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抗美援朝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主要讲述了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传递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本课是学生了解新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新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新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战役,让学生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的课件。
3.视频:准备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或相关视频资料。
4.图片:收集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美援朝》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我国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3.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脉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
(完整版)《抗美援朝》教案x

(完整版)《抗美援朝》教案x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抗美援朝》。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及意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事实,感受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意义。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4.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举例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意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3.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抗美援朝》。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及意义。
抗美援朝中国历史教案五篇

抗美援朝中国历史教案五篇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中国历史教案一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志愿军入朝鲜作战的原因(3)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简单经过2能力目标:通过朝鲜战争的学校,探究朝鲜战争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讨对中美关系和事件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明确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借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朝鲜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朝鲜战争主要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标签朝鲜战争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朝鲜战争概述1、(活动探究)请学生概述他们所知道和理解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
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2、(知识补充)教师讲述:朝鲜战争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称呼:朝鲜:祖国解放战争;韩国:韩国战争、六二五事变、6·25战争;中国大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韩国冲突(KoreanConflict)、韩战〔KoreanWar〕3、朝鲜半岛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0月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最终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我国在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国际环境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英勇事迹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志愿军的英勇顽强和无私奉献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志愿军的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以及战争对我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教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以及战争对我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2《抗美援朝》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抗美援朝》
一、教学目标
目标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
目标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
目标3:归纳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教师调用以下套卷,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随堂训练——自学检测—《抗美援朝》。
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抗美援朝的原因?
材料一美某某取的一系列侵略政策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侵入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在我国边境狂轰滥炸,美军第七舰队入侵某某海峡,美军第七舰队入侵某某海峡,阻碍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关联。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支持朝鲜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也是出于自身安危考虑,不得不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直接武装较量。
----杨尚昆
2.你认为中国是否应该出兵?
3.抗美援朝的指挥者是谁?时间和目的是什么?结果?
4.你知道“三八线”的由来吗?
5.你读过中国作家魏巍的一篇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6.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当堂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优质教案+练习题

第2课抗美援朝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强信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史料解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史料解读: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4.问题思考: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应该出兵。
反方:不应该出兵。
(1)正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反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2)正方:美国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美国侵朝意为建立侵华跳板和基地,如得逞,更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以及国家独立与安全;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反方: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尚缺乏实力与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及其“联合国军”抗衡,若战败,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威胁更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中国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增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并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和材料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爱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把握先烈的英雄事迹,知道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体会他们身上蕴含的优秀品质,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英雄的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时代楷模”朱彦夫的照片。
教师导学:这是当代中国保尔——朱彦夫。
1950年,朱彦夫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全连伤亡殆尽,仅剩下他身负重伤,晕倒在阵地上。
醒来后,朱彦夫爬出几千米,被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乡亲救起。
那么,他参加的是哪场战争呢?多媒体出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教师导学: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这首战歌,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朱彦夫参加的就是这场抗美援朝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一、美国野心狼侵朝鸭绿江战火燃烧出示下面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抗美援朝的背景,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
教师导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占领朝鲜半岛,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强信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史料解读:
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
4.问题思考: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应该出兵。
反方:不应该出兵。
(1)正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反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
(2)正方:美国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美国侵朝意为建立侵华跳板和基地,如得逞,更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以及国家独立与安全;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反方: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尚缺乏实力与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及其“联合国军”抗衡,若战败,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威胁更大。
(3)正方:在我们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朝鲜比台湾重要的多。
反方:最严重的是日本地位的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战打出了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
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4)正方最后陈述:
战争开始后,美国的第七舰队立即进驻台湾海峡。
不管联合国怎么样,但美国阻止中国统一的意图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朝鲜这么一个跟美国对立的国家,那么美国将屯兵中朝边境。
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参战,这南北夹击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从一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角度来看,保护朝鲜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是真正的保家卫国。
再从经济角度来看看吧!与朝鲜紧邻的东北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的基础,那里有日伪时期留下的较为完善的铁路和当时中国不多的矿山、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中最佳的工业基础。
如果我们失去了朝鲜这道屏障,这个工业基地就必须要另外选址,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搬迁的巨额费用。
基于以上两点,中国必须出兵保护朝鲜,因为保护朝鲜其实也是保护自己。
反方最后陈述:
其一,中国为朝鲜战争支出了60万人民币旧币的战争经费,相当于当年国家全部支出的一半,还无偿支援了朝鲜560万吨物资,付出了总共伤亡80万人的巨大代价。
如果用打朝鲜战争的费用购买武器,使用武力渡海收复台湾,台湾早已回归祖国。
其二,我们的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我们的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我们的国力还不是那么强盛,那么朝鲜战争中国赢了吗?中国投入的兵力和遭受的人员伤亡远远超过美国。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投入了野战军总兵力的66%,炮兵的62%,坦克兵全部,空军的70%。
由于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想跟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只出动了陆海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
如双方在战争中都全力以赴,结局就不同。
其三,中美之间的一场血战,使双方结成无法和解的血仇。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美国总统决不至于在时隔20多年之后才飞越太平洋跟中国领导人握手言和。
因此,我方仍坚持中国不应该出兵帮助朝鲜。
(二)中国出兵朝鲜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2.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德怀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在整个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图片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请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
(要求语言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