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胃食管反流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两大病理学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 1. 针对胃酸反流在辨证基础上,多选加左金丸、乌贝散及失笑散。 A. 左金丸取黄连之苦降,吴茱萸之辛开,专治肝经气分“火热郁结”之吞酸; B. 乌贝散取乌贼骨入肝活血,川贝母泄肝经郁热,并可化痰,专治肝经痰瘀之热; C. 失笑散则专入肝经活血化瘀,专治久治不愈之吞酸,是老中医之经验。合并食管糜烂、溃疡者,为热毒瘀结化腐之证,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加三七粉、珍珠粉去瘀生新、敛疮生肌。 2. 针对胃动力异常症见胃脘堵闷,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打嗝)频频,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西医属于胃动力障碍者。根据改善胃脘胀满症状强度的大小,分为一、 二、三线药: A. 一线药:主要有枳实、苏梗、陈皮、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等; B .二线药:主要有秦艽、威灵仙; C .三线药:主要为黑丑、白丑。 3. 分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对比研究,结合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配合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其大致思路如下: A.I 期主要为肝胃不和,兼有郁热食后胃脘胀满,或累及两胁,嗳气等为主,可有口苦,胸骨后烧心,泛酸——肝失疏泄、胃气壅滞。舌暗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滑。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A,LA-B 级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抑酸方药:四逆散+香苏散+乌贝散;疗程:一般为8-12 周,以胃镜下黏膜愈合为标准 B. II 期主要为肝胃郁热,兼有血瘀阻络或肝胃阴虚肝胃郁热证: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烧心、疼痛,或严重的胸中憋闷甚或有窒息感,口苦,烦躁,失眠,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兼有瘀血阻络者,舌质暗有瘀斑,入夜发病,胸骨后疼痛且痛有定处;兼肝胃阴虚者,病程较长,口干较甚,舌质暗红,少苔。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C 级治法:清肝泄热,通腑降逆,及兼证的治疗方药: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炒栀子、泽泻、浙贝母。兼证:胸骨后疼痛且夜晚发病或加重,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伴或不伴舌下络脉曲张及其他瘀血征象者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02-15T10:21:03.22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7期作者:李文婷 [导读] 改善症状的目的。综上所述,只有尽早制定统一的临床分型和标准,才能提高rGERD的中医治疗水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哈尔滨 150040 【摘要】根据反酸、烧心等主症,可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归属于中医的“反胃”、“吐酸”、“胃脘痛”、“ 噎隔”、“痞满”等范畴。该病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引发,其病机主要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中医治疗上,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外治疗法等,取得了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79-01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食管而引起,其主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目前,西医在治疗上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inh ibitor,PPI),PPI被认为是目前治疗GERD临床最有效、最常用药物[1]。然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在治疗4-8周后,依然会频繁出现反流性症状[2]。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困扰。西医虽然可以有效的抑酸、促进胃肠动力,但在缓解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困扰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一、病因病机 该病的病因有情志不遂,肝胆火旺,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等。基本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胃,与肝胆脾肺关系密切[3]。朱凌云主任医师强调“气机失调”在rGER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4]。朱生樑教授认为rGERD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同时兼夹痰、瘀等病理产物为患[5]。 二、临床症状 rGERD在临床上表现为:反酸、反食、烧心、胸痛、胃胀等。这些症状在中医古籍上早有记载。总的来说,该病主要受到情志、火热淫邪等因素的影响,继而导致胃气上逆、胸痛等症状。如《医林绳墨》曰:“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噎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状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 三、症型分类 2009 年《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中将其分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2010年《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该病分为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痰湿内阻证、气虚血瘀证及寒热错杂证。 四、中医治疗现状 1、中药治疗 在GERD的辩证分型中,最常见的为肝胃不和型,以疏肝和胃法治疗为主。陈玲[7]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骆新莹按照健脾和胃的原则,用党参、茯苓、半夏等调制成中药汤剂来治疗,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 2、外治疗法 针灸治疗及针药并用。张冀[8]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针灸法治疗,主要穴位有太冲穴、足三里、合谷穴、内关穴等。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石拓[9]将6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乌贝散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复发几率更低。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当前,通过中药、针灸及针药并用等方法治疗rGERD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国内外依然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及标准。同时,临床上对于rGERD相关研究较少,其证型分布、辨证用药规律尚未形成,疗效评价缺少高级别证据[10]。其次,在中医治疗中,很多办法尚待开发,比如拔罐、刮痧、气功导引等。除此之外,在rGERD治疗时,也可以引入太极、八段锦等,达到强身健体,改善症状的目的。综上所述,只有尽早制定统一的临床分型和标准,才能提高rGERD的中医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嘉煖,巩兰波,蓝琳等.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阻抗-pH 监测特点[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03): 136-140. [2]郭宇,苏晓兰,史海霞,杨俭勤,魏玮.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现状与策略[J/OL].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5(09):105-106. [3]张声生,李乾构,朱生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09):844-847. [4]杨芸峰,朱凌云,朱凌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 : 828. [5]王高峰,程艳梅,曹慧杰,等.朱生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 12):19-21.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深圳)[J]. 中医杂志, 2010,51(9):844-847. [7]陈玲.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38例[J]. 广西中医药,2007,30(1):52-55. [8]张冀. 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0 例[J],2013,33(12): 1135-1136 [9]石拓, 徐晓阳, 杨家耀, 等. 乌贝散结合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12. [10]赵迎盼,唐旭东.关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定义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1(47):3374-3376.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常识 没有消化不良、没有胃痛、没有胀气……一切胃病的明显症状都是零,只是偶尔的咽部异物感、轻微的烧心、泛酸水,这也算胃病吗?别掉以轻心,这可是胃病中最具伪装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秋季正是养胃时,我们将帮你识破胃病的伪装号,及时“拨乱反正”。 脱下胃病“伪装衣” 提问: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A烧心——感觉心窝灼热,总想吃一块冰给它降降温。 B泛酸——不断打嗝,酸水向上滴,难受不已。 C咽喉处不适——有种想呕吐的感觉。 答案:如果上述症状每周两次甚至更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必要怀疑——自己可能有了胃病。这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也许这种疾病听起来陌生,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病率达到了20-40%,而亚洲国家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烧心、泛酸、咽喉不适……这些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似乎都是小问题,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只是疾患的初级阶段,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睡眠障碍:烧心、泛酸的不适感让人辗转难眠,而夜间发生的酸反流涌向喉咙又常常会导致呛醒,使睡眠质量受损,引发睡眠障碍。 