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某金矿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类型
秦岭金矿成矿规律

第8卷第3期2000年6月黄金科学技术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8,No.3Ju n.2000秦岭金矿成矿规律彭大明(核工业214大队,陕西 城固 723200)摘 要:秦岭地处中国大陆的腹心,既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又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多金属成矿带”。
该研究区金矿资源蕴藏丰富,现已探明工业矿床163处,其成矿类型繁多,具备得天独厚的聚金条件。
秦岭幅员广大,金资源成矿规律明显,五大帚状构造严格地控制着各类金矿的空间定位,有较多地域金的成矿条件可与当今世界诸多巨型~超巨型金矿田媲美,成矿远景极其可观,预计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必然是黄金工业的用武之地。
关键词:秦岭;金资源;第二金库;帚状构造;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2/P61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18(2000)03-0010-141 秦岭黄金地质概论1.1 秦岭疆域及地质背景秦岭地处中国大陆的腹心部位,地理位置处在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地带,大地构造属槽台过度区。
矿业界将它列入“中国多金属成矿带”,黄金学者称为“中部金矿带”(简称“中带”),地学界称之为“秦岭古陆核克拉通地体”。
举世闻名的《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先生,曾在杰作中命名为秦岭—昆仑复杂纬向构造体系,还划分出两个亚带。
秦岭山地东西绵延1300km,东抵华北平原、西接昆仑山,南北宽达数百公里,地跨皖、豫、鄂、陕、甘、青、川七省,面积约40万km2。
秦岭地层齐全,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断裂构造多期多次,变质作用强烈,热液活动发育,金的成矿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东秦岭北部属华北地台南缘,西秦岭北部是陇山—祁连山褶皱系,秦岭中部的广大地区称为秦岭地槽(或褶皱系),南东部为扬子准地台的北缘,西南部是松潘—甘孜地块(或褶皱系)。
整个秦岭由三大构造层组成:太古宇古老变质岩系为基底构造层,元古宇火山沉积岩是中间构造层,古生界海相沉积岩为盖层。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过程形成,含有一定量和质量金属金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有关。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床产状特征:金矿矿床的产状特征有矿石产状、矿化体产状和脉石产状等。
矿石产状:金矿矿床的矿石通常以金石英脉的形式存在,其中金以自由金和金在矿物中的含量形态为主,伴生矿物常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银矿等。
矿化体产状:金矿矿床的矿化体多为矽质、石英脉和脆隙充填体。
石英脉通常呈股状、带状或片带状分布,矿床基本呈层状分布。
脉石产状:金矿矿床的脉石通常呈网状、缝状、脉状或颗粒状产出,含有金。
2.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体变形等。
断裂:金矿矿床伴随有断裂的产出,断裂可以起到矿床的通道作用,使得金矿物质聚集于断裂带中。
岩体变形:金矿矿床往往伴随有岩体的变形,包括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变质和变形可以改变矿岩中金矿物质的分布状态,使其聚集于矿床中。
3. 矿床地质化学特征: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化学特征,其中包括矿体物质的组成、矿石的成分以及矿床周围岩石的改造等。
矿体物质的组成:金矿矿床的矿体物质组成中含有金、石英和伴生矿物等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是判断矿床质量的重要指标。
矿石的成分:金矿矿床的矿石成分除了含有金之外,通常还含有一些伴生元素质,如银和铜等。
这些伴生元素的存在对金的提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交代成因等。
1. 岩浆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是金矿矿床的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中含有金和金相关物质,通过液相传递、气液相分离以及水合气、局部冷却等作用,使金矿物质沉积在岩浆中的空隙、裂缝和脉石中,形成金矿矿床。
2.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是金矿矿床的另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源于外界的河流和湖泊中,含有金的矿物或颗粒经沉积作用,沉积在河床、湖底或洪积平原等地方,逐渐形成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西秦岭金矿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找矿前景认识

第2 3期
甘肃 科技
G n u S in e a dT c n lg a s ce c n e h o o y
r .4 0 2 f
D2 .3
20 0 8年 1 2月
De . 2 0 c 08
西秦 岭 金 矿 主 要 类 型 、 布 特 征 及 找 矿前 景认 识 分
热液期、 表生富集期 。在西秦岭主要代表性矿床有 中秦岭成矿带 的寨 上、 山金矿床 及安家岔、 金 金厂 沟、 后川坝金矿床。南秦岭成矿带的拉尔马、 阳山、
坪定 、 也赫 查 金矿床 。
第 2 期 3
13 石 英脉 型金 矿 床 .
