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的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边缘
淋巴门 回声
清晰
可见
周边软组 织水肿和 感染而边 界模糊
趋向于 消失, 但在早 期可见
清晰
模糊
回声 分布较均匀
血流显像 淋巴门型
易囊变坏死钙化 偏心型
极低回声,但高分 辨力探头可见不均 匀微笑结节图像
混合型或 边缘型
常表现为低回声, 但甲状腺乳头状转 移癌表现为高回声 及点状钙化
混合型或 边缘型
右腮腺浅叶腺淋巴瘤
(三)、涎腺囊肿
• 临床概述
多因涎腺导管因炎症或结石阻塞使腺体分泌物滞留所 致,以舌下腺及腮腺为多。
• 超声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有明显包膜, 伴感染时其内可见点状回声悬浮,伴结石可见有声影 的强回声团,暗区内无血流信号。
左颌下涎腺导管囊肿
舌下腺囊肿,病变呈椭圆形暗区,后方回 声增强,有明显包膜回声
(一)、颈动脉体瘤
• 临床概述
原发于颈动脉分叉部、颈动脉小体的实质性肿瘤,瘤体包绕 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外动脉,触诊有搏动感.
• 超声表现
颈动脉分叉处夹角增宽,也有瘤体包绕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 外动脉。
呈均匀低回声,有时其内可见囊状及管道结构,CDFI显示为 血管腔,血流方向朝向颅侧,频谱为动脉血流,颈外动脉出现低 阻血流。
颈部的分区
颈前三角区
颈前部
颈后三角区
颈后部
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锁骨上三角
枕三角
颈部各区常见肿块
部位
单发性肿块
多发性肿块
颌下颏下区 颌下腺炎、颏下皮样囊肿 急、慢性淋巴结炎
颈前正中区 颈侧区 锁骨上窝
甲状腺舌管囊肿、各种甲状 腺疾病
胸腺咽管囊肿、囊状淋巴管 瘤、颈动脉体瘤、血管瘤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深入研究颈部包块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颈部包块的分类和诊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各 种类型包块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理论依 据。
2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颈部包块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未 来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体格检查
观察包块大小、形状、质地、活 动度等,同时注意检查颈部其他 部位有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显示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 部结构,有助于判断包块性质。
CT或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包块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包块来源和性质 。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 等。
01
02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
03
04
压痛与疼痛
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可 有压痛或自发痛。
炎症性包块与非炎症性包块鉴别
症状表现
炎症性包块常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非炎症性包块则无此类表现。
病程发展
炎症性包块病程较短,经抗炎治疗后可消退 ;非炎症性包块病程较长,抗炎治疗无效。
2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了鉴别诊断在颈部包块诊断中 的关键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各种包块的 特征,有助于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包块 ,避免误诊和漏诊。
3
诊断技术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部包块的 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总结了目 前常用的诊断技术,如超声、CT、MRI 等,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脖子摸到肿块,有可能是淋巴结肿大!一张表教你分辨是恶性还是良性!

脖子摸到肿块?一张表教你分辨是恶性还是良性!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首,让人一听到癌症就联想到“死亡”,再加上媒体的报道渲染,让人谈癌色变,一摸到脖子肿胀就很可能紧张兮兮地跑去就医。
其实脖子肿大有很多原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步骤来帮自己初步判断脖子肿大是属于什么状况。
脖子摸起来肿肿的,可能是什么原因?有两大类因素,第一,很可能是因为感染,第二,是甲状腺肿大。
感染造成:感冒、鼻窦炎、扁桃腺炎、唾液腺炎、淋巴腺炎。
甲状腺问题: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亢进其他问题:脂肪瘤、唾液腺肿瘤、甲状舌骨囊肿癌症:鼻咽癌、口腔癌、喉癌怎么知道自己的脖子肿是良性还是恶性?不过甲状腺肿大通常造成甲状腺亢进,导致出现体重下降、容易心悸、容易冒汗、食欲增加、失眠等症状,所以比较好判断;而急性感染则容易有感冒症状,像是发烧、咳嗽、流鼻涕等,也是可以作为是不是良性、恶性的初步判断。
一般来说,会脖子肿通常是因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就像是我们身体中的“碉堡”,负责指挥免疫系统对抗病菌,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发生感染,为了召集更多的免疫细胞,淋巴球就会分泌细胞激素、分泌抗体,让淋巴结肿大来召唤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所以如果淋巴结肿大,很有可能是因为感染造成。
当淋巴结大于1公分以上,可以用手触摸到,就可称为「淋巴结肿大」。
如果肿块摸起来有弹性、表面平滑或像是囊肿,这时候可能是良性的,而且通常很快就会消肿;如果是恶性的,则会比较僵硬,像是石头一样,而且无法移动。
