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新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新进展

食 管 溃疡者
如 咳嗽
性 嘶
,
,
可 伴吞 咽 疼痛
(三 ) 食 管 以 外 的 刺激症 状

哮 喘及 咽 喉炎


少 部 分患 者 以 咳嗽 与 哮 喘为 首 发 或 主 要 表 现

,
反 流 引 起 的 哮 喘无 季 节

常有 阵发性
夜 间 咳嗽 与气 喘 的 特 点
,
个 别患 者可 发 生 吸 人性肺 炎
,
,
并 能判断反 流性 食管 炎 的严 重 程 度 和有 无 并发 症
。 。
,
结 合 活检可 与其他 原 因引起 的食管炎 和 其他食管病 变 (如食管癌等 ) 作 鉴 别
根据 内镜 下 所 见食管
:
粘 膜 的损害程 度进 行反 流性食管炎分级 有利于 病情 判断 及指导 治疗
正常
,
目前 国外采 用洛衫 矶 分级 法
u l f
x
i a e d se s
,
GE RD
,
) 是指 胃

的症状 和 (或 ) 并发症
慢 性 咽 喉炎
NE R D

典 型 反 流症 状 为烧 心 和 反 酸 并 可 有 非 心 源 性 胸 痛 咳 嗽 o e o i e e x i s a se 睡 眠 障碍 等食管外表 现 包括 非糜 烂 性 反 流 病 (n n r s v r n u d e
,
可 防止 胃 内容物 反 流 人 食 管
LE S
当其 结 构 和 功 能 异 并 发反 流 性食 管 炎

可 导 致 LE S 压 下 降
,

胃食管反 流

基于24_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基于24_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综述·作者单位:030009 山西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太原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张丽,基于24 h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 监测的难治性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张海洋 张 丽【摘要】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 )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

24 h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 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 的原因。

RGERD 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反流高敏感(RH )、功能性烧心(FH )及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 )等,酸暴露异常、非酸反流、近端反流、气体反流等反流模式是其难治性的原因,临床可依据反流模式调整PPI 的种类和剂量,辅以促动力药物、抗焦虑药物和中药治疗,或考虑转诊至精神科。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4 h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 监测;食管外症状;平均夜间基线阻抗;治疗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4. 01. 001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食管症状为反酸、烧心、胸痛、嗳气和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以咽喉、口腔、心、肺、腹部和睡眠相关等食管外症状为主[1]。

据统计,全球GERD 的发病率为8%~33%[2]。

随着对GERD 认识的逐渐深入,学者们发现约有30%的GERD 患者经双倍标准剂量抑酸剂治疗8周后,反流、烧心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3]。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将此类GERD 定义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 )[4]。

RGERD 患者的症状较难以改善,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且极大增加了医疗负担。

24 h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 监测(24 h MII-pH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能够较客观、全面地监测反流的方法,其可以判断有无病理性酸反流、检测反流物的性质(气体、液体或混合气液)、区分吞咽与反流的过程、监测反流发生时的体位及时间点、评估反流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评估疗效等[5]。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李东阳;杨朝霞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有反酸、烧心、胸痛、嗳气和吞咽困难。

GER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很高(2.5%~51.2%)。

在大多数情况下,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有效治愈病变和改善症状,但高达30%的GERD患者对PPI治疗反应不足。

中国专家共识将经双倍标准剂量抑酸剂治疗8周后,反流、烧心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GERD定义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

RGER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增加医疗保健资源的消耗。

本文就近年来RGERD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9页(P645-653)
【作者】李东阳;杨朝霞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症状一定是胃食管反流病吗?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3.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采取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的效果研究
4.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的研究进展5.胃食管反流病处置流程的亚太共识中关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食管的内容更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论 著间,及时关节腔穿刺抽液,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排斥反应。

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套用自体肌腱重建的康复计划,要适当延长肢体制动及免负重锻炼的时间,充分考虑排斥反应对移植肌腱再血管化过程的负面影响。

