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运动康复

合集下载

运动康复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运动康复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h x r i r h l i u a r e r a l n i t e r ui r c s u . t ee e cs e a it t n go p w s mo er ma k be t a h o t e p o e s go p Co c u i n E e cs e a it t n i r v st e r- e b i o r a h n n r n l so x r i r h l i mp e e e b i o a o h
rt o A soe T ee a i icn df r c e eneec e e aiti r pa dru n r esg u ( <00 )T e rm tni a J r. hr w s g f at iee ebt e xri h la o go n t epo s r p P . . h o oo e fO c sn i n w s r b i tn u oi c o 5 p i n
【 图分 类 号】R 8 . 5 【 献 标 识码 】A 【 编 号 】17 — 7 12 1 )3 10 0 中 61 5 文 文章 6 3 9 0 (0 0 1 — 4 — 2
Th nfu n e o nc i n l Ex r i e Re a lt t o n t e Po t p r tv e I l e c f Fu t o a e c s h biia i n o h s o e a i e
ru n rcs gopr d my T eae t f c rsl e vla dwt rcvr a f aaee Otoei A sc t nsoe J A ot epoes ru a o l. hrpu ceet eut w r ea t i eoeyrt o p ns r pdc s i i cr(O i n i s e ue h e J h o ao

对当代大学生颈椎病康复的运动疗法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颈椎病康复的运动疗法研究
以 牵 引 、拉 伸颈 部 肌 肉及 整理 和 排 列 人 体 脊 柱 为 主 要 原 理 的 运 动 疗 法 , 能 有 效 控 制 和 预 防颈 椎 病 , 显 著
提 高 大 学 生 身体 健 康 水平 。
[ 键 词 ] 大 学 生 ; 颈 椎 病 ;运 动 疗 法 关 [ 图分 类 号 ]G8 44 中 0.5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7 —1 0 (0 2 7 文 6 3 4 9 2 1 )0 一N1 5 0 5—3
关 于 颈 椎 病 的 研 究概 况
人们 对颈 椎病 的认 识经 历着 一个 多世 纪漫 长 的过程 ,直 到 2 世 纪 4 ‘ 代才 正式 给予独 立命 名 ,但 O 0年 这时 对颈椎 病 的认识 也 只是 局限在 由椎 间 盘突 出所 引起 的改变 上 。此后 的几 十年 中 ,经 众 多学者 的探索
调查 试 验 的对 象 ,选择 一次 体育 课 的时 间 ,在 体育 老师 的配 合下 ,对其 进行 问卷 的发 放 ,每人 一份 ,并
要求 根 据 自己 的真实情 况填 写 ,填写 完毕 后 收 回问卷 。集 中此次 被调 查试验 的 对象 ,统一 进行 运动疗 法 内容 的讲解 和示 范 。运 动疗 法实 施一个 学 期之后 ,针对 上次 被调查 试 验 的班 级 ,再次 进行 问卷 的发放 和
填写 ,以此 了解运 动疗 法试 验前 后 的大学 生颈椎 健康 状况 的 改善情 况 。最后 是进 行 问卷 的整理 ,去除无
效 问卷 ,对有 效 问卷进 行数 据统 计 ,掌握 大学 生颈椎 健康 状 况 的第 一 手资料 ,以此证 明笔 者研究 的运 动 疗法 对 防治大 学生 颈椎 病 的科 学 性 、有 效 性 和 实用 价 值 。分 别 对 运 动 疗 法试 验 前 后 的 问卷 进 行 数 理 统 计 ,并将 所得 结果 进行 对 比分 析 ,得 出相 关 结 论 。所 有 数 据 均 用 S S 1 . P S 2 0软 件 进 行 统计 和 处理 ,以 Pd0 0 作 为显著 性水 平 。 .5 2 )诊 断依 据 ① 诊 断依 据 :颈 椎 活 动度 用 方 盘量 角 器 。② 评 价依 据 :黄 东 锋 主编 《 床 康 复 医 临 学 》 ] 书中颈椎 正 常活 动度 。③触 诊依 据 :贾连 顺 和李宝 顺 主编 的 《 【一 3 颈椎 外 科手术 学 》4 [ 一书 中颈 椎病 ]