而且恶性疾病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无痛的,因病原菌造成的淋巴肿大,通常会引发淋巴结疼痛,像是扁桃腺发炎等,摸起来会有红肿热痛的感觉。
发现脖子肿该怎么办?不过即使是良性的脖子肿,还是有可能会因为感染而并发严重的其他疾病,建议还是要到耳鼻喉科去就诊。
除了让医生问诊之外,也可以进行鼻咽喉内视镜检查、超声波检查,都是无痛而且快速的。
脖子肿是很容易摸到的,尤其容易发生在女生身上,如果在洗澡或是任何时候摸到脖子肿,又持续了一段时间,建议要纪录每天的变化与症状,如果有突然性的变化、肿瘤一直没有消还越变越大,或是有任何恶性肿瘤的症状,都要马上看医生,才不会错过治疗的时机。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1.急性淋巴结炎:肿块有红、肿、热、痛。
2.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约0.5一1.0cm,质软。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3.淋巴结结核:多低热,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
常伴发肺结核。
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4.结节病 :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淋巴结多在2cm直径以内 ,质地一般较硬 ,不融合,不与皮肤粘连。
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伴有长期低热。
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
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可有肝和(或)脾肿大,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
活动进展期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沉增快。
约有1/2左右的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增高,以IgG增高者多见,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钙增高,血清尿酸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在急性期增加(正常值为17.6-34u/m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升高,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5.坏死性淋巴结炎:多为青壮年,骤起高烧持续不退,或持续低烧,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相互之间不融合。
病理检查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预后良好 。
6.巨大淋巴结增生: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腔、纵隔及肺门与肺内。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
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标签: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
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
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
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
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二)增强检查
颈部软组织在平扫中多呈中等密度,多 数情况下与肿块密度相仿,CT平扫显示 不清或难以鉴别,因而颈部CT检查时常 需要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软组织间X线吸收差别增大,从而提高病 灶的显示率和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显 示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造物剂为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为100—150ml儿童按体重计2ml/kg。 造影剂注射的方法有二种,一为快速静脉滴注法,一 般先静脉推注50ml,60%的碘造影剂,余下的50—100ml 经静脉滴注.同时作CT扫描,二是一次静脉注射法(或称 造影剂团注法),注射造影剂100ml,在进入2/3造影用量 后开始扫描,这种方法节省时间,用药量较小,但发生副 反应的机会多,常引起病人恶心而影响图像质量。
(二)颈部筋膜
l、颈部浅筋膜包裹颈阔肌,一般很薄 2、颈部深筋膜分四部分 ①颈深筋膜浅层,围绕整个颈部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 方肌,向后附着于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与对侧汇合。 ②颈深筋膜中层,在浅层的深面,包裹舌骨下肌群, 向上附着干舌骨,向下附于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后缘.向 外与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筋膜融合。 ③颈脏筋膜,包绕颈部器官(喉、气管、咽、血管、 甲状腺)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贴于各脏器的表面,壁层 包括全部脏内的外面,由壁层延续向外又包裹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之结构而构成颈动脉鞘。 ④椎前筋膜,覆盖在颈椎及颈深肌群前面的一层筋在舌 骨上有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腮腺间 隙,颈动脉间隙、嚼肌间隙、咽后间隙 和椎前间隙等,在舌骨下有内脏间隙, 颈动脉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和颈 后间隙,不同间隙内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发生的病变也不相同.
