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排座椅前后位置调节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座椅滑轨工作原理

汽车座椅滑轨工作原理

汽车座椅滑轨工作原理
汽车座椅滑轨是一种能够实现座椅前后滑动的机械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通过滑块、轨道、滑道和控制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轨道:汽车座椅滑轨上方通常会安装一条轨道。

轨道通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光滑的表面,用于固定和支撑滑块。

2. 滑块:滑块通常是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设计成均匀滑动的形状。

滑块与轨道的结合处通常采用球形接口或滚珠轴承,可以减少滑行时的摩擦阻力。

3. 滑道:滑道通常位于滑块下方,用于控制滑块的滑动方向和速度。

滑道通常也是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光滑的表面,以便滑块可以在其上顺畅滑动。

4.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座椅滑轨的前后滑动。

通常包括一个手柄或开关,通过调节手柄或开关的位置来实现座椅的移动。

该控制装置通常与滑道连接,通过滑块的滑动来控制座椅的位置。

当需要调整座椅位置时,用户通过操作控制装置,使其与滑道相连,滑块会沿着滑道滑动,进而使座椅前后移动。

当座椅达到所需位置后,用户松开控制装置,滑块与滑道分离,座椅便能固定在所选位置。

通过这种工作原理,汽车座椅滑轨能够实现座位的前后调整,
使乘客能够根据自己的身高和驾驶需求来调整座椅位置,从而获得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

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

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
下面是一个原车座椅靠背的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
1. 舒适性:座椅靠背应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使乘坐者腰部和背部能够得到充分支撑,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感。

2. 调整性:座椅靠背应具备多种角度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身高和偏好的乘坐者。

可采用手动或电动调节机构,方便乘坐者调整。

3. 通风性:在座椅靠背表面设计通风孔或采用透气材料,增加通风效果,防止乘坐者长时间坐着出汗或产生不适感。

4. 耐久性:座椅靠背的材料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耐用性,经久耐用,不易变形或损坏。

5. 外观设计:座椅靠背的外观可以选择时尚、简约或经典的设计风格,与整车内饰相协调,提升汽车的整体美感。

具体设计细节:
1. 座椅靠背材料采用优质的软质皮革或织物,手感舒适,有良好的通风性。

2. 靠背设计倾斜角度可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乘坐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靠背的角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舒适姿势。

3. 座椅靠背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腰部区域加入支撑装置,使乘坐者腰部得到适当支撑,减轻腰部压力。

4. 靠背表面设计呈梯形网状通风孔,增加通风效果,减少长时间坐着出汗的情况。

5. 靠背的底部加入抗磨橡胶垫,增强座椅整体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6. 座椅靠背外观设计采用简约的线条和流线型造型,与整车内饰相协调,并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这是一个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通过良好的舒适性、调整性、通风性、耐久性和外观设计,提升了乘坐者的乘坐体验,同时也兼顾了座椅的美观和实用性。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不断地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升级和完善。

其中,座椅骨架作为一项关键的结构部件,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坐者的安全和舒适性。

本文将针对某轿车的后排座椅骨架进行CAE分析和轻量化设计。

首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FEA),对后排座椅骨架进行了模拟载荷和应力分析,发现主要受力部位为座椅横梁、底横杆和支撑柱。

经过计算和优化,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轻量化骨架结构——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配合特殊的构造,将骨架重量成功减少30%以上。

针对新的骨架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其强度和刚度性能均达到了设计目标。

同时,在这种轻量化设计的结构下,座椅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在性能方面,新的座椅骨架在刚度、耐久性和抗振性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采用铝合金材料和特殊的结构,也有助于座椅整体重量的降低,使得车辆的油耗和环保性能更加优秀。

此外,新的座椅骨架还具有其他优点,例如加工成本低、易于维修和更换、可适应多种型号的轿车等等。

同时,为了平衡结构的轻量化和强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还采用了多项优化手段,例如推动点优化、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等,将座椅骨架的质量和强度性能进行了最优的组合。

综上所述,对某轿车的后排座椅骨架进行了CAE分析和轻量化设计。

新的结构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经过数值模拟优化,将骨架重量减少了30%以上,同时其强度、舒适性和可靠性能均得到了提升。