颈椎病常用康复评定量表

颈椎病常用康复评定量表

关节活动度(ROM)简式疼痛问卷表(MPQ)(一)疼痛分级指数(PRI)无痛轻痛中痛极痛1.跳痛 0 1 2 32.射穿样痛 0 1 2 33.戳穿样痛 0 1 2 34.锐痛 0 1 2 35.箍紧样痛 0 1 2 36.咬痛 0 1 2 3 7.烧灼痛 0 1 2 38.酸痛 0 1 2 39.沉重痛 0 1 2 310.触痛 0 1 2 311.劈开样痛 0 1 2 3以上11项相加,得疼痛感觉方面总分(S)12. 耗竭样 0 1 2 313. 受病困样 0 1 2 314. 害怕样 0 1 2 315. 受惩罚样 0 1 2 3以上4项相加,得疼痛情感方面总分(A)从上两项相加(S+A)的疼痛总分(T)(1~11为疼痛的感觉方面;12~15为疼痛的情感方面)选词数NWC: (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长100cm,定某一点得1~100中的某一分无痛 +------+------+------+------+------+------+------+------+------+------+极痛(三)现在疼痛状况(PPI)0 无痛1 轻痛2 难受3 苦难4 可怕5 极痛肌张力·PROM评定量表注明:前、中、后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次评定的时间第一次评定时间:年月日;第二次评定时间:年月日;第三次评定时间:年月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注:<50: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轻度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活动(ADL)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ADL能力缺陷程度: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0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自理ADL自理程度:0~35分:基本完全辅助;35~80分:轮椅生活部分辅助;80分:轮椅自理水平;80~100分:ADL大部分自理;100分:ADL完全自理肌力评定量表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全范围运动);4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全范围运动)能抗重力,抗中等阻力运动;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或抗重力作部分范围运动);1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级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颈椎病康复治疗方法

颈椎病康复治疗方法

颈椎病康复治疗方法:运动疗法1目的和作用:主要通过医疗体操做放松运动,增强颈椎区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解除痉挛,调节应力,减轻症状;也可增强颈部肌力,提高耐受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适应症和禁忌证各种类型的患者一旦进入慢性期便可进行运动疗法,急性发作期不宜进行;椎动脉型患者作颈部旋转运动时应遵守轻、缓、小的原则,以免猝倒;有明显及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做运动疗法。

3方法运动方法多种多样,较为灵活,可以采用相对定型的成套医疗体操如下图坚持练习,每日进行1-2次,每节操可做2-4个八拍。

所有体操动作均应平稳、慢速,逐渐加大动作幅度和阻力,以确保达到运动疗法的目的。

治疗师也可自己开动脑筋,在临床治疗中为自己的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以达到治疗方法的个性化和更为合理化。

:.物理因子治疗1治疗作用镇痛、消除炎症和水肿、减轻粘连、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放松痉挛肌肉、延缓肌肉萎缩。

2方法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用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乌头、川芎、威灵仙、红花等进行导入,作用极置于颈后,辅极置于患侧上肢或腰骶部,电流密度为0.05~0.1mA/cm2,20min/次,1次/d,20次为一个疗程。

2中药电熨疗法将活血化淤、解痉止痛类中药粉末置于25cm×16cm的布袋中,先蒸热,后放于电极下,不分阴阳极,接直流电、感应电或间动电,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3调制中频电疗法多用2000Hz~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频率为10Hz~200Hz的低频电调制,调制的方法有连调、断调、变调、间调,以不同频率方式进行组合,编成不同处方。

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颈后并置或颈后、患侧上肢斜对置。

20 min/次,15~20次为一个疗程。

3超短波疗法电极置于颈后和患肢前臂,急性期用无热量,12~15min/次,慢性期用微热量,15~20min/次,1次/d ,15~20次为一个疗程,多用于神经根型急性和脊髓型脊髓水肿的患者。

