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设置及施工做法

合集下载

构造柱的设计与施工构造柱施工

构造柱的设计与施工构造柱施工

构造柱的设计与施工构造柱施工构造柱是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简称,它是砌体结构中为了提高其抗震能力,在房屋的适当部位,于砌体内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它与设在砌体中的圈梁共同作用,以提高砌体的抗震能力。

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砖房中,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的规定,已普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但是,我们经常发现钢筋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已形成通病,这里面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的原因,下面就这两方面讨论一下构造柱的设计与施工。

构造柱是按构造要求设置的,它无需计算。

有的设计人员不重视构造柱,因而,在施工图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这主要是对构造柱作用了解不多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构造柱有以下作用:①构造柱可提高砌体房屋的抗剪强度10%~20%②③左右;②构造柱最显著的特点是对砌体房屋延性的提高。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作用,可以把砌体分片包围起来,当砌体开裂后,能迫使裂缝限制在此包围的范围内,而不致进一步护展。

这样砌体虽然有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之继续维持其竖向承载能力,并能继续吸收地震能量,防止砌体结构的四分五裂,散落于地,从而引起水平承载构件(尾盖、楼盖)的随之坠落。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框架结构,但不如框架结构坚固。

③构造柱还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

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马牙槎相连,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钢筋每边伸入墙体至少1m。

施工时,先砌筑砖墙,后浇灌构造柱的混凝土,所以,它能加强纵横墙的连接。

了解了构造柱的作用,我们在设计构造柱时,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首先,完善设置部位。

对于多层砖混结构,在平面上、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均是应设置的部位;其余增设的部位要根据层数多少和烈度大小,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构造柱,确保不缺不漏,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构造柱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构造柱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砌体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要求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 厚墙超过5m 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 3 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 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明天开始实施的那本。

第13.3.4-4 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规范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分对待。

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未提出间距的要求。

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

例如在以往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只要求在两端设构造柱,数十米长的构造柱难以约束墙段的破坏此时构造柱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即使横墙中的构造柱间距一般可能达到11~12 米,构造柱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

构造柱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构造柱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构造柱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构造柱施工顺序:先在构造柱留设位置上植筋,钢筋绑扎,位置一定要保证准确。

然后进行砌体砌筑,留设构造柱位置和马牙槎,最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

重点解释下构造柱的一些施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构造柱应按经确认的构造柱平面布置图进行留设。

大家都知道构造柱与砌体连接处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先退后进,先退后进的目的是保证构造柱根部截面尺寸变大,构造柱根部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构造柱稳定性好。

马牙槎伸入墙体尺寸按60mm-80mm留设,高度不大于300mm,建议马牙槎高200——300mm。

并用切割工具将马牙槎处砌体切割成45°斜角,并打磨整平。

混凝土浇筑时容易捣实,整体观感良好。

为了保证构造柱外观质量,马牙槎应该进行吊线砌筑,保证上下一条直线。

构造柱配筋要求:构造柱纵筋与框架梁连接可以选择预留插筋(在现浇框架梁时预留插筋)、也可以后期植筋(后期在框架梁上打眼,植入插筋)。

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四根钢筋,箍筋采用6mm的一级钢,上下两端钢筋搭接区域箍筋要进行加密,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

构造柱模板安装前,须清理干净落地灰和其他杂物,沿马牙槎粘贴双面胶条堵缝,防止混凝土漏浆,双面胶须弹线粘贴,保证顺直。

构造柱模板必须采用对拉螺杆固定,中间每隔600mm设置对拉螺栓。

构造柱模板一侧上端制作喇叭口,也就是混凝土浇筑口。

构造柱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模板砌体留槎处浇水湿润。

当构造柱上面有过梁的时候,过梁可以与构造柱一起浇筑,这样整体性好。

浇筑口的混凝土应与构造柱一起浇筑,小型振动棒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以及橡皮锤配合敲击模板,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拆除侧模板和卸料口处模板。

模板拆除后要尽快将喇叭口混凝土剔凿掉,留喇叭口就是确保构造柱顶部混凝土密实。

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的多种做法后砌隔墙抗震构造(1)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 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5)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3φ10/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6)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洞口过梁做法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做法详见附图)墙体直拐角做法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构造柱施工工艺

构造柱施工工艺

构造柱施工工艺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DBSJG14—2004《非承重砌体及饰面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第5.1。

