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第六版 第十三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17.沙利文关于人格化的基本描述 18.哈特曼的自我观
19.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观点 20.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区别
第三章 人格特质理论
1.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概念及分类 2.阿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思想
3.卡特尔的特质分类思想 4.卡特尔的研究方法
盖舍尔:“渗透一切的超模式,这个超模式表现有机体的完整性和行为特征的个体性。”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概念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
1
第二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源自1.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2.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3.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4.弗洛伊德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5.荣格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6.荣格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7.荣格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8.荣格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嘘,那个人人格不健全啊??”
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等。
思考:人格=?
人格=尊严? 人格=个性? 人格=人性?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界定
罗列式概念。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
5.米歇尔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6.图式和原型的概念
7.场依存——场独立性的内涵及特征
专 题
1.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压力的概念、主要的压力源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思考:人格=?
“你??你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我这样做对不起我自己的人格。”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0426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掌握人格基本概念、人格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包括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为考生学习相关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人格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从事心理学的专业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共包括十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侧重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和基本概念;第二章是人格研究方法,主要论述人格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测评问题;第三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四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第五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重点介绍数位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大师的理论;第六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了新精神分析理论在焦虑及应对策略、攻击及依恋类型上的相关研究;第七章是特质流派,介绍了特质流派的理论要点及应用;第八章是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范围包括成就动机、A-B 型行为模式、社交焦虑、情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第九章是生物学流派,主要介绍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及应用;第十章是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人格特质的遗传、内外向和进化人格理论等;第十一章是人本主义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的起源、基本内涵和应用;第十二章是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阐述内容包括自我表露、孤独、自尊、独处;第十三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主要介绍了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应用;第十四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性别角色行为、攻击性的观察学习、习得性无助与控制点等研究;第十五章是认知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格中的认知因素及其应用;第十六章是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认知流派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包括性别类型和性别差异、抑郁等研究);第十七章是结论,总结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的六个流派: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
生物学家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他们对人类的动机的描述。
弗洛伊德个人那句性和攻击来描述人的动机而阿德勒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推动人们,他们称之为寻求优越感,其他的所有动机都可以归入其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寻求优越感始于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被认为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人承认才能生存。
从儿童意识到他们很弱小这一刻起,就开始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他们的自卑感。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他把这样划分称为解剖模型。
意识指的是人们正觉察的想法。
但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调集无数想法到意识中。
例如,你早餐吃了什么?你三年级的老师是谁?你上周六晚上做了什么?这些大量的可现信息构成前意识。
但意识和前意识的内容只是构成思维的冰山一角。
我们内心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
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除非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日常行为。
无意识对变态行为的影响很大。
他发现解剖模型在描述人格上有局限。
于是有创立了结构模型,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组成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人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这是人的自私部分,只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
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人格科学》书目信息:•书名:人格科学•作者:[美]珀文著,周榕等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7-5617-2652-X•版次:1-1•出版日期:2001年8月•页数:570内容介绍:《译者序》:“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系统探讨人性的一门学科。
”《序》:“撰写本书的目的,是向学生们介绍当今人格研究领域的状况,同时向他们展示人格心理学家在尝试理解人时所感受到的兴奋和面临的挑战。
”“人是复杂的。
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我们该怎样在系统表达适合于所有人的普遍规律的同时去把握这种复杂和多样性呢?这是人格心理学家面临挑战的本质。
本书所介绍的研究代表了我个人对于我们当前接受这一挑战的看法并且也是这本教科书的重点。
同时,我力求以相关的研究来讨论该领域中流行的一些重要理论,使学生熟悉它们。
在适时表达我个人的观点以及对这些尝试作出评价时,我也力求公正地介绍不同的取向。
”“最后,虽然本书着重介绍那些将自己认同为人格心理学家的学者的工作,但同时也概括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或行为遗传学家的学者的许多研究。