食管炎症: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酸长时间刺激食管,令黏膜受损伤,引发食管炎症,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溃疡和出血、食管狭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食管损伤,可能增加患食管腺癌的几率。 胃癌:胃食管反流长时间刺激着胃部与食管,令黏膜受到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几率。 胃病了,检讨糟糕的生活习惯 大家最怕惹上胃病,因为它反复纠缠,但恰巧它也是最易患的疾病。因此,你需要检讨下自己那糟糕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问题,让胃食管反流找上门。 饮食过饱:不懂得控制饮食量,遇到美食大快朵颐,让胃内沉积过多食物,无法消化,体重出现严重超标现象,导致腹腔压力高,促进了胃液反流,最终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饮酒过量: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有阻止胃内容量反流的功能,但饮酒过量和酒精浓度过高都有可能导致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 过于焦虑:当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之时,胃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出现泛酸病症。 碳酸饮料:爽口的碳酸饮料通过产气、打嗝把热量带出来,而打嗝恰恰对胃功能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果频繁大量的喝碳酸饮料而不断打嗝,会对下食管的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这时他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攻击目标。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原因:(1)采集临床资料不全:病因诊断是需要依靠患者临床资料的启发才能想到的,由于对患者一般状况、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采集的不够全面,尤其对必须掌握的患者资料了解的不充分,势必会影响医生启动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2)病因复杂: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多且复杂,由于对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发疾病认识不够,可能影响对病因的鉴别诊断。 总之,FGID 多发生在具有心理调节障碍的、有遗传特征的易患群体,常有家庭集聚现象。FGID 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应激生活事件可诱发疾病的发生或导致症状加重。发病多与精神心理、饮食、环境、胃肠感染和遗传等因素有 关,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控作用异常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等。以临床症状学为基础的罗马ó诊断标准是目前诊断FG I D 的依据。随着对FG I D 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FGID 亦存在有胃肠黏膜免疫激活、黏膜低度炎症、肠道菌群变化和上皮通透性增加等改变。由于FG I D 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与某些器质性疾病混扰,FG I D 与器质性胃肠疾病或FGID 之间常有症状重叠的现象,故应重视FG I D 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尤其是具有/报警0征象的患者。 2009-10-15收稿 本文编辑:高 森 作者单位: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04;21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77 通讯作者:罗金燕,电子信箱:lj y18272@163.co m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罗金燕1 ,牛春燕 2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 文章编号:1005-2194(2010)01-0090-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R efra ctor y ga stroesophagea l r ef l ux d isea se :the m echan is m,diagnosis and trea t m en t. LU O J in 2yan ,NIU Chun 2yan.*D e par t m ent of Ga 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 ili a te d H os pita l o f M e d ica l C olle ge Xi p an J i a otong Un i versit y ,Xi p an 710004,Ch i na K eywords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 l refl ux disease ;refl ux esophagitis ;non 2eros i ve refl ux disease 罗金燕,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员、亚太动力学会会员。近年来发表论文110余篇。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0、 /全国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0,并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享有国家政府津贴。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 fractory gastroeso phagea l refl ux d i sease ,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于标准PP I 治疗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乏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反流症状。如反流性食管炎(re flux eso phagitis ,RE)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 I)每日1次,治疗8周后,内镜下R E 仍然存在或症状持续存在,非糜烂性反流病(non 2erosi ve refl ux d i sease ,NERD)患者PP I 治疗4周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即应考虑为RGERD [1] 。RGERD 大约占GERD 的40%,这在NERD 中最为突出,NERD 对4周疗程每日1次PP I 的治疗 方案总体有效率仅为37%,这部分患者中功能性烧心、非酸反流较常见,而RE 则与之相反,总体有效率达56% [2] 。 在NERD 、RE 及Barrett p s 食管(BE)中,RGERD 发生率分别为40%~50%、6%~15%及20%。胃食管反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虽然在治疗GERD 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处理GERD 相关症状时的PP I 治疗失败、停药后的高复发率以及RGERD 的发生越来越普遍,成为当今胃肠病学医师面临的一种挑战,因此寻找导致GERD /难治0的确切病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RGERD 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临床诊治棘手。现就近年关于RGERD 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RGERD 的病因与发生机制111 PP I 治疗失败(PP I fa il ure)11111 食管保护因子减弱 1111111 持续性食管收缩(susta i ned esophagea l contrac 2tio n ,SEC) SEC 是指体内食管纵平滑肌收缩时间延长,表现为高频内镜超声图像下食管壁增厚。持续腔内超声观察到这些患者存在SEC,并且发现SEC 和烧心之间的联系比酸反流和烧心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从而可以解释SEC 与烧心和酸反流之间相关性差这个现象。无论烧心是自发还是 90Ch i nese J 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M ed ici ne Jan.2010Vo.l 30No .1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精)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吐酸病 西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加减: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 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3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 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 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加味左金丸,每次9g, 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13页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2019-04-06 17:20来源:中华消化杂志作者:陈旻湖 字体大小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19 年和2019 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本病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 级:A+ 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 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30 项。以下对各部分的共识意见进行分项阐述。 症状 1. 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93.33%,A 占6.67%;证据等级为高质量)。根据我国2019 年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2019 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系统回顾提示,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30%-76%,特异度为62%-76%。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 的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46.67%, A 占40.00%,A- 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部分GERD 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的症状,可表现为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的症状。Eggleston 等在139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吐酸病 西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加减: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3)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