同时,对于出现较长时间发热的患者,排除感染可能后做好说明解释工作,避免患方不必要的惊恐和焦虑。

本研究的缺陷在于选择的病例多为急性创伤患者,虽然韧带重建都在急性创伤反应以后体温恢复正常时施行,但机体的免疫机制和细胞内环境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可能对二期手术的创伤应激和组织移植出现过敏反应而产生偏倚干扰。

因此,本研究只是在目前条件下对异体肌腱移植排除反应的初步观察,还有待选择严格符合条件的病例进入研究组,扩大病例数量进行广泛前瞻性研究。

(作者简介:张锋,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与运动医学。

)参考文献1 Miller MD ,Fu F H.Ar thro scopic allo graft ante rior cr uciateligament re sco nstruction.Op Tech Spor ts Med ,1995,3:148~1562 Sc hrock K B ,J ackson DW.Allograf t reconstr uction of anteri 2or cr uciate liga me nt :basic science.Op Tech Sport s Med ,1995,3:139~1473 Th o mpso n WO ,Schulte KR ,Ja mison J P ,et al.Immunolo gicre sponse to allograft a nterio r cr uciate ligament resconstruc 2tion.Part 1:Humoral and cellular para mete rs.Read at the AAOS Annual Meeti ng ,Atla nta ,G eor gia ,19964 Shino K,Inoue M ,Horibe S ,e t al.Surface blood flow andhistology of human a nterio r cr uciate ligament allograft s.Ar 2t hroscopy ,1991,7:171~1765 Har ris NL ,Indelica to PA ,Bloomberg MS ,et al.Radio 2graphic and histologic analysis of the tibial tunnel af ter al 2lograft a nterio r cruciate ligament r econst ruction in goats.AmJ Spor ts Med ,2002,30:368~3736 Ziji J A ,K leipool AE ,Wille ms WJ .Comparison of tibial tun 2nel e nla rge me nt af 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nment r econst ruc 2tion using patella te ndon autograft or allograft.Am J Sports Med ,2000,28:547~5517 Minani A ,Ishil S ,Ogino I ,et al.E ff ect of t he immunologicalantigecit y of the allogeneic tendons on tendon graf ting.Ha nd ,1992,14:111~1168 沈惠良,李旗,张杰等.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华创伤杂志,2001,11:681~6839 孙康,汤继文,徐强等.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4,8:989~992作者单位:510620 广东省空军广州招飞体检队1510180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5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乡杰祥【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3-0009-03【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 slroe sop hageal r eflux disease ,GERD)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 E )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后者又名内镜下阴性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进展与挑战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进展与挑战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胃内容物回流到食管内,从而导致食 管内PH值降低,食管酸度升高。食管组织受到酸性刺激后,出现各种炎 症反应,引发疼痛和病变。因此,食管酸度升高是影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前,对于食管酸度升高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赖于食管PH监测和酸抑 制药物。食管PH监测可以直接测量食管内PH值,评估胃食管反流程度和 酸性时间,对诊断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重要作用。同时,酸抑制药物可 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食管内PH值,减轻炎症反应和症状。
3.效果评估:治疗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高分辨力生理仪或内 窥镜下气压测定技术检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情况,并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和治疗后的保护措施等问题。
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从而减轻病人 症状。以下是两个关于此问题的进展与挑战:
2. 非药物治疗的挑战: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如外科手术、食物与行为改变等。然而, 这些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外科手术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和复发问题,而食物与行为改变需 要患者长期进行,并且有时难于坚持。因此,需要在各种治疗方式之间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 疗方案。
食管酸度升高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其中,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通过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患者的病情。例如,可以观 察到食管黏膜的炎症程度、狭窄情况、裂口等变化,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食管炎性息肉、黏膜下脱垂等并发症。 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另一方面,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通过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等 部位的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上述部位的变化情况,避免病情恶化。此外,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还可以 借助内镜检查技术在胃颈部植入可控制酸度的胃食管反流病支架,有助于预防病情发展。 综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情恶化。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30多项同行评审研究都表白了 Stretta 手术旳 安全性和疗效,其中涉及4项充分有力旳随 机对照研究、一项综合荟萃分析和多项前瞻 性临床试验。多项研究还证明了疗效至少维 持48个月,明显降低停止了药物旳使用,提 升了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和症状得分。
荟萃分析成果
Perry K, Banerjee A, Melvin S.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duces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Improves GER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rg Lap Endosc Percut Tec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cheduled for August 2023, manuscript reviewed
难治性GERD旳常见原因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23, 10: 252– 257
2023 美国GERD指南
As not all patients who fail to respond to PPIs will have GERD,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 these patients is to differentiate those with persistent reflux as the cause of the ongoing symptoms, from those with non-GERD etiologies.