颈椎术后康复

颈椎术后康复

【护理及康复】1.术前护理1) 体位的训练:A:颈椎前路手术病人需要做气管推拉练习。

方法:即保持上身直立,颈部中立位。

以右手拇指将气管连同喉结一起推向左侧并超过中线,持续约5-10秒,然后放松。

再用左手重复同样动作。

每日练习数次,每次十余次,直到自己已经可以耐受气管的推拉而没有明显疼痛和憋气感。

B:颈椎后路手术病人需要做俯卧位练习。

方法即病人俯卧位收下颌,胸下垫枕头20-30cm,头部顶书本样硬物,以坚持3小时为宜。

,一般在术前1-2日即开始练习。

2)选配围领:颈围领的选择要求围领上缘接触下颌、下缘接触胸骨,保证颈部不能进行屈颈(低头)动作为宜。

2.术后护理(1)术后护理要点1)安置适当的体位:病人返回病房后,由三到四人平稳地将病人平移至床旁,其中一人保护好病人的头部,使之头颈胸处于同一水平。

平卧时垫薄枕:侧卧时头部垫枕与肩高一致。

病人在床上翻动时应保持头颈部与躯干一同运动,做轴线翻身。

2)监测并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术后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至平稳。

3)饮食的护理:术后4小时病人就可以饮水,可进食流食或半流食,待咽部疼痛减轻后可改为普食。

4)伤口引流的观察与护理:伤口负压引流管必须保持通畅、有效、安全。

搬动患者或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引流管、引流球,防止外部受压、扭曲、折叠,经常检查引流管、引流球有无漏气,引流管有无脱出。

同时要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并准确记录从而判断有无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5)下地时间:拔除引流后,带好围领,可先坐起或将床头摇高坐起,若无头晕等不适,可下地活动。

下肢无力者,需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逐渐活动。

注意病人起卧时要采取侧起侧卧,其防止暴力牵拉双臂以免引起脊髓再次损伤。

下床后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循序渐进。

(2)病情观察:1)术后要观察病人的四肢自主活动情况。

迟发性三角肌麻痹即双上肢上举困难提示C5神经根损害。

2)颈椎前路术后需观察声音有无嘶哑、饮水有无呛咳。

若术后即刻出现声音嘶哑提示术中有喉返神经损伤,饮水呛咳提示有喉上神经损伤;迟发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说明组织水肿刺激造成。

颈椎康复实验报告

颈椎康复实验报告

颈椎康复实验报告颈椎康复实验报告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现代人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和不正确的坐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本实验旨在探究颈椎康复的有效性及其对颈椎疼痛的缓解效果。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50名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

康复组接受了颈椎康复训练,而对照组则维持正常生活方式。

实验持续了两个月,在此期间,我们对两组的颈椎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

实验过程:康复组参与者接受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包括颈部伸展运动、颈椎按摩和颈椎牵引等。

这些训练旨在增强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并减轻颈椎的压力。

训练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并记录训练的详细情况。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继续他们的正常生活方式,不接受任何特殊的康复训练。

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两组参与者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康复组的参与者在颈椎症状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他们的颈椎痛症状减轻了50%,而对照组的参与者只有20%的缓解。

此外,康复组的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舒适度和活动范围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

讨论:本实验的结果表明,颈椎康复训练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增强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康复训练可以减轻颈椎的压力,缓解颈椎痛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实验的局限性。

首先,实验持续时间较短,只有两个月,无法观察到长期效果。

其次,样本容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未来的研究可以延长实验时间,并增加样本容量,以进一步验证颈椎康复的有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颈椎康复训练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

通过增强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康复训练可以缓解颈椎痛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一结果,并探索更长期的康复效果。

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是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颈椎病运动康复案例

颈椎病运动康复案例

颈椎病运动康复案例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颈部痛、僵硬等不适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实现康复,以下是一位颈椎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案例:患者:李女士,年龄50岁,颈椎病患者。