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加味左金丸,每次9g, 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 加减:呕吐清水者,加竹茹9g、生姜6g;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加砂仁后下3 g、山药15g、炒扁豆9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 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每次9g,每日3次; (2)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二)辨病论治 1、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中为C级和D级,加白及10g,贝母10g,煅瓦楞子30g。 2、巴雷特食管,加薏苡仁30g,莪术10g,三七粉3g分冲。 (三)非药物疗法 1. 针灸或胃肠动力仪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浅谈【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而导致的疾病,反流物还可致食管、咽喉和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1.病因 胃食管反流分为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反流,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反流。从广义上讲,凡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妊娠呕吐以及任何病因引起的呕吐,或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等均可继发胃食管反流病。 2.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分为无糜烂性gerd和糜烂性 gerd。(1)无糜烂性gerd:是指存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典型症状如烧心、泛酸以及胸痛和食管外表现(声嘶、咳嗽、哮喘等),但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破损性炎症病变,其还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2)糜烂性

gerd:是指存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任何长度的食管黏膜破损性炎症病变,又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3.病理生理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酸和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胆盐、胰酶等所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的结果。(1)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 1)抗反流屏障减弱:正常时,胃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具有抗反流的功能。其解剖结构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膈肌、膈食管韧带、食管和胃之间的锐角(his角)等,其中les在抗反流屏障中起关键作用。正常人餐后也可存在胃食管反流,但在食物的重力、食管的廓清力和唾液的化学作用下,这种反流为时短暂,一般不造成食管黏膜损害,常无症状,属于生理性反流。les是指食管下段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在静息状态les的压力为10~30mmhg,是一个高压带,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但当存