”书籍目录:总序译者序中文版序(附原文)序第一章导论:人格的科学研究三种研究传统人格的临床取向沙可和他的学生弗洛伊德默瑞罗杰斯和凯利临床取向的长处与局限性人格的相关取向高尔顿和其追随者卡特尔和蒋森克人格的五因素模型相关取向的长处和局限性人格的实验取向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华生、赫尔和斯金纳认知取向实验取向的长处和局限性共同的目标,不同的途径三种取向的长处和局限性多种取向并用共同的科学目标主要概念摘要第一篇人格单元第二章人格的特质单元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五因素模型有效证据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自我等级评定和他人评定动机、情感和人际机能人格障碍的诊断遗传学和进化论人格-致性和人—情境之争对行为预测性的启示对特质和因素分析的评价特质是什么?有多少特质?是哪些特质?因素分析这一方法问题描述还是解释?结论主要概念摘要第三章人格的认知单元第四章人格的动机单元第二篇人格的发展第五章人格的天性与教养第六章探索人的生涯第三篇人格研究专题第七章潜意识第八章自我概念第九章从思想到行动的路径第十章情绪、适应与健康第十一章适应不良的人格机能与改变过程第十二章人格评鉴第十三章结论:当前的问题以及人格科学展望参考文献索引《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书目信息:•书名: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作者:[美]斯腾伯格著,俞晓琳,吴国宏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7-5617-2172-2•版次:1-1•出版日期:2000年2月•页数:464内容介绍:智力因为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才具有现今丰富的涵义。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答案

2018年10月28 日星期日整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单选题】在管理当中为了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的关怀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由() 实验得出的结论A、霍桑B、霍布斯C、勒温D、霍兰德我的答案:A2【单选题】行为控制理论是() 提出的A、霍兰德B、斯金纳C、霍桑D、勒温我的答案:B3【单选题】应用心理学之父是()A、迪尔凯姆B、弗洛伊德C、伽利略D、勒温我的答案:D4【判断题】在美国, 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地位很高。
()我的答案:√5【判断题】美国的心理协会50 多个分会全部跟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有关。
()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可应用性1【单选题】逢人只说三分话, 不可全抛一片心体现了沟通的() 。
A、防御性B、差异性C、协调性D、整合性我的答案:A2【单选题】内化阶段是社会态度改变的() 阶段。
A、第二阶段B、最终阶段C、最初阶段D、第一阶段我的答案:B3【单选题】人对事情的态度包括认知, 情感和() 三个方面。
A、情绪B、意向C、观察D、了解我的答案:B4【判断题】认知主体的因素是产生认知偏差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我的答案:√5【判断题】当父母的就应该像父母这就是英国的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提出来的社会角色的问题。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的原则(一)1【单选题】迈克尔·萨克斯作为一名法律心理学家, 主要研究() 心理学A、证人B、法官C、律师D、犯人我的答案:A2【单选题】美国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 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标准是要() 。
A、改善人的生活质量B、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C、改善人的生存环境D、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我的答案:A3【单选题】马斯洛认为研究心理学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 而应该以() 为中心A、心理B、问题D、环境我的答案:B4【判断题】社会心理学不管如何的重要, 在被接受和应用之前必须是别人能够理解的。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学习论范型(learning paradigm)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力量,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验法,强调提出可验证型的假设,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测量行为反应的变化。
本章主要问题:1.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2. 多得拉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3.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一、斯金纳其人斯金纳1904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个律师。
童年时父母很少对他体罚,自幼起创造性很强,自制多种玩具和用具,对机械发明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
他先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想成为一名作家。
他到了欧洲,但很快发现自己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说。
他于是放弃了成为作家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类行为的兴趣。
加上他在欧洲徘徊之际,接触了巴甫洛夫和华生的许多著作,因而他回到美国之后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斯金纳终于在心理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
他为自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发奋攻读心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
斯金纳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斯金纳一生殊荣不断,于1900年8月去世。
主要著作:《有机体的行为》(1938年)《沃尔登第二》(1948年)《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年)《强化的程序》(1957年)《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年)《关于行为主义》(1974年)二、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运用斯金纳箱对动物进行研究,提出了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定义。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师保国Email:baoguoshi@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非善非恶的?(凶杀、战争、弑师)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有某种控制不了的原因所决定的?(自杀,做决定)人的性格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什么是健康人格?(不健康人格)怎样测量人格?(抽象画?小说?问卷)怎样改变异常行为?(抑郁;焦虑;强迫)等等(飞跃疯人院)归结起来,人格研究的主题:1、人性哲学(Humanistic Philosophy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6、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7、人格测量(personality assessment)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专题讲授、录像、讨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
充分利用学员的主动性实施互动教学,创造积极的讨论、学习氛围。
成绩考核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结合。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讨论发言、期中作业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 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 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 的习惯反应。 的习惯反应。 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 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 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 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 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 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社会学习理论引进了“行为 环境——行为相 社会学习理论引进了“行为——环境 环境 行为相 互作用”的概念。也就是说, 互作用”的概念。也就是说,不仅环境会影响我 们的行为, 们的行为,行为也将决定我们会处在什么样的环 境中。 境中。 行为潜能
就是在某一种特定场 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 能性。
期望(E) + 强化值(RV)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
班杜拉的理论与传统行为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 班杜拉的理论与传统行为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 班杜拉强调人格中的认知(内在)方面。 班杜拉强调人格中的认知(内在)方面。 大部分行为是在没有外部强化或惩罚的情况下发 生的。 生的。 尽管人们经常为了得到外部奖励而努力, 尽管人们经常为了得到外部奖励而努力,我们也 会为了获得内部奖励而向我们自己制定的目标而 努力。 努力。
1、相互决定论 、
行为
外因(奖励、惩罚)
内因(信念、思想、期望)
交互决定论
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 是相互影响、 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 个体 联系的。 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 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 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 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 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 生敌意反应, 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 为更有攻击性, 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 初的期望。 初的期望。
行为决定的因素
内部力量还是外部 力量? 力量?
