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月相01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月相3

七年级科学月相3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 定的。 我们现在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 定的,你知道吗?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 1.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 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 2. 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 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 中有规律的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 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 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 变化。

小组讨论,结合书本 105页完成以下内容:
1. 在图中用铅笔画出在地球上 观察到的新月、满月、上弦 月、下弦月的月相(用阴影 线表示暗部); 2. 描述图中各种月相; 3. 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观察月相变化规律

• 朔望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 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 29.53天,称为朔望月。

初一科学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7.3《月球与月相》(第2课时)课件 精品

初一科学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7.3《月球与月相》(第2课时)课件 精品

日地月在一条 直线上,且地球 在太阳和月球之 间(农历十五、 十六),月球公 转运动到地球的 影子内,被部分 或者全部遮住
取不同大小的两个球(小球最好涂黑)。把两个球和灯 置于同一直线的位置上。把小球绕另一球做基本水平的 圆周运动,并使小球部分或全部穿过大球的阴影区。观 察小球穿过阴影区时发生的现象。记录下小球光亮部分 形状的变化。
“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月球的正面
月球的背面
月相: 看到月球的相貌的变化
(朔) 新月 上娥眉月 上弦月
上凸月
(望) 满月
下凸月
下弦月
(残月) 下娥眉月
新月
月相形成
原理:
1、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只是 反射太阳光。 2、由于日、地、月,有规律的运动造成
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

西
农历十二月初八 (上弦月) 腊八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历七月初七 (上弦月) 七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地球绕 太阳的公转运动使日、地、月三者 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早就了月的 阴晴圆缺,也形成了两种非常神奇 的天文现象————
农历五月初五 (娥眉月)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历九月初九 (上弦月) 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历八月十五 (满月)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历一月十五 (满月) 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历十二月三十 (新月) 除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娥眉月 上弦月

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品教案5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品教案5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品教案5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具体章节为《月相》。

详细内容包括:月相的定义、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与潮汐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月相相关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月相与潮汐关系的解释。

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形成原因,月相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模型、地球模型、手电筒、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月球模型、地球模型和手电筒,现场演示月相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月相的变化。

2. 知识讲解(1)月相的概念: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导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不断变化。

(3)月相的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周期为29.53天。

3. 例题讲解(1)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少?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画出一个月相变化图。

(2)根据月相变化图,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强调月相的概念、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及与潮汐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的形成原因3. 月相的变化规律4.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分析月相变化规律。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绘制月相变化图,并简要解释变化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相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天体运动现象,如日食、月食、地球公转等,提高学生的天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月相变化规律的讲解;2. 实践情景引入的演示;3. 例题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实施;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月相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月相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月相姓名:【重点知识复习】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远动。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月球——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地球——太阳(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地球——太阳月球4、①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月相的形成变化图(重点,必须会画)(P105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②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③月相变化的周期新月→满月→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④农历节日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腊月三十⑤古诗中的月相A、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新月)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眉月)E、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上弦月)F、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满月)G、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下弦月)H、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残月)5、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日食和月食1、日食: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最新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月相01复习过程

最新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月相01复习过程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 章月相01
真实的月球
月球的正面
月球的背面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月相的概念
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 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设计方案,着手实验:
三球模拟月相简化实验:
以黑板作为太阳光照方向,由于距离遥 远,照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
以涂黑半边的乒乓球作为月球,未涂黑 面为光照面。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 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我们现在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定的,你 知道吗?
春节 端午 重阳 中秋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
由此及彼,升华质疑:
探究月球始终以同一面 对着地球的原因。
探究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
思考:你是否注意过,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
(朔)
(望)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 名称
新月 或朔
上弦 月
满月 或望
下弦 月
出现的大致时 间(农历)
初一
日、地、月 视觉形状 位置关系
大致在一条直线 上,月居中。
不可见
初七、初八
大致成直角,
十五、十六
大致在一条直线 上,地居中。
二十二、二十三 大致成直角,
半圆。上半夜 见于西部天空, 月面朝西
通宵可见, 一轮明月
练习“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 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 人约黄昏后。 (满月) C.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 D.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 E.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
以人自己作为地球。手举乒乓球按逆时 针方向转动。

