一层角质外壳包裹,可以对内部的菌丝起到保护作用。
与天麻麻伴栽时,菌索常附于天麻表皮、菌棒表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
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宜选择菌索粗长、分支多、生物最大、健壮度高的菌株,这样的菌株侵染机率高并能长期给予天麻充足的营养[2]。
子实体是真菌在生长发育中完成有性世代产孢的结果,蜜环菌的子实体常于夏末秋初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产生。
与天麻伴栽时,应避免蜜环菌子实体的产生,否则会影响天麻的产量。
在自然界有一种与蜜环菌极为相似的真菌叫亮菌,也称假蜜环菌,二者的菌丝菌索极为相似,不过亮菌不能与天麻结合共生,在栽培天麻时应注意区分[3]。
蜜环菌的特性及其对天麻生长的影响赵香娜1胡亚平2张鹏1李记臣1(1.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邢台054000;2.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河北邢台054000)摘要:蜜环菌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真菌,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天麻是一种非自养型生物,在其整个无性繁殖阶段都需要蜜环菌的伴栽。
天麻种植技术

天麻种植技术先要接种蜜环菌,种植天麻没蜜环菌是行不通的,因为天麻在生长过程中,主要是靠蜜环菌提供营养,与蜜环菌共生的。
具体接种的方法也是很简单的,先准备好树棒,锯成小段,在每段上还要先割一个鱼鳞口,为蜜环菌提供一个生长环境,再把蜜环菌放进去。
再就是选不好培育的地方,天麻喜凉湿润的沙土壤,温度最出色掌控在20~25度,这就是极易生长的温度,湿度在60%~70%左右接下来就可以放天麻了,将天麻放在培养好的蜜环菌上面,等待一年,天麻就种植好了。
栽种不好了后,可以把天麻挖出了。
挖出来后,先用热水烫一下,在放在一旁晾干,晾干后就可以储存好了,以后要用时候,直接拿出来就可以了。
一、培育种子(一)育种圃培育种子技术1、繁育圃场地的挑选:繁育圃最出色挑选较平缓的沟漕地树荫下,土壤以砂质壤土为宜,并无石块。
2、箭麻的选择:选择好作种箭麻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
应在11月份天麻收获季节,在收获穴内就注意选择箭麻。
严格防止挖伤和其它机械损伤,顶芽应保持完好,饱满、红润,无病虫为害,重量在3两以上者较好。
挖出后小心放入筐中,转运期间严防撞伤。
3、箭麻栽培时期: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冬季地温不高于0℃左右的自然条件下,在冬季天麻斩获后可以立即栽培。
秦岭以北较寒地区,不必冬柏树,选并作种麻的穴,冬季可以不交,自然越冬,可以改成春收春柏树,或冬柏树后加厚砌土,用稻草全面覆盖做好保暖措施。
东北寒冷地区应当在春季鞭叶后栽种。
4、箭麻栽植方法:箭麻本身贮藏着丰富的养分,完全能满足抽苔开花结果所需要的营养。
据我们试验,箭麻用菌材伴栽和不用菌材伴栽,对抽苔开花后的结果率及种子产量无显著差异。
故栽箭麻时可直接栽植在土壤里,不用菌材伴栽。
方法是作宽二尺的畦(南方作高畦也叫厢)两畦中间留1.5尺宽人行授粉道。
栽箭麻时块茎应平放但顶芽应朝上、向畦内边,两箭麻之间留3-4厘米宽的株距。
如果冬栽,在顶芽旁插一小树枝为标记,以防次年插杆时使箭麻受伤。
高度以高过盖土为宜,复土3-5厘米,春栽者,应边复土边插1.5米以上一根竹杆。
【天麻种植】什么是蜜环菌?