康复方案:
1. 水中运动
李女士每周三次到游泳馆进行水中运动,包括水中散步、游泳和深水跑步等,每次30分钟。

2. 颈部伸展运动
每天早上起床后,李女士进行颈部伸展运动。

她先保持坐姿,两手放在大腿上,然后抬起头,缓慢将头向前倾,直到感到颈部伸展。

接着再将头慢慢向后仰,直至感到颈部伸展。

每个动作重复5次。

3. 肩部放松运动
同样是在早上起床后,李女士进行肩部放松运动。

她先保持坐姿,两手放在膝盖上,然后缓慢将肩膀向前提,直到感到肩部有些收紧。

接着再缓慢将肩膀向后放下,直到感到肩部放松松。

每个动作重复5次。

4. 颈部悬垂运动
每天晚上睡觉前,李女士进行颈部悬垂运动。

她先将头向前倾,然后将下巴放在胸前,重复此动作5次。

之后她再将头慢慢向后仰,重复此动作5次。

总结:
经过3个月的运动康复,李女士的颈椎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她感觉颈部不再那么僵硬,疼痛感也减轻了许多。

因此,适当的运动康复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是很有帮助的。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评估: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频率。

2. 活动度评估:测量颈椎的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方向的活动度。

3. 肌力评估:评估颈部肌肉的力量,包括颈前肌、颈后肌、侧屈肌等。

4. 颈椎功能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5. 神经系统评估:检查上肢和下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压迫或损伤。

6. 影像学评估:通过 X 光、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的结构和形态。

7.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颈椎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

8. 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以确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以上是颈椎病康复评定的一些常见内容,具体的评定内容和方法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而有所不同。

