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一.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光源、光屏
二.实验步骤:
1、观察并记录下凸透镜的焦距。

2、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光源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
4、读出物距和像距后,要分别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

5、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信息作出归类和比较。

三.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论:
1、实像总是倒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异侧;虚像总是正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2、当u=2f时,成等大的像;u>2f时,成缩小的像;u<2f时,成放大的像。

所以两倍焦距是成像放大还是缩小的分界点。

3、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一倍焦距
4、当u>f时,使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少,像的大小变小
1。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实像和虚像的形成条件。

2. 探究物距、像距与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并验证相关物理定律。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基于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发生弯曲,最终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可以投影在屏幕上;虚像则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形成的,不能投影在屏幕上。

四、实验器材1. 光具座2. 凸透镜(焦距f=10cm)3. 蜡烛4. 光屏5. 刻度尺6. 火柴五、实验步骤1. 将光具座水平放置,固定好凸透镜、蜡烛和光屏。

2.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调整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4. 记录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和光屏上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5. 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6.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观察成像情况。

7.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观察成像情况。

8.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观察成像情况。

六、实验现象1.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

3.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屏上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光屏上出现实像,但成像大小与蜡烛大小相近。

6.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增大。

7.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减小。

七、实验结论1.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具有向外凸起的透镜,它具有将光线向焦点聚集的能力。

在光学实验中,凸透镜常常被用来进行成像实验,以观察光线经过透镜后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实验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1.光线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法线的夹角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而言,如果光线从远处平行于主光轴射入透镜,经过折射后会汇聚于一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通过调整凸透镜与光源、物体的距离来观察成像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材料:一个凸透镜、一个点光源、一个物体、一个屏幕。

2.将凸透镜放置在平面上,并确保它稳定且垂直于平面。

3.将点光源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使光线射向透镜。

4.将物体放置在点光源的另一侧,并适当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

5.在物体和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来观察成像情况。

6.通过观察屏幕上的成像情况,调整物体和透镜的距离,直到获得清晰的像。

7.记录物体与透镜、屏幕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成像的大小和方向。

8.重复以上步骤,并尝试不同的物体距离和透镜距离,以观察成像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凸透镜成像实验,并观察到了以下结果:•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且成像较小。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成像在离透镜较远的位置,且成像较大。

•当物体和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在无穷远处,且成像最大。

通过观察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均会发生变化,成像距离越远,成像越小,成像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在无穷远处,形成实际尺寸最大的实像。

实验应用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成像仪器:例如照相机、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实现图像的聚焦和放大。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移动蜡烛,确定一个物距,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记录对应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3.多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实验步骤2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移动蜡烛,确定一个物距,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记录对应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3.多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实验步骤2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目录1. 准备工作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器材4. 实验步骤2. 实验过程1. 安装凸透镜2. 调整光源位置3. 调节凸透镜位置4. 观察成像效果3. 实验结果分析1. 记录成像位置2. 分析成像效果3. 总结实验结果4. 实验结论1. 准备工作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1.2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是凹透镜成像的逆过程,通过凸透镜对物体的折射和散焦,形成倒立、真实的虚像。

1.3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物体、屏幕、支架等。

1.4 实验步骤1. 安装凸透镜至支架上。

2. 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

3. 调节凸透镜位置,观察成像效果。

4. 观察屏幕上的虚像。

2. 实验过程2.1 安装凸透镜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并确保凸面朝向光源。

2.2 调整光源位置将光源调整至适当位置,使光线正好射向凸透镜的中心。

2.3 调节凸透镜位置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找到最清晰的虚像位置。

2.4 观察成像效果在屏幕上观察凸透镜形成的倒立、虚像,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果分析3.1 记录成像位置记录凸透镜形成虚像的位置,包括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和与凸透镜的高度等。

3.2 分析成像效果分析凸透镜成像的清晰度和形状,理解虚像形成的原因。

3.3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成像效果,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和观察方法。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实验结论】: 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物距(u )与像距(v )的关系 应用 u ﹥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u>v 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u=v 测焦距 f ﹤u ﹤2f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u<v 投影仪 u=f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束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让太阳光正对透镜(使光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成像情况。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内;②焦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外。

镜面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与凹透镜成像

镜面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与凹透镜成像

镜面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与凹透镜成像镜面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与凹透镜成像镜面成像是物体通过镜面反射所形成的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来观察并探究镜面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一、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的中心是厚薄不均匀的,外凸的透镜,它使光线经过凸面透镜进行折射,形成实像。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和屏幕之间,确保光源正对透镜中心。

2. 调整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直到在屏幕上观察到清晰的实像。

3. 移动光源,并观察实像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时,实像会出现在透镜的另一侧,且放大的倍数会随着物距的增大而增大。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很近时,实像位置会变得模糊,放大倍数也会变小。

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实像将出现在无穷远处,形成倒立的放大实像。

二、凹透镜成像实验凹透镜是内凹的透镜,也能够使透过它的光线发生折射,但形成的是虚像。

实验步骤:1. 将凹透镜放在光源和屏幕之间,确保光源正对透镜中心。

2. 调整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直到在屏幕上观察到清晰的虚像。

3. 移动光源,并观察虚像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凹透镜成像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不论物体距离凹透镜的位置如何,虚像都将出现在透镜的同一侧,并且虚像总是放大的。

2. 当物体距离凹透镜很近时,虚像变得模糊。

3.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附近时,虚像将出现在无穷远处,形成正立的放大虚像。

结论: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能够形成实像,而凹透镜则形成虚像。

2. 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而凹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

3. 凸透镜的实像放大倍数随物体距离透镜增大而增大,凹透镜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4. 当物体位于透镜焦点附近时,凸透镜的实像将出现在无穷远处,而凹透镜的虚像将出现在透镜同一侧。

总结:镜面成像实验是研究光学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实验讲解

凸透镜成像——实验讲解

凸透镜成像——实验讲解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带刻度尺)、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和支架。

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光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2、把蜡烛置于光具座最远端,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把物距u 、像剧v 、像的性质(放大、缩小;正立、倒立;虚、实)记录在表格中。

3、使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每改变依次物距u 后,都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把各次物距u 对应的像距v 和像的性质记录在表格中。

4、当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无法呈现烛焰的像时,从光屏一侧对着凸透镜观察跟蜡烛位于凸透镜同侧的像。

把物距u 、像的性质记录在表格中。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1、 u=2f 时,物和像等大,u=v ;u>2f 时,成缩小的像,u>v ;u<2f 时,成放大的像,u<v 。

2、u=f 时不成像;u>f 时,成倒立的像;u<f 时,成正立的像。

3、u=f 时不成像;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4、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小,像距越小。

注意事项: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不宜过大或过小(5~10cm 较合适)。

2、凸透镜所成实像,上下倒立,左右翻转。

(图2)3、、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成的像才会在光屏中央。

如果像偏上,应向上升蜡烛;像偏左,应向右移蜡烛。

(图3)4、读数时,要看正对支架中心的刻度线。

图2 图3图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经典例题】如图所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操作步骤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一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调整物距使u=50cm,移动光屏知道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物距、像距及像的性质于表格中。
4、继续调整物距使u=35cm,重复顺序3。
5、继续调整物距使u=25cm,重复顺序3。
6、继续调整物距使u=18cm,重复顺序3。
7继续调整物距使u=12cm,重复顺序3。
实验次数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物距
v/cm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1
2
3
4
5
6
实验记录:f=10cm
实验结论:
当u〉2f时成的像是。
当f〈u〈2f时成的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