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_黄建军
针刺安全深度研究进展

2 D lU iesyLbay aiY n a 7 0 0 C ia . ai nvrt i r,D l u nn6 0 , h ) i r , 1 n
[ s at Abt c ]Obet e osmm r eteavne ns d nsf edigdph o c pit Meh d : h eetlea r r jci :T u ai h d acsi t yo a ne l et fau o s v z u e n n . to s T ercn i rt e t u
一
致等 问题。结论 : 针刺 安全深度 的研究对保 障针刺安全 、 防止针刺意外事故有积极意义 , 需要进一步通过科 学严谨 的设计 , 进
行 系统 全 面 的研 究 。
[ 关键词 ]安全深度 ; 针刺 ; 穴位 [ 中图分类号 ] 2 5 [ R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6 2 2 4 (0 2 0 — 0 8 0 17 — 3 52 1 )3 0 5 — 3
位探析腰段华佗夹脊穴针刺深度 ; 东贵荣等[ ] ”应用
C 测量 膀胱 经二 侧线 各七 穴进 针深 度 ; T 黄仕 荣等 [ H 应 用 C 扫描 定位 研究 腰 突穴针 刺 深度 。 T 梁 建成 等 [ 应用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 影像 , 取 3 选 0
两类研究方法计算针刺安全深度 的公式不 同。 前者普遍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 安全深度= 危险深度X
7 %; 者普 遍采用 的计 算公 式是 : 全 深度 ≤危 险 0 后 安 深度x5 7 %。计算 公 式 的制 定依 据未 见说 明和报 道 。 两类研 究方 法得 到 的针刺 安全 深度 有差异 。许 宇 飞 等[ ] 为尸体 经过 福尔 马林 的浸 泡后 会脱 水 , 1认 组 织 间隙发 生 改变 , 量 的结 果 会有 误 差 。胡 追成 测
经络针刺深度总结

一)头部腧穴头部(项部除外)皮薄肉少,血管丰富,针刺时大多采用平刺0.5-0.8寸,肌肉薄处0.3~0.5寸。
(二)眼眶内腧穴防止出血及刺伤视神经进针时,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针沿眶骨边缘缓慢刺入0.5-1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三)耳部腧穴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张口进针,由前向后内刺入0.5-1寸,闭口留针。
耳后完骨穴:斜刺0.5-0.8寸。
翳风:直刺0.8-1寸,或由后外向内下方刺0.5-1寸。
不宜深刺,防止刺伤面神经干,面瘫初期手法宜轻。
(四)面部腧穴1、四百:由内下方向外上方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超过1寸可刺伤眼球,手法轻柔,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防止刺伤眶下动、静脉。
2、额、颞学位:平刺0.5-1寸。
阳白、印堂一般向下平刺;丝竹空、瞳子髎向后平刺:攒竹向下或向外平刺:太阳穴可直刺。
3、面部口鼻周围穴:直刺0.2-1寸;斜刺或平刺0.3-3寸。
下关:直刺0.5-1寸;人中、素髎向上斜刺0.3-0.5寸,迎香向上平刺0.5-1寸,地仓、颊车可平刺透穴3寸。
(五)项部穴一般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
1、哑门、风府: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
禁止向上深刺。
当向上深刺1.5寸以上,容易出现危险。
2、风池:朝鼻尖方向刺入0.5-1寸。
(六)颈部穴1、天突:先直刺0.2寸,再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0.5-1寸。
2、人迎:左手扪竹颈总动脉,在动脉内侧缓慢刺入0.2-0.5寸,不超过1寸。
(七)胸腹部腧穴上腹部穴一般直刺0.5~1寸特殊腧穴:鸠尾,直刺过深损伤肝脏,向上深刺易伤心脏,宜向下斜刺0.5-0.8寸下腹部穴前正中线及附近直刺1~1.5寸,旁开4寸可直刺1~2寸正常情况下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下,但膀胱充盈时,膀胱尖高出耻骨联合上,所以,针刺中极等下腹穴时应排空膀胱,防止刺穿膀胱。
(八)背部腧穴1 督脉穴:向上斜刺0.5-1寸2 膀胱经穴:第一侧线宜向内侧斜刺0.5-0.8寸,第二侧线应向外侧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直刺,防止刺伤肺(九)腰部穴1 督脉穴: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2 膀胱经穴:直刺0.5-1寸(十)骶部穴1八髎穴均应刺入骶后孔中,深度在1寸左右。
01腧穴总论

十五络脉
四十二, 一十五 奇经八脉 浮孙数
经脉系统
络脉系统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十 二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经 脉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
冲 脉√ 任 脉√ 督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曲池:屈肘出现肘横纹端。 听宫:张口耳前出现凹陷。 颊车:咀嚼时咬肌出现隆起。 肩髃:上肢上举时肩前出现凹陷。
二、 骨度分寸定位法
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 部的长度和宽度。
横寸:
两额角发际之间9寸。 两乳突之间9寸 两乳头之间8寸。(女性用两锁骨中线之 间8寸)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6寸。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常用穴位
南方医科大学 黄 泳教授
课程安排
腧穴总论 腧穴各论 肺经穴、大肠经穴、胃经穴、脾经穴、 心经穴、小肠经穴、膀胱经穴、肾经穴、 心包经穴、三焦经穴、胆经穴、肝经穴 任脉经穴、督脉经穴、奇穴 针灸推拿技术?
