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雷电的危害与防护ppt

雷电的危害与防护ppt

03
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确保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接地,同时进行等电位
联结,避免雷电产生过电压、过电流。
电子设备防雷措施
信号线缆屏蔽
对于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如电话线、网络线等,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等屏蔽材料 进行保护,避免雷电电磁场对信号线缆产生干扰。
电涌保护器
在电子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涌保护器,限制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对电子设备产生的影 响。
等电位联结
将建筑物内所有的金属导体、金属管道、电子设备等连接到一个接地系统,确保等电位联 结,避免雷电产生过电压、过电流。
04
雷电预警和应急处理
雷电预警的发布和接收
气象预警系统
包括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网、气象数据中心等设施,能够 实时监测雷电活动,评估雷电风险,并及时发布雷电预警信 息。
预警接收方式
雷电活动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雷电活动的观测
观测雷电可以使用气象雷达、闪电定位仪等设备,以监测雷电的位置、强度和移 动方向。
雷电活动的记录
记录雷电可以使用自动气象站、人工观测等方式,记录雷电发生的时间、地点、 强度等信息,以供后续分析和预警使用。
02
雷电的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
1 2 3
直接雷击
当人受到雷电直接袭击时,强大的电流通过人 体可能导致严重的烧伤、内脏损伤和死亡。
雷击电磁脉冲
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会干扰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03
雷电防护措施
建筑物防雷措施
01直接雷防护来自通过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设施,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雷电直接击
中建筑物。
02
雷电波侵入防护
在建筑物内外安装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等设备,防止雷电波侵入建筑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雷电灾害概述 • 雷电灾害的形成机制 • 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 雷电灾害的应急处理 • 雷电灾害的案例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雷电灾害概述
雷电灾害的定义
雷电灾害是指由于雷电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设备损坏 的事件。
防雷减灾工作将更加注重预防,通过加强建筑物和设施的防雷设 施建设,提高防雷标准,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智能化管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防雷减灾工作的智 能化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预警预测、应急响应等环节。
全社会参与
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鼓 励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雷减灾工作。
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雷电预警及应对措施
雷电预警系统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雷电预警系统,通过气象部门发布准确的雷电预警信 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室内外安全
在雷电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外出,留在室内安全的地方。如果在 外,应远离高地、水域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
电子设备的使用
在雷电天气下,应关闭并避免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防 止雷电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入侵。
实施处置方案
根据现场勘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处 置方案,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现场指 挥等方面的方案。
按照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 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人身安全
01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始终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必要的
防护措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
注意现场安全
室外防雷措施
远离高地和水域
在室外,应远离高地、水域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以降低被雷电 击中的风险。

雷电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雷电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雷电流波形示意图
3. 雷电流陡度
雷电流陡度是指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雷电流 冲击波波头陡度可达到50kA/μs,平均陡度约为30 kA/μs。
雷电流陡度越大,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由于雷电流具有极大的幅值和陡度(雷电流升高的速 度),在它周围的空间里,会产生强大的变化的电磁场。处 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它可以使构 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体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若回路中有些 地方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局部发热,若回路中有间隙就会产 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或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十分危 险的。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引起的不良后果,应将所有互相靠 近的金属物体进行等电位联结接。
2. 雷电流幅值 雷电流幅值是指主放电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值。
年平均雷暴日为20 d/a以上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的概率表达:
式中:P-雷电流幅值的概率,%; ISM-雷电流幅值,kA。
年平均雷暴日为20 d/a以下 的地区,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可用 下式表达:
3. 雷电流陡度
雷电流是一个幅值很大、陡度很高的冲击波电流,如图所 示。成半余弦波形的雷电波可分为波头和波尾两部分,一般在 主放电阶段1~4μ s内即可达到雷电流幅值。雷电流从0上升到 幅值的波形部分,称为波头;雷电流从下降到1/2的波形部分, 称为波尾。
由于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的电场强度 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 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不同极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 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通道所发出的这种强 光,即称之为“闪”;而放电通道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 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即称之为“雷”。
感应雷电: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

防雷电安全教育培训 课件(共18张PPT).ppt

防雷电安全教育培训 课件(共18张PPT).ppt

应急疏散演练组织方法
制定应急疏散预案
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预案,包括疏散路线、 集合地点、人员分工等。
定期组织演练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在遇到雷电天气时的应 对能力。
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
对每次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提 高演练效果。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安全
不要在树下、电线杆下、金属栏杆旁 等地方避雨,这些地方更容易吸引雷 电。
如果必须在室外活动,应该穿上绝缘 鞋或者站在绝缘垫上,避免直接与地 面接触。
如果在室外看到闪电或者听到雷声, 应该立即停止活动,蹲下身体并双脚 并拢,以减少被雷击中的风险。
交通工具内防雷策略Fra bibliotek0102
03
04
在雷雨天气时,尽量避免乘坐 敞篷车、摩托车等无遮挡的交
雷电对人身安全威胁
直接雷击
雷电直接击中人体,可导致严重的电击伤害,甚至致命。
接触电压
当人体接触到被雷电击中的物体时,会承受接触电压,同样可能 导致电击伤害。
跨步电压
在雷电流入地点附近行走时,两脚之间可能产生电位差,即跨步 电压,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雷电对设备设施破坏作用
电气设备损坏
01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电
路短路等故障。
建筑物破坏
02
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屋顶损坏等结构性问
题。
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火灾
03
雷电产生的高温和电火花可能引燃易燃易爆物品,从而引发火
灾。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一
某地区发生雷电击中行人事件,造成多人受 伤。分析原因后发现,事发地点缺乏避雷设 施,且行人在雷雨天气下未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

