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正极材料对比
石墨正极材料优点和缺点

石墨正极材料优点和缺点1.引言1.1 概述石墨正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和一些缺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石墨正极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在石墨正极材料的优点方面,我们将介绍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
在缺点方面,我们将讨论其低比容量和体积膨胀问题。
通过对这些优点和缺点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石墨正极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潜力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这些优点和缺点,并展望石墨正极材料在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围绕石墨正极材料展开讨论其优点和缺点。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石墨正极材料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特征和应用范围。
接着,我们将给出文章的结构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最后,我们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深入分析石墨正极材料的优点和缺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详细阐述石墨正极材料的优点。
其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其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以及对长循环寿命的贡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推导,为读者提供详实的数据和可信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石墨正极材料的缺点。
其中,我们将讨论其低比容量的问题,以及由于体积膨胀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将从化学、物理和材料层面来解释这些缺点,并与其他正极材料进行对比。
通过深入分析,读者将能够充分了解石墨正极材料在相关应用中的局限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正文内容,并提出对石墨正极材料未来发展的展望。
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克服其缺点,发挥其优点,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对石墨正极材料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剖析和探讨,我们将全面了解石墨正极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石墨正极材料在能量储存领域的优点和缺点。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比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1)材料区别:主流三元正极材料有镍、钴、锰/铝,磷酸铁锂锂电池因正极采⽤磷酸铁锂材料命名。
(2)典型电压区别:磷酸铁锂单体典型电压3.2V,三元典型电压3.7V。
(3)电压过造成景程:磷酸铁锂耐过充过放,短时过放到0能恢复80%以上。
锂离⼦过放到2.6V时就会产⽣不可逆损坏。
(4)充电过压安全:磷酸铁锂耐过充到100%都不会起⽕爆炸。
三元锂电超过4.35V就会析⽓⿎胀。
(5)⼯作⾼温:磷酸铁锂耐⾼温,200多度恢复后还能⽤。
三元锂电超过60度就不安全。
(6)⼯作低温:磷酸铁锂的温度使⽤下限值-20°C,三元锂电低温下限值-30°C。
三元低温性能明显⾼于磷酸铁锂。
(7) 分解温度: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在到达⼀定温度时都会发⽣分解。
磷酸锂电池约为800℃,三元材料约为200℃。
(8) 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约3500次后才会开始衰减,其使⽤寿命可长达⼗年,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则仅为2000次,意味着其使⽤寿命仅为6年。
(9)能量密度: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平均达到了140wh/kg,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平均达到了160wh/kg。
(10)⽣产成本:成本⽅⾯由于磷酸铁锂电池不含有贵重⾦属材料,原材料成本可以适当压缩。
⽽三元锂电池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材料、⽯墨为负极材料,其中钴元素在我国储量较少,⼤部分靠海外进⼝,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常⼤,整体成本会⽐磷酸铁锂电池贵。
18650三元锂电池,最低电压是3v,最⾼是4.2V铁锂电池单体充电电压最⾼是多少? - —— 铁锂电池单体充电电压最⾼是3.7伏,额定电压3.2伏.。
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正极

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正极
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当前锂离子电池中比较成熟且普遍应用的两种主要正极材料。
首先,从名词上来看,磷酸铁锂(LFP)电池和三元锂(NMC或者NCA)电池的区别,在于LFP电池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是磷酸铁锂,而三元锂的正极材料是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
"三元"表示该材料由三种氧化物组成。
在性能方面,二者各有优缺点。
例如,磷酸铁锂材料的热稳定性优于三元材料。
在500°C以内,磷酸铁锂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而800°C左右才会发生分解;相比之下,三元材料在300°C左右就会开始分解。
然而,三元材料含有Ni、Co等稀缺金属,其成本较磷酸铁锂高。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和生产的进步,这两种电池的成本都有所下降,但目前三元电池的市场售价仍然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综上所述,选择哪种正极材料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和对电池性能的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将两种材料“混搭”使用,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5V正极材料镍锰酸锂