一
王顺仁 : 西秦岭金矿主要类型、 分布特征及找矿前景认识
王 顺 仁
(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 队 , 甘肃 天水 712 ) 400 摘 要 : 章结合多年来在西秦岭地 区的找矿实践 和该 区金成 矿特点 、 文 矿床特征 , 出 了该 区金 矿带划 分及其金 矿 提
类型特征 , 指出 了找金矿有利地段 。仅供今后对该 区进行金矿勘查 开发参 考。
4 7
般 多分布 中酸性岩体接触带 附近 , 沿着裂隙
分布密切相关 。 2 严格受 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带沿着不 同地 ) 质构造单元间区域大断裂分布 , 其展布方向常与 区 域大断裂延伸方向一致 ; 金矿床、 金矿体受区域大断
带, 断裂带或者片理化带 、 层间裂隙带充填。含金石 英脉的围岩多是绿片岩 、 片麻 岩、 中酸性花岗岩等。
细脉、 网脉之分 , 往往密集成群分布。矿脉长 , 一般
石英脉体 内外常见黄铁矿 、 黄铜矿、 方铅矿 、 闪锌矿 、 毒砂 、 辉锑矿等。金 以 自然金和其它形式存在于硫 化物裂隙、 粒间、 晶边缘 中, 也有 以包裹金存在硫化 物矿 物 或 石 英 中。粒 度 在 0 0 5—0 1mT间。 含 .0 . i i
甘肃天水后驮阳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

56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天水后驮阳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张羿生,刘文江,望开磊,汪世勇甘肃省天水李子金矿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 741004摘 要:后驮阳金矿床位于西秦岭东段,矿化类型为热液脉状和构造蚀变岩型。
综合研究认为,矿床整体受下古生界丹凤群地层-北东东向断裂构造-闪长玢岩等联合控制,成矿时代为印支中晚期,成因类型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IRGD型)。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闪长玢岩、北东东向断裂、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以及岩体中深部等找矿方向。
关键词:后驮阳;金矿;闪长玢岩;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9.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56-3Genetic analysi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the Houtuoyang gold deposit in Tianshui, Gansu ProvinceZHANG Yi-sheng, LIU Wen-jiang, WANG Kai-lei, WANG Shi-yongGansu Tianshui Lizi Gold Mine Co., Ltd,Tianshui 741004,ChinaAbstract: The Houtuoya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with mineralization types of hydrothermal vein and tectonic altered rock.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overall or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Lower Paleozoic Danfeng Group strata, northeast 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diorite porphyry, and other factors. The mineralization period is in the middle to late Indosinian period, and the genetic type is related to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gold deposit (IRGD type). On this basis,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s for diorite porphyry, northeast trending faults, intersection of fault structures, and deep rock masses were summarized.Keywords: Houtuoyang; Gold mines; Diorite porphyrite; Exploration direction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张羿生,男,生于1987年,汉族,甘肃张掖人,工程师,研究方向:金矿勘查、生产管理。
西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

成矿时期具有一定 的相互对应 关系, 金矿床的工业富集成矿时代
