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章节知识点整合,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章节知识点整合,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1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三、根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人1、以下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选项是〔〕A.酚类–OH B.CH3CHCH3COOH羧酸–CHOC.醛类–CHO D. CH3-O-CH3醚类C O C2、甲基、羟基、羧基和苯基四种听子团,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pH小于7的有〔〕A.5种 B.4种 C.3种 D.2种3、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等物质的量的A与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其中n为正数〕不可能为〔〕A.8n B.18n C. 14n D.44n4、以下属于别离、提纯固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分液5、以下有机物名称正确的选项是〔〕A.2-乙基戊烷 B.1,2-二氯丁烷C.2,2-二甲基-4-己醇 D.3,4-二甲基戊烷6、在密闭容器中*气态烃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和,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温度〔20℃〕,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假设加NaOH的溶液则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此烃为〔〕A.C3H8B.C2H4 C.C2H6 D.C6H67.以下说法全不正确的选项是.......〔〕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一样②、CH≡CH和C6H6含碳量一样③、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④、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⑤、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⑥、能够快速、微量、准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谱法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8.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以下有机物进展分类。

〔1〕芳香烃:;〔2〕卤代烃:;〔3〕醇:;〔4〕酚:;〔5〕醛:;〔6〕酮:;〔7〕羧酸:;〔8〕酯:。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 第2课时油脂蛋白质 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 第2课时油脂蛋白质 含答案

第2课时油脂蛋白质[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2.了解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

3.知道油脂和蛋白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一油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油脂的分子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其结构如下图所示:结构式里,R1、R2、R3为同一种烃基的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R1、R2、R3为不同种烃基的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

(2)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

油和脂肪的状态不同,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较多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单键较多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2.油脂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水解反应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如: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在此条件下油脂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

硬脂酸甘油酯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硬脂酸甘油酯______________硬脂酸钠______甘油。

(2)油脂的氢化反应植物油分子中存在,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液态油脂转化为固态油脂。

归纳总结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C.油脂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油脂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 D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形成的酯,故它属于酯类,其组成元素为C、H、O。

有些油脂是由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故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羊油是高分子化合物,是纯净物B.羊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C.工业上将羊油加氢制造硬化油,有利于保存D.羊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制肥皂答案 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油脂的组成和油脂的化学性质。

羊油是动物脂肪,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A选项错误;构成羊油的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不是高级醇酯,B选项错误;羊油并不是液态油,而是固态酯,是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因此不存在催化加氢的问题,所以C选项错误;D 选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这种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是工业上制肥皂的方法,所以D选项正确。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姓名班级小组组评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刘芳审核:审批:时间: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划出重要知识,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组长负责收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提高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苯的典型的化学性质,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3.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问题导学】1.苯的发现:。

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空间构型。

3.物理性质: 苯在通常情况下,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毒性,溶解性,密度比水,熔、沸点比较。

4苯的化学性质(1)苯在空气中点燃产生的现象为;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2)苯与(液溴、溴水)在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3)苯与浓硝酸在作用下发生反应,(温度为),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4)写出苯与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课前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B.苯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香料C.用冷水冷却苯,可凝结成无色晶体D.苯属于一种烃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苯在溴化铁存在时与溴的反应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氢气的反应C.苯在空气中燃烧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分层4.(多选)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 练习)-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3.3.1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 练习)-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3.3.1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乙醇课时训练16乙醇基础夯实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A.B.CH3CH2NO2C.CH2CHBrD.CH2CH2解析:可看作甲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l取代;CH 3CH 2NO 2可看作CH 3C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CH2CHBr可看作CH2CH2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Br原子取代;只有CH2CH2不属于烃的衍生物。

2.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下列对该试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钠粒浮在乙醇液面上B.钠粒熔化成小球C.钠粒在乙醇液面上游动D.钠粒表面有气泡产生,故钠粒沉在乙醇底部,且反应生成气体较慢,钠粒不会在乙醇液面上游动,A、C两项错误;钠与乙醇的反应比较平缓,放出的热量不能使钠熔化,B项错误。

3.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生疏中,错误的是()A.+HNO3+H2O;取代反应B.CH2CH2+HBr CH3—CH2Br;加成反应C.CH4+Cl2CH3Cl+HCl;置换反应D.2CH3OH+O22HCHO+2H2O;氧化反应4.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简洁挥发的性质,无法用分液方法将乙醇中的水除去。