雷电的基础知识及雷电的防护(精讲PPT培训课件

雷电的基础知识及雷电的防护(精讲PPT培训课件

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途径与方式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 媒体,发布雷电防护知识 和预警信息。
社区宣传
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 位等场所开展雷电防护知 识宣传活动,如讲座、展 览等。
网络宣传
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官方 网站、社交媒体等,发布 雷电防护知识和预警信息。
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知与防范意识
电场与电离
积雨云中的水滴和冰晶在运动过程中会摩擦产生静电,形成强大的电场。空气中的气体分 子在电场中被电离,形成正负离子。
放电现象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负电荷会向地面移动,形成下行先导。当先导与地面物体接 近时,地面物体上的正离子迅速向空中移动并与负离子发生碰撞,产生强烈的电流。
雷电的种类与特性
况。
仪器观测
利用各种气象仪器,如电场仪 、磁方向仪等,对雷电进行观
测和记录。
卫星观测
利用气象卫星对雷电进行观测 ,获取大范围雷电活动的信息

多普勒雷达观测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雷电产生 的回波,分析雷电的强度、位
置等信息。
雷电预警系统的原理与作用
原理
通过监测大气电场、电磁场等变 化,预测雷电的发生和移动趋势 。
紧急抢险救援
对于遭受雷电灾害的地区,应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开展 搜救、抢险和救援工作。
灾后处置与恢复重建
灾情评估与统计
对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统计,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恢复重建规划与实施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并组织实施,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 生产生活秩序。
05
雷电防护知识普及与教 育
将雷电防护知识纳入课程
在学校课程中加入雷电防护知识,让学生从小就 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ppt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ppt
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会向被保险人支付相应的理赔金额。
购买合适的保险
在购买保险时应了解保险责任、免赔额等条款,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在发生雷电灾害后,应尽快向保险公司报案,以便保险公司能够及时展开勘查和理赔工作。
在发生雷电灾害后,应妥善保留好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气象证明等,以便保险公司进行勘查和核实。
在购买保险时应注意免赔额,如果灾害造成的损失小于免赔额,保险公司将不承担理赔责任。
在向保险公司提交理赔申请后,应注意理赔时限,以免超出期限导致申请失效。
保险理赔注意事项
及时报案
注意免赔额
理赔时限
保留好相关证据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雷电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不容忽视。
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高防雷减灾意识和能力是关键。
THANKS
感谢观看
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
气候条件
地形复杂、山区、森林、草原等容易产生雷电。
地理条件
人类活动如野外作业、高杆作业、大型集会等也会增加雷电的风险。
人为因素
02
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防雷系统设计
应请专业防雷公司进行防雷系统设计,包括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等措施,确保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建筑物选址
应避免选择高地、山顶等易受雷击的地方,同时应远离水域、金属导体等易导电物体。
雷电灾害的定义
雷电放电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强电流和强电磁场,对地面建筑物、设施、人畜等造成危害,如雷击火灾、雷击爆炸、雷击触电等。
直接危害
雷电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和电磁辐射,干扰和破坏电子、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造成设备损坏和通信中断等。
间接危害
雷电灾害的危害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PPT课件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PPT课件
第14页/共55页
现状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 感应雷电灾害(静电感应破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磁感应破坏)
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
流 (或通过电源、通信线路传输到目标物
内),使目标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甚至人员受
损害。
第6页/共55页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五)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 90%以上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 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国务院令第412号)
第23页/共55页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三、二十四条)
第24页/共55页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职能配置内设 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国办发[1998]137号) 明确气象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 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 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 局部天气工作。
6、《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2006年7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气象局呈送的
《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醒各地、 有关部门(包括电力、通讯)加强防雷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7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要 求:做好预测预报、落实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做好应急 处置、广泛组织宣传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详细描述
直接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收集雷电灾 害的损失数据,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雷电灾害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间接法
总结词
间接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间接评估雷电灾害 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间接法需要利用气象、地理、环境等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 型和统计分析方法,预测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 和程度。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大量区域和不同情况下的雷 电灾害风险。
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电监测和预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部分地 区仍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的问题,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跨学科合作不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气象、地质、建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各 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仍显不足。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提高数据获取能力 完善评估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建议措施
加强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建筑 物防雷等级,加强雷电预警和
应急响应机制。
案例二:某大型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目的
对某大型建筑物进行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评估结果
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的雷电灾害 风险,主要集中在屋顶和外墙 等暴露区域。
评估方法
收集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数据 、地形地貌信息,结合建筑物 结构、防雷设施情况,进行风 险评估。
综合法
总结词
综合法是结合直接法和间接法,综合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综合法可以充分发挥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优点,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雷电灾害 的损失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综合法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