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自己整理解析
伟大的悲剧课文赏析

伟⼤的悲剧课⽂赏析 《伟⼤的悲剧》译⽂写了热⽣命,珍视,勇为事业⽽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热爱⼈类,富有责任感,不畏牺牲。
下⾯是店铺整理的伟⼤的悲剧课⽂赏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故事情节 课⽂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五⼈精疲⼒尽却⼜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捷⾜先登,只好垂头丧⽓地踏上归途,最后⼀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描写⽓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另⼀⽅⾯,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强⼒壮的埃⽂斯突然精神失常,在⼀天夜⾥死去。
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独⾃⾛向暴风雪──像⼀个英雄似的⾛向了死神。
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爬进各⾃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声⾃⼰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把握了以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物”,对课⽂的内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2、令⼈难忘的细节 ⽐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在离死神只有⼨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的珍贵岩⽯样品!⼜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强效镇痛药,以图尽快结束⾃⼰,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天,他独⾃⾛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记记录到他⽣命的最后⼀息,直到他的⼿指完全冻僵,笔从⼿中滑下来为⽌。
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 3、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颂扬的是⼀种⼈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献⾝的崇⾼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类的英雄,让所有⼈仰慕。
字⾥⾏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表,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 在阴森森的⼀⽚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个⼈在⾏⾛,他们的英雄⽓概不能不令⼈钦佩。
⼀个⼈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中毁灭了⾃⼰,但他的却因此变得⽆⽐⾼尚。
伟大的悲剧情节梳理

伟大的悲剧情节梳理《伟大的悲剧》是一部以爱尔兰东北部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一家的遭遇,以及一连串的悲惨事件。
以下为情节梳理:第一部分:贫困的生活故事开始于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由父亲马克、母亲库茜和他们的四个孩子组成。
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而偏远的地区,缺乏社交和教育,仅以糊口为生。
马克虽然有许多种菜和养猪的经验,但他不得不在失去工作的情况下去城市找工作,被迫把家留给妻子和孩子们照顾。
他们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被嘲笑和欺负,受尽了来自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
第二部分:悲惨的家庭生活在马克不在家的情况下,库茜照顾四个孩子变得更加困难。
二儿子弗兰基经常惹麻烦,父母总是要为他处理这些事情。
父亲返回家时,他们的儿子顿顿有饭吃,但俭朴的生活仍然很困难。
马克因想要为家庭改善生活而参与了毒品交易,但这只会给一家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库茜曾尝试过离开马克,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和平和妥协,她决定和马克一起经营农场。
第三部分:悲剧的发生一天,老大托尼和他的朋友尼基找到家里,与弗兰基一起玩游戏。
两个孩子失踪了,在家人的寻找下,在麻烦青少年所藏的地方被发现。
弗兰基因此遭受了毒打,这使他更加叛逆和暴力。
后来,弗兰基与反社会分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在这次事件中,弗兰基受伤,但他的心情更加疯狂,变得更加危险。
第四部分:悲剧的后果随着家庭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当地社区也对他们抱有深深的偏见。
一次在镇上闹事之后,马克被捕,被判入狱。
库茜和孩子们被迫在农场上独立生活。
随之而来的是缺乏物质条件和孤单的成长经历,孩子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了自毁的恶性循环。
在家庭经济状况更加困难的情况下,库茜和孩子们分别面临各种挑战和尝试,但悲剧仍旧不断,直到最后一个家庭成员的命运被揭晓,才使得悲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伟大的悲剧》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影响如何加剧家庭的痛苦,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幸命运。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农村生活的严酷和卑微,以及关注低收入家庭安置、支持和关怀的需求。
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总结

