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广西百色某仙龙金矿原生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X。 y’ l , o l d s :g o l d mi n e ; p r o c e s s mi n e r a l o g y ; o c c u r r e n c e ; a r s e n o p y it f e ; Ba i s e , Gu a n g x i
i n he t f o m r o f l a t t i c e g o l d i n a r s e n o p y r i t e . T h e r e f o r e , l f o t a t i n g - r o a s t i n g — c y ni a d e l e a c h i n g o f g o l d Wa s r e c o mme n d e d t r e a t i n g t l l e o r e .
T e c h n o l o g y , Na n c h a n g , 3 3 0 0 1 3 , C h i n a ; 2 . No . 4 Ge o l o g i c a l T e a m o f G u ng a x i , Na r mi n g 3 3 0 0 1 3 , C h i n a )
存在黄 铁矿 和毒砂 中。黄铁矿 中金 以晶格金和包裹金 2 种形式存在 , 毒砂 以晶格 金形式存在 。
关键词 :金矿 ;工艺矿物学 ;赋存状态 ;毒砂 ;广西百色 中图分 类号 :P 5 7 8 . 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7 6 7 6( 2 0 1 5 )O 2 —0 0 1 5 —0 7
( 1 . 东华理工 大学省部共建核 资源与环境 国家重 点实验 室培 育基 地 ,南昌 3 3 0 0 1 3 ;
广西隆或金矿床地质特征殳控矿因素分析

见火 山碎 屑 ( 凝灰 质 ) 和 辉绿岩 。 中三叠世 , 随着 印支板 块 和古太 平洋 板块 联合 对扬 子板 块 ( 或 华南 板块 ) 的挤 压, 盆 地应 力 由扩张转 为 挤压 , 沉 积 巨厚 的陆 源碎 屑 浊 积岩, 并 向北西 超覆 淹没 孤立 碳酸 盐 岩 台地 , 伴 随盆地
控” 、 “ 断控” 和“ 层 控 +断 控 ” 3种 类 型 。 “ 层 控 +断 控” 型 矿床相 对 较 少 , 有 贵 州 泥 堡金 矿 、 广 西林 旺金矿
和隆或金矿 ,前 2 个矿床脉状矿体与层状矿体在空间
上 相连 , 隆 或金 矿则 不相连 。
2 矿区地质概况
矿 区出露 地层 由老 到新 自 北 东 向南 西分 布 ,依 次 为上泥 盆 统融 县 组 , 下 石 炭 统英 塘 组 、 都安 组 , 上 石炭 统黄龙组 、 马平组 , 下 二 叠 统 茅 口组 , 上二 叠 统 ( 未 分
矿区断裂有 N E向、 N W 向及近 E W 向3
组, 以前 两组 为 主 , 总体上 E W 向 断裂 形 成较 早, 被N E向 、 N W 向断裂 错 断 , 且 与 金 矿 化关
系较为密切 ,脉状矿体赋存 于 F 1 9 、 F 2 0 及次
级 断层 中。
3 矿床地质特征
3 . 1 矿 体 地 质特 征
矿 区 的金矿 体 按 产状 和含 矿母 岩 可 分 为
英塘组似层状矿体、 火山岩似层状矿体 、 脉状 矿体 3 种类型。
3 . 1 . 1 英塘 组 似 层状 矿体
分 布 于 隆 或一 磨 毫 台地 背斜 核 部 一 带 , 赋 矿 层 位 为英 塘 组 ( c y f ) , 厚度 2 0~ 4 0 m, 岩 性 为 台 沟相 的灰 色 、 灰紫 红 色 、 红 褐 色 的薄 层 硅 质岩 、 硅 质灰 岩 、 硅质 泥岩 、 凝灰 质泥岩 。矿
广西金矿地质及找矿前景浅析

广西金矿地质及找矿前景浅析摘要:广西省如今存在的金矿点有几百余处,在已经探明的金矿储量中,绝大部分金矿产于寒武系和三叠系中,在经过了多次的地质岩浆活动以及地质构造活动后,广西地区形成的金矿床种类丰富多样。
本文从广西金矿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和广西金矿地质的种类特征两方面探究了广西金矿地质的现状,并将广西金矿分为桂东、桂北以及桂中等几个地区,根据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对各个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这对于广西金矿地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西金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1、广西金矿地质分析随着广西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对金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在饰品、电子、货币、宇航以及奖章制造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
广西采矿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金矿的开采数量的增加,但金矿市场依旧是供不应求,导致了金价的不断提高,也因此活跃了金矿采矿行业,使广西金矿地质在新金矿类型的发现、理论知识探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成就。
广西的金矿资源非常丰富,因处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而受到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等活动的影响,广西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多物源、多成因和多层次等特点,而且金矿地质特征明显,类型繁多。
1.1 金矿时空分布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广西省在这些时代都有相当数量的金矿产出,而且赋金层位分布非常广泛。
在目前已经知道的金矿储量中,寒武系的储量最多,约为57%,其次是第四系的砂金产量占23%,另外前寒武系、泥盆系以及其他时代的储量大概为20%。
而且,广西金矿的含金岩石分布也非常广泛,广西伴生金最主要的产出层位为:丹洲群和元古界四堡群(主要为绢云板岩、一套变质砂岩、变质细碧、角斑岩和页岩)、下震旦(主要为粉砂岩、含铁砂岩、统砂页岩、寒武系砂岩、页岩等)和泥盆系(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砂岩、页岩等)。
