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教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培训课件

48
(二)临床表现
2、体征
1)心脏杂音:见于90%患者,且杂音易变 2)周围体征: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
结节、Roth斑、Janeway损害
3)动脉栓塞:约5%-30%,见于任何器官组织 4)感染的非特异体征:脾大:30%患者,与病 程有关,贫血:为轻、中度。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 理
一
定义
疾病概述
是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所至的心脏瓣 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 和纤维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 性细胞。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
2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先天或后天性的病变 处,心腔壁或人造瓣膜周围组织.
心脏内膜表面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
33
(四)护理措施
7、心理护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病人树立治疗疾病 的信心。 8、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
34
(五)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 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对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行器械操作前宜预防性 应用抗生素。
4、心理—社会状况
烦躁、焦虑、恐惧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
26
(二)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 3、焦虑 4、活动无耐力 5、急性意识障碍 6、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7、知识缺乏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
27
(三)护理目标
1、体温正常,血培养阴性; 2、食欲正常,营养状况改善; 3、情绪稳定,焦虑恐惧感消失; 4、活动耐力增加,无并发症; 5、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教案首页

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身体状况。
2、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及基本护理措施。
3、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发病原因。
4、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护理诊断。
教学资源
教科书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
见附页
闽东卫校教案
科别
内科护理学
第 单元
第 ―― 学时
教师
刘书议
20-20学年
第 学期
授课日期Biblioteka 授课班级课题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身体状况。
2、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及基本护理措施。
3、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发病原因。
4、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病人的护理诊断。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
•抗生素应用的护理 •观察体温及皮肤粘膜变化 •正确采集血标本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 •大剂量:4~8倍以上体外有效杀菌浓度 •长疗程:至少6~8周 •静脉用药 •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
根据药物 敏感试验
•亚急性者首选青霉素 •真菌感染者选两性霉素B
❖焦虑
加强沟通 耐心解释 心理支持
重点
1.IE的病因 2.IE的临床表现 3.用药护理、血培养 标本采集
难点
IE的辅助检查、治疗 要点
导入情景
王女士,47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 2周前感冒后出现持续低热,T 38.5℃,睑 结膜见瘀点,手指和趾垫处有豌豆大小的红色痛性结 节。超声心动图:心腔内有一10mm大小的赘生物。 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工作任务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指导病人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录
护
概 述
护 理 评 估
理
护
诊
理
断
措
/
施
问
题
概念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 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 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 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 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 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 常受累部位
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多鼓励、 安慰病人
潜在并发症:栓塞
•预防:正确、及时应用抗生素 •心脏超声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绝对 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 •病情监测:观察有无栓塞征象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指导
用药指导
讲解病因、 发病机制 防寒保暖 加强营养 减少病原体 入侵机会
大剂量、长疗程 的抗生素治疗 侵入性操作预防 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概述
染 性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心 ①中毒症状明显。 内 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 膜 破坏。 炎 ③感染迁移多见。
U~18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③联合用药: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联合应用以增强杀菌力。
④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
染 性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
内
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概述
染 性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心 ①中毒症状轻。 内 ②病程数周至数月。 膜 ③感染迁移少见。 炎 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
肠球菌。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评估
染 性
健康史
心
内
膜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染
性
心 内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膜 炎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主要为 败血症表现,病人高热、寒颤、呼
吸急促,皮肤瘀点和栓塞多见;心
脏可闻及高调粗糙杂音。
(精品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三章 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 邻近的大血管内膜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炎症。局部赘 生物的形成,是其特征之一。以心瓣膜受累最为常 见。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3.用药护理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可能产生 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告知病人抗生素是治疗 本病的关键,病原菌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坚持 大剂量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严格按时间用药, 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保护静脉,可使用静 脉留置针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避 免多次穿插增加病人痛苦。
【自测习题及参考答案 】
(2)发热护理:高热病人卧床休息,病室的温度和湿度 适宜。可采用冰袋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并记录 降温后的体温变化。出汗较多时可在衣服与皮肤之间垫 以柔软毛巾,便于潮湿后及时更换,增加舒适感,并防 止因频繁更衣而导致病人受凉。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2.病情观察与对症护理
(3)栓塞的护理: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应绝对卧 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观察病人有无栓塞征象,重点观察 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体温等。当病人突然出现胸痛、 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出现腰痛、 血尿等考虑肾栓塞的可能;当病人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失语、 吞咽困难、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 抽搐或昏迷征象时,警惕脑血管栓塞的可能;当出现肢体突发 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外 周动脉栓塞的可能;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膜动脉栓塞。 出现可疑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诊断
染 性 心 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内 膜 2.潜在并发症 栓塞。 炎
3.知识缺乏 缺乏血培养标本采集、预 防、自我保健知识。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
染 性 遵医嘱用药
心
内 膜 炎
1.物理降温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物 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及时记
5.具有耐心、细致、关爱病人的职业
素质。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概述
染 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心 IE)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和邻近 内 的大动脉内膜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 膜 形成赘生物,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 炎 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
万~400万U静滴,1次/4~6小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
染
性
心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内 膜
①血培养后应及早应用杀菌性抗生素,剂量要 足,疗程要长,一般用药4周或以上。 ②青霉素为首选药。本病的大多数致病菌对青
炎
霉 素 敏 感 , 且 毒 性 小 。 常 用 剂 量 为 1200 万