【天麻种植】什么是蜜环菌?蜜环菌有什么特征?蜜环菌对天麻生长起什么作用?蜜环菌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多少度?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蜜环菌特征蜜环菌又称青冈菌,是白蘑科蜜环菌属的一种真菌。
天麻依靠蜜环菌获得营养,天麻栽培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培养的蜜环菌是否生长良好。
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形态如下。
1、菌丝体:菌丝分枝交错形成菌丝体,分菌丝和菌索两种形式。
菌丝纤细,乳白色,直径3~5μm,有分隔。
菌丝集合成束,外有胶质外壳称菌索。
幼嫩的菌索呈棕红色,有光泽,先端生长点为白色,衰老后变为红褐色或黑色,表面失去光泽,老化的菌索成空壳,失去再生能力。
蜜环菌的菌丝和菌索在夜晚或暗处能发荧光,这是识别蜜环菌的重要特征。
2、子实体: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发育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呈伞形,高10~15厘米。
菌盖蜜黄色或土黄色,肉质,半球形,中央稍隆起,表面中部有多数暗褐色毛鳞。
菌柄纤维质,松软呈海绵状,中上部具有一个环或脱落。
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孢子印白色。
二、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天麻无根、无正常叶、无叶绿素,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因此不能自养生活。
其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靠消化侵入块茎的蜜环菌。
没有蜜环菌天麻就不能生长,甚至不能生存。
它们之间是消化与被消化的关系,天麻在正常情况下,依靠消解侵入其体内的蜜环菌菌丝来营养自身,这是天麻依存蜜环菌的方面。
当天麻生理功能和生长势减弱,或者已完成了生命周期,块茎逐渐丧失消解吸收蜜环菌菌丝的代谢能力,细胞中的菌丝体处于优势时,块茎的组织就被菌丝分解吸收,这是蜜环菌摄取天麻营养对天麻的寄生。
蜜环菌是以腐生为主的兼性寄生真菌。
能在600多种树木和草本植物上生活,既能在死的树桩、树根上营腐生生活,又能在活树、草根上营寄生生活。
菌丝体在温度6℃~8℃时开始生长,18℃~25℃生长最快,超过30℃就停止生长。
多生活在含水量40%~70%的基质中,空气相对湿度以70%~90%为宜。
天麻的三下窝栽培法

天麻的“三下窝”栽培无性繁殖栽培法是以米麻、白麻做种麻的种植技术。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三下窝栽培法”、“活动菌材法”、“固定菌床法”。
现将目前普遍使用、生产效果较好的这三种方法介绍如下,种植户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用或作对比试验,摸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最好办法。
三下窝栽培法11~12月,将砍短至18厘米左右长的阔叶树枝(如桑树、果树等)或80厘米长阔叶树椴木、蜜环菌栽培种、天麻种同时伴栽(俗称“三下窝”)。
在椴木砍口处塞上一块蜜环菌种,并将天麻种尾部紧靠蜜环菌种。
冬季,天麻处于低温休眠状态,而蜜环菌在6℃即可缓慢地生长,并逐渐寄生到阔叶树枝内,从中吸取营养;3月份,气温回升至10℃以上,天麻开始萌发生长时,已有很多长好的蜜环菌网附其上,供给其充足营养。
实践证明,这种栽培方法,简单易学,省工省力,效果不错,每平方米天麻产量可达5~12千克。
比较适合于初学栽天麻及利用桑枝栽天麻的农户,值得大力推广。
下面以砖池为例,具体介绍“三下窝栽培法”,若开沟栽天麻,方法相同,但可省去红砖,降低生产成本。
①每平方米天麻池用料:红砖110块、干净的林间腐殖质土或中等粗粒度的沙0.2立方米,新鲜阔叶树(栗树、冬瓜树、果树等)木棒30千克。
直径5~10厘米粗的木棒,锯为80厘米长,每隔15厘米在两侧面砍一个三角缺口(砍三角口比砍鱼鳞口效果好);直径10厘米以上的木棒,可锯为20厘米长短棒,或者剖为两半,效果更佳。
先晾晒10~15天左右,杀死阔叶树芽苞后,再用0.25%硝酸铵或尿素溶液浸泡24小时,沥干水备用;干栗树叶(或梨树叶、当年新鲜稻草)3千克,勤浇水或浸泡24小时,沥干水备用;白麻0.5千克、蜜环菌种2袋(17×33厘米);还可将长效菌材(栗树等)与速生菌材(桑枝)搭配使用,可以提高天麻的接菌率和产量。
桑枝较细,不必砍口,可用铡刀铡成18厘米长使用。
②砖池:内宽100公分、高40公分,长任意;各砖池间留50公分宽走路,浇水,并有利于透气;若靠墙面布池栽天麻,虽可节省一部分砖,但因透气性差,天麻产量很低,不宜采用!若砖池内宽80公分,则栗树锯为60公分长,桑树条铡为18公分长。
天麻种植技术之密环菌的生长条件和习性

