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豆芽儿教案
发豆芽劳动教案

发豆芽劳动教案
嘿,咱聊聊发豆芽这超有趣的事儿。
发豆芽啊,就像一场小小的魔法秀。
先准备好豆子,这豆子就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等着我们施展魔法呢。
绿豆、黄豆都可以,挑那些饱满的,就像选小战士一样,得身强体壮的才能打胜仗。
把豆子放进一个容器里,加点水,让它们泡个澡。
这就像给小精灵们准备了一个温泉,让它们舒舒服服的。
接下来,就等着豆子们发生变化啦。
过不了多久,豆子就会变得胖乎乎的,就像吃撑了的小娃娃。
这时候,就得给它们换个环境了。
找一块湿布,把豆子包起来,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
这就像给小精灵们盖上了一床温暖的被子,让它们好好睡一觉。
然后呢,就得有点耐心啦。
每天都要去看看豆子们,给它们洒点水,就像照顾小宝宝一样。
你会发现,豆子们开始发芽了,那小小的芽就像一个个小逗号,可爱极了。
这就像小精灵们开始施展魔法了,一点一点地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豆芽会越长越长,就像小树苗在努力生长。
这时候,你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就像看着自己种的花开放了一样。
你想想,这可是你自己亲手发的豆芽啊,多厉害!发豆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
比如豆子发霉了,这可怎么办呢?别着急,把发霉的豆子挑出来,继续照顾好其他的豆子。
就像在战场上,有受伤的战士,我们要照顾好其他的战友。
总之,发豆芽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
你可以看到生命的奇迹,也可以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你是不是也觉得发豆芽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发一盆属于自己的豆芽吧!。
小学劳动课教案之【发豆芽】

明确课题。
探究学习(15分钟)
1. 材料和工具。
你知道发豆芽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吗?自学教材第13页。根据图片,说一说这些工具和材料,分别用来做什么。
自学,回答。
帮助学生认识发豆芽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为后面发豆芽做好准备。
2. 操作步骤。
发豆芽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继续自学教材第13、14页。(学生排序)
2. 各小组尝试发豆芽,教师巡视指导。
动手种植。
学生只有经历了实践体验,才能获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交流评议(8分钟)
1. 课后我们还需要对发的豆芽进行养护。你知道如何养护豆芽吗?(每天浇水、放在阴凉通风处。)
后续养护。
除了给予技能指导,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 一周之后,我们再来评一评,谁的豆芽养护得当、出芽率高。
小学劳动课教案之【发豆芽】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发豆芽的方法。
2. 在发豆芽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种子的生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发豆芽的方法。
2.教学难点:发豆芽过程中,浇水时水量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绿豆(或黄豆)50g、发豆芽容器(篓和盆)、小石子、纱布。
2.学生准备:有关种子生长和日常养护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2分钟)
1.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吃过这两道菜吗?你知道菜名吗?它们是用什么食材制做的?有什么特点?
交流回答。
以生活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2. 提问。
你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们自己发过豆芽吗?