肌群
浅层肌群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中层肌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茎突 舌 骨肌、 颏舌骨肌、下颌舌 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 肌、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颈深肌群: 正中/头长肌、颈长肌。 两侧/前、中、外斜角肌。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常见工作。
颈部肿块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感染等。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时间、症状的出现情况、肿块的大小、是否伴有疼痛、是否有全身不适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类似的肿块的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慢性炎症病史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肿块的质地可以给医生一些线索,例如柔软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而硬结的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还会检查肿块是否可移动,有无压痛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颈部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便判断颈部肿块是否与淋巴结肿大有关。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特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并且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如大小、质地、血流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CT扫描和MRI可以进一步提供肿块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特殊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引等操作来明确诊断。
活检是通过取出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良恶性。
穿刺吸引则是通过穿刺肿块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原因。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特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颈部肿块的诊断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炎、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颈部肿瘤等。
在得出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复查。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1.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颈部肿块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应用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为实质性还是液性;有无结节,结节边界是否规整等情况。
然而超声影像对肿瘤的诊断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尚有困难。
2.X线拍片颈、胸部的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可以观察颈部软组织块影,及其内有无钙化影,如沙粒样钙化影较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移位、狭窄、肺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等情况。
3.CT、MRI检查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和鉴别,不仅具有诊断意义,更具有指导手术的意义。
可观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密度改变,在周围组织与肿块密度对比尚小时,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提高对肿瘤的分辨率。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及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上,有独到的优越性。
4.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肿块的鉴别。
此外,对于颈前正中线肿块,有排除异位甲状腺的意义。
5.喉镜和鼻咽镜检查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多来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区域,应用喉镜和鼻咽镜含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喉镜对上述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寻找原发灶有重要意义。
发现可疑原发灶者,应行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6.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穿刺后,针道种植性转移的机会极少。
可判断颈部肿块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因其简便、安全,以及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
7.肿块切除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肿块尽可能整块切除活检,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时,应妥善缝合被膜,防止肿瘤对创面的种植。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块加压回缩及体位试验多用于鉴别海棉