5.对同样的反应物若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如:C2H5OH CH3CHO+H2↑2C2H5OH CH2CH—CH CH2↑+H2↑+2H2O2C2H5OH C2H5OC2H5+H2O又知C2H5OH在活性铜催化下,可生成CH3COOC2H5及其他产物,则其他产物可能为() A.H2B.CO2C.H2OD.H2和H2O解析:依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即化学方程式两边原子总数相等作出推断。

必修2第3章第1-2节复习学案

必修2第3章第1-2节复习学案

必修2第3章第1-2节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协作指导】1、结合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为什么?⑵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的耕作之地是一年一熟而海南岛的可以一年三熟呢?⑶天山山麓的绿洲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⑷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当地人民发展基塘农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⑸荷兰的鲜花点缀世界许多大城市,中国北方的城市出现南方的水果,说明什么?⑹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城市近郊地区的农田纷纷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蔬菜、花卉等农产品,这说明什么问题?2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回答,请你归纳总结影响农业生产与布局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拓展训练】一单选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B、热量、光照、水分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D、气候、市场、交通2、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光热B、水源C、地形D、土壤3、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地形C、土壤D、水分5、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6、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动人口的变化7、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8.下列不属于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9.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D.牧牛和牧羊混合农业10.下列各组国家中,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的是( )A.丹麦、法国B.新西兰、南非C.美国、加拿大D.阿根廷、巴西11.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 )A.种植业农业B.养殖业C.自给农业D.混合农业12.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低,商品率低D.资金投入多13.下列符合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是( )A.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B.科技水平较高C.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D.小农经营二双选14美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的需求C.政策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15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A.平原地形为主B.雨热同期的气候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

高中化学必修2课件全集:《第3章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2课件全集:《第3章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梳理

2. 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H6O
HH
结构式:H C—C—O—H 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C2H5OH
醇的官能团--羟 基写作-OH 醇属于烃的衍生物
思考:-OH 与OH- 有何区别?
官决烃能定化团的合的物衍概特殊生念性物质的的原子概或原念子 :
团称为官能团。
几种常见的官能团名称和符号
点燃
CH2=CH2+3O2 2CO2+2H2O
②与酸性KMnO4的作用: 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现象:紫色褪去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 现象:黄色(或橙色)褪去
1, 2—二溴乙烷 (无色液体)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 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叫做加成反应 。
C. CH3-CH=CH3 CH2
CH2
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 式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C4H10 丁烷
CH3CH2CH2CH3
CH3CHCH3 CH3
特点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 同素异形体 (单质)
同位素
同:(通式)结构相似 不同:分子式 同: 分子式 不同:结构
常见烷烃的结构式:
乙烷: H H ||
H-C-C-H || HH
丙烷:
HHH ||| H-C-C-C-H ||| H HH
丁烷: H H H H 异丁烷: H
H-C| -C| -C| -C| -H
| H--C--H
||||
H
H
HHHH
|
|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单元复习十【章节知识网络】1.有机物分类:2.常见官能团异构:3.各类衍生物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一览表:基本类型有机物类别取代反应卤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等水解反应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硝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磺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加成反应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等消去反应卤代烃、醇等氧化反应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酸性KMnO4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直接(或催化)氧化酚、醇、醛、葡萄糖等还原反应醛、葡萄糖等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等缩聚反应苯酚与甲醛;多元醇与多元羧酸;氨基酸等与浓HNO3的颜色反应蛋白质与FeCl3溶液显色反应苯酚等5.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6.各种典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章节巩固与提高】1.(2012·茂名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和CuCl2稀溶液都能使蛋白质变性B.葡萄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CH3Cl和CH3CH2Br互为同系物D.油脂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与金属钠反应【解析】B。

A项中NaCl是轻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项错误;B项中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项正确;C项中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种类和数目都相同,故C项错误;D项中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均能和金属钠反应。

故D项错误。

2.(2012·东北三省模拟)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解析】A。

Na2CO3可以和乙酸反应,同时还能除去水,蒸馏,再加硫酸,生成乙酸,故A项正确;不用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

3.(2012·黄冈模拟)关于有机反应类型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选项有机反应反应类型A 苯与H2反应生成环已烷加成反应B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氧化反应C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反应取代反应D 油脂在稀硫酸溶液中加热水解反应【解析】C。

C项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项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含答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

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一甲烷的存在、用途及结构1.甲烷的存在与用途(1)甲烷的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我国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海底。

(2)甲烷的主要用途甲烷易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H2O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烷可用作燃料。

天然气和沼气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甲烷还可用作化工原料。

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甲烷的分子模型CH4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H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归纳总结1.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2.一个碳原子以4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时,无论这4个原子是否相同,都分别在四面体的顶点上,但不一定为正四面体,也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

