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合集下载

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相关推荐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肯尼迪在1942年曾是一名海军中尉,在1946年-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43岁的年纪为美国截至2016年第二年轻的当选总统。

也是美国历史上迄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总统和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欢迎参考!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辞沿袭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及文风精心选用语言句式,注意音韵效果,字字句句经过刻意雕琢。

一、 AlliterationAlliteration是一种常见的反复类音韵修辞格,恰当使用Alliteration能赋予语言以音韵美和节奏美,起到演染气氛烘托感情加强语言表现力等效果, 如:Let the word go for...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para3)In order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Let both sides seek to invoke the wonders of science instead of its terrors. Together let us explore the stars, conquer the deserts, eradicate disease, tap the ocean depths, and encourage the arts and commerce.(para17)…both rightly alarmed by the steady spread of the deadly atom(para13)二、 UnderstatementUnderstatement的修辞功能在肯尼迪这篇演说辞中"首先体现在它是一种政界辞令"整篇文章"没有直截了当地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 更没有一处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或具体事例"一切都隐晦委婉模糊不清"例如,1、We dare not tempt them with weakness. 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employed.我们不敢以怯弱来引诱他们因为只有当我们毫无疑问地拥有足够的装备时我们才能真正有把握地确信永远不会使用武力。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摘要:肯尼迪一九六一年的就职演说被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之一,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对政论性演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体学、修辞学领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显得相对匮乏。

本文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被奉为政治演说词经典的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进而发掘了该演说词的语言特征,加深了对演说者演说意图的理解。

文章不仅丰富了政治演说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而且验证了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域特征;语域分析一.引言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的特点较其他形式的公开演说更为突出,表现在其时间的固定性(一月二十日)、地点的固定性(白宫)、演说者身份的固定性(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人)、听众的固定性(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内容的相似性(施政纲领、国内国际形势等)。

此类演说均是历任总统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成果,因此往往成为学者和研究者们科学研究的语料。

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1961年1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堪称政论性演说中的经典。

对该就职演说的研究集中于文体学和修辞学领域,鲜有从语域角度进行的分析。

本文将语域理论运用于对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政治演说词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丰富政治演说词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二.文献回顾语域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

英国籍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此后韩礼德等人将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概念与语言系统相结合,并在其著作中进行阐释从而形成了语域理论。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语言特点探析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语言特点探析

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演讲,这次演讲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在后世对美国政治演说和公众演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的语言特点探析:
语言简洁明了:肯尼迪总统在演讲中的语言极为简洁明了,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复杂的语法结构,使得演讲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

语调铿锵有力:肯尼迪总统在演讲中的语调铿锵有力,声音富有节奏感,既能够表达出演讲者的情感,又能够引导听众进入演讲的情景,加强演讲效果。

常用重复:肯尼迪总统在演讲中多次使用了相同的词汇和短语,比如“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这种常用重复的手法能够让听众更容易记住演讲内容,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用词精准:肯尼迪总统在演讲中使用的词汇非常精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演讲者的意图和情感,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引用名言:肯尼迪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如引用林肯的名言,“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success of liberty”,这种引用名言的手法能够增强演讲的权威性和文化内涵。

总之,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的语言特点是简洁明了、语调铿锵有力、常用重复、用词精准和引用名言等,这些语言特点使得演讲内容易于理解、说服力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肯尼迪就职演讲修辞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讲修辞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讲修辞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讲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这篇演讲不仅展示了肯尼迪作为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和领导者的能力,还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先事项和对美国人民的呼吁。

通过修辞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肯尼迪就职演讲的力量和演讲者的目的。

首先,肯尼迪在演讲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重复和对比等。

在开头部分,他使用排比修辞展示了美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面临的世界的问题,还从未如此严峻,也从未如此诱人地重新定义自由的新意义。

”这种重复的用法使演讲更加引人注目,增强了演讲中的主题。

同时,对比修辞也在整个演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的重点。

肯尼迪使用了对比来强调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如“不问国家将为你们能做什么,而要看你们为国家能做什么”这句名言。

这种对比的巧妙运用,使听众更深刻地意识到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此外,肯尼迪还使用了双关语和修辞问答等修辞手法,以在演讲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例如,他提到“一个新的一代”:“青春以刻不容缓的激情与热爱自由的决心对垒。

”这种修辞的句子不仅使演讲更具煽动性,也激励了听众对于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的渴望。

此外,肯尼迪的措辞在演讲中也十分巧妙。

他通过使用简单而强烈的词汇和直白的语言,使其演讲更具说服力。

例如,他故意使用了一些短语和句子,如“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以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

最后,肯尼迪就职演讲的结构和组织也相当精确。

他将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和段落,以帮助展示他对美国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愿景。