消化内科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进展

消化内科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进展

消化内科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进展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科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是推动治疗进展的关键。

过去,人们认为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

然而,如今的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和一过性松弛频率增加仍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食管体部的蠕动功能异常、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过多、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以及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等也在发病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新的认识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二、诊断技术的改进在诊断方面,消化内科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症状评估、胃镜检查等仍然是重要的手段,但一些新的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

食管 pH 监测和阻抗监测是常用的检测反流的方法。

食管 pH 监测可以准确地测量食管内的酸度,判断反流的程度和时间;阻抗监测则能够同时检测酸性和非酸性反流,更全面地评估反流情况。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可以精确地测量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和食管体部的蠕动功能,有助于判断食管动力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外,无线胶囊 pH 监测技术的出现,使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长时间的监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药物治疗一直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也有了不少新的发展。

质子泵抑制剂(PPI)仍然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

然而,新一代的 PPI 药物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提高症状缓解率。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是一类新型的抑酸药物,其作用机制与 PPI 不同,具有起效快、抑酸效果强的优点,为那些对 PPI 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2020欧洲指南解读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2020欧洲指南解读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2020欧洲指南解读2020年12月,欧洲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学会(ESNM)联合美国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学会(ANMS)共同发布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

高达40%的疑似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没有完全反应,而难治性GERD这一术语在文献中的应用并不规范。

本文主要内容涉及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并规范了难治性GERD术语的应用。

难治性GERD症状、难治性GERD根据蒙特利尔共识,烧心和反流是GERD典型症状的代表,而非心源性胸痛和食道外症状(即喉或肺)是GERD非典型症状的代表。

一般来说,主要典型症状的出现预示着更强效的抗反流治疗(如抗反流手术)能带来更佳的预后。

尽管接受了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但仍有多达40%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症状持续。

但实际上,有PPI难治性症状的大部分患者在检查中并没有找到GERD存在的证据。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注意区分难治性反流样症状、难治性GERD症状,和难治性GER D。

三者的具体鉴别要点如下:➤难治性反流样症状:症状可能与GERD相关,也可能与GERD无关。

➤难治性GERD症状:即已确诊的GERD患者的持续性症状,无论症状与反流相关与否。

➤难治性GERD:在接受充分的治疗后仍持续存在GERD的证据。

难治性GERD的诊断算法如下图1:图1 难治性GERD的诊断算法(1)若患者之前未被确诊为GERD,但患者在经过PPI治疗后仍存在反流症状,则患者应在未服用PPI的情况下接受进一步检查。

(2)除了糜烂性食管炎外,内镜还可以识别粘膜疾病,包括嗜酸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和食管扁藓等。

(3)高分辨率测压仪可以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和其他能导致食管症状的主要运动障碍。

(4)在有食管症状的患者中,功能性烧心/胸痛须满足正常酸暴露时间(<4%);(5)反流高敏感患者的酸暴露时间也可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1)采集临床资料不全:病因诊断是需要依靠患者临床资料的启发才能想到的,由于对患者一般状况、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采集的不够全面,尤其对必须掌握的患者资料了解的不充分,势必会影响医生启动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2)病因复杂: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多且复杂,由于对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发疾病认识不够,可能影响对病因的鉴别诊断。

总之,FGID 多发生在具有心理调节障碍的、有遗传特征的易患群体,常有家庭集聚现象。

FGID 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应激生活事件可诱发疾病的发生或导致症状加重。

发病多与精神心理、饮食、环境、胃肠感染和遗传等因素有关,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控作用异常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等。