关于5V正极材料镍锰酸锂镍锰酸锂主要为尖晶石型镍锰酸锂,化学式可表示为LiNi0.5Mn1.5O4,与另一种也称作镍锰酸锂的二元层状结构化合物(化学式LiNi0.5Mn0.5O2)是两种结构体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是在尖晶石型锰酸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锰酸锂一样是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可逆容量为146.7mAh/g,与锰酸锂的差不多,但电压平台为4.7V左右,比锰酸锂的4V电压平台要高出15%以上,且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也比原有的锰酸锂有了质的提升。
名称镍锰酸锂化学式LiNi0.5Mn1.5O4基本概况基于对原有尖晶石型锰酸锂性能的改善和提高方面的努力,通过适当的元素掺杂将能使材料在保持尖晶石锰酸锂基本框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优势的基础上改变锂离子的脱嵌/嵌入电位,得到一种比容量与锰酸锂相同,但电压平台比锰酸锂高15%以上的5V 级锂离子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镍锰酸锂;更重要的是,这种元素调整上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的内在电子轨道重叠情况和表面性质,使得循环性能大幅提高,已有的实验数据表明,未经任何优化的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Ni0.5Mn1.5O4)在2C倍率下循环2000 次后还有90%的容量保持率。
在所有的正极材料中,也只有橄榄石系的磷酸亚铁锂能在循环寿命方面与之不相伯仲。
关于LiNi0.5Mn1.5O4材料的公开报道最早可见1964 年和1966 年的文献,当时G. Blasse 研究了LiM0.5Mn1.5O4(M代表Cu、Zn、Ni、Mg、Fe等金属元素)系列材料的电磁性质后证实,Mn4+八面体结构要比Mn3+八面体稳定,当形成LiM0.5Mn1.5O4后,体系中铁磁性的Mn4+-O2--Mn4+转变为反磁性的Ni2+-O2--Mn4+进一步增加了材料的稳定性。
1996年,G. Li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LiMxMn2-xO4(M=Co、Cr、Ni)尖晶石固溶体体系中,即使是1/12 的MnO6被其它过渡金属取代,材料在4V 范围内的充放电性能也比LiMn2O4(尖晶石型锰酸锂)更好。
磷酸铁锂和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铁锂和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磷酸铁锂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和优缺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在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银是一种常见的贵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摄影等领域。
本文将对磷酸铁锂和银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特性、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等方面的异同。
同时,本文将对它们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它们在新兴领域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磷酸铁锂和银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势,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推广。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对磷酸铁锂和银的特性、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最后,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两者的差异和联系,并展望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磷酸铁锂和银的世界!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磷酸铁锂和银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它们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然后,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阅读导引。
正文部分包括了磷酸铁锂和银两个小节。
在磷酸铁锂小节中,首先介绍了磷酸铁锂的特性,包括其化学性质、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等。
接着,详细讲解了磷酸铁锂在电池领域的应用,例如锂离子电池和储能系统等。
最后,分析了磷酸铁锂作为电池材料的优缺点,包括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以及价格昂贵、安全性较差等缺点。
在银的小节中,同样介绍了银的特性,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导电性等。
然后,探讨了银在科技、医疗和工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导电材料、抗菌剂和光学材料等。
最后,对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其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抗菌性等优点,以及价格高昂、易受氧化影响等缺点。
几种正极材料对比

⼏种正极材料对⽐锂电池的⼏种主要正极材料1、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钒的氧化物和三元材料等。
锂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电池内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这些电池内部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导电材料等。
其中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决定锂电池的性能与价格。
因此廉价、⾼性能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直是锂电池⾏业发展的重点。
负极材料⼀般选⽤碳材料,⽬前的发展⽐较成熟。
⽽正极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制约锂电池性能进⼀步提⾼、价格进⼀步降低的重要因素。
在⽬前的商业化⽣产的锂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40%左右,正极材料价格的降低直接决定着锂电池价格的降低。
对锂动⼒电池尤其如此。
⽐如⼀块⼿机⽤的⼩型锂电池⼤约只需要5克左右的正极材料,⽽驱动⼀辆电动汽车⽤的锂动⼒电池可能需要⾼达500千克的正极材料。
衡量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好坏,⼤致可以从以下⼏个⽅⾯进⾏评估:(1)正极材料应有较⾼的氧化还原电位,从⽽使电池有较⾼的输出电压;(2)锂离⼦能够在正极材料中⼤量的可逆地嵌⼊和脱嵌,以使电池有⾼的容量;(3)在锂离⼦嵌⼊/脱嵌过程中,正极材料的结构应尽可能不发⽣变化或⼩发⽣变化,以保证电池良好的循环性能;(4)正极的氧化还原电位在锂离⼦的嵌⼊/脱嵌过程中变化应尽可能⼩,使电池的电压不会发⽣显著变化,以保证电池平稳地充电和放电;(5)正极材料应有较⾼的电导率,能使电池⼤电流地充电和放电;(6)正极不与电解质等发⽣化学反应;(7)锂离⼦在电极材料中应有较⼤的扩散系数,便于电池快速充电和放电;(8)价格便宜,对环境⽆污染。
锂电池正极材料⼀般都是锂的氧化物。