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 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 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 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 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 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
例如: 例如:假设你经 斯金纳对华生所倡导的非常极 常在社交事件中感 端的观点,只是稍稍有所背离。 端的观点,只是稍稍有所背离。 到不自在, 到不自在,当你准备 参加一个晚会时, 参加一个晚会时,你 他承认思维和内在过程的存在。 他承认思维和内在过程的存在。 会感到紧张, 会感到紧张,而 为什么你不去参加聚 在你将要参加一个 会? 盛大的聚会是你可 能会想, 能会想,其实你不认 斯金纳认为, 斯金纳认为,行为不会 识什么人, 识什么人,去前的 因为(你感到) 因为(你感到)焦虑而 最后一刻, 最后一刻,你的 改变,相反, 改变,相反,不去参加 焦虑加剧了, 焦虑加剧了,决定 聚会的决定和焦虑都是 对情境的条件性反应。 对情境的条件性反应。 呆在家里。 呆在家里。
操作条件反射程序
程序 正强化 目的 增加行为 应用 行为之后给以 奖励 负强化 增加行为 行为之后撤销厌 恶刺激 无强化 惩罚 减少行为 减少行为 无刺激 行为之后给以 厌恶刺激或撤销正 面刺激
增加行为频率的 基本强化策略: 基本强化策略: 正强化和服强化。 正强化和服强化。 操作条件反射能 减少我们不希望 能够出现的行为。 能够出现的行为。
(1)塑造 ) 塑造技术是去强化一系列与期望行为想接近的 行为。 行为。 塑造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 塑造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与某一 希望行为相接近的一系列行为来获得某反应。 希望行为相接近的一系列行为来获得某反应。 (2)泛化和分化 ) 被训练去啄大的红圈的鸽子也会去啄橘黄色的 小圈,尽管后一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不高。 小圈,尽管后一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不高。这 一过程被称作刺激的泛化。 一过程被称作刺激的泛化。 如果鸽子去啄橘黄色的小圈是没有得到奖励, 如果鸽子去啄橘黄色的小圈是没有得到奖励, 它很快就学会区分有奖励和无奖励的刺激。 它很快就学会区分有奖励和无奖励的刺激。
朱利安B洛特 朱利安B洛特 B 是发现行为主义方法对人格研究有帮助的人 格理论家之一, 格理论家之一,他也对传统行为主义观点狭 窄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异议。 窄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异议。 洛特认为, 洛特认为,人类行为的原因远比低等动物复 杂的多。要向预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 杂的多。要向预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 就必须考虑知觉、期望、价值观这样的变量。 就必须考虑知觉、期望、价值观这样的变量。 洛特尤其使用行为潜能、 洛特尤其使用行为潜能、预期和强化值来解 释人类的个性。 释人类的个性。
3、观察学习 、
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 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 生外显行为。 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 四个过程: 四个过程: (一)注意过程 (二)保持过程 (三)复制过程 (四)动机过程
五、应用: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 应用: 法
1、对心理障碍的解释 、
强噪音(非条件刺激) 强噪音(非条件刺激) 恐惧反应(非条件反射) 恐惧反应(非条件反射)
一、行为主义 二、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四、社会 认知理论 应用: 五、应用: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 疗法
一、行为主义 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 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
心理学应当研究外显的行为,即 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可预见的、最 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 (华生)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 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 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承认, 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承认,"反应 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但是, "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但是, 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 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也就是心理学把 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 反应, 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 行为的方式。 行为的方式。 华生认为,如果心理学要成为一门学科, 华生认为,如果心理学要成为一门学科, 就必须停止对脑的探究。 就必须停止对脑的探究。那些专注于意 识、精神和思维的研究者并没有投身于 正统的科学研究, 正统的科学研究,只有可观察到的事物 才是合理的、属于科学的研究课题。 才是合理的、属于科学的研究课题。
1.直接强化 1.直接强化 直接强化 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 以强化。 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 到的强化。 到的强化。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 行为时, 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 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 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 情绪反应的唤起。 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 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 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 而感觉到的愉快, 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 化。
1、经典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图解
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是从有机体( 操作条件反射是从有机体(人类或低等动 自发的行为开始的。 物)自发的行为开始的。 操作条件反射关注的是某种类型的后果对 行为出现频率的作用效果。 行为出现频率的作用效果。 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行为出现频率增加, 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行为出现频率增加, 这些后果叫做强化。 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行为频率减少, 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行为频率减少,这些 后果叫做惩罚。
二、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若想了解人格的形 成过程和问题解 决的发展过程, 必须先了解条件反 射的基本原理。 射的基本原理。
传统行为主义者 用学习经验或条 件反射来解释行 为的原因。 为的原因。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 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 类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 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 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 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 反射,称为S 刺激) 反射,称为S(刺激)型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 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 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 操作性反射,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 反应) 为R(反应)型
BF斯金纳(1904—1990) BF斯金纳(1904—1990)是行为主义学 斯金纳 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 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 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 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 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 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 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 包括开门锁、打网球、 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 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 )、身体的定向或 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 态度; 态度; 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 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 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 等; 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 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3、自我效能感 、
根据班杜拉理论, 根据班杜拉理论,人们只有下决心要改变并 付出必要的努力时, 付出必要的努力时,他们才可能改变自己的 行为。 行为。 效能期望比结果期望能更好的预测行为。 效能期望比结果期望能更好的预测行为。 效能期望源: 亲身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 亲身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生 理和情绪状态。 理和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