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评估一个特定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这个评估过程通常由专业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风险评估专家组成的团队完成。
以下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标准介绍:1. 确定评估区域: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具体区域范围。
这可以是一个城市、乡镇、建筑物、公共场所或任何需要评估雷电风险的地方。
2. 收集历史记录:收集区域内过去发生的雷电灾害的历史记录是评估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包括雷电事故报告、灾害损失数据和天气记录等。
这些数据将提供评估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的起点。
3. 分析气象条件:评估团队将分析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雷暴频率、雷电活动的季节分布和雷电活动的强度等。
这需要收集历史天气数据和使用天气预报模型来分析。
4. 分析地理特征:评估团队还将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雷电活动的分布和强度。
5. 评估人口和财产暴露:评估团队将确定区域内的人口和财产暴露情况。
这包括人口密度、建筑物类型和用途、重要基础设施和环境敏感区域等。
6.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以上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团队将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确定不同区域内各种程度的雷电灾害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通常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7. 提供风险管理建议:最后,评估团队将提供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雷措施、制定应急计划和加强公众的风险意识等。
总的来说,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旨在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C-07雷电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21.4.29)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致灾危险性因子信息统计表........................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历史雷电灾害和综合减灾资源普查信息统计表.........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技术方法和参考文献...............................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雷电灾害防范等级.................................16
前言................................................................3
1 范围.............................................................4
2 规定性引用文件...................................................4
国家应急部门 admin
国家 国家 国家
国家应急部门 admin
国家
国家应急
前言
为指导全国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全国自然灾害(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 要求,综合考虑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成灾机制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社会经济状 况、行政区划等,指导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制定本文件。
心)本 本 本、文 文 文朱件 件 件浩按 由 主(照 “ 要安国G全 起徽家B国 草省/应T气 人气1急:象.象1—部程灾灾2向害门害02阳综防0a给(合御d出安m风技的徽i险术n规省普中则气查心起象技)草灾术、。害组张防”彦御解勇技释(术说河中明北心。省)气、象王行学政良技(术湖服北务省中防心雷)中、
对地闪击的一次放电。 [来源:GB/T 19663—2005,3.41] 3.2 雷电灾害 lightning disaster 因雷电对生命体、建(构)筑物、电气和电子系统等造成的损害。 [来源:QX/T 103—2017,3.2] 3.3 雷电灾害风险 risk of lightning disaster 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 [来源:QX/T 405—2017,3.1]
江西省雷击风险评估若干规定

江西省雷击风险评估若干规定赣气发【2011】22号文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击灾害,规范雷击风险评估,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第三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省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各设区市气象主管机构、各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辖区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闪电定位监测和资料整理、雷电灾情收集、雷击风险区划;(二)负责组织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开展雷击风险评估;(三)负责对承担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四)负责对建设项目单位及防雷设计单位执行雷击风险评估情况的监督检查;(五)负责对违反雷击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查处。
第四条具有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且涉及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具体范围如下:(一)大型建设工程和高层建筑,包括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10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高度30米以上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工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工程;长度超过300米的桥梁(含跨江、河、湖、水的桥梁以及陆上立交桥或架空桥)。
(二)重点工程,包括当地或上级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
(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环境,包括油库(站)、气库(站)、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粮、棉、麻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场所,因雷击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矿藏开发项目;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直接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收集雷电灾 害的损失数据,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雷电灾害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间接法
总结词
间接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间接评估雷电灾害 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间接法需要利用气象、地理、环境等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 型和统计分析方法,预测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 和程度。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大量区域和不同情况下的雷 电灾害风险。
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电监测和预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部分地 区仍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的问题,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跨学科合作不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气象、地质、建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各 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仍显不足。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提高数据获取能力 完善评估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建议措施
加强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建筑 物防雷等级,加强雷电预警和
应急响应机制。
案例二:某大型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目的
对某大型建筑物进行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
评估结果
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的雷电灾害 风险,主要集中在屋顶和外墙 等暴露区域。
评估方法
收集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数据 、地形地貌信息,结合建筑物 结构、防雷设施情况,进行风 险评估。
综合法
总结词
综合法是结合直接法和间接法,综合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综合法可以充分发挥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优点,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雷电灾害 的损失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综合法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标准

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标准
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雷击跳闸率:这是评估线路防雷性能的重要指标。
雷击跳闸率是指在每一百公里线路、40个雷电日中,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的线路保护装置的开断次数。
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也有所不同。
例如,220kV 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指标为次/百公里·年。
2. 绕击风险控制指标(Sr):这表示绕击造成的跳闸率,其计算方法为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中第八十九条中跳闸率规定值(规范中为40个雷暴日)乘以运行经验中绕击所占比例。
3. 反击风险控制指标(Sf):这表示反击造成的跳闸率,其计算方法为跳闸率规定值乘以运行经验中反击所占比例。
4. 地闪密度:这是评估线路所在地区雷电活动强度的指标,可以通过气象部门或相关机构获取。
地闪密度越大,线路遭受雷击的风险越高。
5. 线路绝缘水平:这是指线路的绝缘配置情况,包括绝缘子类型、片数等。
绝缘水平越高,线路耐雷击的能力越强。
6. 接地电阻:这是指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的电阻值,接地电阻越小,线路耐雷击的能力越强。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对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雷击风险越低,线路的防雷性能越好。