他先回顾了过去的成就和困难,然后提出了构建和平、繁荣和自由的新道路。

最后,他号召每个人积极参与,并表示政府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支持。

通过这种结构和组织,肯尼迪成功地传达了他的信息,并激发了广泛的积极响应。

总的来说,肯尼迪就职演讲利用了各种修辞手法、精确的措辞和恰当的组织结构,以强有力的方式向听众传达了他的信息和目标。

从批评性话语的角度分析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讲

从批评性话语的角度分析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讲
对意识 形态的反作用 …。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 为, 语言不像 传统语言学家声称 的那样是人们借 以交流思想 的透 明媒介,
而 是 社 会 过 程 的 一种 不 间断 的 干 预 力 量 。语 言不 仅 “ 交 际 是 的 工 具 , 且 是 控 制 的 工具 ”2 。不 同 的语 言 形式 或 用 法 因 而 -6 j
为被使用的语境和交 际 目的不 同而包含不同的意识形态【 。 3 j
二 、 职 演 说 的 分 析 就
在总统就职演说 中, 政治家 的 目的并 不是在于 向听众提 供信息 , 而在于宣传新 一届政府 的观 点 、 立场 和方针政 策 , 向 听众进行 直接 呼吁, 激情 听众 的热情 , 让他们 接受演说 者的
色彩 , 让听众更容易接受他 的观点 和建议 , 增强 了听众采取
行 动 的 紧迫 性 。
( ) e pe g u o ta o e f o o m o t l 3 w l e o rw M h t n 0 d 邢 fe l M cnr o o
s a o a ep s e w yme eyt er p a e y af rm r h l n t v a s d a a rl ob e l c d b o e i l h a — rn tr n y o y a n .We s a o l a s e p c o f d te s p o n h l n taw y x e tt n h m u p sig l i
为是 一 种社 会 实践 , 控 制 的 工具 。不 同的语 言形 式 或 用 法 因为被 使 用 的语 境 和 交 际 目的 不 同而 包含 不 同 的意 识 是
形 态 。 本 文运 用批 评 性 话 语 分 析 的理 论框 架 , 美 国第 3 以 5届 总 统 Jh e nd 就 职 演说 为 例 , 情 态 、 称 代 0nK n ey的 从 人 词、 隐喻 用 法以 及词 汇 选择 四 个方 面 , 索这 篇 演说 背后 的意 识 形 态 , 示肯 尼 迪 如 何 通 过 语 言 强 化 这 些意 识 形 态 探 揭

肯尼迪就职演讲内容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讲内容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讲内容分析一篇演讲的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语言文字方面的修辞运用,则十分重要。

纵观美国各个时期的著名演讲词,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下面对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Inaugural Address)中的修辞来作一下分析。

“We dare not tempt them with weakness. 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be never employed.”(翻译:我们不敢已示弱去诱惑他们,因为只有当我们有无可置疑的充足的武力时,我们才能有无可置疑的把握永远不必使用这些武力。

)用红色字体标出的“beyond doubt”采用了重复(repetition)的修辞方法,它的重复,有效地强化了语意,更富节奏感,使演讲更有气势,同时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Now the trumpet summons us again —not as a call to bear arms, though arms we need: not as a call to battle, though embattled we are;but a call to bear the burden of a long twilight struggle…”(翻译:现在那号角又在召唤我们。

不是号召我们扛起武器,虽然我们需要武器;不是号召我们去作战,虽然我们是准备应战,而是号召我们肩负起一场阴森惨淡的长期斗争的重任…) 这段采用了排比parallelism的修辞,而且将排比与重复(repetition)融合使用,既强调了文章,又使句子显得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

讲说出来,既节奏鲜明、铿锵动听,同时又跌宕有致,富于变化。

“…and to remember that, in the past, those who foolishly sought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中的隐喻(metaphor), 用比喻来阐述道理,使听众于生动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折服于演说家。

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辞格探析

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辞格探析

排 比演 讲 , 可使 演讲 产 生 感 人 肺 腑 、 奋 人 心 的 威 力 ; 使 振 可 演 讲 的气 势 如 同磅 礴 的 江 水 , 涌 向 前 ; 使 人 感 情 奔 放 汹 可
四溢 、 烫 灼 人 。] ”肯 尼 迪 的 演 讲 中 非 常 讲 究 布 局 谋 滚 E 1
篇 , 量 使 用 排 比句 来 加 强 语 气 , 称 典 范 。如 : 大 堪 对那 些 和我 们 有 着 共 同 文 化 和 精 神 渊 源 的老 盟 友 , 我 们 保 证 待 以诚 实朋 友那 样 的 忠 诚 。我 们 如 果 团结 一 致 , 就
众 。 因而 就 职 演说 要 想 获得 成 功 , 说 词 必 须 短 小 精 悍 、 理 布 局 、 辑 严 密 、 调 铿 锵 。 为 此 , 职 演说 中往 演 合 逻 语 就
往 大 大使 用 的 各 种 修 辞 手 段做 了深 的 探 讨 。
[ 键 词 ] 职 演 说 ; 格 ; 析 关 就 辞 探 [ 图分 类 号 ] 1 中 H3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0 8 6 7 ( 0 6 O 一 O O 一 O 文 10  ̄ 0 2 2 0 )3 17 3

