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基础⼯程》课程设计⽬录1、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 (1)1.1 已知条件 (1)1.2 持⼒层的选择 (1)1.3 地基承载⼒特征值及修正 (1)1.4 确定基础底⾯尺⼨ (2)1.5 软弱下卧层承载⼒验算 (3)1.6 计算沉降量 (3)1.7 基础剖⾯设计及配筋计算 (5)1.8 绘制施⼯图 (7)2、桩基础设计 (8)2.1 已知条件 (8)2.2 桩的类型及截⾯尺⼨的选择 (8)2.3 桩端持⼒层、承台埋深的选择及单桩竖向承载⼒的计算 (8)2.4 确定桩数、间距及平⾯布置 (9)2.5 承台设计 (10)2.6 沉降计算 (13)2.7 绘制施⼯图 (15)设计⼀: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1.1 已知条件按照《基础⼯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见附录)中的要求得知:竖向⼒609KN =9+600=k F ;⼒矩M=155KN ?m ;⽔平荷载H=10+9=19KN ;准永久组合F=609-50=559KN 。

1.2持⼒层的选择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以下简称《规范》),在保证建筑安全和正常使⽤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般情况下不⼩于0.5m 。

根据荷载和地基条件,应初步考虑以③层黏⼟层为独⽴基础的持⼒层。

基地埋深为2.0m ,选择矩形基础。

1.3地基承载⼒特征值及修正由表⼀知:黏⼟层承载⼒特征值为kPa f ak 190=、孔隙⽐58..0=e 、液性指数78.0=l I 。

查表(参3)2-15得:。

、6.13.0==d b ηη那么修正地基承载⼒特征值公式:()()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其中:基地以下⼟的天然重度:;3/20m kN =γ平均重度:基础底⾯以上⼟的加权()();3/5.190.28.96.192.08.9202.0201.1185.0m kN m =-?+-?+?+?=γ;基础埋置深度:m d 0.2=估计基础宽度⼩于3m,那么取b=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 2,F1=724kN ,F2=1424kN ,F3=2024kN 。

(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 ,无腐蚀性。

层号土名状态密实度 厚度 密度 含水量 孔隙比 I P I L 压缩系数 标贯击数 压缩模量 mg/cm 3 % Mpa -1 N 63.5 MPa 1 人工填土 可塑 稍密 2 2.022 粉土 可塑 中密3 2.02 21 0.6 7 0.21 0.21 12 8 3 粉质粘土 软塑 中密 5 2.01 23.9 0.75 12 0.82 0.35 6.6 5.64 粉土 可塑 中密 2 2.02 25 0.66 11.4 5粉土可塑密实未揭开2.02250.6120.4F1 F2F2F1F2F3F3F2 F1F2F2 F1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选择持力层设基础埋深d=2.5m ,这时地基持力层为粉土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根据标贯击数N=12查表得:kPa f ak 156)140180(10151012140=-⨯--+=因为埋深d=2m>0.5m ,故还需对ak f 进行修正设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3m 。

