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主要讲述了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传递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本课是学生了解新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新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新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战役,让学生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的课件。
3.视频:准备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或相关视频资料。
4.图片:收集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至1953年期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教材从战争的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对于战争的认知多来源于影视作品和网络资料,对于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可能有所了解,但对于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和意义。
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战争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例,让学生了解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教部编版历史⼋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抗美援朝》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年级下册第2课的内容。
其承接上⼀课《中华⼈民共和国的成⽴》的史实,主要讲述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国⼈民志愿军的英雄⼈物。
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理解中国志愿军⼊朝鲜作战的原因。
(3)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简单经过。
【过程与⽅法⽬标】通过朝鲜战争的学习,探究朝鲜战争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讨对中美关系和事件格局的影响,培养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通过分析,明确认识中国⼈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借以对学⽣进⾏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朝鲜战争,树⽴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保卫世界和平的⾃觉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战⽃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最可爱的⼈”。
【教学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课前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导⼊新课1.展⽰材料:⼏乎每位同学⼩时候都会在课桌上划出⼀道“三⼋线”来与同桌隔开,那么你们知道真正的“三⼋线”的由来是怎样的吗?2.学⽣思考回答:“三⼋线”意味着什么?⼆、讲授新课(⼀)中国出兵的原因1.展⽰图⽚材料:美军把战⽕烧到鸭绿江边;美军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军第七舰队⼊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学⽣根据课本总结原因1: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展⽰图⽚材料:1950年10⽉1⽇,⾦⽇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学⽣根据课本总结原因2: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3.展⽰数据材料:1950年中美两国实⼒对照得出结论:全国⽀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1.引导学⽣回答:展⽰图⽚,读课本,说说战争的经过。
2024版年度八年级下历史学科《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组织抗美援朝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024/2/2
29
能力提升程度评价标准
分析能力
考察学生能否对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 行深入分析。
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交流中的语言表达和 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探究,评价其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搜集到的资料进 行整理、分析,形成探究 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 示和交流。
21
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
1 2
多媒体教学
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抗美援朝 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 生动性。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学术数据 库等,查找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 果。
2024/2/2
理由在于这些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详实、全面的历史 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细节和背景,增强历 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5
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分享
设计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抗 美援朝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参观相关的历史展览、纪念馆 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抗美援朝战争的氛围和历史 背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和参与度。
14
已有知识储备情况调查
01
02
03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前测验或提问,了 解学生对抗美援朝相关基 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4/2/2
历史学科能力
评估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比 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学习兴趣与态度
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 趣和态度,以便在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抗美援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跨过鸭绿江,一路高歌奔赴朝鲜前线,开始了一场伟大的保家卫国的战争。
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援助朝鲜?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被成为“最可爱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致力于建立对新中国的包圆,为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一: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图二: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图三: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1950年6月,朝鲜内组,构建课堂教学辩论题:正方:中国应出兵朝鲜,给子援助。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美援朝》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我国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3.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脉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教材分析本课知识承接上一课,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唯一的一场战争,是本册教材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本课知识在第一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及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等史实;2.能说书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认识抗美援朝对朝中两国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本插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及相关视频材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2.能生动讲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等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的原因;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的分析。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出示歌词。
讲解:1949年的中国,是个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国家,但她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侵略。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气势雄壮、节奏铿锵的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抗美援朝的原因出示图片:《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教师讲解: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中国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增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并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和材料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爱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把握先烈的英雄事迹,知道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体会他们身上蕴含的优秀品质,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英雄的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时代楷模”朱彦夫的照片。
教师导学:这是当代中国保尔——朱彦夫。