金的丰度在火山岩、页岩以及三叠系砂岩等岩石中较高,平均值大约为2.72ppb,而寒武系中金的平均丰度值远远大于克拉克值,这为以后各种类型金矿在各个时期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比如广西省大多数的含金石英脉矿床以及六个中型矿床全部产于寒武系中。
广西百色市六琶金矿构造控矿和外围综合找矿

2012年3月(下)[摘要]广西百色市六琶金矿与广范分布于桂西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一样,有许多共有的特性,比如说:赋矿地层有相对的层位、对于它的成因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大多具有金锑共生等共同特征,但它也有独特性,它有特定的产出地层,它的产出受控于北东向的断裂,它产出与断层、地层密切相关,矿体的产状与断层、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下文就百色市六琶金矿的构造控矿规律性做一些探讨,本文认为它的规律性是规律性是矿体必定产出于北东向断裂与中三叠统百逢组第二段第一亚段(T 2bf 2-1)地层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汇处。
根据上述“两层”(地层、控矿断层)相交控矿理论,也参考性地指出本区及外围综合找矿的一些方法与方向。
[关键词]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北东向断裂控制;外围综合找矿广西百色市六琶金矿构造控矿和外围综合找矿梁继宜张朝斌(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3)1构造控矿规律1.1六琶金矿概述六琶金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汪甸乡南部两琶~六琶一带。
地理坐标:东经106°24'00"~106°27'00",北纬24°09'00"~24°11'15",面积13.12km2。
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中段中~下部粉砂岩、细砂岩地层中(T 2bf 2-1),是经后期叠加和改造的复成因、多阶段的层控微细粒断裂热液浸染型金矿,矿区发现金矿体2个,矿体层状分布,矿体产状与地层层理基本一致。
1.2控矿因素1.2.1构造从区域上及矿区的构造特征来看,金矿(化)体分布于台地边缘的沿台断裂带的次级断裂附近的压碎砂岩中,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构造活动、多组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的特点。
台地边缘断裂具有张~压扭性质,伴有派生断裂、揉皱及其他容矿小构造,角砾岩、压碎岩发育,这种次级断裂构造,构成本矿区主要导矿构造。
同期或后期的次级断层破碎带旁侧的层间滑脱带、节理和劈理带发育的砂岩是金沉积富集的有利空间,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态、规模及分布。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摘要】以现代成矿理论指导为研究基础,根据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金矿床在不同成矿体系的成矿时代、地质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对广西金矿床按规模大小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且划分成六个金矿成矿带.通过分析金矿分布的等密线图,得出广西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的依附关系.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在新的找矿方法中具有填补性和实用性.%Based on modern tnetallogenic theories, and according to geotectonic process phases and specific geotecton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metallogenetic epoch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gold deposit in different metallogenic systems, also analyzes the scales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and divides them into six metallogenic belts. Afte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iso-density map of gold deposi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general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are dependent on geotectonic units. This paper can b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it offers new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methods in the gold prospecting work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2(026)004【总页数】8页(P291-298)【关键词】金矿;成矿带;岩浆岩;找矿方向【作者】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我国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的明显趋势,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制约,各金成矿带的矿化类型、成矿特点和分布规律也不均衡。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1矿体特征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
