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

以“五到位”建设为重点,推进乡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 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的地质灾害简易评估到位; 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到位; 三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到位;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到位; 五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落实到位。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十项制度”:2013年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培训 主讲:袁忠玉
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严格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
• 为了巩固多年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取得的工作 成果,2013年1月28日,省政府下发了《进一步 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 〔2013〕20号),对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以县(市、区)为基本行政单元,以辖区内列入监测预警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点,按照县(市、区)、乡(镇、街 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民小组(自然村)四个层次分 级落实责任,对每一个监测点逐一建立健全“十项制度”,形 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运行 体系。
• (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紧急 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3 群测群防体系应具备的要素
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
• (4)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 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 (5)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 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 预报和预警。
• (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 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暨群测群防“十有县”表彰会议的通知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暨群测群防“十有县”表彰会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0.04.23•【字号】•【施行日期】2010.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暨群测群防“十有县”表彰会议的通知各设区市、县(区)国土资源(矿管)局:为总结2009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传达2010年国土资源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部署2010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经研究决定,于2010年4月30日在南昌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暨群测群防“十有县”表彰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10年4月30日8:00,会期半天二、会议地点:南昌市赣江宾馆美食楼四楼三、参会人员:1、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及相关处室和单位;2、各设区市局分管地质环境工作的领导、地质环境科长;3、丘陵山区县(区)国土资源(矿管)局分管地质环境工作的领导(县(区)名单附后);4、国土资源部表彰的2009年度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员”代表(赣州、吉安、九江、宜春、抚州、鹰潭、上饶、景德镇市各选派1名“优秀群测群防员”代表)。
四、会议内容:1、国土资源厅领导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绩突出的设区市局代表、2009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代表和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代表发言。
3、对国土资源部批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命名并颁发奖牌;对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金)。
五、其它事项:1、会议报到时间:4月29日下午;报到地点:赣江宾馆3号楼。
2、安排会议发言的单位,请准备会议材料130份,于4月29日前报送厅地质环境处或报到时交会务组。
3、会议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其中8名群测群防员食宿费用由省厅负责,交通费由各县局承担。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8•【字号】市政发[2012]61号•【施行日期】201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12〕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近两年汛期持续强降雨和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致使境内地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增加。
截至2011年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加至566处,威胁5898户244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
“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任务,基本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初步建立起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使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
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减少。
“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 “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嵊州市

“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嵊州市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作者:金国勇张茹英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第12期嵊州市国土资源局金国勇张茹英为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嵊州市紧紧围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目标,对照要求,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嵊州市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1406 25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8.6%。
至2014年9月,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5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近几年来,嵊州市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切实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行政责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治理和宣传培训等“五大体系”建设,牢牢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二、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的思路与做法嵊州市市政府专门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明确高标准“十有县”创建的任务,市地灾办和国土资源局牵头,各乡镇街道与有关部门联动,从防灾的基层基础、调查排查、群测群防等方面人手,设计载体,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概括地说是两句话:“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
(一)从创建思路看,主要抓手是“三联三推进”1 以“规范化乡镇”为抓手,三线联创推进重心下移,建好防灾主阵地高标准“十有县”,首先是防灾阵地要高标准。
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防灾工作的主阵地。
为此,嵊州市从2012年起就在长乐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试点,推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乡镇”创建,从镇政府、国土所、村委会三条线着手,规范防灾各项制度,强化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健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进而总结经验,推动全市面上防灾工作的提升。
文成县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初探

9 %面积 的地质灾害 易发 区在外部 因素 的引发下很可能 6
发生 地质 灾 害。 1 7 5 处稳 定性 差或 较 差 的地质 灾害 隐 患 ,在不利气 象条件 下均有可能 失稳致灾 。另外文成县
又地 处 滨 海地 区 , 受 台风 影 响较 大 。近 年 来 台风 多 发 ,
弱 。全县地 质灾害 易发区面积 14 . 平 方公里 ,占全 2 02 1
山 区县 , 区 内地 形 地 貌 复 杂 ,地 质 环 境 条 件 脆 弱 ,全 县
、
文 成县地 质灾 害防治 易发高发 态
势使 “ 十有县"建设迫在 眉睫
文成县是典型 的山区县 ,山地丘陵面积约 占县域 总 面 积的 9 .%。 区 内地 形地 貌 复 杂 ,地 质环 境 条件脆 55
患 中滑坡 隐 患1 6 ,共对3 7 人 和4 1 万 元资 产构 0处 22 65 成潜 在威 胁 ;崩 塌隐患 1 处 ,共对5 4 和6 8 3 3人 8 万元资
产 构 成 威 胁 ;泥 石 流 隐 患 2 处 ,共 对 5 人 和 1 0 万 元 6 1 8 4 9
灾害群测群 防有组织 、有经费 、有规划 、有预案 、有制 度 、有宣传 、有预报 、有监测 、有手段 、有警示等 “ 十
国土资源部列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 十有县”名单 ,成 为全省 首批8 “ 有县”之一 。通 过创建 ,我们深 刻 个 十 感受到 , “ 十有县”建设是拾漏补缺 、固强补弱 ,促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朝着标准化 、规范化 、系统化迈进的 重要抓手 ,是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防台抗台系统 ,最 大 限度地减少 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 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I ●
鼬▲ L DR OR S A & SU E N E C
安徽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

