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复习要点素材 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1、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一条重要商路,经过区(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在这条高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西汉时,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
形成的原因:(A地理位置决定的;B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决定的;C产业特点决定的。
)2、(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近邻,近数十年间,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效有悠久历史。
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
东汉政府接待了来使,(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牧。
3、(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
甘英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后没有继续前行,作用:但(他了解了沿途及欧洲的一些情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
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4、寻访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线路之一。
假如你是"丝绸之路"上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描述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之路很早就传到国外。
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国和外界的陆上贸易往来有了很大发展。
以长安为起点的一条重要商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在这条商路上,中国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做"丝绸之路"。
)5、简述两汉时期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
(①汉朝时,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在国中去的工匠的帮助下,当地人掌握了铁器铸造技术。
②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ppt课件川教版课件

西汉汉武帝 赐给滇王
汉委奴国王 东汉
中日友好的 见证
西汉加强对西 南夷的管理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
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 )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
路”,其路线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穿越时空
如果你是长安的一名富商,现在 想去西域做生意,你会从长安带 去哪些东西到西域贩卖,又会带 些什么回来?
活动三:合作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西 方
骏马、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
珠宝、音乐、舞蹈、魔术、宗教------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丝绸之路”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张骞传》
活动二:寻访丝路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寻
访
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重要 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丝绸之路”的路线 (你知道怎么走吗?)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今新疆 地区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丝路遐想......
这是条连贯欧亚的长路,它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 多种文化在此交汇,无数活剧在此上演 这条路走过多少胡商贩客 这条路又走过多少弘法僧侣 它是这个世上最伟大、最神秘的路 它,就是丝绸之路
• 汉与欧洲的往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谢 谢
`
2、交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
“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
“汉委奴国王”金印
公元57年倭国与汉通好,汉光武帝赠送了一颗 金印,它是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
[拓展提升]
1、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其路线是 (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4、非点评同学要求: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 容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影响?
1、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2、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3、开拓了中西方人民对世界的了解。
4、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两汉时期为什么对外交流非常频繁呢?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第二步 检查自主学习
要求: 1、小组长检查预习情况(1组检查2组、 2组检查3组、、、最后1组检查第1组) ,并以5分制打分。 2、其他同学认真识记导学案的自主学 习部分,准备抢答。
新疆 地区,翻 1、路线:起点是 长安,经过 河西走 __和今________ 越 葱岭,通向 西亚 __和 欧洲 __。廊 南方丝绸之路 ”和“ 海上丝绸之路 2、西汉时期,“______________ ____ ___”也初步 形成。 鸭绿江 3、与朝鲜: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___________ 到了朝鲜半 生产工具 和_______ 技术 。对朝鲜的经 岛,他们带去了中国先进的__________ 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与日本: 57 __年,日本列岛南部的 倭奴国 _____派使者来到 汉委奴国王 洛阳,与东汉通好。汉光武帝赠送给“ ____” 金印一枚。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中国的丝绸衣服成为古罗马贵族的社会
时尚。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的豪华
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丝绸之路”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 路”
1.“丝绸之路”开通的标志: 张骞出使西域
2.西北“丝绸之路” 的路线:
三、汉与欧洲的交流
1.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2.东汉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葱岭—中亚—欧洲
3.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4. “丝绸之路” 开通的作用:
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东方 和西方的桥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1.汉与朝鲜的交流: 蜀郡的漆器 2.汉与日本的交流:
(1)西汉: 有了文字记载 (2)东汉: 光武帝赠 “汉委奴国王” 印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ppt课件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万世如意锦实袷袍(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习与探究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学习活动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编辑历史板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学习测评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返回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 Nhomakorabea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波斯湾卫星照片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1.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 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
洛阳。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汉朝时,中日联系必须通过海路,中国与欧洲联系既可通过 陆路也可以通过海路。你认为,联系中外的海上通道应如何命 名?为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海上商路运送的产 品最重要的仍是丝绸。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
该课件由【语天文山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
塔里木盆地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西域
西域: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 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 方)。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时间:公元前138年出发,前后历时13年 人物:张骞、堂邑父 结果:到达大月氏
第二次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 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 (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代罗 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 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经济 发展,国力 强盛,于公 元73年命窦 固出击北匈 奴,并于当 年派遣班超 出使西域。 公元74年, 东汉重建西 域都护。