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
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李文超摘要:在金矿找矿及其开发过程中,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原因的科学明确,本文对其主要地质特征和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主要形成原因的实例分析。
希望通过本次分析,可以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科学分析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有效促进金矿找矿及其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金矿矿床;形成影响因素;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形成原因在对金矿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要深入了解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展开科学分析。
然后,合理地将相应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金矿矿床分析中。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科学明确金矿矿床所具有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从而为后续的金矿开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来我国金矿资源开发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黄金矿床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然而,由于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加之金矿具有十分复杂的生态条件和地质条件,因此其矿床类型也有很多种,即使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其黄金资源也可能以不同的金矿矿床形式存在。
但是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主要的金矿矿床类型通常只有一种。
为实现主要金矿矿床类型的科学确定,在具体的金矿找矿与勘查过程中,就需要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以明确主要的矿床类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更有利于后续黄金资源开发,还能使其产量和质量得以良好保障,并进一步提升黄金资源开采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充分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黄金资源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促进金矿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2 金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矿区的变质活动、热液活动、地质构造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察与测绘中华民居2012年10月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黄涛罗少贤(广西第四地质队)
摘要: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已圈出2条矿化破碎带,金矿体赋存于②号矿化破碎带内,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由东至西依次圈定了6个矿体,显示区内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其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矿区矿体的下一步勘查及同类型矿床的勘查提供参考。关键词:金矿;微细粒浸染型;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广西百色市某金矿位于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西林一百色断褶带南西翼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东端南翼,其南部接红泥坡(坡洪一隆桑)复式背斜北西缘,区域上广泛出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硅质岩,区域构造复杂。区域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一中二叠统浅海相碳酸盐岩、硅质岩和三叠系槽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石炭系为灰岩夹硅质岩;二叠系下统为灰岩夹硅质岩,上统为灰岩夹铁铝岩和煤;三叠系下统为泥质条带灰岩、白云岩夹凝灰岩,中统为泥岩、砂岩。区域褶皱构造主要为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和坡仙山背斜。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长约70kra,宽20km,轴部在百夜一下勇一线,由三叠系碎屑岩地层组成,北翼岩层向南倾,倾角600左右,南翼岩层向北倾,倾角500左右。坡仙山背斜位于红泥坡(坡洪一隆桑)复式背斜西北部,该背斜长约40km,宽约10km,由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地层组成。区域断裂有F5,位于矿区南部,贯穿矿区东西端,长度大于18kin,为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往南,倾角67。800。切割了中二叠统栖霞组(P2q)、中二叠统茅口组(V2m)、上二叠统合山组Q3h)、下三叠统北泗组(TIb)、中三叠统百逢组蚴f)等。(详见图1区域地质图)