查表得修正系数ηb =0.5,ηd =2.0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 =f ak + ηd γm (d-0.5)=156+2×20.2×(2.5-0.5)=236.8kPa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基础埋深d=2m ,分析该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可知,柱子受三种不同荷载,把受荷载为724KN 的基础作第一类基础,受荷载为1424KN 的基础为第二类基础,受荷载为2024KN 的基础为第三类基础 (1)、第一类基础,其轴心荷载F1=7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69.15.2208.23674.072411=⨯-⨯=-≥γ取1b =1.7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第二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F2=14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38.25.2208.23674.0142422=⨯-⨯=-≥γ取2b =2.4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3)、第三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20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83.25.2208.23674.0202433=⨯-⨯=-≥γ取3b =2.9m ,因b<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4、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6805.2207.174.07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38.2357.126.6802=<==+=(可以) 2)、第二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76.13415.2204.274.014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94.2324.276.13412=<==+=(可以) 3)、第三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19185.2209.274.020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09.2289.226.19182=<==+=(可以)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47.17.1/5.2/>==b z 查表得︒=47.21θ393.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78.39)393.05.227.1()5.22.2038.235(7.1)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78.14010178.39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2)第二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04.14.2/5.2/>==b z 查表得︒=04.21θ385.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18.56)385.05.224.2()5.22.2094.232(4.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18.15710118.56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 3)第三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86.09.2/5.2/>==b z 查表得︒=86.20θ381.0t a 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kPa z b z l P lb cd k 69.64)381.05.229.2()5.22.2009.228(9.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69.16510169.64σσ(可以)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3)、验算沉降量分析柱网布置图可得,只须验算四个基础的沉降量即可,分别设为a 、b 、c 、d ,如下图所示:ab cdehfg1)、计算基础a 的沉降kN mm l E r a aa/0544.088.07.184.011202=⨯⨯-=-=ωμδkN mm r E a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ad/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mmF F F s ad ab aa a 25.55142400557.0142400557.07240544.0221=⨯+⨯+⨯=⋅+⋅+⋅=δδδ 2)、计算基础b 的沉降kN mm l E r b bb /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b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e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be bc ab bb b 06.7814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2312=⨯+⨯+⨯+⨯=⋅+⋅+⋅+⋅=δδδδ 3)、计算基础c 的沉降kN mm l E r c cc /0319.088.09.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c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h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f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d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F s cd cf ch cb cc c 55.99142400557.0142400557.020*******.0142400557.020240319.022323=⨯+⨯+⨯+⨯+⨯=⋅+⋅+⋅+⋅+⋅=δδδδδ 4)、计算基础d 的沉降kN mm l E r b dd/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dg/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kN mm r E d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d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da dc dg dd d 23.747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1312=⨯+⨯+⨯+⨯=⋅+⋅+⋅+⋅=δδδδ 5)、a 、b 两基础的沉降差mm s s a b ab 81.2225.5506.78=-=-=∆根据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可知:[∆]=mm l 12002.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设计目的与题目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经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大、中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具备应用基础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浅基础和深基础的选型和埋深的确定、设计、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力学、土力学等知识对基础的基本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建立基本公式,并正确地通过验算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3)能够结合行业背景进行设计,解决工程中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及承载力校核问题,以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变形沉降校验问题;(4)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结合区域特点,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5)能够基于所学知识提出新型浅基础和深基础的结构,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内力分析和承载能力验算,论证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2、设计题目兰州市区某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条件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1525.20~1529.23m 之间。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①杂填土层(Q4ml):总体厚度0.50~2.50m。

黄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稍湿,稍密。

②黄土状粉土层(Q4al+pl):埋深 1.50~4.50m,厚度0.20~6.30m,层面高程1522.09~1527.45。

褐黄色,土质较均匀,孔隙、虫孔较发育,具水平层理,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稍湿-湿,稍密。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检核:
锥形基础截面面积
非少筋,符合要求。
基础大样图

(1)、确定基础埋深d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持力层为土层③,故假定d=2500mm
由地勘资料中e=,可塑土:<IL<,查表(3-4),得ηb=,ηd=。仅对深度进行修正:
γm=
(2)、初拟地基尺寸b x l

②令A== m2
拟定底面尺寸b x l=2800mm x3000mm, A=
∵h=600 mm<800 mm,故Βhp=,基础混凝土采用C25,ft= MPa


∴h=600mm时,能够满足抗冲切要求。
⑹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地基样图
基底净反力
平面图
①内力计算
∵偏心距
台阶宽高比为
∴可以按照公式(3-51)以及(3-52)计算弯矩。
②根据《混凝土设计原理》,按照悬臂梁假设,对锥形地基进行配筋。
F(KN)
M(KN•m)
V(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1268
2012
1544
18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5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 ×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 ;F k =2800kN,M k =逆时针,H k =50k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2、天然土层分布①0~0.8m,填土,γ=17kN/m 3;②~2.0m,粉质粘土,γ=18kN/m 3,I L =,Es=,f ak =185kPa ;③~6.0m,粉土粘粒含量为8%,γ=19kN/m 3, Es=,f ak =300kPa ;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 处; ④~10.0m,粘土,γsat =19kN/m 3,0e=,L I =, Es=,f ak =280kPa ;⑤~12.0m 为淤泥质粘土,饱和容重sat γ=m 3, f ak =146kPa,压缩模量s E =; ⑥12.0m 以下为密实粘性土,γsat =20kN/m 3,0e=,L I =, Es=30MPa,f ak =430kPa;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一. 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基础埋深为2+=;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2-15得,;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2800kN,M k=,H k=50kN;基础底面积为: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扩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五.地基验算1.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偏心距:符合要求;基底最大压力:符合要求;2.抗冲切承载力验算1基底净反力:2判断冲切椎体是否在基础底面以内:基础有效高度:有垫层在基础底面以内;3计算参数符合要求;3.软弱下卧层验算⑤号土层为软土,需进行验算;查表2-15得,;由于,故应力扩散角.符合要求4.地基沉降计算第一层土:第二层土:第三层土:故计算时取至基底下第二层土;查表2-20可得:故取地基以下两层满足规范要求;查表2-18可得:满足要求; 六.配筋计算基底净反力:取18根直径20mm钢筋取18根直径16mm钢筋布筋如下图:。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建立在土壤中,用于支撑楼房柱子的基础
结构。