课程安排
理论讲授 点穴操作 结合兴趣,课外辅导针刺、灸法、拔罐、 推拿等等?
第一次课:总论+肺经穴 第二次课:大肠、胃、脾经穴 第三次课:心、小肠经穴+刺法? 第四次课:膀胱、肾经穴+灸法? 第五次课:心包、三焦经穴+拔罐? 第六次课:胆、肝经穴+推拿功法? 第七次课:任脉、督脉、奇穴+推拿手法? 第八次课:考试
经络的概念
经和络的不同 经络是立体的 经络是对称的 经络和脏腑的关系 经络和腧穴的关系
经络在哪里?
经络的实质是个迷
朝鲜: 金凤汉
针刺有讲究:角度、方向、深度这些要注意!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针刺有讲究:角度、方向、深度这些要注意!
大家在用针的时候,应该都知道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都是有讲究的,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针灸知识,贸然施针是极为危险的,今天师兄就给大家科普一点基础的针刺知识吧。
【针刺】
进针角度
●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
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
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针刺角度
●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
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
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针刺方向
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
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
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针刺
针刺深度
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
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
皮肤针为主治疗疑难病症临床体会_黄建军

皮肤针为主治疗疑难病症临床体会黄建军(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关键词:皮肤针;临床;疑难病中图分类号:R 245.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2-0347-02收稿日期:2009-04-29作者简介:黄建军(1949-),女,北京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腧穴特异性研究。
皮肤针为针灸疗法之一,皮肤针在临床习惯称之为/梅花针0,因其由五根针组成形似梅花,故名之;若为七根针组成,则称为/七星针0;也有由十八根针组成,被称为/罗汉针0;还有数十根针组成呈滚筒状者;又因扣刺时不太疼痛,很适宜于小儿,也被称为/小儿针0。
还有通上电的/电梅花针0。
皮肤针的针柄分硬柄和软柄两种,持针的方法也略有不同。
皮肤针作用于皮肤,即用针叩打皮肤,属于多针浅刺方法,由于/刺皮不伤肉0,刺激仅限于浅表皮肤,有人则将其称为/皮刺疗法0。
笔者在临床常用皮肤针治疗一些疑难病症取得较好疗效,下面就治疗的几个典型病例,谈谈应用皮肤针的体会。
1 病案举例案1 杨某,女,43岁,就诊时间2004年10月21日。
主诉:背腰部紧痛不适七八年。
患者身体一向健康,36岁人工流产后,未能好好休息调养,数天后几次下海游泳。
数月后,渐觉身体不适,又因母病陪床时受凉,症状加重。
背腰部发紧,僵硬,疼痛,常感发凉及麻木,以右侧为重,且右侧面部也感发木。
几年来曾到数家医院就诊,均未查出明显异常,多给予布洛芬,维生素等类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也曾接受过拔罐,按摩,贴膏药等方法治疗,初时症状有所缓解,之后一切如故。
患者面部虚浮,色无华,身体偏胖,背腰部肌肉丰厚,按之僵硬,右侧高于左侧,有酸痛感,皮肤发木,略感迟钝,舌质胖大有齿痕,色黯淡,舌苔白微腻,脉沉弦滑。
中医诊断:痹证。
证属:寒湿阻络。
治疗: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取穴:双下关、风池、合谷、阴陵泉、肺俞、脾俞、肾俞、命门、腰宜诸穴,选013mm @40mm 毫针针刺用泻法,背腰部穴位针上加拔罐。
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_黄建军

m学术争鸣m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黄建军解秸萍付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本文讨论了腧穴的深度与针刺深度之间的关系。
认为腧穴的深度取决于经脉所在位置的深度;虽然腧穴的深浅决定针刺的深浅,但针刺深度不能等同于腧穴的深度,针刺的深度也不应以安全深度为准;腧穴的深度及针刺深度应以腧穴位于体表的点至最佳针感的深度为标志。
=关键词>针刺腧穴深度针刺深度=中图分类号>R22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07(2006)04-0246-03Discussion on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the Depth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HUANG Jian-jun,XIE Jie-ping,FU Ping(College of Acu-mox ibustion,Beij 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 ing100029)=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s di scuss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the depth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from the