的 观点 。但 我 们 始 终 希 望 看 到 他 们 坚 强 地 维 护 自 己 的 自
由— — 而且 要 记住 , 历 史 上 , 愚 蠢 地 骑 在 虎 背 上 追 求 在 凡 权 力 的 人 , 不 葬 身 虎 口 。对 世 界 各 地 身 居 茅 舍 和 乡 村 , 无
为 摆 脱 普 遍 贫 困 而 斗 争 的 人 们 , 们 保 证 尽 最 大 努 力 帮 助 我 他 们 自立 , 不管 需 要 花 多 长 时 间— — 之 所 以 这 样 做 , 不 并 是 因为 共 产 党 可 能 正 在 这 样 做 , 不 是 因 为我 们 需 要 他 们 也 的选 票 , 是 因 为 这 样 做 是 正 确 的 。 自由社 会 如果 不 能 帮 而 助 众 多 的穷 人 , 就 无 法 挽 救 少 数 富 人 。对我 国 南 面 的 姐 也 妹 共 和 国 , 们 提 出一 项 特 殊 的 保证 — — 在 争 取 进 步 的 新 我 同 盟 中 , 我 们 善 意 的话 变 为 善 意 的 行 动 , 助 自由 的 人 把 帮 们 和 自 由的 政 府 摆 脱 贫 困 的枷 锁 。 但是 , 种 充 满 希望 的 这 和 平 革 命 决 不 可 以成 为 敌 对 国 家 的 牺 牲 品 。我 们 要 让 所 有 邻 国都 知 道 , 们 将 和 他 们 在 一 起 , 对 在 美 洲 任 何 地 我 反 区进 行 侵 略 和颠 覆 活 动 。让 所 有 其 他 国 家 都 知 道 , 半 球 本

肯尼迪就职演说赏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赏析
the address a certain rhythm节奏,韵律.
❖ 2、你对本文的篇章结构是怎样把握的,你认为本文作者是 怎样进行行文安排的?
文章赏析
❖ 一段落分明,结构清晰。 ❖ 二政治演说的目的主要在于向听众宣扬政治主张,以此使之信服,
所以演说具有强烈有力的煽动性。为达此效果,演讲者往往使用系 列修辞手段。 ❖ 三进行宗教说教,借助上帝之名来进行号召呼吁。另外,祈使句的 使用也颇具特色。演说中共使用14个祈使句,并且以Let 的句式为 主,以此激起群众的热情,使之在政治上支持并追随肯尼迪。
explore, conquer, dare, --- which are inspiring and emotional.
Language features
4. the use of heroic-sounding verbs 5. more repeti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paras, which gives
2. invoking the name of God, the use of biblical style 3. the use of key abstract words:
faith, devotage, loyalty, belief, These abstractions are impossible to define precisely.
Textual structure 1
Part 1.
Para1-5: general statement of basic policy
Part2.
Para6-10:addressing different groups of allied nations or would- be natio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摘要:肯尼迪一九六一年的就职演说被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之一,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对政论性演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体学、修辞学领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显得相对匮乏。

本文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被奉为政治演说词经典的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进而发掘了该演说词的语言特征,加深了对演说者演说意图的理解。

文章不仅丰富了政治演说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而且验证了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域特征;语域分析一.引言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的特点较其他形式的公开演说更为突出,表现在其时间的固定性(一月二十日)、地点的固定性(白宫)、演说者身份的固定性(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人)、听众的固定性(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内容的相似性(施政纲领、国内国际形势等)。

此类演说均是历任总统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成果,因此往往成为学者和研究者们科学研究的语料。

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1961年1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堪称政论性演说中的经典。

对该就职演说的研究集中于文体学和修辞学领域,鲜有从语域角度进行的分析。

本文将语域理论运用于对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政治演说词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丰富政治演说词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二.文献回顾语域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

英国籍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此后韩礼德等人将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概念与语言系统相结合,并在其著作中进行阐释从而形成了语域理论。

他将语域(register)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支配语域的情景因素包括三个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国外对于语域的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主要人物韩礼德为代表,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于语域理论的发展研究也功不可没。