评定结果将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训练 (提高颈椎 节段稳定性)
• 斜角肌 • 肩胛提肌 • 上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e
Sternocleido mastoid
斜角肌
Scalene
肩胛提肌 • 起点:第1-4颈椎横突 • 止点:肩胛骨内缘、上角 • 功能:颈椎侧屈、肩胛上提
斜角肌 • 起点:第2-7颈椎横突 • 止点:第1-2肋骨 • 功能:颈椎侧屈、吸气时提肋
• 不良的颈椎姿势,导致肌肉 不平衡的出现。 • 尤其是在伏案工作或上网久 坐后酸痛的感觉更为明显。 • 紧张的肌肉包括:胸锁乳突 肌、颈椎后侧肌群、胸肌; 松弛的肌肉包括:上背部肌 群、深层颈屈肌。
• 颈椎的骨骼有枕 骨、寰椎、枢椎、 C3-C7,加上寰 枕关节、寰枢关 节、椎间盘关节 和周围的韧带、 肌肉等软组织构 成整个颈部。
• 起点:腓骨外侧 • 止点:跖骨 • 功能与应用:足外翻、支持足弓
颈椎病(颈椎综合症)
• 颈椎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常见的退行性 疾病; • 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周 围组织和结构继发性变化。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发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趋势。(如:长期伏
案工作、上网较多的办公室人群,其急性期多表 现为颈肩背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伴上肢麻 木无力)
• 肌力训练(提高颈椎稳定性)
– 后缩(深层颈屈肌) – 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等长训练) – 上背部肌肉加强训练(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
• 手法按摩(解决深层结节、痉挛)
牵引 (缓解 关节的压力、 改善颈椎节 段活动度)
拉伸(放松 紧绷的肌肉、 缓解疼痛)
神经根型 颈椎病的 康复
手法按摩
(解决深层 结节、痉挛)
–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系指髓核脱水变薄、椎间 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 稳定性减弱,导致椎间盘突出。 – 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变和颈椎节段不稳,而使 颈椎正常的应力发生变化,导致骨质增生 (骨刺)
精英私人教练中心 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
• 牵伸(改善颈节段的活动度)
– 牵引 – 拉伸
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 • 止点:腹白线、耻骨、最后三条肋骨 • 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旋转、增加腹内压
• 起点:胸腰筋膜、最后六条肋骨、髂嵴 • 止点:腹白线、耻骨 • 功能与应用:增加腹内压、稳定腰椎
分为髂肋肌、最 长肌和棘肌
• 起点:骶骨 • 止点:枕骨、全部脊椎的横突及棘突 • 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伸展、侧屈、旋转
• 起点:骶骨 • 止点:股骨大转子 • 功能与应用:髋外旋、髋屈曲时协助外展、 髋过屈时协助髋内旋、有助于稳定髋关节。
• 起点:坐骨结节、股骨 • 止点:腓骨、胫骨 • 功能与应用:膝屈曲、髋伸展
• 起点:髂骨、股骨 • 止点:胫骨 • 功能与应用:膝伸展、髋屈曲(股直肌)
• 起点:耻骨 • 止点:股骨 • 功能与应用:髋内收、协助髋内旋
感觉到颈椎的关节及肌肉有延伸/拉长的感觉。 保持约15-20秒
动作描述:坐姿,下颌尽量向后缩,抵抗弹
力带的阻力。感觉到颈椎的关节及肌肉有延 伸/拉长的感觉。保持约15-20秒
胸锁乳突肌
手法按摩
斜方肌:向心发力 斜角肌向心发力 肩胛提肌:离心发力
向心发力肌腹酸痛较多 离心发力肌腱酸痛较多
斜方肌
上背部核心肌群 Upper Back Core Muscles
精英私人教练中心 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
• 起点:枕骨、颈椎、胸椎 • 止点:肩胛冈、锁骨 • 功能与应用:肩胛骨上提、内收、下压
• 起点:胸椎棘突 •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 功能与应用:肩胛内收、手臂提起时稳定肩胛骨
• 起点:锁骨、肩胛骨 • 止点:肱骨 • 功能与应用:肩外展、屈曲、伸展
• 呼吸:呼气时上背部向上抬起、 保持腹部依然贴于垫子;吸气 返回 • 注意事项:不要抬得过高,导 致腰椎受力;向上抬起时加上 肩胛骨夹紧;保持头与肩背一 条线
• 变化:肩部与肘关节的活动
• 起点:肋骨 •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 功能与应用:肩胛骨前引
踝关节核心肌群 Ankle Muscles
精英私人教练中心 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
• 起点:股骨髁 • 止点:跟腱止于跟骨 • 功能与应用:跖屈、膝关节屈曲
• 起点:腓骨 • 止点:跟腱止于跟骨 • 功能与应• 功能与应用:足背屈、足内翻、支持足弓
• 起点:胸腰椎 • 止点:骶骨(充满了腰椎棘突与横突间的沟槽) • 功能与应用:脊椎(腰椎段)伸展、辅助向前屈 曲、旋转、稳定腰椎
骨盆带核心肌肉 Pelvic Core Muscles
精英私人教练中心 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
