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篇一」阅读古诗,答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大意】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紧紧地抱住青山不放松。

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竹子历尽千次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旧像铁一样坚硬,傲然挺立。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A、郑燮B、张继C、杜牧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这首诗中赞美竹子顽强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说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篇二」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大意】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紧紧地抱住青山不放松。

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竹子历尽千次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旧像铁一样坚硬,傲然挺立。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分)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A、郑燮B、张继C、杜牧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6分)(1)这首诗中赞美竹子顽强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说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1)最后一句。

(2)第一句。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篇三」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古代诗歌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

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蜩甲:蝉蜕。

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其一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其二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15.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其一的尾联和其二的颔联,分别加以赏析。

(6分)14.C 诗句内容理解有误。

其二诗颈联的意思是“只剩一目确实该被吃掉了,但整盘棋局势均力敌,我还有希望赢。

”15.参考答案:其一诗尾联,作者有慨叹也有议论,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

“骄兵必败”“多疑必失”,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其二诗颔联,作者通过比喻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者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意志的集中,已达忘我之境。

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

(每一联赏析3分,揭示“理”1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趣”2分,言之成理即可。

)。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阅读训练]1.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5分)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3.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2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2分)。

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2分)。

3.(3分)以乐景写哀情。

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

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答对比的酌情给分)4.(4分)①用典,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②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问题】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3.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6.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一)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

黄几复,诗人朋友,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赏析】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处化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

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

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黄庭坚把寻常词入诗,创造出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四立壁典故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被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

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古代诗歌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黄庭坚仕途多舛,此词是被贬宜州后所作。

戏马台,在今徐州。

东晋时大将刘裕(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宴群僚。

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9.词的上阕前两句运用手法,写出了词
人的性格。

(2 分)
20.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用到了刘裕的典故,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分)
19.对比孤高淡泊(每空 1 分)
20.辛词通过赞颂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叹惜南宋王朝的无能,表达自已抗敌救国的热情。

(2 分)黄词借“刘裕大宴戏马台”的典故点题,切重阳宴集之题 (2 分)也借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尽随风雨去”“休休”,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看淡是非得失、升沉荣辱的思想感情。

(2 分)。

【诗词阅读及答案】黄庭坚《南歌子》高考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黄庭坚《南歌子》高考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黄庭坚《南歌子》高考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着歌声起皱,梨花随着泪水倾泻。

离别不像见时光。

今晚,明月当空,河上的美酒苏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分析】用对联,对仗整齐,刺槐叶深绿色,榴莲花红色,“窗暗”和“眼力”呈现叶绿花红;“绿”和“红”、“暗”和“亮”构成了颜色和亮度的强烈对比;激起离别的悲伤。

(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分析】在下一部电影中,我首先写下了这样一个情景:当我离开时,我皱眉唱歌,眼泪像雨一样倾泻;后来,我写下了我相遇时和离开后的一幕明月和长河。

这种虚拟现实的结合不仅扩展了这个词的意境,而且显得含蓄而有意义。

(答题要点:先实写离别时的情状,后两句虚写分别后的情景)[诗歌欣赏]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

在上一部电影中,有人写道,这位旅行者即将乘船出发,并与伊拉克人告别。

此时正值初夏,窗前的槐树枝繁叶茂,室外的榴莲花盛开,红如火,闪耀着人们的眼睛,与室内的黑暗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房间里阴郁的气氛反映了演讲者的情绪曲折。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在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

“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

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就在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

《柳叶》的两句话继承了前一部电影的“无奈”。

因为船就要开走了,我们不能少待,两个人形影不离。

这两句话是在告别时写的。

当我离开时,我皱起眉头唱歌,眼泪像雨一样倾泻。

这里用的是比喻,柳叶做眉毛,梨花做脸。

“再见”的句子又变了。

从我面前悲伤的离别场景,到我最初相遇时的快乐场景,我的心变得更加沉重。

在这句话的结尾,我省略了用酒来回忆上船后的感受的描述。

我只说,当我在半夜醒来时,我看到了明亮的月光,长河和无限的仇恨。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慢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起因美酒斜。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备注】①慢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下此诗时搞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③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恳请详细分析。

(5分后)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3.恳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后)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

(3分)5.有人说道这首诗的意旨安家落户在“归属于”字上,恳请融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彰显了一个“归属于”字。

(3分后)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3分)7.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遣开山之祖。

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时时追摹。

本诗的颔联与杜甫《览胜》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去”都写道了“落木”、“江”这样相同的景物,但抒发的意境却不尽相同。

先行分析其优劣。

(4分后)8.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

“朱弦已为佳人绝”用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青眼聊因美酒横”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9.律诗的首尾讲究回去护照应当,先行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就是如何联结的。

(3分后)参考答案:1.(5分后)颔联描写了一幅意境宽广、空旷辽远,景象苍茫、透亮的暮秋景色图。

(2分后)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变得特别高远宽广;朗朗明月笼罩着纯净的江水,江水耸立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透亮。

(3分后)(意合即可)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

黄几复,诗人 朋友,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赏析】 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 情。

此处化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 相及也。

”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

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

古人有雁足传书之 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 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 进一步 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 春风拂面, 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 十年来, 漂泊江湖, 每当夜雨潇潇、 漏尽灯残之时, 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这两句 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黄庭坚把寻常词入诗,创造出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四立壁典故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 壁立。

”“治病”句化用 《左传·定公十三年》 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 “三折肱, 知为良医。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 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


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被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

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 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 如今已白发萧萧, 却仍然像从前 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其读书声是否还像 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做映衬,给整个图景带 来凄凉的氛围。

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很深,为他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 几复饮》、《赠别几复》等等。

这首《寄黄几复》,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 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

情真意厚,感人至深。

而在好用书卷、 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 的代表作之一。

【练习】 1.著名诗人张未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用“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造成了短 时间相聚之乐与长时间分离之苦的强烈对照。

②句法上,不用一个动词,两句纯 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画面,颇具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2.①用典。

②对黄几复的深切思念之情,对黄几复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而 不能受到重用的怜惜和不平。

(二) 书幽芳亭记 【宋】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 日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 丛之中, 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 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 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 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 》日:“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招魂》日:“光风转蕙泛崇 兰”,是以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 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千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 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 往而不返者耶!


【赏析】 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

黄庭坚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

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

但 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

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

他以 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 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 以自然界的某 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

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黄庭 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本文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 位。

“楚之逐臣”是指屈原。

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 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 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 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 闷, 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 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两句话的精警, 可与“出 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本文文辞简约, 句式整散结合, 偏重于整句, 流畅自然, 读之给人幽香淡远、 回味无穷的韵致。

【练习】 1.解释下面句子 中加点的词语 : a.其视椒则远矣视: b.不为无人而不芳芳: c.莳以砂石则茂莳: d.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时: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自古人知贵兰”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不为无人而不芳②来岁不改其性③沃以汤茗则芳 ④平居与萧艾不殊⑤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⑥其视椒则远矣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d.③④⑥ 3.翻译下列句子。

(1)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参考答案】


1.比;花草发出香味;栽种;时节。

2.c(③是“兰蕙”所相同的,④是说兰与“萧艾”没有什么区别,⑥说的 是“蕙”。

) 3.(1)兰花(虽然)经历雪霜的残酷摧残而衰败,(但是)来年仍不改变自 己的本性。

(2)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却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 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

[黄庭坚诗歌 阅读及参考答案 ]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