以上研究者均对语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与盛行,对语域理论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最先把语域理论引进国内的学者是张德禄,其后,一些学者开始探讨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翻译、诗歌、文体等领域的用途。

张德禄分析了语域理论对于教学的意义,认为根据语域变异理论进行外语教学就是根据情景的变化决定语言的变异的教学法,强调意义决定形式这一基本语言学原理。

陈丽江等认为语域理论对英语写作的语篇连贯有莫大帮助,在英语写作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单纯教学生模仿或套用,或者教词汇和语法,改错句,而要把写作和语域分析结合起来。

程晓堂认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分析英语诗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

屠克应用语域理论对书信体小说进行了文体分析,他认为在文体特征上的区别与语篇的语境是密切相关的。

语境的变化将引起意义的变化,从而导致文体上的变化,也即语言的变化。

其研究侧重词和句法层面,并引入语境和语言意义三个部分。

从以上相关理论可以看出,语域理论与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涉及语境因素的文本或话语,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语域理论对其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讨论。

三.分析方法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一九六零年当选为美国第35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由华盛顿开始了美国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即每届新任总统就职前都要在盛大的典礼前发表就职演说,其场合非常庄严。

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是美国总统演说中的典范,共计1355个单词的演说成为呼吁公民义务和激励型语言的典范,因此作者选取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作为分析文本。

作者将在本部分阐明分析文本的来源并详细介绍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3.1 语料的收集和筛选本文收集的肯尼迪《就职演说》来自《现代大学英语》第六册第七课《Inaugural Address》。

《现代大学英语》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专家们根据当代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经验,精心编写的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

因此语料的来源是真是可靠的。

3.2 分析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趋于成熟,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指的是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在Reid、马林诺夫斯基、弗斯之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家进一步把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认为语篇与情景语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引起语言功能变体成为语域。

韩礼德在他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Languages as Social Semiotic)一书中把语域看成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

”韩礼德一直把语域看做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来支配的。

其中,语场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包括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话语主题;语旨指参与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如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等;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包括修辞方式等,如是口头还是书面的亦或是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个要素决定着语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和语篇意义(textual)。

概念意义通常在句子的及物系统(transitivity)和单词的词汇意义以及各种语言结构等级上的逻辑关系中得到体现;人际意义通常在句子的语气(mode)和情态(modality)系统以及词汇的态度意义和语调系统上得到体现;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接应(cohesion)上得到体现。

语域理论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相关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语域理论中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说词,发掘演说的语言特征,加深对演说意图的理解,试图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四.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说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正处于冷战阶段。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公然以资本主义阵营的首领自居,展开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肯尼迪在大选中获胜,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并做就职演说。

其情景语境的三个因素如下:(1)语场:肯尼迪在白宫就任美国总统所做的就职演说,解释自己的施政纲领,解释世界各国与其立场的同一性。

(2)语旨:说服性,总统用正式的演说的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以获得支持,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选择支持或者反对。

(3)语式:口头演说,语言用词正式,语法结构复杂,句子较长,逻辑清楚,修辞运用较多。

4.1 语场从语场角度来看,总统就职演说必然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一点在词汇上体现的尤明显,如party, power, state, tyranny,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等都是和政治相关的词语。

这是本篇就职演说的突出特点之一。

在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时,就职演说中表达态度的词汇和结构也很突出,如: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e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To those peoples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等分别表达了演说者希望联合一些“老的友好的邦交国”、善待刚刚独立的国家、救济本国贫困人口等的态度和和语气。

4.2 语旨语旨成分是总统用正式的演说的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以获得支持,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选择支持或反对,总统与听众的社会距离大,这就决定了就职演说中正式词汇与结构出现的高频率,同时也决定了句子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祈使句。

因为总统在就职时必须陈述其施政纲领,许下诺言,并要求听众履行自己的义务。

因此,在语言上,正式词和大词如solemn oath,prescribe, foe, abolish, heirs, temper等突出;由词类转换引起的正式体结构较多:(1)动词转名词: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orange.(2)形容词转名词: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这些都表现了语篇的正式文体特点。

另外,句子的语气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由let引导的祈使句。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陈述句主要用以提供信息;疑问句主要用以求取信息;祈使句主要用以交流物品和服务。

就职演说过程中并无求取信息之意,句子多属于陈述句,表示本语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的。

由let引导的祈使句具有“让我们一起做某事”的意义。

由于这种要求是针对将来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愿望(如Let both sides explore what problem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ring those problems which divide us.)和决心(Let the worl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 to friend and foe alike, 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此外,就职演说中句子的主语有些可以用I来担当,但是演说者却主要由we来承担(let祈使句隐含的主语也基本上都是we),如We dare not forget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 “we”在此指肯尼迪与整个美国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