中班科学教案:发豆芽

中班科学教案:发豆芽标题:中班科学教案:发豆芽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本节课将以“发豆芽”为主题,通过种植豆芽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目标1. 认识豆芽的特点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2. 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和结果。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关注和照顾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豆芽种子2. 小盆子或幼儿园常用的种植容器3. 高透明度的玻璃瓶或塑料瓶4. 白纸或棉花5. 清水6. 水壶或水龙头7. 盆、盆底排水孔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让幼儿们坐在一起,教师拿出一张纸,上面放着豆芽种子,请幼儿们看看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们观察,让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告诉幼儿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种植豆芽,看它们如何生长。
”2. 学习发芽的条件a. 让幼儿观察一颗干燥的豆芽种子,告诉他们观察到的特点。
比如,外表有光泽,没有生命迹象。
b. 引导幼儿们思考,豆芽种子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发芽(适当的温度、水分和光线)。
c. 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教师将一颗豆芽种子放在湿纸上,然后放到室内的温暖地方,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有变化。
3. 观察豆芽的发芽过程a. 引导幼儿们观察豆芽种子发芽的过程,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发现规律。
例如,观察到豆芽种子变软,出现了一些裂缝,然后从裂缝中伸出了幼嫩的豆芽。
b.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豆芽的发芽过程,引导幼儿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4. 实际操作:种植豆芽a. 教师跟幼儿们介绍种植豆芽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小盆子或种植容器,让他们将土或棉花倒在盆子里。
b. 给每位幼儿递上一些豆芽种子,并告诉他们在土或棉花上撒上一层种子。
c. 提醒幼儿们每天要给豆芽浇适量的水,保持环境湿润。
5. 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a. 鼓励幼儿们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豆芽,记录生长的变化。
大班科学生豆芽教案

大班科学生豆芽教案教材准备•豆芽种子•水•温度计•浅盆教学目标1.了解豆芽发芽的生理过程2.学习如何培育豆芽3.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教学步骤第一步:提问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豆芽发芽的好奇心。
有哪些蔬菜可以发芽?豆芽是什么?它是怎样发芽的?第二步:实验演示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豆芽实验的步骤和流程,然后进行现场演示。
将浅盆放在桌面上,浸泡一些豆芽种子在水中,等待发芽。
观察和记录每天的变化。
第三步:小组活动将全班分为数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同时别忘了让他们做好记录!每个小组将豆芽种子放在浅盆中、倒入适量的水,浸泡豆芽种子约5个小时后,倒掉多余的水分,然后在室内的适当温度下继续培育。
第四步:记录结果每天让每个小组记录豆芽的发芽情况。
记录的内容如下:•日期•温度•是否加水•发芽情况的记录(例如:长了多高,哪天发芽的等等)第五步:总结整个实验结束后,老师将每个小组的记录合并起来,让全班一起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总结,孩子们将能够了解豆芽发芽的生理过程,并学会如何培育豆芽。
同时,孩子们还能够提高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初次进行实验前,老师应该先对步骤进行演示。
2.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负责记录的同学。
3.豆芽发芽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因此实验需要在室内进行。
4.豆芽实验需要时间,建议学生可以携带回家继续培育并记录发芽情况。
学科交叉豆芽实验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多项学科知识,是一种综合性体验型实验。
结束语通过这次有趣的豆芽实验,小朋友们不仅加深了对植物发芽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克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体会到自我探究的快乐和成果。
希望孩子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发豆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发豆芽【第一节:引入】1. 导入情境:老师可以开始引入本堂科学课的话题,例如,通过向孩子们展示一幅插图或者实物,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思考。
2. 问题:“你们知道如何种植豆芽吗?是不是很神奇,一颗小小的豆子可以长出这么长的豆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发豆芽。
”【第二节:观察与描述】1. 观察实物: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颗豆子,让他们观察。
2. 引导描述:老师引导孩子们描述豆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问:“这颗豆子可以发芽吗?”3. 提出假设:引导孩子们提出假设,例如:“我觉得这颗豆子可以发芽,因为它是种子。
”【第三节:实验】1. 准备材料:老师准备一些透明的纸杯,纸巾,豆子和水。
2. 播种豆子: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撒豆子在纸巾上,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颗豆子和纸巾,让他们亲自体验。
3. 加水:孩子们用水喷洒纸巾,保持纸巾湿润。
4. 观察与记录:孩子们每天观察纸巾上的豆子,记录豆子的变化,例如芽茁壮的芽是否长出来了。
【第四节:总结与讨论】1. 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老师带领孩子们讨论并总结实验的结果,例如说豆子发芽需要水和光线等条件,并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豆子能够发芽。
2. 进一步讨论: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讨论,例如:“除了豆子,还有哪些植物会发芽?发芽时需要什么条件?”3. 小结:老师可以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豆子发芽的过程,以及发芽时需要的条件。
【第五节:延伸活动】1. 观察其他植物: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其他常见植物的发芽过程,比如小麦、葱、萝卜等。
鼓励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种植其他植物:鼓励孩子们尝试种植不同的植物,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制作植物日记: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的植物日记,记录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并用插图或照片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六节: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豆子发芽的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种植和观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发豆芽(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4 发豆芽年级:二年级科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学会发豆芽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发豆芽的具体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等待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材料(绿豆、水、容器等)。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绿豆和豆芽,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绿豆和豆芽的认识。
