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相见欢》全诗赏析

《相见欢》全诗赏析

《相见欢》全诗赏析[出自]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相见欢》阅读答案

《相见欢》阅读答案

《相见欢》阅读答案《相见欢》阅读答案「篇一」纳兰性德《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相见欢【清】纳兰性德①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鲮被,水沉②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①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

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

此篇作于出使途中。

①微云一抹:即一片微云。

②恰与二句:意谓那一抹微云的远山恰似清晨那人(指闺中人)所画出的眉毛。

③水沉: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的香。

这里指香气。

宋周邦彦《浣溪沙》:“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簧尽日水沉微。

”④黄茅野店:即黄茅驿。

参见《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翻译】:遥远的山峰上飘着一抹微云,那一抹微云的远山像极了她清晓画的`眉形。

妻子一人孤独凄清着盏着红蜡,盖着青菱被,任那香气沉晕。

但此时自己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感到凄迟伤感。

【赏析】:见到了冷溶溶的远山便联想起她清晓所画的眉形,于是不免怀念起她来。

故于下片待以“红蜡泪”三句描绘想象中妻子正孤独凄清的情景。

但此时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又怎能不凄迟伤感,孤清寂寞呢!从词中所绘之情景看,此篇大约作于出使之途中。

【阅读训练】:(1)“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词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

请简要赏析。

(3分)【参考答案】(1)(3分)词人由远望中萦绕远山的这抹微云,自然联想到心爱的妻子的画眉(1分),体现出他对亡妻的难以忘怀(1分);而把微云与亡妻在世时清早的画眉相似写人词中,更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词人写了微云、远山、野店、西风等眼前所见的凄冷景象(1分),又通过红烛、青绫被、沉香等回忆起昔日美好的生活(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在旅途中内心的凄凉、孤独,寄托了对亡妻凄婉缠绵的怀念。

《相见欢》原文+赏析

《相见欢》原文+赏析

《相见欢》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相见欢》原文+赏析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相见欢》古诗鉴赏

《相见欢》古诗鉴赏

《相见欢》古诗鉴赏《相见欢》古诗鉴赏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诗词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诗词鉴赏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1/ 1。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见欢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全文翻译: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
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
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对照翻译: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导读: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创作背景在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塑造了闺中女子伤春怀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原文清代:纳兰性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①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②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③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④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柳永《甘草子》:“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翻译赏析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作者为金朝诗人蔡松年。

其古诗全文如下:云闲晚溜琅琅。

泛炉香。

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

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

【前言】《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是金朝词人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所作出的一首小令。

种菊西岩,夜置酒,与友人陈公辅对钦赏乐。

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词一首。

此词描写了与友人秋夜对饮的场景,仅有三十六字,却创造出一个耐人品味的境界。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而不露痕迹,表面看上去纯乎写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的外在展现,但实际上闲云松菊,表现的正是陶渊明式的境界。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云根:山石。

⑶金葩玉蕊:指菊花,黄色的花瓣白色的花蕊。

⑷蜜炬:蜡烛。

蜜蜂蜂巢中的蜡可作蜡烛的原料,故以“蜜炬”代称蜡烛。

⑸蓊:本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郁勃。

⑹要:邀请。

⑺度:谱曲。

⑻溜:细流。

琅琅: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⑼斜川:地名,其地在江西都昌县,近庐山。

陶渊明有《游斜川》诗。

川,平原,平地。

⑽鹄:鸿鹄,一种水鸟。

古代鹄又通“鹤”。

⑾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

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赏析】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所作出的一首小令。

种菊西岩,夜置酒,与友人陈公辅
对钦赏乐。

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词一首。

小词字不多,仅36字,然而却给人留连其中,周而忘返的迷人境界。

一个“清”字概括了这一境界的特点: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

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

青松黄菊,炉香菊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

作者对退隐山林,种菊南山的陶渊明十分敬仰,字里行间透出到陶的倾佩。

“斜川松菊”似与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同趣。

陶渊明的清旷高古的精神,与陶借松菊抒发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的心境,无一不令作者折服,不自觉地便流露纸端,见于词上。

这首词与平常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而不露痕迹。

表面看上去纯乎写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的外在展现。

但实际上闲云松菊,此情此景不正是人们追求的那种陶渊明式的境界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