通过优化设计和多种优化手段的应用,使得结构的轻量化和强度性能之间达到了最佳的平衡,为轿车的性能和质量带来了进一步的提升。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轿车厂商越来越注重轿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因此轻量化设计成为汽车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轿车座椅骨架的轻量化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座椅骨架的轻量化设计和其对轿车整体性能的影响。

座椅骨架是座椅的支撑结构,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汽车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的工作原理

汽车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的工作原理

汽车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的工作原理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对于驾驶者和乘客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满足不同人体尺寸和偏好的需求,许多现代汽车配备了电动座椅调节功能。

这种功能允许乘客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座椅的高度、角度和位置。

而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则是使得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组件。

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供电系统:首先,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需要车辆的电力系统供电。

这通常是通过与车辆的电源连接来实现的。

当汽车点火时,电流便会通过车辆的电路系统,流向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

2. 控制信号传递: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上通常会有不同的按钮或开关,用于控制座椅的不同方面。

这些按钮被设计成闭合电路或改变电路的状态,以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当乘客按下或切换按钮时,控制信号被发送到座椅电动调节器模块。

3. 座椅电动调节器模块:座椅电动调节器模块是控制座椅电动调节器的关键组件之一。

它位于座椅的底部或侧面,通常是由电机、传动系统和控制电路组成。

座椅电动调节器模块接收到来自控制按钮的信号后,会相应地控制电机的运转,从而调整座椅的位置、高度和角度。

4. 电动调节器的运动控制:根据乘客按下的按钮,座椅电动调节器模块将通过其控制电路向电机发送适当的指令。

不同的指令将导致电机旋转或移动,进而实现座椅的电动调节。

例如,当乘客按下调整座椅高度的按钮时,电动调节器模块会发送指令使座椅电机升高或降低座椅高度。

类似地,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座椅电动调节器还可以调整座椅的倾斜角度或前后位置。

5. 输入与反馈: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的工作原理不仅包括按钮的控制功能,还包括一些辅助功能。

例如,一些汽车会配备记忆功能,可以保存乘客喜好的座椅位置,并在下一次使用时自动恢复。

此外,一些座椅电动调节器还可以提供触觉反馈,例如轻微的震动或点击感,以向乘客传达按钮已被按下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座椅电动调节器控制按钮使得乘客能够轻松、方便地调整座椅的姿势,以获得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座椅结构

座椅结构

一﹑座椅在整车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件。首先,在事故中它要保
证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到这个空间。其次,要使乘员在事故
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除了防止事故发生
的功能,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员与其发生碰撞时(在事故中乘员与车内部发生的碰撞称为 二次碰 撞”),使对乘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能吸收乘员与之碰撞的能量。座椅安全功能失 效时可引起以下几种形式的乘员伤害:
No. 1 2 3 4 5
Test Item
LOCK strength Free play 锁止强度 间隙
Specification
> 1700 Nm/Pice < 0.18º <2. 5 Nm 2.0º (30º+ 70º ) lock
Operating effort 操作力 Increment 步进 Adjust range 调节角度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人们对于座椅舒适要求也不断提升。其
中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设计已成为当今汽车产商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座椅的主要功能是 支撑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的身体,减缓路面不平传给人体的冲击并减弱由此而引起的振动。给驾 乘提供舒适、安全的乘坐条件和便于驾驶操作的良好的工作条件。由生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长 时间地承受高强度的全身振动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主要是腰脊和相关的神经系 统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以及源于机体内部的一些其他因素会恶化这个影响,通常认为环境因 素,如身体姿势、低温及气流会引起肌肉疼痛。:
安全带提醒装置SBR是当驾驶员和前排乘员
没有使用安全带时,提醒驾驶员和前排乘员 的系统。 系统由探测未系安全带的传感器和两级提醒驾 驶员的信号(第一级是视觉信号,第二级是视觉 和听觉信号)所组成。 对于车祸事故中的乘员,正确的使用安全带是 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一结论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调查表明,大多数不系安全带的乘员在受到适当

汽车手动座椅工作原理

汽车手动座椅工作原理

汽车手动座椅工作原理
汽车手动座椅的工作原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座椅调节杆:座椅调节杆通常位于座椅底部的一侧,通过手动操作可以控制座椅的前后位置、座垫的升降高度以及靠背的倾斜角度。