以临床症状学为基础的罗马Ó诊断标准是目前诊断FG I D 的依据。

随着对FG I D 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FGID 亦存在有胃肠黏膜免疫激活、黏膜低度炎症、肠道菌群变化和上皮通透性增加等改变。

由于FG I D 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与某些器质性疾病混扰,FG I D 与器质性胃肠疾病或FGID 之间常有症状重叠的现象,故应重视FG I D 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尤其是具有/报警0征象的患者。

2009-10-15收稿 本文编辑:高 森作者单位: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04;21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77通讯作者:罗金燕,电子信箱:lj y18272@163.co m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罗金燕1,牛春燕2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文章编号:1005-2194(2010)01-0090-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R efra ctor y ga stroesophagea l r ef l ux d isea se :the m echan is m,diagnosis and trea t m en t. LU O J in 2yan ,NIU Chun 2yan.*D e par t m ent of Ga 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 ili a te d H os pita l o f M e d ica l C olle ge Xi p an J i a otong Un i versit y ,Xi p an 710004,Ch i naK eywords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 l refl ux disease ;refl ux esophagitis ;non 2eros i ve refl ux disease罗金燕,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

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员、亚太动力学会会员。

近年来发表论文110余篇。

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0、/全国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0,并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享有国家政府津贴。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 fractory gastroeso phagea l refl ux d i sease ,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于标准PP I 治疗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乏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反流症状。

如反流性食管炎(re flux eso phagitis ,RE)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 I)每日1次,治疗8周后,内镜下R E 仍然存在或症状持续存在,非糜烂性反流病(non 2erosi ve refl ux d i sease ,NERD)患者PP I 治疗4周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即应考虑为RGERD [1]。

RGERD 大约占GERD 的40%,这在NERD 中最为突出,NERD 对4周疗程每日1次PP I 的治疗方案总体有效率仅为37%,这部分患者中功能性烧心、非酸反流较常见,而RE 则与之相反,总体有效率达56%[2]。

在NERD 、RE 及Barrett p s 食管(BE)中,RGERD 发生率分别为40%~50%、6%~15%及20%。

胃食管反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

虽然在治疗GERD 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处理GERD 相关症状时的PP I 治疗失败、停药后的高复发率以及RGERD 的发生越来越普遍,成为当今胃肠病学医师面临的一种挑战,因此寻找导致GERD /难治0的确切病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RGERD 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临床诊治棘手。

现就近年关于RGERD 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 RGERD 的病因与发生机制111 PP I 治疗失败(PP I fa il ure)11111 食管保护因子减弱1111111 持续性食管收缩(susta i ned esophagea l contrac 2tio n ,SEC) SEC 是指体内食管纵平滑肌收缩时间延长,表现为高频内镜超声图像下食管壁增厚。

持续腔内超声观察到这些患者存在SEC,并且发现SEC 和烧心之间的联系比酸反流和烧心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从而可以解释SEC 与烧心和酸反流之间相关性差这个现象。

无论烧心是自发还是90Ch i nese J 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M ed ici ne Jan.2010Vo.l 30No .1诱发,均与异常的食管纵行平滑肌肌肉收缩密切相关。

目前,SEC解释烧心质疑之处尚有:SEC的发生缺乏特异性; SEC持时间短,难以解释与烧心持续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使用阿托品松弛食管壁,使其厚度下降最多达25%的情况下,烧心的频度或程度未得到缓解。

因此,持续食管收缩作为解释NERD烧心症状的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111112食管高敏感性(eso phagea l hypersens itivity)目前研究数据表明,NERD患者中50%患者酸反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这是造成NERD患者对抗酸治疗总体疗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除了一部分是由于非酸相关性刺激引起外,另一部分患者其症状的产生与酸反流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生理量酸反流足以使这些患者产生烧心症状,说明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对酸的高敏感。

NERD患者对酸敏感性增强,进而导致其对腔内特定刺激的内脏感觉发生改变。

H o bson等[3]通过对食管痛阈的测定认为,食管高敏感与中枢的内脏疼痛通路敏感性改变有关,而脊髓背角神经的中枢性致敏可能与上述改变相关。

在GERD的食管黏膜损伤中,促炎症反应因子如IL26、IL28、粒细胞、氧化应激等的参与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另外,酸敏感受体、蛋白酶激活受体以及P物质与食管高敏感的发病机制相关[4]。