二、新课1. 教师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豆芽是如何从绿豆发芽生长出来的。
2.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豆芽生长的必要条件。
三、实验1. 教师示范发豆芽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发豆芽。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观察与记录1. 学生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
五、总结与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豆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观察成果。
3.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2. 家长参与,共同见证豆芽的成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观察、记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学会了发豆芽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耐心等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技能。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发豆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观察与记录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还学会了发豆芽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技能。
初中作文-【发豆芽教案】发豆芽儿教案

⑵心情的描写,可以选择直接表达,可以通过自己的外在表现反映出来。 ⑶这次可能是同学们第一次的尝试,事前会查阅资料、咨询家人,这些材料可以选取一些,写到文中去。
⒋赏析“酷孩酷文”,借鉴写法。
结合“酷孩学招”指导的要点,对照要点,进行赏析。
⒌组织观察,修改片段。
⑴播放视频,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察
作文「发豆芽儿教案」,作者佚名,请您欣赏。
发豆芽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发豆芽的过程,注意观察豆芽儿的细微变化。
2、说出自己发豆芽过程中掌握什么技巧或从中产生的感悟。
3、讲述自己培育经历,加入自己感受,学习准确表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叙述时要注意豆芽变化与心情变化的融合
(虽然只是五年级,但学生们已经开始有思想,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深化主题。通过发豆芽儿,其实也是一次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可爱。)
(三)理清顺序,确定重点:
⒈提出表达要求
根据表格中回忆到的内容,准备一段话,在小组内比较详细地说说自己这次经历,然后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题目:
人们常常比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和主题(中心思想)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题目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常见的题目有如下几种:直接揭示主题(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内容范围。
顺序与层次:
同学们学习列提纲,主要是理清习作的顺序,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每个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分出层次,同样有一个次序问题。列提纲的目的是写前对作文有个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因此,想的越具体越细致越好。
内容与详略:
顺序问题想清楚了,材料的安排也就各就各位了。但是,作文不是流水账,各部分内容与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系有近有远,因此不能使用一样的力量,所以在列提纲的时候要分出详略。详略的安排可以通过直接标示来表现,也可以通过分层多少的方法表示。
发豆芽教案

发豆芽教案发豆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豆芽的明胶泡发过程。
2.掌握豆芽发芽的条件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豆芽发芽的条件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豆芽种子2.透明塑料盒3.水4.白纸或花盆5.放大镜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通过引导让学生回顾种子的发芽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发芽的条件和方法。
2.发现现象:教师将一些豆芽种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特点和发芽后的变化。
3.分组讨论:根据学生的描述,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有关豆芽的发芽过程,并查询相关资料。
4.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让其他小组补充或提问。
5.实验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豆芽的发芽实验。
将豆芽种子洗净,用湿纸巾包裹后放到透明塑料盒里,然后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用放大镜观察细胞的变化。
6.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让学生总结豆芽发芽的条件和方法,并进行讨论。
7.小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归纳,明确豆芽发芽的条件和方法。
8.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种植豆芽。
将豆芽种子放在湿的棉花或纸巾上,然后放到花盆或盘子里,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9.观察记录:学生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10.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总结豆芽生长的规律和因素,并进行反思。
五、教学延伸:1.将豆芽的发芽过程与植物的种子发芽过程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发芽条件和方式。
2.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让学生探究影响豆芽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3.组织学生参观种植豆芽的农田或大型豆芽生产基地,了解种植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豆芽的发芽条件和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豆芽生长的规律和因素。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成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豆芽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发豆芽的过程,注意观察豆芽儿的细微变化。
2、说出自己发豆芽过程中掌握什么技巧或从中产生的感悟。
3、讲述自己培育经历,加入自己感受,学习准确表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叙述时要注意豆芽变化与心情变化的融合
2、难点:恰当、准确地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1、课前进行发豆芽儿实践,并注意观察豆芽儿生长过程。
2、把发好的豆芽儿带到学校展示。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一脸兴奋的样子已经告诉我,这次种植活动很成功。
我也期望同学们相信,这节课后,你们会收获更多。
下面就看看这些小小的绿豆能带给我们什么吧!