1.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答案 D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的是()答案 D解析在这几种形式中,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但比例模型更能形象的表达出H、C的位置及所占比例;电子式只反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

二甲烷的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将甲烷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甲烷是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状况下,1 mol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 kJ 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有机物含义、有机物的主要特点及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掌握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3.掌握烷烃的通式及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4.了解乙烯和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

从乙烯的性质学会推导乙炔的性质。

分析苯和烯烃的结构,认识到苯的性质与烯烃的在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5.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6.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官能团的概念。

学习过程
1.有机物概述
(1)有机物定义:。

(2)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是:溶解性:,可燃性:,导电性:,反应特点:。

(3)有机物结构: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经常以键结合。

3.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
4.烷烃的通式及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烷烃的通式:。

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状态:。

熔沸点:。

6.有机反应的类型
(1)取代反应。

定义:。

特点:。

①卤代反应: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苯与溴,铁屑反应:。

②硝化反应: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 ℃共热:。

③酯化反应: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

(2)加成反应。

定义:。

特点:。

①与氢加成:
乙烯和氢气:。

苯和氢气:。

②与卤素加成:
乙烯和氯气:。

③与卤化氢:
乙烯和氯化氢:。

(3)其他反应类型。

①氧化反应:有机物的燃烧及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

乙醇的燃烧:。

乙醇的催化氧化:。

②聚合反应:制备聚乙烯:。

8.
随堂检测
1.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四氯化碳
B.乙烯
C.苯
D.酒精
3.下列关于苯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发生取代反应
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D.能燃烧
4.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5.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A.乙烯与氯气加成(CH2Cl—CH2Cl)
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
6.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苯
B.氯化铁
C.乙烷
D.乙烯
7.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8.下列有机物,既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乙酸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9.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油脂
C.乙烯
D.蔗糖
10.把新制的Cu(OH)2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加热后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A.脂肪
B.白酒
C.乙酸
D.葡萄糖
11.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

“绿色能源”目前是研究的新能源之一,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这种物质是()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木炭
12.将一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立即将热的铜丝插入盛有酒精的试管中,铜丝表面又变为亮红。

解释原因并写出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3.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别为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1)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2)多数不溶于水,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多数可燃烧多数为非电解质,难电离,不导电一般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较小,化学方程式用箭头表示
(3)共价
2.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化学式CH4C2H4C6H6C2H6O C2H4O2
电子式
H H∶∶∶∶H
———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4CH2CH2

CH3CH2OH CH3COOH 空间构型正四面体平面分子平面分子——
3.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
色无色无色无色无色无色
态气态气态液态液态液态
味无味稍有气味特殊芳香气味特殊香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不溶于水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密度比空气小比空气略小比水小比水小比水大
4.C n H2n+2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升高
5.
有机物官能团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甲烷—
①CH4+2O2CO2+2H2O
②CH4+Cl2CH3Cl+HCl
续表有机物官能团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C C ①C2H4+3O22CO2+2H2O
②CH2CH2+Br2CH2Br—CH2Br
③n CH2CH 2
苯—①+Br 2+HBr
②+HNO3+H2O
③+3H2
乙醇—OH ①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②CH3CH2OH+3O22CO2+3H2O
③2CH3CH2OH+O22CH3CHO+2H2O
乙酸—COOH
①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②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6.(1)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有上有下
①CH4+Cl2CH3Cl+HCl+Br2+HBr
②+HNO3+H2O
③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2)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只上不下
①CH2CH2+H2CH3—CH3
+3H2
②CH2CH2+Cl2CH2Cl—CH2Cl
③CH2CH2+HCl CH3—CH2Cl
(3)①CH3CH2OH+3O22CO2+3H2O
②n CH2CH2
同系物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之间元素、原子之间化合物之间单质之间
相似点结构相似通式相同质子数相同分子式相同同种元素
不同点相差n个CH2原子团(n≥1) 中子数不同原子排列不同组成或结构不同
8.
特征反应
葡萄糖①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淀粉遇I2变蓝。

蛋白质①遇浓硝酸显黄色。

②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随堂检测
1.C
2.AC
3.C
4.AD
5.C
6.D
7.B
8.AB
9.A10.D11.C
12.铜被氧化为氧化铜2Cu+O22CuO;氧化铜被还原为铜CuO+C2H5OH Cu+CH3CHO+H2O
13.分别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的为淀粉溶液;另取另外两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砖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不发生反应的为蔗糖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