following5aspects:1)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epends on the locati on of the m eridian,2)the depth of needl e insertion depends on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3)both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needle inserti on depend on the needling sensations, 4)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oesn p t equal to the saf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 on,and5)the depth of needle-insertion is judged by the therapeuti c effect.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the depth of needle inser tion and the saf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but their concepts are di fferent.The needle insertion s hould be wi thi n the safe depth so as to avoi d unneces-sary injury or accidents.In par ticul ar,when an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ed,the local anatomical structure,the patient p s consti tu-tion,the state of the disease,the s eason,the direction and angles of the needle-tip,different layers(dermal part,aponeurotic system,m eridi an or the collater al of the meri dian,etc)of the bod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 ORDS>Acupunctur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epth of needle inser tion腧穴作为针灸的刺灸部位,是一个有面积和体积的三维结构的立体空间,加上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所以腧穴是一个四维空间的结构。
针灸刺入的深度标准

针灸刺入的深度标准
针灸刺入的深度标准因多个因素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穴位位置:不同的穴位因其解剖结构的不同,所需的刺入深度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头部和面部穴位通常刺入较浅(一般为0.2-0.5寸),四肢肌肉丰厚处的穴位可适当加深(约1-2寸或更长)。
2.患者体质: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以及体质状况也会影响针刺深度,如儿童和老人的皮肤较为松弛,刺入不宜过深;肌肉发达者,需要适当增加刺入深度。
3.针具规格:不同规格的毫针,其长度各异,选用合适的针具并根据其长度来确定刺入深度。
4.治疗目的:治疗不同的病症或者采用不同的针灸手法时,对深度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如平补平泻手法一般不需特别深刺,而采用透穴或特殊手法时可能需要更深的刺入。
5.安全考虑: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必须确保操作安全,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及内脏器官等。
综上所述,针灸刺入的具体深度应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根据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决定,并遵循“无痛、有效、安全”的原则进行操作。
中医针灸课件-腧穴定位与针刺技巧详解

经络系统与腧穴
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腧穴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 病的效果。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经脉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腧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经脉上的腧穴 可以对应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疾病。
腧穴的定义和分类
腧穴是人体上能够反映身体状况和治疗疾病的特殊点位。根据其功能和位置 的不同,腧穴可以分为经穴、奇穴和络穴等。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包括解剖标志、尺寸测量和经络走向等。准确的腧穴定位是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
趋向腧穴的寻找技巧
寻找趋向腧穴的技巧包括寻找特殊的感觉反应,如酸痛、麻刺等,并结合经 络系统和经脉的走向进行定位。
中医针灸课件——腧穴定 位与针刺技巧详解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中医针灸的历史、腧穴的定位和针刺技巧等内容,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的历史和起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 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针灸的治疗原理
