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观摩课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观摩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观摩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观摩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观摩课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看、闻、尝、听、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小脸蛋上的宝贝,了解他们的用途,并学会保护五官的方法。

2、喜欢自己与众不同的小脸蛋。

活动准备:1、盛有金鱼的金鱼缸,醋、糖水;2、小鸟叫、哭声和笑声的磁带。

3、盒子自制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盒子。

活动过程:一、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看桌上有什么?幼:金鱼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用眼睛看的师:〔做闻花香状〕这儿有什么气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鼻子闻的,师:那我们一起来闻一闻。

师:〔举起一杯糖水〕这是什么?这是一杯什么样的水,有没有味道呢?你们想个方法?幼:用嘴巴尝一尝师:那我们一起来尝一尝。

引导幼儿用小勺舀起水尝一尝,得出是糖水的结论。

师:放录音〔小鸟叫〕这是什么声音?你是怎样知道的?幼:用耳朵听到的。

师:我们再来用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哭和笑的声音〕师:那你们喜欢哪种声音?〔笑的声音〕那我们一起来笑一个吧!二、师幼讨论保护五官的方法师:刚刚我们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耳朵听,它们都长在哪儿?〔小脸蛋上〕他们都是小脸蛋上的宝贝呢,我们要保护他们,可怎样保护呢?小朋友想一想,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答复:我们怎样保护眼睛宝贝呢?〔不能用手揉眼睛、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点眼药水〕那鼻子宝贝怎样保护呢?〔不能用手挖鼻孔,不能把小东西往鼻孔里塞,很危险的〕嘴巴里有什么?〔牙齿、舌头〕那怎样保护呢?〔早晚刷牙、不吃脏东西〕小耳朵呢?怎么保护它呢?〔不用手去挖耳朵、耳朵里不能塞东西,那样会听不见的〕。

师:小脸蛋上的宝贝真有用,你们喜欢他们吗?〔喜欢〕三、游戏《神奇小屋里的礼物》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小脸蛋上的宝贝,也知道了保护他们的方法,你们看“宝贝们〞都在这儿呢?〔出示各种自制的“五官〞模型〕1、交代游戏玩法:瞧,我这儿有座神奇的小屋,小屋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用眼睛看的,有用鼻子闻的,有用嘴巴尝的,有用耳朵听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 描述: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XX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参与课程活动。

- 预期学生水平:学生对XX领域的知识已有初步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XX操作。

三、授课时间- 课时:1课时(40分钟)- 具体日期和时间: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安排。

四、授课教师- 姓名:XX老师- 教龄:5年以上- 教学专长:擅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XX概念及其应用。

- 学生能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描述XX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通过课堂互动,提升表达和沟通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XX概念及其应用。

- 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XX过程的描述与评价。

2、教学难点- XX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 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 XX过程的深入分析与评价。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分享相关的经验,为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做好准备。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清晰、系统地讲解新课内容,强调重点,解释难点,并通过实例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疑问点进行提问,确保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合作探究(15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观摩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观摩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观摩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传主是先后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

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在棚屋中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见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过程。

文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绘简陋、恶劣的工作场所环境。

第二部分(7—19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

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既为我们再现了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一般学生都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

同时,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重点:1. 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 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难点: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创意:因文识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体会情感;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关于居里夫人,同学们了解多少?(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资料或小故事。

(三)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些资料或小故事,用“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评价居里夫人?学生自由回答。

“六个一”教学策略的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模板

“六个一”教学策略的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六个一”之三:有一次真正的小组讨论或交流发言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六个一”之四:有一份学生思维导图手绘笔记或完成一份导学案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六个一”之五:有一个精美的板书设计或教师的思维导图板书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附板书设计:
“六个一”之六:有一个课程即将结束时你学到了什么的学生交流总结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五、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六、教学流程图
七、即时训练
检查
目标
检测题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在进行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环节,不但让学生知道物理的研究过程,更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5.学习风格分析:
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电磁感应想象,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研究,有必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
2.辅助教学资料:
四、“六个一”策略设计
“六个一”之一:有一个吸引学生的新课引入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六个一”之二:有一个微课或小视频的使用
贵州省高中物理杨永忠名师工作室
推广应用“六个一”教学策略的观摩课、示范课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完整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完整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完整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XXXX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XXXX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XXXX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XXXX的基本操作和技巧;3. 能够应用XXXX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XXXX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XXXX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3. XXXX的具体操作和技巧;4. XXXX的实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分为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四个环节。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XXXX相关的生活场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2. 讲解(20分钟)讲解XXXX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通过图文并茂的说明帮助学生理解XXXX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同时,讲解XXXX的具体操作和技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XXXX的使用方法。