岩浆岩出露范围较小,仅红泥坡复式背斜核部有少量花岗斑岩岩脉(w舟)侵入,侵入寒武系、泥盆系地层,多沿断裂带侵入,呈岩脉状产出。区域矿产主要有金、铁、锰、铅锌、锑、铜、重晶石、水晶等。2矿区地质
2.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到中三叠统,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中二叠统栖霞组(P2q):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岩性为厚层状灰岩,厚18。280m。(2)中二叠统茅口组(陆):出露于南部,厚层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
圈1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区域地质囝比例尺:1:100000岩、凝灰岩,厚10.109m。(3)上二叠统合山组(P士):出露于南部,灰岩夹铁铝岩和煤,厚49.169m。(4)中三叠统百逢组∞f)g该组分为四段,矿区范围内出露一段、二
段和三段,其中三段在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最广。中三叠统百逢组一段(1瑚t):灰绿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细砂岩夹页岩,厚449m。中三叠统百逢组二段(1抽D:青灰色厚层状细砂岩夹页岩,
方铅矿多呈团块状、条带状、浸染状,在蚀变带裂隙中矿化最强,蚀交带岩石中多为团块状和星点状。黄铁矿多呈粒状及浸染状分布。在蚀变带中部多金属矿化最强,两侧较低。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于蚀变破碎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呈透镜状和似脉状分布与蚀变破碎带内。现分述如下:K1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35--450,倾角60-700。矿体长度380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160m,厚度1.15~3.80m,平均1.71m,品位1.08。16.48%,平均品位5.69%。矿体赋存标高998。l195m,矿体埋深197m。K2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30_400,倾角65.73。。矿体长度270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190m,厚度0.99~1.40m,平均1.19m,铅品位2.26.16.23%,平均品位9.17%。矿体赋存标高985~1341m,矿体埋深383m。K3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205—215。,倾角60—700。矿体长度485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160m,厚度1.05—1.50m,平均1.21m,铅品位3.89~9.24%,平均品位6.84%。矿体赋存标高803.1075m,矿体埋深272m。K4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210~220。,倾角55—650。矿体长度300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
·176"
190m,厚度0.92~1.50m,平均1.22m,铅品位4.87.12.68%,平均品位9.24%。矿体赋存标高885~l140m,矿体埋深255m。总体看,矿区矿体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呈脉状,形态较为规整,产状基本稳定,矿石主要为原生矿石。矿石有益成分主要为Pb、zn,Pb含量与矿石中方铅矿的含量直接相关,矿物含量高,其相应组分品位亦高。4找矿远景
栾川县鱼库沟铅矿床位于于华北地台南缘卢氏一栾川台缘断褶带内,秦岭纬向系构造带与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太行山隆起带的交汇复合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地层上,矿体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鱼库沟组的石英岩、二云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和下古生界陶湾群三岔口组、秋木沟组钙质砾岩、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等地层中,栾川群、陶湾群是一个重要成矿层位,是铅矿床的赋存部位。在构造上,区内褶皱、断裂发育,特别是近东西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本区岩浆岩比较发育,计有王屋山期中酸性、晋宁期基性、酸性正长斑岩一粗面岩、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中酸性等侵入岩,其中以晋宁、燕山两期最发育,为矿液的形成和运移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动力,在断裂内与热源相通的构造中富集成矿。本区矿化明显,主要为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化等。矿区周边有大红沟、冷水沟、马圈等铅矿床,构成了整个区域性成矿带。总之,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远景乐观。
万方数据中华民居2012年10月勘察与测绘
厚522m。中三叠统百逢组三段㈣bD:青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页岩,上部泥