当调节杆旋转或推动时,通过连接杆和机械传动装置,将这些操作传递到座椅的相应部位。

2. 机械传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通常由齿轮、轴、连杆等组成,通过座椅调节杆的操作将动力传递到座椅的运动部位。

例如,当旋转调节杆时,通过相应的齿轮传动装置,将转动力传递到座椅导轨上,从而实现座椅的前后调节。

3. 座椅导轨:座椅导轨通常由两个相互嵌入的导轨组成,其中一个固定在座舱地板上,另一个固定在座椅底部。

通过导轨的互锁配合,座椅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前后滑动,以实现座位的前后调节操作。

4. 座椅调整装置:座椅调整装置通常是座椅底部的一个机械装置,通过手柄或按钮操控,可以调整座椅的角度、高度等。

这些装置通过与座椅连接的连杆或拉线,控制座椅的前后倾斜、座垫高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车型的手动座椅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上述介绍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工作原理。

(仅供参考)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南

(仅供参考)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南

1.简要说明1.1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轿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

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

座椅设计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1.1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即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应使人具有合适的坐姿,良好的体压分布,触感良好,并能调整尺寸与位置,以保证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视野良好;1.1.2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缓和与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震动,以保证驾驶员能较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乘客能感到乘坐舒适愉快;1.1.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与寿命,具有足够的安全性;1.1.4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1.2座椅的布置座椅布置要体现出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座椅安装位置的尺寸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驾驶座椅是最关键的座椅。

它的基本要求是布置合理,操纵方便,即乘坐时驾驶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良好可及性。

驾驶座椅必须要有调节机构,以适应大部分人的身材(汽车工业中所应用的总范围在5%和95%之间,也就是包括了90%人群。

设计时一般取5%的女性及95%男性人体样板)。

驾驶座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可及性决定了人体乘坐的姿势,姿势是由座椅的安排位置和形状设计所决定的。

驾驶者乘坐姿势不理想就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劳损。

因此,日本及欧美各大车厂设计驾驶座椅位置都有基本姿势、头部、肩部、手臂、腹部、腿部等活动空间的参考数据,不能随意设计。

另外座椅布置还应考虑座椅与周边部件的距离,即在座椅所有调节位置,座椅都应与周边部件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干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应考虑成员头部与顶棚距离,避免正常颠簸时成员头部与顶棚碰撞;还有两排座椅之间的距离也应根据不同的假人来设计,以保证成员的舒适坐姿。

车靠背椅的正确调节方法

车靠背椅的正确调节方法

车靠背椅的正确调节方法
正确调节车靠背椅的方法如下:
1. 首先,将座椅调至合适的高度。

踩下座椅下方的调节杠杆,将座椅调至合适的高度,使你的眼睛与车内后视镜的高度一致。

2. 调整座椅靠背角度。

找到座椅侧面的调节把手,松开锁定按钮,然后调整靠背的角度,以确保你能够舒适地坐在座椅上。

3. 调整座椅靠背的位置。

许多车辆靠背都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

通过调节靠背位置,可以使你的腿部舒展或缩短,以获得舒适的坐姿。

4. 调整头枕位置。

确保头枕与你的头部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

头枕的高度应该与你的头部骨盆线相吻合。

5. 调整腰部支撑。

一些车辆配有可调节的腰部支撑设备。

如果你感到腰部不舒服或者需要更好地支撑腰部,请根据需要调整腰部支撑。

注意:座椅调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

根据个人的身体构造和舒适度进行调整,以确保长时间驾驶时的舒适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系:信息商务学院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论文题目:轿车后排座椅前后位置调节机构设计
起迄日期:
指导教师:
系主任:
发任务书日期:2013年2月16日
任务书填写要求
1.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根据各课题的具体情况填写,经学生所在系的负责人审查、签字后生效。

此任务书应在毕业论文开始前一周内填好并发给学生;
2.任务书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任务书内填写的内容,必须和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相一致,若有变更,应当经过所在专业及系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重新填写;
4.任务书内有关“学院、系”、“专业”等名称的填写,应写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

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11401X02),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任务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