二、进入体验环节:
(一)展示“发豆芽”成果
⒈同学间交流:
简略讲一讲自己发的豆芽有什么特点。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时的表情,作为点评的依据)
⒉比一比,数一数,夸一夸。
⒊师小结: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一个个热情洋溢、满脸笑容。
很多同学想尽办法找出自己豆芽儿的特点,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要么是豆芽儿的成长带给你成功的喜悦,要么是你从发豆芽儿的过程中得到做人、做事的启发。
会不会还有你们没意识到的呢?让我们继续体验。
(二)回忆一周发豆芽的经历
⒈填写下列表格。
(这个表格可以在课前完成,那就需要老师在上节课进行布置。
表格的使用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一方面提示学生关注自身感受,为下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此外,表格填写情况的差异,也是课上指导的切入点,利用表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文线和情线自然结合在一起。
)
⒉发豆芽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学生习作往往侧重叙事和记录自己的行为,难以顾及其它。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收集习作材料,再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取舍,使习作内容更丰富)
⒊分小组交流,通过对比,发现观察中的差异。
⒋师小结:
一粒小小的绿豆,我们很难从外观发现它的生命力。
当它遇到水、空气、阳光,体内的生命力就爆发出来。
生命,对于同学们来讲,原本是个深奥的话题,现在却这么具体的摆在你们面前。
同学们没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吗?
(虽然只是五年级,但学生们已经开始有思想,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深化主题。
通过发豆芽儿,其实也是一次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可爱。
)
(三)理清顺序,确定重点:
⒈提出表达要求
根据表格中回忆到的内容,准备一段话,在小组内比较详细地说说自己这次经历,然后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⒉指导列提纲
盖房子要有图纸,绣花要描花样,画画也要勾轮廓……作文也应该先进行构思,设计好文章要写什么内容,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怎样表达,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编写作文提纲。
列好作文提纲,再按提纲作文,写出的文章就能较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文章容易写好。
提纲有提示写作的作用。
要提示些什么?我想有以下几点:
题目:
人们常常比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目和主题(中心思想)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题目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常见的题目有如下几种:直接揭示主题(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内容范围。
顺序与层次:
同学们学习列提纲,主要是理清习作的顺序,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
除此之外,每个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分出层次,同样有一个次序问题。
列提纲的目的是写前对作文有个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因此,想的越具体越细致越好。
内容与详略:
顺序问题想清楚了,材料的安排也就各就各位了。
但是,作文不是流水账,各部分内容与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系有近有远,因此不能使用一样的力量,所以在列提纲的时候要分出详略。
详略的安排可以通过直接标示来表现,也可以通过分层多少的方法表示。
选择表达方法:
同学们还可以在提纲中确定要运用的表达方法,这样动起笔来就更方便了。
找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教师帮助他列出提纲。
可以选择框架式,也可以选择段意式。
(列提纲,学生可能早接触过,但动笔前认真构思的习惯很难养成。
发豆芽儿过程清楚,适宜进行巩固练习。
)
⒊按照提纲练说
(四)进行片断练习,指导细节描写:
⒈学生选择内容,进行片段描写
同学们下面可以写一写眼前这些豆芽儿的样子,或说一说
⒉点评片段,指导写准确。
师: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三个字——感、思、选。
感——真正融入情境之中,细心感受,使自己获得情感经历;
思——想一想,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有多深;
选——从积累的语言中选取最能表达这种情感或意思的,写下来。
⒊学习“酷孩学招”,了解表达方法。
⑴发豆芽儿是一个过程,有自己操作的步骤,也有豆芽儿生长变化的过程,还有一个心情变化的过程。
三个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叙述时要注意自然地融合。
⑵心情的描写,可以选择直接表达,可以通过自己的外在表现反映出来。
⑶这次可能是同学们第一次的尝试,事前会查阅资料、咨询家人,这些材料可以选取一些,写到文中去。
⒋赏析“酷孩酷文”,借鉴写法。
结合“酷孩学招”指导的要点,对照要点,进行赏析。
⒌组织观察,修改片段。
⑴播放视频,认真观察
⑵组织讨论,交流观感
⑶联系自己,修改片段
三、按要求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发豆芽儿
提纲——起因⒈
题目经过⒉
结果⒊
语言准确——感、思、选
作业:
1完成并修改本次习作。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课后反思:
像其它体验课一样,这次体验也是以一次实践活动为起点,提供一个材料,引出一番思考,获得一个感受,习得一些方法。
同样的,在体验过程中有许多指导点,不同班的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随机调整指导重点,只要学生能最大程度的收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