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发表时间:2013-06-03T10:07:12.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徐霞 [导读] 患者若合并其它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药源性食管损伤、精神心理因素等等也会加重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的发生。徐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六团医院 835609)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患者26例,结合病情实际分析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发病因素,探讨临床可以采取的临床治疗对策,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26例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患者经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减轻,5例未得到改善,临床有效率达80.76%。结论: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因素复杂,积极探明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因素分析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72-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从临床发病及流行病学来看,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有反流性食管炎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大概在2:1。与西方国家比较,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病情亦较轻。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效,由此提出了“难治性GERD”的概念。我院近年来也收治了部分此类病例,通过对难治性GERD病例诊治实践,我们积极研究病情病因及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下面就此中的体会心得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患者2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2至58岁,平均50岁,所有患者经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8周症状仍不缓解,已除外有食管、上腹部手术史心、肺、肝、代谢性疾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评估精神状态正常,均复查内镜,行食管24h pH动态监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食管体部压力监测。 1.2 症状体征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和吞咽痛,部分患者有胸骨后痛,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 1.3 因素分析 1.3.1 解剖因素患者因个体差异存在食管胃反流屏障,为食管和胃连接处一个复杂的解剖区域,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His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出现过性LES松弛(TLESR)较频繁,无现行的吞咽动作和食管蠕动的刺激,松弛时间更长,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LES的最低压力更低。此外,列孔疝可加重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胃排空延迟者可促进胃食管反流。 1.3.2 因子因素患者食管对酸的高敏感、持续性食管收缩、食管上皮屏障功能降低使得食管保护因子减弱,同时酸突破、反流前所进的食物和其它物质造成非酸反流使得攻击因子增强。 1.3.3 患者因素一些患者随意停药,导致依从性下降,药物控制效果下降,同时长期饮用酸性高脂食物、饮酒、咖啡等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过饱、吸烟等。 1.3.4 其他因素患者若合并其它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药源性食管损伤、精神心理因素等等也会加重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的发生。 1.4 治疗对策我们根据临床发病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具体为: 1.4.1 进行疾病健康宣教讲解,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其危险因素,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进行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及服药依从性,避免擅自停药,避免使用抑制胃排空药、钙离子拮剂、茶碱类、抗担碱药、非类固醇抗炎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改变生活方式与调整饮食结构,不饱食,禁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食物,睡觉不要平躺,保持大便通畅。 1.4.2 优化治疗用药方案如更换PPI类型及PPI剂量加倍,经充分的PPI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睡前加服H2受体阻滞剂或PPI每日2次用药,并加用黏膜保护。 1.4.3 加强抗反流屏障进行内镜下抗反流治疗 2 结果 26例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患者经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减轻,5例未得到改善,临床有效率达80.76%。 3 讨论 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患者表现为严重而频繁的反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心理压力。关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临床并没有定论。除上述可能的疾病原因外,近年来科学研究还发现基因作用,如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G825T多态性可导致内脏高敏性,增强对反流的感知,3010G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线粒体DNA基因与饱感、胃排空相关,此外,患者的心理精神原因也不容忽视,有数据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使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经久不愈[1]。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虽然难治,但并不等于无可救药,其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防止并发症。我们对患者进行病因分析,进而进行综合性的临床诊治,如改变生活方式和进行药物调整等,诊治中还可联用中医方法治疗,有专家指出,面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或许更有优势[2],中药通过治疗作用的多靶点,一方面恢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一方面抑酸、络合胆汁,并且还能保护食道黏膜、促进其愈合。 综上,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因素复杂,积极探明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1]周鸿;陈鸣艳;吕宾;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现状[J].环球中医药 2011,01:424 [2]张北华;唐旭东;李保双;王凤云;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探讨[J].中医杂志2012(8):258—259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共28页文档

