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节日:立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立春节气有什么古老习俗

立春节气有什么古老习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寓意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耕密切相关,立春习俗有什么呢?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立春习俗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习俗1、糊春牛: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2、打春牛: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
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
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
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
3、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
四周插上彩旗。
4、游春、报春: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
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
立春具体时间怎么规定的

立春具体时间怎么规定的【篇一:立春】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1]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2]中文名立春外文名beginning of spring别名打春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大风降温所属季节春季交节时间公历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后一节气雨水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拜太岁等风俗食物春饼、萝卜、五辛盘、春卷农事活动及时灌溉追肥,促进生长养生保护阳气、戒暴怒,情怀忧郁三候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属性24节气之一,干支历寅月的起始目录1节气详解2立春和太岁? 拜太岁? 躲春3立春和生肖4占卜立春5交节时间6气候特点7官方和民俗活动? 简介? 迎春? 祭祀祖先? 咬春? 句芒神? 鞭春牛8季节养生9立春文化? 诗词曲? 谚语10“无头春”和“两头春”现象? 原因? 近年立春情况11节气计算1节气详解编辑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3]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平静书斋开始了。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简述汉族的五个传统节日

1、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7、寒食节: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立春节气农历几月几日

立春节气农历几月几日立春节气农历几月几日立春这个节气一般时间是在2月4日的,但是,可能有的年份是不同的,我们主要还是看当年的节气时间。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都是干支历法中的重要内容,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立春要“躲春”,是因为,在过去民间人们认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
因此。
在民间就有了躲春的习俗。
立春的由来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2、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3、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的特点立春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风和日暖。
立春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志着万物冬眠的冬天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复苏的春天。
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到了立春,渐次复苏。
立春的时候,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
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注意保温茄果类蔬菜已经有了较大生长量,要视情况在大棚内进行二道膜覆盖。
瓜类比茄果类更易受冻,除采用二道膜覆盖外,可在大棚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抗御冷气侵入;尚在育苗阶段的瓜类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稻草帘或无纺布,增强保温能力。
打春有什么禁忌打春和说法

打春有什么禁忌打春和说法1、立春对于汉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节日,有时候皇帝一般率着文武百官大臣到城外去祭祀迎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按照民间习俗从立春这一天开始才是新的一年开始,毕竟立春的到来才是进入了春天,一年四季才正式开始。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立春以后天气就变暖了,真正的春天来了。
2、立春这一天在北方地区的农民基本上家家户户会包饺子吃,象征着吃元宝发大财。
也有一些地方吃面条,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3、立春从天文学上来划分,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是希望,春花秋实。
立春根据时间早晚来划分,分为早立春和晚立春,早春地上有(如水果),晚春地下有(如红薯)。
4、立春之日不看病倘若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
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5、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再有,一年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6、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
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
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7、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8、立春之日莫搬迁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解析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解析1、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
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
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
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
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局部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开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
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
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
“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啪啪声,“年”被吓跑了。
所以,人家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声。
后来,等到年三十、初一时,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衣服、挂红灯、敲铜锣、放爆竹,这样“年”就不会来了。
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俗称官三、民四、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非常丰富多彩,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以下是16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介绍: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等。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间,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节日,人们会放烟火、写情书、吃巧克力等。
6.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人们会祭祀亡灵、烧纸钱等。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是为祭祀祖先和敬老爱老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等。
9.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气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喝酒、吃汤圆等。
10. 元旦节:1月1日,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人们会放烟火、欢呼雀跃等。
11. 情人节:2月1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送礼物、约会等。
12. 妇女节: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花、礼物等。
13. 劳动节:5月1日,是为纪念工人阶级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放假、旅游等。
14. 儿童节:6月1日,是为纪念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游乐等。
15. 教师节:9月10日,是为纪念教师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感恩教师等。
16.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家庆典,人们会升国旗、阅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节日:立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简介
汉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全国各地。
农历正月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过节。
在周代,这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
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
传统习俗
立春节,即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日,古代立春节前一日要行迎春礼,举行祭太皞、芒种的仪式。
民间也进行各项迎春活动,诸如打春牛、食春盘、贴春帖、喝春茶、剪春幡、咬春、戴春鸡、绑立春萝卜等。
50年代以后,立春节活动多已和春节活动相融合,单独以此日为节者已很少见。
打春牛新中国成立前,开封民间的“打春牛”之俗最为出名,即事前扎糊“春牛”,其肚内要装以花生、核桃、枣等,“以立春日示众”,并以红绿彩
鞭敲击,至破开时,争抢其肚内干果吃,据说老人吃了增寿,小孩吃了增智。
咬春
在林县一带“立春日”,民间常以白面烙制“春饼”,再以箩卜丝加葱,姜、蒜、韭等所调制的“春盘”,或称“五辛盘”卷而食之,俗称“咬春”,以为消灾除病之举。
剪春幡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绑立春萝卜豫西北民间,喜于此日将白菜箩卜绑于树枝上凉晒,据说可治疗咳嗽等病,需要时即取下用之。
“立春节”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
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科学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
立春含义不符。
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
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