中医针灸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平衡阴阳、调节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等。通过针刺腧穴,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 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学术争鸣m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黄建军解秸萍付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本文讨论了腧穴的深度与针刺深度之间的关系。
认为腧穴的深度取决于经脉所在位置的深度;虽然腧穴的深浅决定针刺的深浅,但针刺深度不能等同于腧穴的深度,针刺的深度也不应以安全深度为准;腧穴的深度及针刺深度应以腧穴位于体表的点至最佳针感的深度为标志。
=关键词>针刺腧穴深度针刺深度=中图分类号>R22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07(2006)04-0246-03Discussion on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the Depth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HUANG Jian-jun,XIE Jie-ping,FU Ping(College of Acu-mox ibustion,Beij 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 ing100029)=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s di scuss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the depth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from the following5aspects:1)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epends on the locati on of the m eridian,2)the depth of needl e insertion depends on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3)both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needle inserti on depend on the needling sensations, 4)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oesn p t equal to the saf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 on,and5)the depth of needle-insertion is judged by the therapeuti c effect.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the depth of needle inser tion and the saf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but their concepts are di fferent.The needle insertion s hould be wi thi n the safe depth so as to avoi d unneces-sary injury or accidents.In par ticul ar,when an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ed,the local anatomical structure,the patient p s consti tu-tion,the state of the disease,the s eason,the direction and angles of the needle-tip,different layers(dermal part,aponeurotic system,m eridi an or the collater al of the meri dian,etc)of the bod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 ORDS>Acupunctur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epth of needle inser tion腧穴作为针灸的刺灸部位,是一个有面积和体积的三维结构的立体空间,加上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所以腧穴是一个四维空间的结构。
既然如此,那么每个腧穴从皮肤表面到体内的深度究竟是多少?针刺应多深?达到什么部位?这是多年来针灸学者希望搞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外学者对穴位所在处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有学者曾提出/根据解剖的知识,以神经离皮多远,经过什么组织,下方有何脏器而确定深度0[1]。
通过对腧穴部位的断面解剖、腧穴层次解剖、腧穴CT扫描、腧穴的显微结构、腧穴的立体构筑等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尚未发现腧穴存在一种与众不同的、并可以进行测量其深度的特殊的组织形态结构。
目前腧穴的深度均由腧穴的针刺深度所代替。
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但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
1腧穴的深度取决于经脉所在位置的深度腧穴是什么?5灵枢#九针十二原6称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0;5千金翼方6称腧穴是/经络所行往来处0;5素问#气府论6则讲腧穴为/脉气所发0。