月相01

月相01

春节
端午
重阳
中秋
八月十五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九月初九
5、月相的变化与我们的生 活的联系:
当回柯南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 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 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 见疑犯的脸
1.自从学习了月相变化规律后,芳芳每天晚 上都抽时间观察月亮.这天晚上,芳芳听妈 妈说再过一周就是中秋佳节了.她带着兴奋 的心情又到室外观察月亮.你认为芳芳同学 观察到的应该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娥眉月 D.凸月
观 察 月 相 变 化 的 规 律
思 考 月 相 变 化 的 原 理
上弦月
满月
新月
下弦月
上弦月
满月
新月
下弦月
上弦月
满月
新月
下弦月
4.月相变化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 置 新月:日地月大致成_____; 上弦月:日地月大致成_____; 满月:日地月大致成_______;
下弦月:日地月大致成______。
1、月球的公转。
运动
自西向东 椭圆形 27.3日 周期:27.3日
(1)方向
(2)轨道 地球
(3)周期
2、月球的自转
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会产生什么结果?
3、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我们在 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图 4、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计量 单位,叫做“月”。 月的长度有28日、29日、30日和31日四种
声音无法传播(月球上是个寂静无声,死气沉 沉的世界)
★月球上没有大气
缺少对月面温度的调节作用,月球表面昼夜温 差很大 遭受陨石撞击,留 下了星罗棋布的月坑 没有生命 (环形山的形成)
没有风、云、雨、雪等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月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规律以及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天体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推导,月相与潮汐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球模型、地球模型、手电筒、月相变化图、潮汐现象图等。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相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相。

2. 新课讲解:(1)月相的概念:月亮在地球上看到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导致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相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制作月相变化图:每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制作一个月相变化图。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月相变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月相变化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月相的概念、变化原因、变化规律及与潮汐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变化的原因3. 月相变化规律4.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月相变化规律,预测下一个月相。

2. 答案:下一个月相为新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讨论等环节,学生对月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月相》说课稿

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月相》说课稿

《月相》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和地位本课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中的第五节《月相》,是学生认识宇宙空间的开始,前几节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课将继续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月相,同时为下一节《日食和月食》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教学重难点重点: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和成因难点:初步解释月相的成因二、说学情1、知识基础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基础,然而,就月相成因分析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习。

2、学习特点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对于初一年级的低年级初中生,具体形象思维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图片演示来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3、兴趣基础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①知识与技能理解月相的概念及其成因,并能够利用月相成因示意图说明月相的周期性(朔--望--朔的演变过程)变化规律。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相关动画演示和模拟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相变化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供观测表,并布置月相观测任务,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理论去解释自然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价值观。

四、说教法根据本专题的内容构成,采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讲授法呈现学生熟知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要学习的问题;然后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动画的演示法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原因;最后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结合了学生观察月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月相观察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这里运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将学到的原理延伸到实践中。

五、教学准备月相形状变化示意图,PPT演示文稿,动画演示文件,实践观测记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所以月球正对着太阳 的一面一直没有变化。虽然我们所看到的月相 在不停的变化,而事实上我们始终只看到月球 的同一个面。
练习“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 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 人约黄昏后。 (满月) C.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 D.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 E.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 F.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朔)
(望)
月相变化规律
月 相 名称 新月 或朔 上弦 月 出现的大致时 间(农历)
初一
日 、地 、月 位置关系
大致在一条直线 上,月居中。
视觉形状
不可见
初七、初八
大致成直角,
半圆。上半夜 见于西部天空, 月面朝西 通宵可见, 一轮明月
半圆。下半夜 见于东半部天 空,月面朝东
满月 或望
下弦 月
十五、十六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 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 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我们现在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定的,你 知道吗?
春节
端午
重阳
九月初九
中秋
八月十五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由此及彼,升华质疑:
探究月球始终以同一面
标一标
请你把实验的结果和下图中的月相照片对 应起来,在括号中标出相应的字母 [ A] [B ] [C ] [D ] [E ] [F ] [ ] [ ] [ ] G H A
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到 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2、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 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大致在一条直线 上,地居中。
大致成直角,
二十二、二十三
月相变化规律二: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朔望月:
探究二:
月相变化的规律
表上 画 示弦 出 暗月 在 在 部、 地 ( )下 球 课 弦上本 月观第 的察一 月到○ 相的九 (新页 用月) 阴、用 影满铅 线月笔
探究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
上弦月
满月
新月
下弦月
上弦月
满月
新月
下弦月
上弦月
满月
新月
下弦月
你会说下列各月相的名称吗?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新月
G.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H.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
第五节
月相
真实的月球
月球的正面
月球的背面
月球的各 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设计方案,着手实验:
三球模拟月相简化实验:
以黑板作为太阳光照方向,由于距离遥 远,照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 以涂黑半边的乒乓球作为月球,未涂黑 面为光照面。 以人自己作为地球。手举乒乓球按逆时 针方向转动。
对着地球的原因。
探究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
思考:你是否注意过,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
月面面貌本身却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 以同一个面孔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 球的背面的。那么月亮为什么不肯转过脸去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释这一现象。
原来: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