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论述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阐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以及硬件和软件建设途径,从资源、人才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障碍与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其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策略。

1 资源是图书建设的核心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数据库、光盘等载体中,最终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检索的这类信息资源,它是相对传统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来说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资源需求和学科发展,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归纳起来,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目的。因此,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数据库。

1.1.1 自建数据库(传统馆藏数字化)自建数据库主要是指将本馆所拥有的传统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如保存的报纸期刊、古籍、特色书籍、教师教材与课件、精品课程录像等。自建数据库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基本前提,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规范。

1.1.2 购买数据库购买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保证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购买时需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来购买。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本院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数据库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尽量少;数据资源质量好,便于读者阅览、查找、下载和打印[2]。较常见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涵盖的信息知识面广且全,质量相对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医学院,也需要

考虑购买相关的医学专用数据库等。

1.2 特色资源的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大而全,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争取做到小且精,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以特色来寻求突破和更好的发展。对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其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可考虑的信息资源来源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2.1 学位论文各个高校的学位论文反映了各个高校自身的特色和研究水平,代表着自身的研究成果。将每年的学位论文予以数字化进行保存,供读者查阅,一方面扩充了本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促使本校读者可追踪查询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

1.2.2 教师教学成果每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学优势和教学成果。对学生认可度高的教师或教学名师等,可以考虑对其上课过程进行录像,并将录像资源放进学校数据库中,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分享这部分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励该教师。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对国家、省级精品立项课程进行课堂全程录像。

1.2.3 地方文献各个地方或多或少拥有一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历史的信息资源,如地方志、地方古籍、地方特色风景和历史等。对这部分信息资源也应该予以重视并加强对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典型的“人无我有”的特色信息资源。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好当地的这类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这类资源进行宣传,从而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保证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因为特色信息资源可能涉及到诸多的相关人员,其搜集难度较大。如地方志信息资源的搜集,可能需要访问当地的政府机构,也可能需要调查当地的学者和群众。第二,注意信息资源的动态性。特色信息资源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一要求需要图书馆注意跟踪这部分资源并及时更新,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全面性。

1.3 资源的共建共享

众所周知,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有限,很多情况下往往无法满足其建设需求,这就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覆盖面无法涵盖本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也就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因此,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为了保证能够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选择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可以为各个高校图书馆节约经费和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同时也可以发展自身的特色数据库资源,最终促进各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规模并形成有效的开放性资源保障体系。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合作(同区域或跨区域)来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由本区域内的一所实力雄厚的高校图书馆牵头,建立本区域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在突出各院校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本区域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整体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统一的应用标准[2]。例如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在CALIS项目的协调和资助下,联合购买数据库的方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4 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

开发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网络资源数量巨大,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来源,需要引起重视。在开发利用这部分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尽管网络资源丰富,但它的质量往往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因此,对这部分信息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一般的做法是建立资源(站点)导航,如选择某一学科,围绕该学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源的有价值的站点,进而将网络上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有序化整理。此外,通过文献传递来获取外界丰富的数字资源也是弥补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不足的重要途径。对一些并不常用的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全文的获取,可以利用网上免费的期刊目次系统,通过电子邮件向数据库提供商索取原文,其价格往往较低[3]。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所提供的这项服务。

2 人才是图书馆建设的软支撑

人才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软支撑。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图书馆知识,也需要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等。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2.1 提高馆员素质和引进人才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馆员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网络利用的指导与培训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广博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等[4]。而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现有的馆员队伍中,绝大部分人暂时还不能达到这样一个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馆员素质的提高就显得极为迫切。一般的方式主要有在岗培训、上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等,使其重点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能熟练运用万维网和相关软件技术等;学校教学部门在确保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增设网络信息开发与服务、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基础等课程,以提高图书馆馆员和热心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人员的知识素质和应用能力[5]。此外,可通过提供在线培训课程、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在岗馆员进行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有特色的馆员。同时,馆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确保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满意的服务效果。

同时,人才是任何一个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而言,人才的引进就显得尤其重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招聘人员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