太平坑组 靠山山场 榆林组 黄莲庵组 黄莲庵组 官坝组 下石组 庄坞里组 泥鳅坞 凹子山 水金洼 白杨岭 糯米圩 下周家 龙潭组 竹棵组 八亩组
麻村组 小河里组 炮台桥组 二组 三组
枣树岭
3-4村民组 中半坑 胡永忠房前 民组村头 横山路
ah059 ah060 ah061 ah062 ah063 ah064 ah065 ah066 ah067 ah068 ah069 ah070 ah071 ah072 ah073 ah074 ah075 ah076 ah077 ah078 ah079 ah080 ah081 ah082 ah083 ah084 ah085 ah086 ah087 ah088 ah089 ah090
安徽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
编号
县市调查 统一编号
灾害类型
ah001 ah002 ah003 ah004 ah005 ah006 ah007 ah008 ah009 ah010 ah011 ah012 ah013 ah014 ah015 ah016 ah017 ah018 ah019 ah020 ah021 ah022 ah023 ah024 ah025 ah026
滑坡
宣城市 旌德县
滑坡
宣城市 旌德县
滑坡
宣城市 旌德县
滑坡
宣城市 旌德县
滑坡
宣城市 旌德县
崩塌
宣城市 旌德县
崩塌
宣城市 旌德县
崩塌
宣城市 旌德县
地面塌陷 宣城市 旌德县
崩塌
宣城市 绩溪县
滑坡
宣城市 绩溪县
不稳定斜坡 宣城市 绩溪县
不稳定斜坡 宣城市 绩溪县
不稳定斜坡 宣城市 绩溪县
不稳定斜坡 宣城市 绩溪县
十有县、五到位、五条线

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五到位”、“五条线”内容“十有县”一、有组织。
成立以分管县(区、市)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有专门的办事机构。
县、乡两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二、有经费。
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对隐患点的治理、应急处置和监测,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避让。
三、有规划。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区政府批准实施。
每年都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有预案。
对本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险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
五、有制度。
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六、有宣传。
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七、有预报。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预警预报信息在当地电视台中播出,或通过其他媒体、通信等手段将信息告知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
八、有监测。
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落实到人的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有完整的监测记录,已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乡镇国土所中有负责联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员。
九、有手段。
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等,监测人员配备有简易监测预警工具。
十、有警示。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有警示牌、贴有宣传画,地质灾害隐患出现发生前兆时,群众能及时得到警示信息。
“五到位”一、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要评估到位;二、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三、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四、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五、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人员到位。
“五条线”一是,改变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管理力量上下“倒三角形”结构的现状,督促市、县两级增加人员配备,建强行政管理一条线。
构筑防灾网 紧绷防灾弦 打好防灾仗——磐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主要做法