1950年,朱彦夫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全连伤亡殆尽,仅剩下他身负重伤,晕倒在阵地上。
醒来后,朱彦夫爬出几千米,被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乡亲救起。
那么,他参加的是哪场战争呢?多媒体出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教师导学: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这首战歌,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朱彦夫参加的就是这场抗美援朝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一、美国野心狼侵朝鸭绿江战火燃烧出示下面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抗美援朝的背景,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
教师导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占领朝鲜半岛,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三、教材分析
《抗美援朝》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2课,承接上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史实,主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时的中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威胁和侵略。
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这场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
同时战争中涌现出了一系列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伟大精神对当今社会而言都有极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期待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通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学习实践,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日益增强,但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老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六、教学资源
资料片《百年中国──外交方略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上甘岭》
《出兵朝鲜真相》作者:宋国涛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年出版
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六十八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
士在这首军歌的激励下跨过鸭绿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中。
教师设问:同学们,为什么新中国在建国伊始就加入到这场战争?这场战争能避免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去探究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
首次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利用音乐创设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
学习新课
决策篇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中国参战的原因
1950年6月,距离新中国成立还不满一年,全国人民正在按照
党中央确立的关于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部署,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国家建设。
然而,一场发生在中国近邻的战争――朝鲜内战爆发,打断了新中国建设的既定进程。
课堂设计:
历史影像厅――播放《百年中国──外交方略抗美援朝》视频。
问题探究:
(1)“三八线”的划分给朝鲜带来了什么后果?(指导学生阅
读课后“知识拓展了解“三八线”,大致了解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情况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为学生分析出兵援朝的必要性提供依据。
)
(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有何反应?其目的是什么?(通过
分析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意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以后抗美援朝的原因。
)
(3)面对突然袭来的战争,中国政府应不应该派兵入朝援助?
(学生思考的同时播放材料)
材料美国采取的一系列侵略政策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侵
入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在我国边境狂轰滥炸;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碍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我国东北边境的损失。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
(1)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边境,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我国内政。
(3)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中朝两国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对此,我们只能坚决反抗!
(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说出想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师归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出征篇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彭德怀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课堂设计:
战地小记者:请你以随军记者的身份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强调上甘岭战役之艰难,体会在当时的情况下取胜之不易。
)(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战争的大致经过。
)(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讲述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经过,增强学生搜集、筛选、提炼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发扬了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顽强斗争精神,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指导学生观察书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要求掌握几个主要地点:三八线、上甘岭、鸭绿江、平壤、汉城。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
英雄篇
(三)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抗美援朝期间,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书写着一代英雄事迹。
课堂设计:
英雄巡讲台:请同学以演讲的形式说一说志愿军的英雄故事:烈火英魂――邱少云,舍身就义――黄继光。
(还可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王海、杨根思等英雄的事迹。
)(学生自己讲故事的形式,培养搜集、提炼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切身感知英雄精神之伟大。
)
教师设问:是什么精神使他们愿意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引导学生回答: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师进一步提升:这些英雄用他们美好的未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建立了巍峨丰碑,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他们。
(在学生的听、讲、问、说的过程中,完成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理解“最可爱的人”这个宝贵称呼的真谛。
)
上世纪50年代“最可爱的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新时代赋予这个称号新的内涵,在我们身边的最可爱的人是谁呢?――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在人民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总有他们的身影出现:98年洪灾、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泥石流、洪灾等等,虽然和平时代没有炮火硝烟的考验,但他们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有一则新闻让我牢记在心:“地震男孩”担任黄继光班班长。
(展示新闻图片资料,用事实证明英雄精神代代相传,永垂不朽,在时事新闻中进行爱国拥军教育。
)
胜利篇
(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中朝两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
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出示“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图片。
六十八年前的中国,是个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国家,但她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侵略。
通过《中美双方国力对比》对比,感知胜利的来之不易,体会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
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课堂设计:
百家小论坛: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战胜如此强大的对手?(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从战争的性质、领导人的
指挥能力、志愿军的作战的勇敢、广大人民的态度,中朝军民的配合等角度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
现实篇
问题探究:
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抗美援朝战争的现实意义?
(结合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联系现实,解决、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
)
学生讨论回答。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志愿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震慑住了侵略者,使得后来很多有野心的大国不敢轻易地侵略中国,为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保家卫国,我们绝不含糊,属于我们的领土,一寸都不能少!界线即是底线!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抗美援朝精神是代代相传的优秀精神财富,必由我们发扬光大,坚持到底!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