为燕山晚期 ~ 喜马拉雅期, 从成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 中新生代 以 来, 区进入陆 内造山的强烈构造活动时期, 变形 以浅层次 的 该 构造 逆 冲推覆 一剪切 走滑运动为主。 而燕 山晚期 一喜马拉雅期则为成 矿构造体系的活动高峰, 一系列弧形构造体系, 如武都复合型弧形 西秦岭地 区是甘肃最大 的金矿分布 区 ,金 矿床类型类型众 构造体系和大水弧形构造体系形成并发育成熟 。 这些以断裂构造 多 , 以微细粒浸染 型金 矿床最为主要 , 但 其特征是金 的赋存状态 形迹为主 的弧形 构造 体系则控 制了该区一系列具成生 联系的金 以超显微金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 的成矿 、 控矿地质特征 的研究, 矿床的时、 空分布。 表明该区金矿床的形成 系构造运动 、 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 的综合 5 构造 成矿 作用 和成 矿模式探 讨 产物, 它们在成生和分布上一般具有如下规律。 本 区断裂构造发育, 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颇为密切, 表现为断
2 金矿床 的产 出受特定 地层 一一 矿源层控 制
研究 区内金矿床 的产 出层位主要 为中 一上三叠统 的浊积岩 , 并且 占已发现金矿床总数 的 9 %以上 。 巴西金矿、 0 如 东北寨金矿 、 马脑壳金矿和石鸡坝金矿等, 浊积 岩型金 矿床之称 。其 次是 故有 产于下三叠统碳酸盐岩中, 代表性矿床为大水金 矿。此外还有 少 量分别产于泥盆系和寒武 系中的金矿床, 如坪定 一九 源金矿及 拉 尔玛金矿等。这些金 矿床的产 出表现 出一定 的层控特征, 源 即矿 层控矿作用。
维普资讯
2 7 第3卷) 期 0 年( 6 第3 0
工 业斜 技
西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
西秦岭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甘肃地质学报 19981998 第7卷 第2期A CTA GEOLO G I CA GAN SU V o l.7 N o.2西秦岭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李 实(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 兰州 730000) 摘 要 西秦岭地区处于极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复杂,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该区金矿床同其构造单元、断裂构造带、地层岩石、侵入岩浆岩一样,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从南至北依次为碧口—阳坝等6个成矿带。
西秦岭金矿床具有类型复杂、控矿条件复杂等特点。
其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其次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体和地层岩性。
依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成矿机理,西秦岭金矿床共分为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混合热液型等3种成因类型。
西秦岭的最佳找矿地区是德乌鲁—柴家庄及大沟里—安家岔—小沟里两个金矿带。
关键词 金矿床 成因类型 控矿条件 地质特征 成矿机理 西秦岭地区1 区域地质背景西秦岭地区位于我国SN向和E W向构造交汇部位和SN向磁场陡变带、重力梯级带及莫霍面深度、地壳厚度的变化地带,其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形成特殊而复杂。
作者“八五”期间参加的《秦岭造山带铅锌金银铜成矿带成矿条件研究及成矿预测》课题,运用活动论大陆造山带的观点,经分析研究认为秦岭是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其西段(即西秦岭),从南至北划分为:碧口拼贴地体( 4)、南秦岭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带( 3)、祁连—北秦岭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带( 2)。
本文涉及到的南秦岭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带( 3)自北至南又划分为:大草滩前陆盆地( 103)、闾井—舒家坝逆冲岩片( 113)、西汉水—凤县多层次逆冲推覆叠置岩片( 123)、岷县—成县—留凤关推复构造岩片( 133)、白龙江—白水江逆冲叠置岩片( 143)(图1)。
该区出露的地层,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南部碧口拼贴地体( 4)出露中元古界碧口群、上元古界横丹群、豆坝群;中部白龙江—白水江逆冲叠置岩片( 143)出露志留系白龙江群、白水江群;岷县—成县—留凤关推覆构造岩片( 133)出露三叠系;西汉水—凤县多层次逆冲推覆叠置岩片( 123)出露泥盆系;北部闾井—舒家坝逆冲岩片( 113)出露泥盆系李坝群;大草滩前陆盆地( 103)出露泥盆系大草滩群、石炭系、二叠系;祁连—北秦岭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带 收稿日期:1997-07-21( 2)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元古界陇山群、秦岭群。