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总结伟大的悲剧是人类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型,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展现人类生活中的困境和矛盾,体现了人类的悲凉和无奈。
中心思想是伟大的悲剧中最核心的主题,它承载着作品所要传达的深刻意义和价值观。
下面将总结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
首先,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性的探索与反思。
悲剧通过展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错误选择,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弱点和欲望。
典型的例子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等作品,它们探讨了贪婪、嫉妒、自负等人性弱点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破坏力。
通过反思人性的不完美,悲剧引发了读者对自身行为和选择的深刻思考。
其次,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剖析。
悲剧通常通过展示主人公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制度的批判。
例如,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以犯罪与惩罚为主题,揭示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对个体的摧残和道德败坏。
作品中的主人公罗德里亚兹兄弟以及其他边缘人物的命运,呈现出一个充满不公和无助的社会。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揭示体现了悲剧作品中的中心思想。
第三,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是对命运的思考和反抗。
悲剧通常描绘的是主人公与命运的搏斗和绝望。
无论是古希腊的悲剧还是现代悲剧,都强调命运对于个体的决定性作用。
但伟大的悲剧也通常呈现出主人公对命运不屈服的反抗,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和人类毅力的崇敬。
例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虽然最终被命运所摧毁,但他在面对权力的诱惑和内心的挣扎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坚强与勇敢。
这种主人公对命运的反抗与选择,暗示了人类面对命运时的态度和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类存在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悲剧作品通常表现出人类生活中的困境和矛盾,探索生与死、爱与恨、自由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都揭示了人类情感和欲望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伟大的悲剧》自己整理解析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 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 得意”?
• 这斯科特内心的感受。 • 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飘扬的 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 蒙森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44
第二段中作者两次引用斯科特的日 记,请把它找出来,说说为什么引用。 1.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 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 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2.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 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 这就是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关于极点的 全部描写。
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 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
埃文斯为什么精神失常?
• “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 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巨大的痛苦”指的是哪两个方面? • 恶劣气候的摧残; • 角逐失败的痛苦。
50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 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 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46
英国全名:大 不列颠及北爱 朗读 尔兰联合王国 第 3节
y注意加红色的词语 à ng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 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 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 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 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 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 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大语文课件
14
对于人类来说 南极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大语文课件
15
它 是 阿 蒙 森 - 斯 科 特 站
你知道设立在 南极南纬90度 的科学实验站 的名字吗?它 是为了纪念谁 而命名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

《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品味】开篇交代具体时间,写斯科特和队员满怀希望地奔赴南极点。
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自我安慰,惊慌,不敢相信,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是作者的本意吗?对此应该怎样看待?)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21--伟大的悲剧解析

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 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 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 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 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 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 、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 南亚等地。
克里斯托 弗·哥伦布于 1451年出生在 意大利的热那 亚港,14岁时 就到海上生活。 他通过对地图 和书本的学习 和研究后确信, 向西横越大西 洋航行能到达 亚洲。
同样是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 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 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 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 的一幕?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 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 析,谈谈你的看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 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 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你认为“悲剧”之所以
“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 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 文字可以看出?
他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 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 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 说法吗?
或者:假如你是斯科特探险队中
的一员,当你发现失败已经成为事实 的时候,你的心情会如何?
——失败之悲
哥伦布的 3艘船---“尼纳号”、 “平塔号” 和“圣马 利亚号” 正横越大 西洋。
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 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 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 世界的魄力。
•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七、快乐作业
1、快乐积累。 2、欣赏句段。 3、畅谈收获。 4、我能预习。
用“悲在 ,而 述。
伟大的悲剧人物形象赏析

伟大的悲剧人物形象赏析(原创版)目录一、人物形象概述二、斯科特的性格特点1.平静面对死亡2.诚实守信3.对朋友像亲人一样三、埃文斯的性格特点1.坚强面对困难2.复杂的思想矛盾3.利益的放弃四、奥茨的性格特点1.不拖累朋友2.坚持自己的工作五、结论正文在《伟大的悲剧》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斯科特一行人在南极探险过程中的表现,塑造了多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其中三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斯科特、埃文斯和奥茨。
斯科特是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平静面对死亡、诚实守信以及对朋友像亲人一样。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斯科特没有表现出恐惧和慌张,而是从容地接受。
这种勇敢和沉着让人不禁为之感动。
在探险过程中,斯科特始终坚守诚信原则,尽管处境艰难,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承诺。
此外,他对待朋友如同亲人一般,关爱有加,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伟大。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埃文斯。
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坚强面对困难、复杂的思想矛盾以及利益的放弃。
在南极探险过程中,埃文斯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努力克服困难。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复杂的思想矛盾。
一方面,他渴望成功,希望能够为祖国争光;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终,在利益的权衡中,他选择了放弃。
这种复杂的性格特点使得埃文斯成为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奥茨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
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不拖累朋友和坚持自己的工作。
在探险队面临困境的时候,奥茨没有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抱怨或依赖别人,而是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减轻队友的负担。
他的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他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
总之,《伟大的悲剧》通过描绘斯科特、埃文斯和奥茨等人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们在南极探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强和责任等品质。
《伟大的悲剧》自己整理解析77页PPT