研究得⽐较多的有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钒的氧化物等。
导电聚合物正极材料也引起了⼈们的极⼤兴趣。
1.1、钴酸锂在⽬前商业化的锂电池中基本上选⽤层状结构的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
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为140mAh/g左右,也有报道实际容量已达155mAh/g。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哪个好

磷酸铁锂和三元哪个好?磷酸铁锂和三元哪个好?主要是说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是磷酸铁锂材料好还是三元锂材料好。
三元锂正极材料的发展要比磷酸铁锂要早,因此在技术成熟和市场认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各有优势,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吧。
1、磷酸铁锂优缺点优点(1)超长寿命,磷酸铁锂材料做电池的正极具有长寿命的特点,循环寿命达到2000次以上。
(2)使用安全高,磷酸铁锂作锂电池正极材料完全解决了钴酸锂和锰酸锂的安全隐患问题,钴酸锂和锰酸锂在强烈的碰撞下会有产生爆炸的危险,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磷酸铁锂以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即使在最恶劣的交通事故中也不会产生爆炸,堪为最安全的锂电池。
(3)耐高温,磷酸铁锂电热峰值可达350℃—500℃而其他锂电池只在200℃左右。
(4)可以实现快速充电,磷酸铁锂可以实现3C至5C倍率充电;缺点(1)磷酸铁锂的电子电导率低,相对其他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率要低些;(2)与其他三元锂电池相比,在振实密度上略低;(3)在低温性能方面,普通磷酸铁锂比其他普通三元锂电池相比要差些,零下20度以下容量大打折扣;2、三元锂优势:(1)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率要比磷酸铁锂的电子电导率更高;(2)三元锂电池在振实密度上与磷酸铁锂相比更高,具有更大的容量;(3)在低温性能方面,普通三元锂电池与普通磷酸铁锂相比要好些,零下20度以下容量保持率更大;缺点:(1)在循环使用寿命上,磷酸铁锂材料做电池的正极具有长寿命的特点,循环寿命达到2000次以上,而三元锂一般在500次左右,比磷酸铁锂寿命短很多。
(2)在使用安全性能方面,磷酸铁锂作锂电池正极材料完全解决了三元钴酸锂和三元锰酸锂的安全隐患问题,三元锂在强烈的碰撞下会有产生爆炸的危险,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磷酸铁锂以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即使在最恶劣的交通事故中也不会产生爆炸,堪为最安全的锂电池。
(3)在耐高温性能方面,三元锂电耐温峰值只在200℃左右,比磷酸铁锂电热峰值可达350℃—500℃要差很多。
2022年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报告:磷酸锰铁锂和高镍三元是主流方向

2022年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报告:磷酸锰铁锂和高镍三元是主流方向一、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材料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和电池外壳几个部分组成。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
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所占比例达45%,其成本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因此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引领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在电动车成本构成中,动力系统占比最大,接近50%,动力系统主要由电池、电机和电控构成,其中电池最为核心,成本占比76%,电机占比13%,电控占比11%;在电池系统成本构成中,正极在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45%,负极在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10%,隔膜在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10%,电解液在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10%,其他成分占比约为25%。
1、正极材料的构成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溶剂、粘合剂、集流体、添加剂,辅材等。
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镍、硫酸锰、硫酸钴、金属镍、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主要辅料包括烧碱、氨水、硫酸等,该等原辅材料主要为大宗化学制品,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化学制品中硫酸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和锂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价格在过去浮动较大。
上游供应商包括格林美(002340.SZ)、必和必拓(BHP,澳大利亚)、丸红(Marubeni,日本)、天齐锂业等,其中格林美主要销售硫酸钴、硫酸镍等硫酸盐,必和必拓主要销售金属镍粉,天齐锂业主要销售锂盐如碳酸锂和氢氧化锂。
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主要能源为电力,由当地供电部门直接供应。
2、正极材料分类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一般可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
其中,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及储能电池市场,三元材料则在新能源乘用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电池市场具有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的几种主要正极材料1、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钒的氧化物和三元材料等。
锂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用电池内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这些电池内部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导电材料等。
其中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决定锂电池的性能与价格。
因此廉价、高性能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电池行业发展的重点。
负极材料一般选用碳材料,目前的发展比较成熟。