状血管瘤;穿刺检查用于鉴别囊性肿瘤,如 血管瘤可通畅地吸得易凝血液,有时肉瘤 亦可吸出血液;囊性水瘤的穿刺液为清彻透 明,淡黄色的淋巴液;神经鞘瘤可吸出陈旧 性血水,不凝固为特点;腮裂囊肿可吸出混 浊“脓性”液体,但镜检无脓细胞,充满 胆固醇结晶;寒性脓肿可吸出黄绿色稀薄的 脓液
颌下腺囊肿较舌下腺囊肿少见,而一些舌 下腺囊肿的肿胀却可以表现在口外颌下区, 应当加以注意,其鉴别点如下:(1)仔细观 察口底有无肿胀,用手指轻压颌下区肿块, 如口底出现有波动感的囊肿,即可确定为 舌下腺囊肿。(2)二者穿刺液淀粉酶试验 均为阳性,但以舌下腺囊肿的液体较为粘 稠。(3)有时如无法在术前确定囊肿来源, 可于手术中观察囊肿与二腺体内的关系, 最后确诊
颈部肿块80%的规律(仿
Skandalakis )
颈部肿块甲状腺肿块占±20%;非甲状腺 肿块占±80%炎性肿块、先天性畸形及其 他占±20%,肿瘤性肿块占±80%,良性 肿瘤占20%;恶性肿瘤占80%原发性占 ±20%;转移性占80%,来源于锁骨下占
±20%(左侧称 Virchow淋巴结 )来源
颌下腺肿瘤
(1)发病年龄在50岁上下,恶性者年龄更 大一些。症状多为无痛性,肿块呈进行性 增大。病程自数月至20年以上不等,但恶 性者很少有超过2年以上的,低度恶性的粘 液表皮样癌或恶性混合瘤病程可稍长一些。
(2)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55∶45),良 性肿瘤中95%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中 35%为腺样囊性癌,其次为恶性混合瘤, 粘液表皮样癌各占20%左右,其余25%为
全身检查在鉴别其他部位原发灶在颈部的
转移性肿块是十分必须的。如发现在锁骨 上淋巴结肿大,应想到消化道或呼吸道肿 瘤转移的可能。某些辅助检查有时可成为 颈部肿块最后确诊的重要依据,如X线、造 影、B超、穿刺、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检 查、同位素、超声波检查等,必要时可选 择CT、磁共振检查,以提供确诊的可靠依 据
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的鉴 别诊断
吴耀禄
由于颈部解剖层次复杂,组织结构精细, 以及胚胎发育、淋巴回流等特点,使该部 位不但肿瘤类别多,就是同类肿瘤其表现 亦有很大差别,再加上自胸腹腔及鼻咽部 等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肿瘤,使之诊断比 较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故应引起临 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诊断步骤
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肿块的诊断步骤一样, 问诊、视诊、触诊、听诊都是必须的。在 问诊中应特别注意病史的长短, Skandalakis提出的“7”的规律,对颈部肿 块的初步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发病时 间在7天以内的多为炎症,发病在7周~7个 月的多为肿瘤,发病在7年以上的多为先天 性畸形
腮裂囊肿
(1)多见于青壮年,肿块生长缓慢,质地 柔软,有波动感,但无搏动。(2)病人多 无自觉症状,如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肿 块可骤然增大,并可有疼痛,且向腮腺区 放射。(3)穿刺液多为黄绿色或棕色清亮 液体,多数含胆固醇结晶,继发感染后穿 刺液则呈脓性。(4)囊肿破溃后可引起长 期不愈,形成腮裂瘘。
颌下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按其组织结构和临床特性可分为毛 细管型、海绵型和囊肿型三种,发生于颌 下区多为海绵型淋巴管瘤。(1)位置靠近 颌下三角后缘,患处明显肥大畸形,多为 无痛性肿胀。(2)早期质地柔软,压迫可 有部分回缩,但体位试验阴性。晚期肿块 可变硬。(3)穿刺有时可抽出清亮透明的 淋巴液,不含胆固醇结晶,淀粉酶试验阴 性,以此与腮裂囊肿、颌下腺囊肿鉴别 。
视诊要着重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
表面皮肤色泽、有无搏动等现象。触诊是 颈部肿块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初步探知 肿块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且 还可探查肿块的硬度、光滑度、活动度、 有无波动感,以及肿块的大小、形态、有 无压痛、搏动、震颤等情况。听诊一般不 属常规检查,但对一些特殊肿瘤如蔓状血 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瘤以及甲亢等 有一定帮助。
(1)临床上二者多并存或互呈因果关系, 以中年男性多见,表现为颌下腺肿大,质 地变硬,并且多为单侧受累。(2)症状:涎 石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阻塞症状,在进食 时,尤其以进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 称之为涎绞痛。慢性颌下腺炎早期颌下区 不适或轻微疼痛,口腔内常感有咸味,待 颌下腺导管阻塞时,亦可发生涎绞痛。
慢性淋巴结炎
(1)临床上表现为颌下区无痛性肿块,有 时大、时小、反复肿大的发作病史,无腺 体导管阻塞症状。(2)肿块位置表浅,数 日可能有多个,呈串珠状,可活动,腺体 导管口粘膜正常。(3)结核性淋巴结炎还 可以有:a:血沉加快;b:OT试验阳性;c:可有低 热、盗汗;d: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颌下腺囊肿和舌下腺囊肿
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及其诊断要点
颈部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 枕外隆突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的连线。 整个颈部可分为三部分:即颈前区(包括颏 下区、颌下区和颈前正中区),颈侧区 (包括颈动脉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 后三角区涎石病及慢性颌下腺炎
(3)检查:肿大之腺体可有压痛,颌下腺导 管口常有红肿,挤压腺体有时可有脓性或 粘稠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口底扪诊可 触及呈条索状的导管,或可扪及导管内的 结石。(4)X线检查或造影:阳性结石X线 咬合片可显影,阴性结石在碘油造影时可 见导管充盈缺损或造影剂不连续。慢性颌 下腺炎时碘油造影常表现为导管外形不整 齐,扩张或狭窄,分支导管扩张,形成所 谓雪花状或葡萄状的影像
于锁骨上占±80% ;国内所报道的百分率 与上述结果有所差距,但大体相近,基本 符合这一规律
一些特殊试验如伸舌试验、透光试验、吞
咽试验、肿块加压回缩及体位试验、穿刺 液观察等,在一些特殊肿块的诊断中具有 重要的意义。如位于颈中线舌骨上下的甲 状舌管囊肿,在伸舌时,肿块有内缩现象; 甲状腺来源的肿块,由于其包膜和气管前 筋膜的来源一致,故在作吞咽动作时,肿 块可随喉头上下活动;囊性水瘤由于其内容 物为透明的淋巴液,故透光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