1111113异常组织抵抗(abnor m al tissue resi stance,ATR) ATR指食管上皮屏障功能障碍。

食管屏障主要的结构成分是细胞顶膜和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即紧密连接和细胞间基质)。

这些结构可以保护食管黏膜免受消化物和反流物的侵入。

早期研究已经证实食管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尤其是细胞间隙增宽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诱导产生,近年的文献进一步支持了酸在细胞间隙增宽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11112攻击因子增强1111211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 i d breakt hrough,NAB) NAB是指服用PPI治疗期间,夜间(睡眠后12h内)胃内p H<4的总时间持续>60m i n,研究发现在午夜后即睡眠的后6h内发生率较高[5]。

NAB与消化性溃疡(PU)出血、GERD、Ba rrett p食管等酸相关疾病的症状及疗效密切相关,在应用PP I每日2次治疗时NAB的发生率在GERD为70%~75%,而且常伴有食管反流,36%的RGERD患者存在白天胃内酸突破,而且胃夜间酸突破不能解释GERD患者的难治性症状,因此白天胃内酸突破已被认为是难治性GERD的原因之一[6]。

1111212非酸反流(no n2ac i d refl ux)非酸反流是指:(1)通过压力和同位素扫描测定提示有反流而无p H的下降。

(2)B ilitec测定提示有十二指肠的胃反流存在。

(3)腔内电阻抗测定提示有反流而p H测定无酸变化或p H值的测定未达410或p H的下降<1个单位。

非酸反流包括弱酸(微酸)反流(weak l y acidic refl ux),定义为4<p H<7及弱碱(微碱)反流,定义为p H未降至7以下。

便携式阻抗2p H监测结果表明,一部分RGERD患者,对于每日2次应用PP I症状仍无改善的GERD患者,可能存在非酸反流。

阻抗检测发现,这类患者存在非酸反流次数增加或抑酸不足和十二指肠胃反流[7]。

非酸性反流还有可能是一些患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食管以外症状发生的原因。

S ifr i m等[8]发现,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相关,其中酸反流占65%,弱酸和弱碱反流占40%。

这种反流常在夜间发生,且不易催醒,常被忽视,这也是慢性咳嗽常得不到明确诊断的原因之一。

11113患者因素患者依从性下降、投药方式不当导致抑酸不充分[9]、存在功能性烧心等,功能性烧心是PP I治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与晚餐前服药比较,睡前服药将会降低PP I对酸的控制效应。

GERD患者停药后半年的复发率高达80%,再用PP I仍可获得缓解,但再次停药后,再次复发率更高达90%,因此需要长期治疗,但昂贵的治疗费用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11114其他因素包括根除Hp、胃肠动力降低、十二指肠反流、食管裂孔疝、合并的功能性肠病、内脏感觉过敏、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药物诱导食管损伤、食管相关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精神心理因素等[10]。

112PP I抵抗(resistance)包括质子泵突变(muta ti on of proto npu m p)、PP I耐药、P4502c19(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PP I快代谢表型)以及PP I的生物利用度(食物、药物)下降等。

现有PPI的半衰期决定了其抑酸效应尚不能维持到24h,因此需要开发具有更长半衰期的抑酸药物。

2RGERD的诊断方法211食管p H监测包括便携式p H监测、长时p H监测、无线p H胶囊系统等。

212食管压力测定反映食管体部以及上、下食管括约肌在静息和吞咽时的压力变化以及上食管括约肌和咽肌群间的协调运动;指导p H电极定位。

食管测压不直接反映反流,但所提供的信息对评估反流很有意义。

213多导腔内阻抗联合p H监测(co m bi ned mu ltichanne l i ntra l u m i na l i m pedance and p H m onitor i ng,M II2p H)Savar i2 no等[11]评价了M II2p H监测的意义,认为其是目前明确与鉴别反流病的最佳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