而正极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制约锂电池性能进一步提高、价格进一步降低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的商业化生产的锂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大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40%左右,正极材料价格的降低直接决定着锂电池价格的降低。
对锂动力电池尤其如此。
比如一块手机用的小型锂电池大约只需要5克左右的正极材料,而驱动一辆电动汽车用的锂动力电池可能需要高达500千克的正极材料。
衡量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好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正极材料应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电池有较高的输出电压;(2)锂离子能够在正极材料中大量的可逆地嵌入和脱嵌,以使电池有高的容量;(3)在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正极材料的结构应尽可能不发生变化或小发生变化,以保证电池良好的循环性能;(4)正极的氧化还原电位在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过程中变化应尽可能小,使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以保证电池平稳地充电和放电;(5)正极材料应有较高的电导率,能使电池大电流地充电和放电;(6)正极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化学反应;(7)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应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电池快速充电和放电;(8)价格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锂电池正极材料一般都是锂的氧化物。
研究得比较多的有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钒的氧化物等。
导电聚合物正极材料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1、钴酸锂在目前商业化的锂电池中基本上选用层状结构的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
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为140mAh/g左右,也有报道实际容量已达155mAh/g。
该正极材料的主要优点为:工作电压较高(平均工作电压为3.7V)、充放电电压平稳,适合大电流充放电,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电导率高,生产工艺简单、容易制备等。
主要缺点为:价格昂贵,抗过充电性较差,循环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2、镍酸锂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镍酸锂具有与钴酸锂类似的层状结构。
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已达190mAh/g~210mAh/g。
工作电压范围为2.5~4.2V。
该正极材料的主要优点为:自放电率低,无污染,与多种电解质有着良好的相容性,与钴酸锂相比价格便宜等。
但镍酸锂具有致命的缺点:镍酸锂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这给镍酸锂的商业化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镍酸锂的热稳定性差,在同等条件下与钴酸锂和锰酸锂正极材料相比,镍酸锂的热分解温度最低(200℃左右),且放热量最多,这对电池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镍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构变化,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
这些缺点使得镍酸锂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还有一段相当的路要走。
1.3、锰酸锂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锰酸锂具有尖晶石结构。
其理论容量为148 mAh/g,实际容量为90~120 mAh/g。
工作电压范围为3~4V。
该正极材料的主要优点为: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性高,比较容易制备。
缺点是理论容量不高;材料在电解质中会缓慢溶解,即与电解质的相容性不太好;在深度充放电的过程中,材料容易发生晶格畸变,造成电池容量迅速衰减,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时更是如此。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近年新发展起来了一种层状结构的三价锰氧化物LiMnO2。
该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为286 mAh/g,实际容量为已达200 mAh/g左右。
工作电压范围为3~4.5V。
虽然与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相比,LiMnO2在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性问题。
在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在层状结构与尖晶石结构之间反复变化,从而引起电极体积的反复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变坏。
而且LiMnO2也存在较高工作温度下的溶解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对LiMnO2进行掺杂和表面修饰。
目前已经取得可喜进展。
1.4、磷酸铁锂该材料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其理论容量为170 mAh/g,在没有掺杂改性时其实际容量已高达110 mAh/g。
通过对磷酸铁锂进行表面修饰,其实际容量可高达165 mAh/g,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容量。
工作电压范围为3.4V左右。
与以上介绍的正极材料相比,磷酸铁锂具有高稳定性、更安全、更环保并且价格低廉。
磷酸铁锂的主要缺点是理论容量不高,室温电导率低。
基于以上原因,磷酸铁锂在大型锂电池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但要在整个锂电池领域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磷酸铁锂却面临以下不利因素:(1)来自LiMn2O4、LiMnO2、LiNiMO2正极材料的低成本竞争;(2)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人们可能会优先选择更适合的特定电池材料;(3)磷酸铁锂的电池容量不高;(4)在高技术领域人们更关注的可能不是成本而是性能,如应用于手机与笔记本电脑;(5)磷酸铁锂急需提高其在1C速度下深度放电时的导电能力,以此提高其比容量。
(6)在安全性方面,钴酸锂代表着目前工业界的安全标准,而且镍酸锂的安全性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只有磷酸铁锂表现出更高的安全性能,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等方面的应用,才能保证其在安全方面的充分竞争优势。