• 起点:髂嵴 • 止点:腰椎的横突、第12肋骨的下缘 • 功能与应用:脊椎侧屈、提髂
• 动作描述:俯卧在平床/健 身球上;上背部稍微抬高; 双手握阻力圈,不要耸肩; • 呼吸:呼气时上背连同手臂 与阻力圈上抬,吸气时返回。
• 注意事项:不要耸肩、上背 部上抬时幅度不要过高,导 致腰椎肌肉发力取缔中斜方 肌与菱形肌。
• 动作描述:俯卧、两腿并拢、 双手贴于大腿两侧、额头点着 垫子、腹肌收紧
1. 有效的牵伸——对短缩的组织进行牵伸, 牵伸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则短缩的组织 无法重塑牵长。 2. 牵引的力度不能引起微细损伤。安全牵 伸的临床标准是,在牵伸中引起的疼痛 在牵拉后立即消失或10-20分钟以内必须 消失。
• 临床作用:缓解疼痛;增加整体活动幅度; 颈椎动脉血流回复状态 • 做法:一手托住会员头枕部,一手放在下颌; 然后双手用力将头部向头顶方向牵拉。 • 注意:用力须由小至大逐渐增加,时间持续 6-15秒。牵拉时头颈部一般保持中立位, 如下段颈椎疼痛可以在屈曲10-15°位牵引。
□ 作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节 段活动度。 □ 做法: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 一手置于客人肩部,一手置于 客人头部(根据牵拉角度而变 化)。施力牵拉。 □ 注意:力度运用
• 颈椎后缩
– 深层颈屈肌
• 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等长训练) • 上背部肌肉加强训练
– 中、下斜方肌 – 菱形肌
动作描述:坐姿/仰卧位,下颌尽量向后缩,
菱形肌
• 起止点:枕骨、颈椎、胸椎、肩胛冈、锁骨 • 功能与应用:肩胛骨上提、内收、下压
• 起止点: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 功能与应用:肩胛内收、手臂提起时稳定肩胛 骨
• 动作描述:俯卧在平床/ 健身球上;上背部稍微 抬高;曲臂90度、握拳、 大拇指朝上; • 呼吸:呼气时肘部向上 提起,吸气时返回。 • 注意事项:不要耸肩、 肘部上抬时夹紧肩胛骨, 促使中斜方肌与菱形肌 的收缩。
• 起点:肩胛冈上窝 • 止点:肱骨大结节的上部 • 功能与应用:肩外展
• 起点:肩胛冈下窝 •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 功能与应用:肩外旋
•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 • 止点:肱骨大结节的后下方 • 功能与应用:肩外旋
• 起点:肩胛骨正面下窝 • 止点:肱骨小结节 • 功能与应用:肩内旋
• 起点:胸椎、腰椎、髂骨、骶骨 • 止点:肱骨前上方 • 功能与应用:肩伸展、内收、内旋;协助脊 椎伸展
• 做法:双手在支托患者头颈部同时,轻柔持续地 施加牵引力。在维持牵引力的基础上进行后缩和 伸展运动。在伸展的终点位,将牵引力缓慢地减 小,但不完全松开,然后增加旋转。应保持很小 的牵引力的同时,小幅度地旋转患者的头部4到5 次,以达到更大的伸展角度。 • 应用人群:应用于颈椎后方移位综合征的复位, 尤其适用于急性期的患者和顽固的后方移位综合 征的患者。部分患者只有在应用这个治疗技术之 后,症状才能减轻,才有可能进行颈椎伸展动作。
躯干核心肌群 骨盆带核心肌群 上背部核心肌群
足踝核心肌群
躯干核心肌群 Trunk Core Muscles
精英私人教练中心 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
• 起点:耻骨联合上缘 • 止点:第5-7肋骨 • 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屈曲
• 起点:最后8条肋骨的外缘 • 止点:腹白线、骨盆 • 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旋转、增加腹内压
• 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周围 组织和结构继发性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临床 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 变,发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趋势。其中以神 经根性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60%~70%, 其急性期多表现为颈肩背痛、颈项僵硬、活 动受限、伴上肢麻木无力。
• 由于椎间孔处的突出物(椎间盘退变、 骨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导致上 述症状;
• 起点:髂骨、髂嵴后下方 • 止点:髂胫束后面、股骨 • 功能与应用:髋伸展、髋外旋
• 起点:髂骨翼侧面下方 • 止点:股骨大转子 • 功能与应用:主要是髋外展、保持骨盆稳定、当另 一侧提起腿迈步时防止骨盆倾斜
• 起点:髂骨翼侧面 • 止点:股骨大转子 • 功能与应用:髋外展、稳定骨盆
–作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回旋、 屈曲以及肩部下沉的关节活动度。 –做法:仰卧位,头部在无痛范围 内尽力右旋、收下颌、施力下拉 左肩远离头部。 –注意:力度运用;不要按压肩部
□ 作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节 段活动度。 □ 做法: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 一手置于客人肩部,一手置于 客人头部(根据牵拉角度而变 化)。施力牵拉。 □ 注意:力度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