小秦岭金矿田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聚集规律探讨

注:④ 黎彤197 6年。
浆碳酸盐型的上限。因此 ,可以认为,小秦岭矿
收稿日 期:2008- 07- 20 作者简介:王社全( 1979- J .男.山两运城人.19999毕qk:F南 工业学校。地质矿产助理下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杏及找矿工作,I Tel ) 138379142 40
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成岩期( 35—2晚年间) :伴随着太古界太
华群的成岩作用形成金矿的成矿物质开始堆积。
限( 10. 07‰ ) 属变质花岗岩型的范围。另外还有
变质作用期( 20~144Z, 年间) :伴随着区域
两个白钨矿样品的60”值,分别为0.77%e和1.60%o 应属于海水沉积型。由此可见,在小秦岭金矿 床形成过程中,氧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主 要与岩浆活动有关,但与海相沉积作用也有一 定的关系。 2.2.4氢同位素
1 变化于47.6~5 000之间,其中Au与Pb的成矿聚集
程度至少在 蝴以上。形成小秦岭型金矿主要
个人在 小秦岭地区 所接触和搜集 的资料,来 探讨 小秦岭金矿田金矿成矿物质来源问题。
成矿元素的高克拉克浓度 说明成矿物质可能具有 多源性特征。
1成矿地质背景
小秦岭金 矿区位于华北 地块南缘之巨 型成矿 带中秦岭 成矿带北侧,所 属次级构造单元 为华熊 台隆小秦岭台穹。区内出露一套新太古代花岗一绿 岩带,由变质表壳岩系( 绿岩) 和变质侵人岩系 ( 花岗质片麻岩系 ) 两类岩 石单元组成。 其中。 绿岩为一 套中基性火山一 沉积建造的中深 变质岩 系,统 称为太华 群。
性脉岩和重熔花岗岩等多期岩浆活动。它们在 空间上的聚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每一次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秦岭某金矿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类型
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本文简明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其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脉的早阶段、石英硫化物脉阶段、石英-辉锑矿脉阶段以及石英-碳酸盐脉的阶段。
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得到其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的碳水体系,成矿早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60℃,捕获压力为154MPa,成矿深度为5.8km。
该金矿的地质特征(微细浸染状)与典型的卡林型矿床一致,而成矿流体特征则与造山型矿床一致,最后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浸染状金矿床。
标签: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矿床成因
1成矿背景
该矿床大地构造上处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勉略构造缝合带西段。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宇碧口群、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碧口群为一套中浅成变质碎屑岩系夹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盆系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系、三叠系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发育,断裂构造主要有白马-临江断裂、松柏-何家坝-黎坪断裂等断裂。
本区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仅有一些中酸性岩脉沿构造线方向出露,其岩性有细粒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等。
2矿床地质
通过野外调研,根据野外脉体的穿切关系和显微镜下矿物的交代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Ⅰ)早阶段主要形成贫矿化乳白色石英脉,大多为顺层石英脉。
石英颗粒较大,具有波状消光等特点。
(Ⅱ)石英-硫化物阶段,以浸染状和细脉状毒砂化、黄铁矿化广泛发育为特征。
(Ⅲ)石英-辉锑矿阶段,以发育石英-辉锑矿脉为特征,以微细浸染状网脉充填于裂隙中。
(Ⅳ)晚阶段主要形成石英-碳酸盐脉,石英-碳酸岩脉透明度较高,方解石多呈网脉状,充填于张性裂隙者具有梳状或晶簇构造,方解石脉切穿先期形成的脉体,基本无矿化显示。
3流体包裹体研究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所用仪器为英国Linkam THMS-600型显微冷热台(-196~600℃)。
测试前用人造纯H2O及25%的H2O-CO2包裹体(国际标样)进行系统校正,温度在0℃以下时,测试精度为±0.1℃,0℃~30℃范围的测试精度为±0.5℃,30℃以上时的测试精度为1℃。