2014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2015-04-06 17:20来源:中华消化杂志作者:陈旻湖 字体大小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 年和 2007 年我国发布了 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 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 GERD 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 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本病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 Delphi 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 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 6 级:A+ 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 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

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 GERD、GERD 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 30 项。以下对各部分的共识意见进行分项阐述。 症状 1. 烧心和反流是 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 A+ 占 93.33%,A 占 6.67%;证据等级为高质量)。根据我国 2006 年 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 2006 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 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 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 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系统回顾提示,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 30%-76%,特异度为62%-76%。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是什么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很多人都长期受到,胃食管反流问题的影响,而且尝试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解决,所以对他们来讲产生的危害也比较的严重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状况,下面要为大家详细来介绍一下,为什么胃食管反流是比较难以治愈的。 (1)食管高敏性:临床研究证实,50%的NERD患者无酸反流,而表现为对酸的高敏感,进而导致其对腔内特定刺激的内脏感觉发生改变。在GERD的食管黏膜损伤中,促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和白介素-8、粒细胞、氧化应激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酸敏感受体、蛋白酶激酶受体及p物质等均与食管高敏性发生相关[2]。多数认为,食管高敏性和非酸反流是造成RGERD最主要的原因。 (2)持续性食管收缩:是指体内食管纵平滑肌收缩时间延长,表现为高频内镜超声图像下食管壁增厚。此与烧心的关系比酸反流和烧心的关系更加密切。 (3)异常组织抵抗:是指食管上皮屏障功能障碍。食管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诱导产生上皮细胞间隙增宽。 患者因素(1)患者依从性下降、投药方式不当:致抑酸不充分及存在功能性烧心等。据报告,GERD患者停用ppI6个月后复发率达80%,再用ppI虽然有效,但再次停用ppI后再发率可高达90%。 (2)饮食习惯与不当生活方式:包括酸性食物、高脂食物、饮酒、咖啡、浓茶、巧克力、大蒜、薄荷、辛辣食物或腌制品、低纤维素食物等习惯。不当生活方式:如晚餐推迟、进食过多或过

快、吸烟、右侧卧位、肥胖、紧束腰带、便秘等。 希望通过上面这些常识介绍之后,大家对这些疾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想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注意观察患病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技巧,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它对我们健康造成的危害。

病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胃 ? 食管反流病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临床表现 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 1.反流症状:反流物为不消化食物为反食,为酸味液体为反酸。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有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烧心为GERD的特征性表现,常在餐后60分钟出现,屈曲、弯腰、平卧发生较多。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生。反流物刺激引起食管痉挛,造成胸骨后疼痛,酷似心绞痛。 3.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包括无季节性夜间哮喘、咳嗽、睡醒后声嘶等。 4.并发症:①食管狭窄;②Barrett食管;③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活检:诊断GERD的一线方法。但是NERD一般无特异性的变化或者仅有极轻微的变化。

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酸反流的重要手段,pH<4的百分时间对诊断病理性反流最具价值。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GERD的诊断。 3.食管测压: 诊断食管动力异常的重要手段。食管下段静息压如<6mmHg易致反流。 4.食管滴酸试验: 主要用于确定症状是否与酸敏感有关。 5.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 治疗有效则可诊断GERD。 诊断 (1)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内镜发现食管炎,排除其他原因食管炎后可确立诊断。无内镜下食管炎,24h食管pH检查阳性时诊断也可确立。 (2)不典型症状如咽喉炎、哮喘、咳嗽、胸痛的患者应结合内镜、24h食管pH、PPI 试验性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 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病程长。食管吞钡可见“鸟嘴征”。食管镜可见食管扩张,贲门部闭合,但食管镜可通过。 2.食管癌:多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一般病程较短,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活检可明确。 3.食管瘢痕狭窄:有吞食腐蚀剂病史,多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钡餐显示食管不规则线状狭窄,管壁僵硬,粘膜消失。内镜检查可明确。 4.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冠心病、纵隔肿瘤等,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 消化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胆汁监测、食管下段测压、食管吞钡检查、胸部增强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等。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抬高床头、避免进餐后立即卧床; 2.戒烟、禁酒,避免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