27条款及《砌体结构规范》、《抗震规范》等规定:墙长超过5m (纵横墙交接处等等) 时,应于墙中部每隔不超过5m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由于构造柱是在主体框架与砌体工程完成后浇筑的,施工操作工艺比较困难,构造柱砼容易出现蜂窝、露筋及端部砼不密实现象,是制约主体工程质量的一个瓶颈。

下面介绍构造柱几种施工方法,供诸位仝仁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预留构造柱位置砌体施工: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

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m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

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

二、构造柱钢筋安装与砌体拉结筋预埋: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截面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00mm,厚度同墙厚,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可采用Ф6@200。

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混凝土梁或板中。

浇筑主体砼时应准确测量构造柱纵筋位置,确保插筋位置准确。

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可以采用后植筋法预埋构造柱纵筋。

若采用后植筋法施工,钻孔深度60mm,植筋前先用吹筒吹净孔内粉尘,然后注满结构胶液或环氧树脂液,再植入钢筋.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拉结筋间隔不应超过600mm设置2Ф6拉结筋。

蒸压加气砼砌体的拉结筋埋入深度宜为700mm,且拉结筋末端应加弯勾,放置拉结钢筋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比拉结钢筋直径大4mm。

三、构造柱模板安装与砼浇筑:为保证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小型振动棒插入,构造柱模板的对拉螺杆宜设置于构造柱两侧的砌体上,不宜设置于构造柱中.若对拉螺杆设置于构造柱中,会阻碍振动棒的插入.模板安装可分三种方式进行:①构造柱顶部梁高≥800mm的,模板可以满封,端部一侧模板装成喇叭式进料口,进料口应比构造柱高出100mm,浇筑柱砼时应把进料口也满浇,拆模后将突出的砼打凿掉即可。

构造柱施工工艺

构造柱施工工艺

构造柱施工工艺
1、构造柱设计原则:
(1)填充墙长度>5m时,沿墙长度方向每隔4m设置一根构造柱。

(2)外墙与内墙墙交接处,纵横墙交接处.
(3)填充墙端部无翼墙或混凝土墙(柱)时,在端部增设构造柱。

(4)超过2m的门窗洞口两侧。

(5)墙长超过层高2倍的填充墙中部增设构造柱。

(6)框架柱(或构造柱)边砖墙垛长度不大于120时,可采用素混凝土整浇。

2、构造柱尺寸:墙宽×240,配筋为主筋4*10,箍筋¢6@200。

现场主楼已预留插筋,植筋孔深入结构混凝土≥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留槎60mm,并加设拉结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的拉结钢筋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4、构造柱模板用φ14全丝加强螺杆加固,全丝螺杆间距500mm,现浇门窗过梁、女儿墙压顶等水平构件模板用对拉螺杆固定,对拉螺杆间距800mm,并在模板内下侧与墙体接触部位贴密封胶条。

5、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振.。

[笔记]构造柱做法

[笔记]构造柱做法

[笔记]构造柱做法构造柱的多种做法后砌隔墙抗震构造(1) 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 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5) 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3φ10/ (6) 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 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 洞口过梁做法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主筋 12箍筋φ8,60,主筋 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做法详见附图)墙体直拐角做法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
为了增加房屋的稳定性以及整体性,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会将重心放在防震方面,而构造柱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构造柱一般在什么位置呢?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位置
通常会将其设置在外墙的四个角落、错层部位墙体与外纵墙交汇处。

当然它也会因为房屋的层数不同、地震的强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需求不一样而出现一些变化,最小横截面尺寸应当设置为24cm×18cm。

构造柱施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进行这类产品的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按照相关的顺序进行,通常来讲,砌筑墙体也是按照这个工序来,混凝土的施工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来,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构造柱的施工品质更具保障性,增加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安全性。

2、在施工时,第一步通常是需要从柱脚开始的,而角则称为它的最大断面,这时一定要注意跟砖墙贴合在一起,不能预留过多的空隙,否则容易出现豆浆的样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杂物掉入到缝隙中,否则容易给整个工程带来一个不好的形象。