测试过程中,升温速率为0.2~10℃/min,含CO2包裹体相转变温度附近的升温速率降为0.1℃/min,水溶液包裹体相变点附近的升温速率为0.2℃~0.5℃/min,基本保证了相转变温度的准确性。
3.1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本次研究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
岩相学研究表明,将样品中的原生包裹体分为:W型气液两相包裹体、C型富CO2包裹体。
(1)W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常温下呈气、液两相,即由H2O+NaCl液相和H2O气相组成,充填度变化较大,大小为2~18μm,在成矿Ⅰ~Ⅳ阶段均有出现,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负晶形。
(2)C型富CO2包裹体:部分包裹体室温下呈三相(C1,VCO2+LCO2+LH2O+NaCl),液态水的充填度为60%~90%;部分室温下虽表现为两相(C2,LCO2+LH2O+NaCl),但在冷却至20℃左右时液相CO2中出现气相CO2,充填度70%~80%;还有极少数室温下呈现为纯液相CO2包裹体(C3,LCO2),CO2含量高可达100%,冷却至20℃左右出现CO2气液两相(VCO2+LCO2)。
形态为负晶形、椭圆形等,包裹体长轴长多为7~11μm之间。
3.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最终获得了各阶段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其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流体盐度采用Potter and Clynne(1978)盐度计算公式计算;富CO2包裹体的水溶液盐度根据Bozzo et al.(1973)盐度计算公式计算。
Ⅰ阶段贫矿化石英脉中C型包裹体,盐度为0.62~4.87wt.%NaCl eqv;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0~320℃。
Ⅱ阶段发育的C型包裹体,盐度为1.03~3.0wt.%NaCl eqv,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9.8~289.6℃。
W型包裹体盐度为3.05~10.99wt.%NaCl eqv,均一温度为220~280℃。
Ⅲ阶段仅发育W型包裹体,盐度为 3.38~7.01wt.%NaCl eqv,均一温度为160~240℃。
Ⅳ阶段也仅发育W型包裹体,盐度为1.9~6.43wt.%NaCl eqv,均一温度为140~180℃。
据各阶段石英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可知,从Ⅰ阶段到Ⅳ阶段,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60~320℃、220~280℃、160~240℃和140~180℃。
显然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向低温演化。
成矿流体盐度从Ⅰ
阶段到Ⅳ阶段先突然升高后逐渐降低,C型包裹体的盐度整体上低于W型两相包裹体,整体均较低。
3.3成矿流体压力和深度估算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处理,运用CO2-H2O体系的P-T图解(Roedder,1984),获得其成矿流体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分别为360℃和154MPa。
据上述可知,其用静岩压力P=ρ·g·h估算成矿深度(设岩石密度为2.7g·cm-3,重力加速度为9.8m·s-2),结果为 5.8km。
另外,经验显示辉锑矿是低温和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笔者推测成矿主阶段可能演化为静水压力体系,深度略比上述估计值低些。
4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根据上文得,成矿流体是中低温、低盐度的碳质流体,H2O-CO2不混溶,盐度低于11wt.%NaCl eqv,此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相同(Kerrich et al.,2000;Fan et al.,2003;Mernagh et al.,2007);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降低,从静岩压力变化到静水压力系统,也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演化类似(陈衍景等,2007);而所呈现的典型的微细脉状、浸染状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又与典型卡林型金矿一致;自然金总体为显微-次显微金,与典型卡林型金矿一致,但局部又可见明金,又与造山型金矿一致,表现出由卡林型向造山型金矿过渡的特征。
总之,虽然对于该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笔者认为其类型可能为造山型浸染状金矿床,其造山型浸染状金矿类型的归属,主要倾向于成矿流体和浸染状矿化蚀变特征,具体与矿床成因有关的成矿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机理等仍需进一步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