岩夹粉砂岩。厚604m。该层位是本区金矿的重要赋矿层位。2。2构造2.2.1褶皱矿区位于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南端,总体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地层,核部地层是中三叠统百蓬组三段㈣bD,翼部地层为百蓬组二段CI∽及一段(T士一)。次级褶皱发育。2.2.2断裂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两组,分别编为Fl、F2、F3、F4、F5。其特征简述如下:FI:位于矿区北部百勇村龙怀屯南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大于7kin,断层西端超出矿区范围。断层性质不明,断层产状为200。350'/__65。750。切割了中三叠统百篷组第三段(T盛圆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局部地段具强度不等的褐铁矿化和硅化,并且石英脉较发育。F2:位于矿区北东一带,在矿馐范围内长度约1.2kin,断层产状约为3300L850,断裂破碎蚀变带宽度大于20m,切割了中三叠统百蓬组二段(Tj姻及三段CI∽的厚层细砂岩及夹于细砂岩间的粉砂质、细砂质泥岩。具弱。中等硅化和黄铁矿化,石英脉较发育。是矿区内主要的矿体赋存构造。173:位于矿区东晚老屯北面,长约2km,走向约3300,性质不明。切割了中三叠统百蓬组三段㈣bD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F4:位于矿区东晚老屯北面,与F3平行,长约1.6km,走向约3300,性质不明。切割了中三叠统百蓬组三段(T2bP)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F5:位于矿区南部,贯穿矿区东西端,长度大于18km,为区域性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往南;倾角67.800。切割了中二叠统栖霞组(P2q)、中二叠统茅口组(P棚)、上二叠统合山组蚴)、中三叠统百逢组㈣等。2.3岩浆岩特征矿区范围内未见岩浆岩出露。2.4地球化学特征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以lOxl旷为Au异常下限共圈定异常6处。异常面积在0.3~2.5kin2不等,Au峰值25—5.5x10‘9,As峰值30.1—313×10r6,Sb峰值9.87.166x10-6,平面上呈椭圆状、带状展布。据工程揭露,矿体与异常重合较好。3矿体特征3.1矿体特征该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F2的②号矿化破碎带内及旁侧,由东至西依次圈定了6个矿体。各金矿体地表工程控制长100。250m不等,深部控制斜深45-70m,平面上均呈不连续的脉状产出,深部有膨大一收缩、分叉一复合一尖灭现象。矿体产状150,1850/_45。55*,金矿体厚度0.65—12.44m不等,矿体品位AuO.54加.87x104,含矿岩性为弱硅化含黄(褐)铁矿细砂岩、硅化褐铁矿化粉砂岩、压碎岩。各矿体属于形态复杂程度较复杂,厚度不稳定,有用组份金分布较均匀的金矿体。3.2矿石特征3.2.1矿石氧化、富集情况矿石为含黄铁矿细砂岩、粉砂岩、构造角砾岩,岩石在近地表或在破碎带内氧化较好,在深部则差些。以黄(褐)铁矿化蚀变矿化较好,其次硅化。矿石同时具两种蚀变时,金品位较高。3.2.2矿石组成及其特征矿石组分:石英、长石、糕土矿物、黄铁矿(褐铁矿)、偶见铁锰质。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晶面完整光亮,粒径0.1.1cm之间,呈星点状分布,近地表风化后,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于岩石中留下假晶或晶洞。3.2。3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具粉砂质结构,细砂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3.2A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SiO:、虬如、Fe20,、Au、As、S、P等。矿石中有用组分为Au,呈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石中,含量0.30xlO屯2.38xi0-6。有害元素为灿、S、P等,含量均很低。3.2.5矿石的矿物成分金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金赋存于其晶格中。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云母、长石、高岭石、绿泥石等。3.2.6矿石质量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有褐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部分保留有黄铁矿晶形,呈侵染状、星散状均匀分布。黄铁矿多为半自形一白形粒状,大小0.1—0.50mm,含量占1-3%或3-6%;褐铁矿占3-9%。经组合样多元素分析,Au含量0.36。2.38趴,是唯一可以利用的有益元素。3-3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的项底板围岩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压碎岩,近矿围岩常具硅化,并有大量的石英脉穿插,顶底板围岩与矿体之间主要为断层接触关系或同处于蚀变带中,部分界线不清楚。矿体中常有夹石出现,夹石和含矿岩石特征相似,肉眼不羼辨别,需借助化学分析方可区分。4矿床成因
4.1控矿因素百色市某金矿区金矿体的形成受地层(岩性)、构造双重控制。4.1.1地层因素据研究,广西主要含金地层有4个:下石炭统(C,)、上二叠统Q3)、下三叠统(T,)、中三叠统百逢组(1抽D。百色市某金矿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1掀)中,岩性主要为一套槽盆相浊积岩和台盆相灰岩、硅质岩、碎屑岩,岩性组合具有高渗透性和可溶性的特征,对成矿物质的迁移和沉聚较为有利。4.1.2构造因素金矿体主要产于褶皱转拆端的F2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活动较强烈,且具有多期性。砣断层破碎带的形成,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运移充填和交代,为矿液提供了通道及富集场所,是本区主要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同时,矿区内次级褶皱发育,褶皱转折端虚脱部有利含矿热液运移、赋存成矿,是本区重要容矿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