一、兼性寄生:蜜环菌主要营腐生生活,同时可兼营寄生生活,也就是说蜜环菌能寄生在活树上或腐生在死树上。据报导:蜜环菌可以寄生于600余种木本植物上,特别是高大乔木和阔叶树。利用这个特性,培育菌材可根据当地树种条件选择适宜的木材。因蜜环菌有寄生的特性,在活树上可以生长,所以最好是随砍树随时培育蜜环菌,从而可以延长树棒的使用时间,充分利用树棒营养。但因为蜜环菌又有腐生特性,也可以在死树上生长,如果没有新鲜树棒时,也可以利用砍伐后放置较久的死树棒,经浸水后使用。但效果不如活树棒好。
四、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的要求:蜜环菌菌丝在6-8℃时即开始生长,但菌索在15-18℃时才能生长,在20-25℃时长得最快,超过30℃就停止生长。因此在高寒山区,要抓紧温度高的时期,采取措施提高地温以培育菌材。而在夏季地温超过30℃的低山区,就要做好遮阴降温工作。蜜环菌对湿度也有一定要求,干燥条件对它生长不利。蜜环菌所生长的土壤湿度,因土壤质地不同,差异很大。在鄂西腐殖含量高的土壤中,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以上;在陕南的风化石渣土,含水量只有14-18%。砂壤土的适宜湿度一般要求用手握成团,落地能散开就合适。如果用锯木屑加砂做培养蜜环菌的填充物,含水量就要调到45-60%,对于不同土质应区别对待。
酸碱度(HP值)是影响蜜环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蜜环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为pH值在5.0-6.0之间。南方山区土壤均偏酸,故蜜环菌生长旺盛。在配制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时将酸碱度调至pH5-5.5,蜜环菌生长良好。 源自(QQ:862892180)
二、好气:蜜环菌在通气条件良好时,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嫌气条件下,生长很慢。所以在培育菌材和栽培天麻时,必须选择砂土或砂壤土,不能选透气性不良的死黄泥地。特别是排水不良、粘性积水的土壤,更不适宜用来培养蜜环菌和栽培天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麻靠蜜环菌生活。
蜜环菌生长发育主要靠主要靠分解吸收树木营养,因此,培养好的“菌材”是提高天麻产量的关键。
1、备料。
能生长蜜环菌的树种很多,常用的有北方的柞树、桦树等。
南方的青杠、野樱桃、水像树(经久耐用,维持时间长)、椴树、桤木(易腐烂)等。
选直径7~13厘米的新鲜树干、枝条,锯成70厘米左右的小段,以边备料边培菌为好。
整料后,每一木段必须破口,把树皮砍伤多处,深达木质部3毫米左右,以利蜜环菌接种。
破口的方法有鱼鳞、环形口、条形口等几种。
2、准备菌种。
菌种的来源,一是采集野生菌,二是利用已经栽过天麻的旧菌材,三是室外培养的菌种,四是室内培养的纯菌种,如用野生菌种应切成短节碎块,因蜜环菌索具有从两端断面继续生长的特性,切碎后,增加断面,从而增加接种的机会。
3、培植菌材的时间。
3~8月均可,皮厚、南坚的树种,一般接菌和发菌较慢,应提前培菌;皮薄、质松树种接菌和发菌较快,可迟点培菌,一般以3~4
月树木开始生长以前较好,此时树木不易脱皮,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接菌后容易发菌。
6~8月培养菌材,要避免杂菌,8月以后,气温下降,蜜环菌生长缓慢,当年不能使用,不宜进行。
4、菌材的培植方法
(1)活动菌材培养:培养的菌材在栽培天麻时,能随用随取的,称活动菌材。
培养方法有堆培、窖培等,其中以窖培为好。
选天麻栽培场地附近较湿润的地方挖窖,深33~50厘米,大小根据地势及菌材数量而定,窖培时,将窖底挖松7~10厘米,放入适量(约占30%)腐殖土,底部松土整平后好可铺放木材。
材间用腐殖土充填缝隙,要求实而不紧,木材上面要露出,放好一层后,洒淋马钤薯汁或清水,湿透材底为止,再放一层菌种,依次无堆4~5层,最后盖上10厘米(可盖腐殖土,再盖原土),再用草覆盖,以防雨水冲刷,保持表土疏松,并可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一般每窖放100~200根菌材为宜。
(2)固定菌材培养:培养的菌材在栽培天麻时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称固定菌材。
培养菌材的窖,由于菌材培好后不移动,菌材上的菌索的生长环境未受到破坏,能更好地为天麻提供营养,促进天麻时期生长。
培养固定菌材的方法与培养活动菌材大致相同。
窖深25厘米左右,大小依具体情况而定,每窖固定木段5~20要为宜,过多会操作不便。
如用旧菌材接种,新旧菌格相间铺放,栽天麻时将旧菌材取出,新菌材不动,若全为新菌材则留一起一,即为固定菌材层,其土可照活动菌材培养方法再加培一层菌材,以后作活动菌材使用,最后覆土10厘米,并盖草。
培养优质菌材,除了选用适宜的树种和优良菌种外,还要控制杂菌感染,保持窖内适当的温湿度。
因此,在海拔高的地区培菌应先阳坡,培菌窖要浅,盖土要薄,以提高窖温;在低海拔地区应选阴坡或林间,采用深窖培菌,夏季加厚覆盖物,以降低窖温;中山地区宜选半阳地段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