尽管从理论上能够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种类很多,但目前在商业化生产的锂电池中最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仍然是钴酸锂。
层状结构的镍酸锂虽然比钴酸锂具有更高的比容量,但由于它的热分解反应导致的结构变化和安全性问题,使得直接应用镍酸锂作为正极材料还有相当的距离。
但用Co部分取代Ni获得安全性较高的LiNi1-x Co x O2来作为正极材料可能是将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和层状结构的LiMnO2由于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优势明显、安全性能高而被认为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正极候选材料之一。
但其存在的充放电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性问题将是将来的重要研究课题。
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目前的实际放电容量已达理论容量的95%左右,并且具有价格便宜、安全性高、结构稳定、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大型锂电池中极有理想的正极材料随着锂离子电动车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热销,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厂商开始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来源,然而,选择什么样的锂电池成为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虽然锂电池的保护电路已经比较成熟,但对动力电池而言,要真正保证安全,正极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
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量最多的正极材料有以下几种: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酸锂(LiCo x Ni y Mn z O2)以及磷酸铁锂(LiFePO4)。
2、测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过充(指充电电压超过其充电截止电压,对锂离子电池来说,一般可以将10V/节定为过充电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涉及到过充,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一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是Li+从正极跑出来,通过电解液游到负极并得到电子,嵌入到负极材料中,而放电的过程则相反。
衡量正极材料安全性主要考验:A:容不容易在充电时形成枝晶。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就是Li+从正极跑出来,通过电解液游到负极被还原并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放电的过程则相反,负极材料中的锂被氧化,通过电解液,嵌入正极材料。
基于循环性地考虑,钴酸锂(LiCoO2)材料的实际使用容量只有其理论容量的二分之一,即使用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正常充电结束后(即充电至截止电压4.2 V左右),LiCoO2正极材料中的Li+将还有剩余。
可用以下的简式表示:LiCoO2→0.5Li+Li0.5CoO2(正常充电结束)。
此时如果充电电压继续升高,那么LiCoO2正极材料中的剩余的Li+将会继续脱嵌,游向负极,而此时负极材料中能容纳Li+的位置已被填满,Li+只能以金属的形式在其表面析出。
一方面,金属锂的表面沉积非常容易聚结成枝杈状锂枝晶,从而刺穿隔膜,造成正负极直接短路;另外,金属锂非常活泼,会直接和电解液反应放热;同时,金属锂的熔断相当低,即使表面金属锂枝晶没有刺穿隔膜,只要温度稍高,比如由于放电引起的电池升温,金属锂将会熔解,从而将正负极短路,造成安全事故。
总之,钴酸锂材料在充电电压过高的时候,比如说保护板失效的情况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高,造成的破坏性将非常大。
镍钴锰酸锂(LiCo x Ni y Mn z O2)和钴酸锂一样,为保证其循环性,实际的使用容量也远低于其理论容量,在充电电压过高的情况下,存在内部短路的安全隐患。
与之不同的是,锰酸锂(LiMn2O4)电池在正常充电结束后,所有的Li+都已经从正极嵌入了负极。
反应式可写作:LiMn2O4→Li + 2MnO2 。
此时,即使电池进入了过充状态,正极材料已没有Li+可以脱嵌,因此完全避免了金属锂的析出进而减少了电池内部短路的隐患,增强了安全性。
B:氧化-还原温度。
氧化温度是指材料发生氧化还原放热反应的温度,是衡量材料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温度越高表明其氧化能力越弱。
钴酸锂(包括镍钴锰酸锂)很活泼,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压高,因此使用的是非水的有机电解质,这些有机电解质具有还原性,会和正极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释放热量,正极材料的氧化能力越强,其发生反应就越剧烈,越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而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放热稳定,其氧化性弱,或者说热稳定要远优于钴酸锂和镍钴酸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由上述综合表现可知:钴酸锂(LiCoO2)是极不适合用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锰酸锂(LiMn2O4)和磷酸铁锂(LiFePO4)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的安全性是国内外公认的。
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使用经过表面纳米包覆处理的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表面改性后的锰酸锂的氧化性降低,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3、磷酸铁锂不是主流的正极材料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要求能够高倍率充放电,即大电流、短时间放出电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个要求是低温性能。
从材料本身看来,磷酸铁锂目前还不能兼顾大电流放电、低温性能和轻便小巧的要求。
3.1、从材料特性上看1)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比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电池体积较大,重量较沉;2)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子电导低,必须加入碳黑或进行改性才能够提高电导率,但这样又会导致体积变大,增加电解液;3)磷酸铁锂材料在低温情况下电子电导更低,其低温性能是其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另一障碍。
目前,美国Valence科技、A123公司和加拿大Phostech公司等国际级大公司能够提供磷酸铁锂的样品和电池,但这些样品与目前成熟的锰酸锂相比,电压、密度、大电流和低温性能都相差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