威胁 人 口1 2 人 ,威胁 资产5 9 万 元 ;地质 灾害次 21 61 5
重 点 防 治 区 面 积 2 69 平 方 公 里 。区 内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9 6 4 处 ,威 胁 人 口6 5 ,威 胁 资 产 3 9 万 元 。 一般 防治 1 0人 02 区 面 积 8 51 平 方 公 里 ,地 质 灾 害 点 隐 患 2 处 ,受 地 1 3 3 质 灾 害 威 胁 人 数 1 人 ,财 产 8 元 。 0 1 1万 6
2 2 人 次 。 同 时 ,; 与 防 汛 部 门 的 合 作 ,将 全 县 小 38 bE Ng J 磐 安 县 是 山 区 县 , 共 有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点 9 处 , 属 2 流 域 泥 石 流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纳 入 县 小 流 域 防洪 体 系 。三 是 汛 期 地 质 灾 害 值 班 制 。 明 确 4 2 日至 1 月 1 日期 间实 月 6 0 5
2 处 , 占全 县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总数 的 3 % , 受 地 质 灾害 7 0
对 核查地 质灾害 隐患点 7 个 ,发现 重要地质 灾害 隐患 1
点 1 ,一般 地质 灾害点8 ;开展应急 调查 1 次 ,编 处 处 1 制应 急 调 查 报 告 3 ,发 放 防 灾 避 险 明 白 卡 1 份 ,发放 份 0
二是 利用 有利 时机 开展 宣传 。利用 “ _ ”世界 地球 42 2
日 、 “ 2 全 国 防 灾 减 灾 日 、5 侣 日科 普 宣 传 日 、 51” 月
建 立 由 县 委 常 委 、 常 务 副 县 长 为 组 长 。 国 土 、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共471个)
河北省(15个):
石家庄市元氏县、保定市曲阳县、满城县,秦皇岛市卢龙县、山海关区,唐山市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蔚县、产业聚集区,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
山西省(4个):
大同市左云县、灵丘县,晋城市高平市、陵川县
辽宁省(8个):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绥中县,锦州市凌海县、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抚顺市新宾县,沈阳市康平县
吉林省(13个):
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永吉县、舒兰市、延吉市、安图县、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图们市、抚松县、长白县
江苏省(14个):
南京市下关区、鼓楼区、六合区、宣武区、雨花区、高淳县、溧水县,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高新区、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淮安市盱眙县
浙江省(20个):
临安市、建德市、余姚市、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龙湾区、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诸暨市、嵊州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柯城区、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
安徽省(7个):
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怀宁县、太湖县、繁昌县、裕安区
福建省(25个):
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莆田县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漳州市诏安县、漳浦县、云霄县、龙海市,三明市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
江西省(27个):
上饶市新洲区、横峰县、弋阳县、鄱阳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临川区,九江市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庐山区,吉安市泰和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赣州市章贡区、宁都县、寻乌县,宜春市樟树市、万载县、靖安县,萍乡市莲花县,南昌市安义县
山东省(14个):
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蓬莱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长岛县,莱芜市钢城区,淄博市临淄区
河南省(19个):
郑州市荥阳县、上街区,洛阳市伊川县、嵩县、宜阳县,三门峡市陕县、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平顶山市鲁山县、郏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许昌市长葛市,焦作市修武县,南阳市淅川县、内乡县、桐柏县、南召县
湖北省(23个):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孝感市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红安县、团风县、黄州市,宜昌市当阳市,襄阳市宜城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十堰市武当山特区
湖南省(40个):
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县,衡阳市南岳区、衡南县,株洲市炎陵区、攸县,湘潭市韶山市,邵阳市洞口县、邵阳县、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临澧县,张家界永定区,益阳赫山区,郴州北湖区、宜章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桂阳县,永州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怀化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中方县、新晃县、通道县、靖州县,娄底娄星区,湘西州古丈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
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从化市,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始兴县、南雄市,河源市龙川县、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汕尾市陆丰市,江门市新会区、恩平市,阳江市阳春市、阳东县,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封开县、广宁县,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云安县,顺德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18个):
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田阳县,那坡县,凌云县,西林县,龙鳞各组自治县,乐业县,靖西县,百色市右江区、陆川县,兴安县,临桂县,阳朔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县
海南省(9个):
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澄迈县、屯昌县、乐东县
重庆市(20个):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合川区、双桥区、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
成都市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合江县,德阳市广汉市,绵阳市北川县、梓潼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贵州省(14个):
贵阳市清镇市、小河区、白云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镇远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榕江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
云南省(47个):
昆明市安宁市、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嵩明县,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绥江县,曲靖市富源县,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通海县、峨山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楚雄州楚雄市、牟定县、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屏边县,文山州砚山县、广南县,普洱市宁洱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云龙县、弥渡县,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泸水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
西藏自治区(5个):
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林芝地区察隅县、波密县,昌都地区芒
康县,山南地区洛扎县
陕西省(17个):
西安市周至县、高陵县,渭南市华阴市、潼关县,宝鸡市陇县、凤县,咸阳市泾阳县、永寿县,汉中市勉县,铜川市宜君县,商洛市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榆林市清涧县、子洲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
甘肃省(29个):
兰州市红古区、安宁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凉州区,景泰县,岷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和政县,积石山县,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卓尼县,庆阳市西峰区,华池县,平凉市崆峒区
青海省(14个):
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化隆县、乐都县、同仁县、德令哈市、贵德县、同德县、门源县、祁连县、玉树县、杂多县、玛多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
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个):
伊宁县、伊宁市、昭苏县、库尔勒市、和静县、且末县、轮台县、若羌县、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