设计一个合理的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
握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一个基础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

一. 介绍
1.1 基础概述
1.2 教学目标
1.3 课程结构
1.4 难点强调
二. 土工实践
2.1 土壤力学基础
2.2 土壤分类与结构
2.3 土壤力学参数测定
三. 基础设计分析
3.1 负载分析
3.2 基础尺寸计算
3.3 基础安全性分析
四. 钢筋混凝土设计
4.1 混凝土本构关系
4.2 钢筋形态与尺寸
4.3 柱下独立基础钢筋配筋
五. 力学实践
5.1 梁设计原理
5.2 基础钢筋配筋实验
5.3 基础模型制作
六. 应用实战
6.1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某项目的基础设计
6.2 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
6.3 实战案例分析
七. 总结
7.1 课程回顾
7.2 应用展示
7.3 知识点强调
以上是一个基础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

该课程涵盖了土工实践、基础设计分析以及钢筋混凝土设计等主题。

在该课程中,学生将掌握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在应用实战中掌握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案。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1、选择基础材料 (1)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2)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5)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6)7、地基变形验算 (7)8 计算基底净反力 (8)9、验算基础高度 (9)10、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1)12、配筋计算 (12)13、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15、B、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4)16、设计图纸 (15)柱下独立基础设计1、工程地质条件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表1土 层 编 号土的名称重度丫 (kN/m3)孔 隙 比e液性 指数11粘聚 力c(kPa) 内摩 擦角?(°)压缩 模量Es(MPa)标准贯入 锤击数N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① 杂填土18② 粉质粘土 200.65 0.8434 13 7.5 6 130 ③ 粘土 19.4 0.58 0.78 25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0.623011.6 16 240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2218223004、 水文地质条件(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1.5m 。

5、 上部结构荷载资料拟建建筑物是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 材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n 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图1柱网平面布置图O00O 00O 0000 6030000—2 l .Xk I25000 60250AC十BH00216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用标准组合值如表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用基本组合如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用标准组合值表3 柱底荷载效用基本组合7、材料基础梁混凝土强度为C30,受力筋为HRB4O0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8、地基基础等级:丙级。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1000字为了设计一门高质量、高效益的柱下独立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该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柱下独立基础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独立于整体结构的基础形式,通常用于支撑单独的柱子或支柱。

设计合理的柱下独立基础能够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一、总体目标和学习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和掌握柱下独立基础的概念和原理。

2.熟悉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设计规范。

3.能够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验收和后续维护管理。

学习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土工材料及其物理特性。

2.熟悉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

3.掌握计算柱下独立基础的荷载和荷载组合。

4.了解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知晓柱下独立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下独立基础的概述和基本概念。

2.土工材料及其物理特性。

3.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确定荷载、荷载组合和地基承载力等。

4.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的合理选型。

5.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灌注、固结等。

6.柱下独立基础验收标准及验收过程的相关知识。

7.柱下独立基础后续维护管理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础知识、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等,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

2.案例研讨:通过课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和实际应用。

3.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4.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等相关知识。

5.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资料下载、网络学习、在线答疑等服务,增加互动性。

四、评价方式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评价方式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
目录
1、选择基础材料 (1)
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2)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5)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6)
7、地基变形验算 (7)
8、计算基底净反力 (8)
9、验算基础高度 (9)
10、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1)
12、配筋计算 (12)
13、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
15、 B、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4)
16、设计图纸 (15)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工程地质条件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荷载资料
拟建建筑物是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柱网平面布置图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用标准组合值如表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用基本组合如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用标准组合值
表3 柱底荷载效用基本组合
7、材料
基础梁混凝土强度为C30,受力筋为HRB400,箍筋采用HRB335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