《伟大的悲剧》自己整理解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写作的依据: •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 遗留下来的日记、底片、电 影胶卷、遗书,发挥他天才 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疲惫(pí (bè i)不堪 • 癫狂(diān ) 凛冽( lǐn ) • 精疲力竭(jié ) 吞噬(shì ) • 销蚀(shí ) 怏怏不乐( yànɡ ) • 皑皑( ái) 毋宁( wú ) s ǒn ɡ • 毛骨悚然( ) 羸弱( léi) shān • 步履( lǚ ) 姗姗来迟( ) shuān • 遗孀( )ɡ
南极图片欣赏
大语文课件 1
这里有着湛蓝的天、洁白的雪和艳红的太阳
大语文课件
2
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9摄氏 度,寒季时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大语文课件
3
这个冰洞看着美丽,其实危险至极
大语文课件
4
气候极其恶劣,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 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
大语文课件
5
晴天时光照极强,如果忘记戴墨镜, 时常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肿胀、流泪, 甚至失明。这种现象叫做“雪盲”。 而白雾蒙蒙时,天地之间浑然一片, 人、车仿佛融入浓稠的牛奶里……
大语文课件
14
对于人类来说 南极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大语文课件
15
它 是 阿 蒙 森 - 斯 科 特 站
你知道设立在 南极南纬90度 的科学实验站 的名字吗?它 是为了纪念谁 而命名的?
气候恶劣的南极,吸引了一批批勇敢 的探险家。1911年底,两批探险家在南极 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 他们是:
1. 斯科特 2. 威尔逊 3. 埃文斯 4. 奥茨 英国海军上校 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英国海军军士 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 上尉 5. 鲍尔斯 ?
33
复述课文
注意:先列出复述提纲 1. 2. 3. 4. 5. 6. 角逐南极(补充) 胜利在望 发现“黑点” 7. 埃文斯之死 到达极点 8. 奥茨之死 为对手作证 9. 最后时刻 回程的危险 10. 找到遗体 11. 国王跪下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
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失望 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 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颂扬: 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1881—1942)
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 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 位大师》《罗曼·罗兰》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 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 狂人》《恐惧》《感觉的混 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 《焦躁的心》。
全名斯蒂芬·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 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 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 曼· 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 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 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 英国、巴西。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 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 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挪威 阿蒙森 英国 斯科特
jué
角逐的内容是: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这既关乎个人成就,又关乎国家荣誉。 角逐胜败如何?请学习——
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 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揭开 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而 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 队捷足先登,比斯科特队早5 个星期到达南极,并顺利班师, 而斯科特等5人却永远长眠在 茫茫冰雪之中。
大语文课件 6
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
大;地狱之门"
大语文课件
8
冰雪覆盖的南极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大语文课件
10
冰山,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对于航行 在海上的船只来说,却是可怕的威胁。尤 其是在大雾迷漫、能见度很差的天气。
大语文课件 11
夏季气温较“高”时, 随时会有雪崩和冰山崩塌
大语文课件
12
白雪由软变硬时,结成厚厚的冰凌, 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
大语文课件
13
然而,在这能荡涤心灵的纯美景 致之下无处不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 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 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 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敢于登上这里的勇 敢者。
告罄( qì ) nɡ chōn) ɡ 语无伦次(lún ) • 忧心忡忡(
大语文课件 • 夺眶而出( kuàn) ɡ 坚持不懈( xiè) 27
3.重点词语解释
①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②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③语无伦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④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忡忡,忧愁的子。 ⑤姗姗来迟: 形容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 容的姿态。 ⑥念念有词: 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⑦羸弱: 瘦弱。 ⑧告罄: 指财物用完。 ⑨销蚀: 消磨腐蚀。 大语文课件 ⑩凛冽: 刺骨的寒冷。
2002年2月7日,英 国的安妮公主到达 南极大陆,开始她 为期三天的南极探 险之旅。安妮此行 旨在纪念英国人罗 伯特·福尔肯·斯 科特登上南极90周 年。
(奥地利)
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
大语文课件 21
作者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 家、传记作家
斯蒂芬· 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
28
激趣导入
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
利同样可歌可敬!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
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 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 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 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
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
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4.整体感知
(1)概述故事情节。
•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一
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
奔向南极点,但悲哀地发现已
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
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
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 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大语文课件 30
再读课文
1.梳理脉络情节。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 灭。 2.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