藏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

藏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9-06-21T15:32:30.8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4期作者:降拥青措扎西彭措 [导读] 运用藏医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种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四川省甘孜州藏医院 626000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藏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结论:运用藏医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种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1资料与方法关键词: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预防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种疾病属于一种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邻近的组织,从而引起组织损害的疾病[1],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临床上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及咽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当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本文为了深入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 1.1方法: 采用进行口服治疗,仁青芒觉每日1次,每次1丸;智托日嘎每日1次;每次3丸;塞珠栋勒每日1次;每次5丸;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协柱巴进行治疗,于餐后口服,一次4丸,一日2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 1.2评价标准结果及结果: 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评定标准共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机体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食管炎症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机体症状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食管炎症好转)。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科中的常见疾病,食管蠕动能力下降、清除能力减弱等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同时,胃食管反流病有着病程长、难以根治以及极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这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甚至是心理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仁青芒觉;塞珠栋勒;智托日嘎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能够有效增加食管括约肌蠕动的能力,进而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治疗的目的。西协柱巴是高能受体激动剂,该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加速胃的排空,进而缓解腹压,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此外,西协柱巴还能够高选择性地作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肌间神经丛5-HT4受体,进而促进消化道运动。本次研究中,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仁青芒觉;塞珠栋勒;智托日嘎与西协柱巴必利的联合运用,能够有效发挥两药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项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的安全性较好。由此可知,运用仁青芒觉;塞珠栋勒;智托日嘎合西协柱巴必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种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预防: 1.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减轻体重。 2.少吃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厘米。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3.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有助于防止反流。 4.戒烟、戒酒,少食巧克力和咖啡等。 参考文献: [1]邓伟.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65-66. [2]陈姣龙,曹宪伟,杨秀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28(6):00204-00204.

姜树民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精)

姜树民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名医经验;姜树民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GERD的发病率将与西方国家一样不断增长[1]。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有的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有的酷似心绞痛或哮喘、咽喉炎等,以致较长时间内不易被确诊,因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姜树民(1957-),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医20余载,熟读经典,博采众长,精研脾胃病证之治疗。笔者有幸拜姜树民教授为师并随诊于左右,受益甚丰,现将姜教授治疗GERD之经验略述于下。 1 病因病机 GERD为西医病名,中医学并无相应的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当属中医学吐酸、嘈杂、噎膈、梅核气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首先提出了吐酸属于火、热的主要病机。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指出:“妇人嘈杂,此脾胃郁火。”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云:“气逆冲上,火气炎上故也。”进一步论述了本病为胃火上逆之证。现代医学认为,抗反流屏障功能失调是GERD的根本机制,此外,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反流物的质和量、食管内反流物清除障碍、食管局部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排空障碍、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等也可导致GERD的发生[2]。姜教授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为其主要病机,并常由情志、饮食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所诱发。此外,长期留置胃管,食管损伤或食管、胃手术,胆石症等均可引起GERD。 1.1 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或嗜烟酒,可直接损伤食道、脾、胃,脾胃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气机上逆而发病。 1.2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水湿失运,滋生痰浊;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久而成瘀,痰瘀互结阻于食道、胃脘,而致吞咽不顺,甚至噎塞不利。1.3 外感六淫六淫邪气循咽而入,扰动胃腑,致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病。 2 辨证分型 GERD临床胃内、食道反流现象,这些反流液体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由于反流液体的长期刺激,形成了对胃食道黏膜频繁浸润,造成局部黏膜的损伤。然而,部分病例在胃镜下观察,其胃黏膜并未出现炎性改变。这可能与患者主观感受、个体差异、耐受程度及病程长短、病变程度有关。姜教授根据患者体质差异、临床表现、舌苔脉象,将GERD分为肝气犯胃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痰瘀互结型、脾胃虚寒型[3]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柴胡、竹茹、川楝子、延胡索、浙贝母。若泛酸症状严重者,可加海螵蛸、煅瓦楞子;中焦气滞可加白豆蔻、砂仁、厚朴、熟槟榔;嗳气甚加苏梗、佛手;气虚症状明显者加黄芪;郁热明显加蒲公英、连翘。 2.1 肝气犯胃型证见:胃中嘈杂,恶心吞酸,善太息,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药物组成:柴胡15 g,茵陈30 g,白豆蔻15 g,砂仁15 g,熟槟榔20 g,茯苓10 g,熟薏苡仁30 g,黄芪10 g,蒲公英20 g,连翘20 g。若气滞严重者可酌情加水红花子;若疼痛可加延胡索、川楝子等;若伴两胁刺痛可加姜黄、郁金等。 2.2 肝胃郁热型证见:胸骨后闷热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泛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