3、为了以后在清洁时能够更为容易一些,在施工时,对于每层的构造柱底部都建议设置一个圈梁,并且在圈梁的上面预留一个砖高的洞口,方便后期在清洁时更容易将污渍去除。

另外在施工时也要注意选择上等的材料,这样不管是在使用方面更放心,同时施工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加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过梁布置:
宽度大于300的预留洞及门窗洞口上部。
(5)拉结筋布置:
砌填充墙与柱或剪力墙连接时,填充墙应沿高度每420mm设2φ6拉筋。
2)构造柱、抱框立柱、圈梁、腰梁、过梁、拉结筋的截面尺寸及配筋:
(1)构造柱截面尺寸及配筋:
A、构造柱截面尺寸:墙交接处或墙端部:墙厚×墙厚;墙中部位置:墙厚×200mm。
(2)受力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搭接长度HPB235级钢筋为1.15×35d、HRB400级钢筋为1.15×40d,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为50%,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7)构造柱搭接区域必须全加密。
(8)抱框柱做法见下图所示
技术负责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B、过梁配筋:洞口宽度≤6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2C8、分布筋6A6;600mm﹤洞口宽度﹤10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2C10、分布筋7A6;1000mm≤洞口宽度≤12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2C8、上部纵筋2C8、箍筋11A6;1200mm﹤洞口宽度≤15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2C10、上部纵筋2C8、箍筋12A6;1500mm﹤洞口宽度≤18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2C10、上部纵筋2C8、箍筋14B6;1800mm﹤洞口宽度≤21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2C10、上部纵筋2C10、箍筋15B6;2100mm﹤洞口宽度≤2400mm时,过梁底部纵筋3C10、上部纵筋2C10、箍筋17B6。
2)构造柱、抱框立柱、圈梁、过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20。
3)砌块墙体与构造柱、抱框立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砌马牙槎应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抱框立柱脚为大断面。每一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200mm,马牙槎凸槎长度不小于60mm。
5)构造柱、抱框立柱、腰梁、圈梁、过梁施工要点:
(1)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砌体工程
工序名称
构造柱、抱框立柱、圈梁、腰梁、过梁、拉结筋施工
交底内容:
1)构造柱、抱框立柱、圈梁、过梁、拉结筋的布置:
(1)构造柱布置:
A、纵横墙交接处;
B、大于5m墙长每隔3m左右;
C、洞口宽度大于2m。
(2)抱框立柱布置:
门窗洞口两侧。
(3)腰梁布置:
所有砌体填充墙在每层墙体的中部增设截面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钢筋砼水平系梁。
B、腰梁配筋:纵筋4C10、箍筋φ6@200。
(4)过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本工程洞口过梁按《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2(烧结多孔砖砌体),型号为GL-1xx2M选用。当洞口紧贴柱或钢筋混凝土墙时过梁改为现浇。
A、过梁截面尺寸:过梁长度:洞口宽度+600mm,即过梁支座长度不小于300mm;过梁宽度同墙厚;过梁高度:洞口宽度﹤1000mm时,过梁梁高90mm;1000mm≤洞口宽度≤1500mm时,过梁梁高190mm;1500mm﹤洞口宽度≤2400mm时,过梁梁高290mm;
(3)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钢筋保护层采用在主筋外侧卡上塑料卡保证。
(4)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且其水平或垂直弯折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
(5)构造柱应与压顶整浇,构造柱内纵筋伸入压顶内31d。
(6)与圈、过梁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柱、墙,应于圈梁纵向钢筋处预埋插筋,锚入柱、墙内不小于35d,伸出柱、墙外不小于700mm,并与圈、过梁钢筋搭接。如下图所示。
(5)拉结筋配筋:
1)本工程7度设防,与后砌填充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除应配合建筑图在砌体位置,按砌体的构造要求预留窗台板、过梁、圈梁拉接筋外,应沿混凝土墙、柱高每隔500mm插2φ6预埋筋,锚入混凝土柱、墙内不小于180mm,每边伸入砌体内≥1/5的墙长,且≥700mm(半地下室外墙砌体全长设置),遇有门洞口时,伸至洞口边。
B、构造柱配筋:纵筋4C10、箍筋φ6@200。
(2)抱框立柱截面尺寸及配筋:
A、抱框立柱截面尺寸:墙厚×100mm。
B、抱框立柱配筋:纵筋2C10、水平筋φ6@400。
C、洞口宽度≥2100mm时,抱框立柱按构造柱处理,小于2100mm时伸过梁即可。
(3)腰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A、腰梁截面尺寸:墙厚×12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