班超出使西域
意义: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 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 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 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 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 做出了巨大贡献。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召入京任校书 郎,班超和其母随之迁居至洛阳。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写文 书,来维持生计。班超每日伏案挥毫,常辍业投笔而叹息说:“大丈 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 研间乎?” 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于 是,他就去找相面的人看相,相面的人说:“祭酒,布衣诸生耳,而 当封侯万里之外!” 班超问其故,相面的人说:“生燕颔虎颈,飞 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过了不久,汉明帝问班固说:“你弟弟 现在哪里呢?”班固说:“替官府写书,用挣来的钱奉养老母亲”。 于是 ,汉明帝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然而,没 过多久,班超就因为小过失被免职。
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201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组别:政史组主备人:杨战芳审定人:冉森问题栏:学习目标: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体走向,记住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汉委奴金印”的历史价值。
能力目标: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中吸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两条陆路“丝绸之路”、“汉委奴国王”金印与“滇王之印”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3、进一步掌握公元纪年法。
德育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甘英事迹的介绍及对他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
学习难点:1、“两汉”的含义。
2、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学习课时:1课时一、导预疑学1.“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以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和的重要商路形成了。
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丝绸,所以叫。
2.“南方丝绸之路”:西汉时,以为起点,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印度,以及更远地方的实际已经形成。
3.“海上丝绸之路”:从乘船出海,经漫长航行,到达今缅甸、、的一些地方,换回那里出产的明珠、奇石等物品。
4.汉与日本:西汉时,日本与中国通好。
公元,汉光武帝赠与日本的倭寇奴国金印一枚。
5.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部署出使大秦,甘英达到了,了解了欧洲的一些情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6. 年,安敦尼王朝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物,这是中国与第一次直接交往。
二、导问探学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A. 长安B.成都C.洛阳D. 西域都护府2.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A. 张骞出使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C.班超经营西域D.大秦遣使来汉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
七级历史上册3.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川教版

一、“丝绸之路”
1.开辟:_张__骞__出__使__西__域__以后,汉朝和外界的陆上贸易往来有很大发展。
2.路线:以_____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_________,翻越葱岭,通
长安
新疆地区
向西亚和_____。
3.商品:__欧__洲_是这条商路上的主要商品。
4.发展:汉丝朝绸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解读】张骞通西域后,后来的使团都称自己为博望侯,以取得并得到 了外国(不仅是西域)人的认可,可以看出张骞对后来使团的影响。
【知识构建】
A:_____ 张骞
B:_____ 南方
C:_____ 海上
D:___________ 汉委奴国王
【历史线索】 汉朝国力强盛,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最大的是谁?依据上图指出丝绸之路 的起点和走向。 提示:①张骞。 ②起点:长安。走向: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 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2)两汉时期对外交流有哪几条重要通道?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 路形成的意义。 提示:①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②丝绸之路是中国和世界古代重要的商路,它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促进了中外商品和物资的交流,它沟通了东方和西 方两大不同的文明。
2.大秦来访:____年,大秦人从_____来到中国,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 帝的名义向东1汉66皇帝赠送礼品,海这路是现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与欧洲第一
次直接交往。
【数字记忆】 ☉一种物品:丝绸。 ☉三个起点: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 起点;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三种见证:蜀郡制造的漆器,证明汉与朝鲜交往;“汉委奴国王”金 印,证明东汉时中日交往;166年,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三位人物:出使西域的张骞;经营西域的班超;出使大秦的甘英。他 们为中西交通畅通和文化经济交流做出非凡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理解“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升观察概括水平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解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动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相关张骞出使西域增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
2、请学生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动作用。
(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具体学习相关知识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
(学生:认真看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
2、演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学生找出来并回答)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并了解相关史料。
(学生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包括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
4、设疑:在这条丝绸之路上,能够说是山高水远人险恶,经商的人们经过这条路既要与自然斗争,还要时刻防范盗贼。
为什么这些商人较安全地通过这条路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5、联系收集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史料,谈谈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肯定、评价、总结并形成理解。
三、两汉与朝日的交流
1、导入:了解了陆上通道及丝绸之路,接下来了解一下对外交流中的海上通道,它们在哪里呢?
2、设疑过渡:请大家想一想,去日本、朝鲜不能走路吧,也不能象在丝绸之路上那样骑骆驼骑马吧,那当时的人们怎么去的呢?(学生回答:船)同学们说得对,是坐船去的,那么是坐的什么样的船呢?
3、出示东汉陶船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两汉的中日、中朝来往也能够在陆地上展开。
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勾出主要内容。
展示东汉疆域图。
(学生阅读书74——75页的内容)
5、导引:观察下这幅图片,找一找东汉的都城洛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
6、肯定学生的观察成果,提问: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说是东汉光武帝赠了日本列岛南部的委奴国的使节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而这枚金印现在保存有日本的博物馆里。
今天老师把这个金印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来看看。
简略介绍相关故事,可向学生略讲金印上的字体,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汉与欧洲的往来
以丝绸之路的走向引入再次演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告诉学生,公元97年,东汉派甘英出使大秦,116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
(回忆所学知识,联系课件找出大秦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大秦就是古罗马,而条支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
请学生阅读课文
最后部分了解相关知识。
五、总结全文,与学生共同探讨两汉对外交流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