3. 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来应用所学的XXXX技能。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总结(10分钟)课堂结束前,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学生分享一些XXXX相关的发展动态和应用案例,以增加学生对XXXX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XXXX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估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XXXX的概念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例分析等内容;2. 实践活动材料:提供给学生的实践任务和相关数据或素材;3. 参考资料:包括XXXX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XXXX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

小学四年级科学观摩课《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四年级科学观摩课《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四年级科学观摩课(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普遍存在。

2、了解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具打算:1、教师打算:篮球、铁钳、核桃2、学生打算:橡皮泥〔面团〕、弹簧、直尺、细木棍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讲桌移动吗?指名学生说出方法并让学生上来演示。

2、刚刚大家想的方法都使讲桌移动了,尽管方法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对讲桌施加了一个什么?〔先让学生说,学生很快说出“力〞后,板书:力〕二、自主探究:〔一〕、感受力的存在。

1、出示一个篮球,你有没有方法让移动中的篮球停下来?上来试一试。

〔师生互掷篮球〕。

2、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3、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感受到力了吗?〔2〕、〔用力掰断粉笔〕,感受到力了吗?当时,我感受到了力。

你能用简单的箭头表示核桃受力的情况吗?4、学生用树枝感受力的存在,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

5、翻开书40页,看书上的四幅图,小组商量,感受力的存在。

〔学生商量,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活动:试着利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只要有成果,可以自由上来写。

7、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可以安排商量〕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无处不在。

9、提问:我站在这儿,有力存在吗?晚上睡觉时有力存在吗?〔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进一步稳固力无处不在。

〕〔二〕、力对物体的影响1、通过前面几个我们感受力的活动,你发觉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力除了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对物体的其他方面还有影响吗?3、〔出示橡皮泥〕拿这块橡皮泥,用力捏一捏,你发觉了什么?〔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注意即时性评价和他评〕〔三〕、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1、扳手腕活动〔1〕、教师提问:边玩边思考:获胜主要靠什么?为什么扳手腕特别费力呢?〔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导〔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4〕、要X测量力的大小,就必须使用弹簧秤,下节课我们要详细的研究用弹簧秤测力的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范本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范本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范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爷爷和小树》一、教材分析《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

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

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39;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

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

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

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

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

认识1笔画“乚”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1)培养合作互爱的情感,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花木。

四、教学流程一、由图片引出课题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幼儿园小班观摩课授课设计教案

幼儿园小班观摩课授课设计教案

本文将分享一份幼儿园小班观摩课授课设计教案,旨在帮助幼教教师更好地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对幼教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和掌握数字0~10。

2. 学习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图形,比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并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环节1. 自我介绍。

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2. 数字认知。

使用数字卡片,让孩子快速认识数字0~10,可以同时展示对应数字的手指数量,让幼儿参与到数字认识之中。

3. 图形认知。

使用图形卡片,边向孩子们展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

4. 游戏环节。

通过如数数、分类等游戏,检测孩子的认知程度,同时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5. 活动环节。

针对上述学习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模仿游戏等活动,巩固并深化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

根据幼儿儿童的学习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2. 多元智能教学。

通过多元智能理念的教育方式,针对孩子们的兴趣、能力、个性等因素,开展多种不同的活动,探索不同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小组竞争、合作拼图等活动,促进孩子们的交流互动,同时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工具数字、图形卡片,游戏道具,手工材料。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

回顾本次课程,在了解到孩子们的认知程度基础上,围绕上述学习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不足之处。

要注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保持教育目标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对孩子们的认识和理解,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

本次教案旨在为幼儿园小班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模板,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读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学生特征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时
2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感受,再加以适当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品读自悟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多媒体图片感受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深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者杨会兰单位(学校)内黄第三实验小学授课班级三(3)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结构:
一,复旧引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探究合作新课
四、拓展运用,深化主题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学生的
活动
媒体的
应用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5-1-1
5-1-2
5-1-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森林湛蓝甜润盖房裸露
扩大家具锋利黎明咆哮
一栋栋郁郁葱葱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填空: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一栋栋房子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美丽、幸福、快乐的小村庄没有了。
自己续写故事





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感受,再加以适当点拨。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5-1-1
5-1-2
5-1-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2
(文字)
课件3
(图片)
|
|
课件13
(图片)
课件14、15
(文字)
课件16--24
(图片、文字)
课件25--33
(文字、图片)
课件34、35(文字)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美丽→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乱砍滥伐
什么都没有了
课件37
(图片)
出示词语
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第一段和第五六段
品读探讨含义深刻的句子
诱发他们的情感,以引起共鸣
J
A E
B G E
FG
J
G
D
E H
EF
F
复习旧知
利用实例
导入新课
前后对比
形成概念
想象充实文章内容
总结主题,
深化情感
3
5
8
15
9
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5-1-1
5-1-2
5-1-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鲜明的对比来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各种语调的反复朗读中,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揣摩,提升认识,使价值观与语言的发展和谐共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