企业公司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6目 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规定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6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7 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8 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9 其他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年预计雷击次数N 的评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内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开头过电压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损失费用计算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风险容许值附录I (规范性附录)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 和N c 的计算方法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防雷区的划分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附录M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及服务设施的分区 附录N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或者贮存场所,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与电气装置,通信基站、微波站等通信设施,城市桥梁、轨道交通、燃气、体育场馆等市政公用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筑物及其他场所与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IEC60364: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IEC62305-2 :2005 雷电防护风险管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依据及计算方法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依据及计算方法我跟你说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这事儿,我一开始真是瞎摸索。
当时就觉得很迷茫,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去做这个评估。
先说说依据吧。
我开始到处找资料,发现相关的国家标准那肯定是个重要依据,比如说关于防雷建筑物分类的标准之类的。
把不同的建筑物、设施按照它的功能、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等进行分类,这个分类结果就对后面的风险评估有很大影响。
我有一次就是没太弄清楚一个仓库到底该归到哪类防雷建筑,结果后面计算得出的风险特离谱。
后来就学乖了,把标准研究透彻才是正道。
还有像雷击密度的统计数据也是依据的一部分。
你就想啊,这个地方以前经常被雷劈,那这个就是个事儿,风险肯定相对大些。
我当时为了获取本地比较准确的雷击密度数据,折腾了好久。
找气象部门的数据,结果他们的格式我还不太会处理,就像你拿到一堆零件却不知道该怎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东西。
一顿研究后才顺利搞到了有用的数据。
再聊聊计算方法。
我试了好多种呢。
其中有一种是利用了一个比较常见的风险计算公式,这里面会涉及到像雷击概率、雷电危害造成损失的程度之类的参数。
这个雷击概率就像是抽奖中奖的概率一样,不同的雷击环境下,概率不一样。
我就试着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还有避雷设施配备情况这些来确定这个概率。
但是这中间有个困难点就是不同损失程度量化很难。
比如说人的生命损失量化起来多揪心,又复杂,我就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论文,从里面找思路。
对于雷电危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又得考虑好多方面,像建筑物本身价值,内部设施价值,一旦被雷劈了停产或者停业带来的连锁损失。
我有一回计算一个小工厂的雷电灾害风险的时候,只顾着算厂房和设备价格,忘记了停产的损失,结果就不准确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借助一些专业的软件来进行风险评估计算。
但是软件这东西,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好的。
得熟悉每个参数怎么设置,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好多默认的参数没改,以为它挺智能能自动适应我的评估对象呢,结果那计算结果偏离实际情况老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6目 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规定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6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7 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8 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9 其他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年预计雷击次数N 的评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内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开头过电压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损失费用计算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风险容许值附录I (规范性附录)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 和N c 的计算方法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防雷区的划分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附录M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及服务设施的分区 附录N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或者贮存场所,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与电气装置,通信基站、微波站等通信设施,城市桥梁、轨道交通、燃气、体育场馆等市政公用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筑物及其他场所与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IEC60364: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IEC62305-2 :2005 雷电防护风险管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52/T 805—2013
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适用范围、程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GB/T 21714.2-2008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62305-2.2006,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灾害风险 雷电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可能导致的年平均损失,包括人畜伤亡、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损毁的经济和 文化遗产损失。 3.2 雷电灾害风险分量 因不同损害源类型和损害类型导致的部分风险。 3.3 可容许的雷电灾害风险 需保护对象(人畜、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所能容许的最大雷电灾害风险值。 3.4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雷电活动及其灾害特征,结合需保护对象特点,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畜伤亡、建构筑物及附属 设施的经济和文化遗产损失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为建设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划分与 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评价方法。
4.2.1.2 风险计算
主要风险包括: R1:人员伤亡风险;
3
DB52/T 805—2013
R2:公共设施损失风险; R3:文化遗产损失风险; R4:经济损失风险。 分别按公式(1)-(4)计算:
R1 RA RB RC* RM * RU RV RW * RZ * ...................... (1)
1
DB52/T 805—2013 3.5
单体风险评估 对建构筑物单体及附属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分析。 3.6 区域风险评估 对区域内需保护对象的综合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 3.7 地闪 云体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的放电现象。 3.8 地闪密度 地面每平方千米的年平均地闪次数。 3.9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雷击建构筑物及其附近导致人员伤亡和物质性损害的防护装置,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 防雷装置组成。 3.10 电涌保护器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 4 评估程序和方法 4.1 评估程序
ICS 07.060 A 47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805—2013
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of Guizhou province
2013 - 05 - 20 发布
2013 - 06 - 20 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2/T 805—2013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估程序和方法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区域风险评估因子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 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测量 ................................................. 11
I
DB52/T 80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强、刘波、罗增强、周道刚、曹志建、任达盛、丁旻、吴安坤、沈克鑫。
2
确定评估内容 现场勘查
资料收集与处理 雷电灾害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编制报告书(表)
DB52/T 805—2013
专家评审
未通过
通过 提交报告书(表)
图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程序
4.2 评估方法
4.2.1 单体风险评估
4.2.1.1 风险分量
RA—雷击建构筑物时,建构筑物外围3米区域内,因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导致的人员伤亡。 RB—雷击建构筑物时,因电火花引发的火灾或爆炸导致的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受损。 RC—雷击建构筑物时,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建构筑物内部系统失效。 RM—雷击建构筑物邻近区域时,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建构筑物内部系统失效。 RU—雷击入户线路和金属部件时,因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导致建构筑物内的人员伤亡。 RV—雷击入户线路和金属部件时,产生电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导致的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受损。 RW—雷击入户线路和金属部件时,感应过电压引起的建构筑物内部系统失效。 RZ—雷击入户线路和金属部件邻近区域时,感应过电压引起的建构筑物内部系统失效。 RA、RB、RC、RM、RU、RV、RW、RZ等风险分量按GB/T 21714.2-2008(IEC62305-2.2006,IDT) 的规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