调口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
染 性 (三)健康教育
心
内 膜
3.教育病人平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 腔和皮肤清洁,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病史;近期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是否有拔牙史;是否做过导尿、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有无静脉药物依赖。
2、评估患者是否有发热、心脏杂音、动脉栓塞等,有无心力衰竭、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等并发症。
3、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有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及其严重程度。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并保持病房安静。
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如有心功能不全,应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3、症状护理:(1)发热的护理:高热患者卧床休息,每 4 小时监测体温一次;体温过高时,多饮水;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出汗较多时应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床单;配合医生选择血培养采血的最好时机,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如发现巨大赘生物,应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以避免赘生物脱落造成动脉栓塞。
密切观察栓塞表现,如偏瘫、失语、动脉搏动消失、腰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一旦出现栓塞,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及抢救。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严格按照时间用药。
5、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稳定情绪。
加强家庭支持系统,使患者获得家人及亲属的更多关心与鼓励。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
2、嘱患者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休息。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
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
3、教会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变化,有无栓塞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业务学习护理课件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和接触患者物品 后。
提高免疫力
医护人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降低感染风 险。
THANK YOU
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 瓣膜是否有赘生物等异常。
进行病原学检测,如血培养、心内膜 活检等,以确定病原体类型。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病房空气新鲜,每日 定时开窗通风,避免交叉 感染。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 、呼吸等指标,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劳累、预防 感染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0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
鼓励儿童和成人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疑似患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 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感染性心内膜炎分类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分为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和慢性感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内膜炎两类 ,其中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为常见 。
流行病学特点
患者人群
季节分布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儿童、老年 人、身体虚弱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 性,但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人体免疫 力下降,容易感染。
传播途径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如皮肤黏膜损伤、注射、手术等途径 ,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 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包括主动脉窦)、脑、内脏、四肢。
4、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最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能力
目标
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
目标
能够熟练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教学重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血标本采集。
教学难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授课地点
阶三、阶五、阶六。
教学方法
1.讲授。
2.情景教学法。
(五)心理护理
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与机制,该病治疗周期较长,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行器械操作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生活指导:嘱病人平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不要挤压痤疮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六、护理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了解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及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的病因及预后。
【学习评价】
1、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用药原则为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要长、选用、用药为主、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
教学程序
时间安排
引入:1分钟 教学过程:35分钟
归纳小结:2分钟 学习评价:2分钟
答疑:5分钟
教学反思
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男性,30岁。因高热一周入院以往尚健康,1年来有注射毒品史。体检眼结合膜有淤点,心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听诊阳性,足底可见紫红色结节,有压痛,白细胞计数12×109/L,血红蛋白80g/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8~10个/HP。
(二)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观察皮肤瘀点、甲床下出血、Osler结节等皮肤黏膜病损及消退情况;观察有无脑、肾、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肢体动脉栓塞。
(三)用药护理
长期、大剂量静脉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保护静脉,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四)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何病?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B斑疹伤寒
C急性肾小球炎
D风湿热
E感染性心内膜炎
【讲授新课】
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性细胞。分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两类。
职业技术学院
《 内科护理学 》教案
系(部)
医护系
授课专业
护理
班级层次
高职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制
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
教师
授课时间
9月1日
9月4日
9月5日
学时
2
授课班级
任务
名称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护理措施。
2、身体状况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隐匿。发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Janeway损害);动脉栓塞;其它表现。
2、并发症:心力衰竭;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神经系统;肾脏。
3、心理-社会状况: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问题。
4、辅助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血培养;超声心动图。
3、如何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板 书 设 计】
四、护理目标
1、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2、病人进食量逐渐增加。
3、病人情绪稳定,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急性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亚急性者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5、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1)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要长、选用杀菌剂、静脉用药为主、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2)外科手术: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有严重心内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焦虑;潜在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间隔1h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立即安排采血,在3h内每隔1h采血1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采血10~20ml左右,同时做需氧和厌氧菌培养。
特征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数周至数月;中毒症状轻;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进展迅速;中毒症状明显;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菌球菌。
1、健康史:有无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二尖瓣脱垂症等病史。近期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是否做过拔牙、导尿、泌尿系器械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有无静脉药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