总之,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穴是分布在经络上的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调控经络的枢纽;腧穴从体表到体内,为皮部、浮络、孙络、络脉、经筋、经脉的立体空间结构,再通过经脉连于脏腑。
经穴又叫/气穴0,在经络中运行的气叫经气,经络与气穴相通。
张景岳谓:/经气所至,是谓气穴。
0针刺时,经穴之气可以沿着一定的经络径路而流行与游走,故5灵枢#邪气脏腑病形6篇云:/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0即针刺中气穴,会产生经气在经络中游走运行的得气的感觉。
说明针刺腧穴到一定的深第一作者简介:黄建军(1949-),女,教授,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腧穴特异性。
E-m ail:huangjian j un409@度,达到经络,因此才会产生针感在经络中传导的现象。
所以5素问#气穴论6云:/气穴之处,游针之居。
0十四经经穴通过经络系统内连脏腑,布达周身。
在经穴上施治,通过经络对相应的经络、脏腑、器官进行疏通、调整,最后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邪祛正安、疾病得愈的目的。
我们认为,人体的经穴与经络主体)))经脉的关系与新疆哈密等干旱地区坎儿井(古称井渠)的形式有些相似。
坎儿井是从地表垂直向深层打出一连串的竖井,每个竖井都与地下暗渠相通,水流行于暗渠中。
人体的经脉就相当于地下暗渠,经穴就如同那一个个与暗渠相通的竖井,而且经穴与经脉之中都充斥着经气。
当然,以坎儿井比喻经穴与经脉的关系不是十分贴切和严谨,因从皮肤表面到经脉之间尚有孙络、络脉、经筋等其它经络存在,针刺腧穴不同的层面可调节不同层面的经络,而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宋代5太平圣惠方6将腧穴称为/穴道0,颇切其意,至今台湾、香港等地仍习惯将腧穴称为穴道。
经穴的深浅取决于经脉在体内循行线位置的深浅。
经脉在循行时出表入里,其在人体运行的部位和深度与各个局部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
经脉循行于体腔内,因其要与相应的脏腑相属络、相联系,相对位置比较深;循行于四肢肌肉丰厚处的经脉位置较深,位于其上的经穴也较深,故针刺也较深;而循行于头面及手足指、趾部位的经脉位置较浅,穴位的深度也表浅,故一般针刺较浅。
2腧穴的深浅决定针刺的深浅腧穴的深度在历代中医、针灸专著中未见有记载,所见均为针刺深度,5灵枢#经水6篇云:/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写也。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
0由此看出其所言只是经脉的针刺深度,尚未提及腧穴的针刺深度。
而自5针灸甲乙经6始,其后历代的针灸文献中关于腧穴的记载多注明了该穴的针刺深度。
如曲池穴,5针灸甲乙经6、5医心方6记载/刺入四分0; 5铜人6、5针灸聚英6为/针入三分0;5针方六集6/针入一寸半0;近代则为其针刺的深度范围,如5中华针灸学6/针三分至五分0,5针灸学简编6/针五分至一寸0。
穴位的针刺深度是前辈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的积累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
那么,这些针刺的深度是否就是腧穴的深度呢?显然不是,这只是提示在该穴的腧穴深度范围内可针刺的深度和深度范围,因为针刺的深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人迎穴的针刺深度据5针灸甲乙经6记载:/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
0然而,近代的针刺深度却大大超过了古代文献的记载,石学敏所编纂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5针灸学6定为/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13~018寸0,北京西城中医院的栗蕊在治疗瘰疬时则针刺1寸深。
又如哑门穴,主治聋哑、失语,其针刺深度据5针灸甲乙经6、5医心方6、5针方六集6记载均为/刺入四分0, 5铜人6、5圣济总录6、5针经摘英集6、5针灸大成6、5循经考穴编6、5类经图翼6均为/刺入二分0,5针灸逢源6为/针三分0,5太平圣惠方6、5医学纲目6为/刺入八分0,均未超过1寸,但近人则针达一寸五分,解放军261医院在治疗癔病性失语时则针刺可达二寸五分。
同为一穴的针刺深度有如此大的差异,皆因这些针刺深度均在该穴的深度范围之内,故针刺的深度取决于腧穴的深度。
3腧穴的深度以及针刺深度是以针感为依据的5灵枢#刺节真邪6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0 5类经6也云:/用针之道,以气为主。
05灵枢#九针十二原6则强调:/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0鲁氏也曾提出针刺深度应以/达到目的(刺到肾经),有刺激传达(触电的感觉)0为度[1]。
由此可见,得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
每个穴位的针感是不同的,浅表穴,如少商、隐白等十二经井穴及奇穴中的十宣穴等针入011~012寸其针感均为刺痛;而头部腧穴直刺011~012寸针感也为刺痛,斜刺013~015寸时其针感则多为胀痛;较深的穴,如哑门穴5针灸学简编6云:/针三至五分,亦有刺一寸五分的。
针感以局部胀、沉者居多,如深刺入椎管内,达至脊髓时可有触电样感觉向四肢放散。
0每个穴位在针刺至不同的深度时,其针感是不同的,一般进皮时为轻微的刺痛感,继续刺入,针感开始为酸胀、沉重,逐渐加强,甚至出现电麻感、或凉、或热、或为水波感等感传,此段为最佳针感区,可认为其即腧穴的深度。
再继续深刺则针感减弱或消失,说明针已超越了腧穴,离开了经络。
因此,自皮部的针刺痛感开始,至针感的减弱消失为止,这一深度即为腧穴的深度。
4腧穴的深度不等同于针刺的安全深度针刺是以既要有针感,又不伤及脏器为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好腧穴针刺的安全深度,以保证有理想的疗效,而不出现针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