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筑未来”——胃癌的概况及治疗进展 20160531(1)
2023胃癌NCCN指南解读

2023胃癌NCCN指南解读前言指南概述2023年NCCN胃癌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胃癌的诊断与分类2. 胃癌的治疗策略- 早期胃癌- 局部晚期胃癌- 转移性胃癌3. 特殊情况下的胃癌治疗- 老年人胃癌- 合并其他疾病的胃癌患者- 遗传性胃癌指南解读1. 胃癌的诊断与分类NCCN指南强调了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精确分期的重要性。
指南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胃癌分类体系,并根据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胃癌进行分期。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胃癌的治疗策略早期胃癌对于早期胃癌,指南推荐采用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深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切除、腹腔镜辅助切除和开放手术等。
此外,术前化疗和放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局部晚期胃癌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术前化疗、放疗和术后辅助治疗。
指南建议在术前进行化疗和放疗,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可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
转移性胃癌对于转移性胃癌,指南推荐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疗效,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可用性进行选择。
3. 特殊情况下的胃癌治疗老年人胃癌老年人胃癌患者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功能状态和治疗意愿。
指南建议在治疗决策过程中与患者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合并其他疾病的胃癌患者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胃癌患者,治疗策略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疾病和治疗需求。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遗传性胃癌遗传性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家族发病风险。
指南建议对这些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明确遗传风险,并据此制定治疗策略。
总结2023年NCCN胃癌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胃癌治疗建议,旨在提高胃癌的诊治水平。
医学课件胃癌完整版

2024/1/26
18
05 胃癌的预防措施
2024/1/26
19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均衡饮食
建议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避免高盐食品
减少腌制、熏制食品的摄入,以降低胃癌风险。
控制饮酒
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增加胃癌风 险。
2024/1/26
20
生活习惯改善
医学课件胃癌完整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胃癌概述 • 胃癌诊断方法 • 胃癌治疗方法 • 胃癌并发症及处理 • 胃癌的预防措施 • 胃癌的康复与随访
2
01 胃癌概述
2024/1/26
3
胃癌定义与发病率
胃癌定义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消 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倾倒综合征
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一系列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如少量多餐、避免过甜过咸食物等,严重者 需手术治疗。
碱性反流性胃炎
指术后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治疗原则为抑制胆汁反流、保护 胃黏膜和促进胃动力,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等。
25
定期随访与复查
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包括随访时间、检查
项目和注意事项等。
2024/1/26
肿瘤标志物检测
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 如CEA、CA19-9等,以 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情
况。
影像学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 术后恢复情况和发现潜
在问题。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疗效往往有限,且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副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并展望其前景。
一、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1 HER2靶向治疗胃癌中的HER2过表达已被广泛研究,HER2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特拉斐福(Trastuzumab)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胃癌。
研究表明,特拉斐福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1.2 PD-1/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卢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伯替尼(Nivolumab),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
1.3 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克替尼(Erlotinib)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已被用于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1.4 抗血管生成治疗胃癌的生长和扩散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这种分子靶向治疗在一些胃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2.1 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分析,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
这有望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2.2 药物组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单一的分子靶向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胃癌PPT(完整版)(2024)

采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 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 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 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 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 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 理。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 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与周围 脏器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
利用强磁场中放射波和氢核的 相互作用而成像的技术。对软 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多方位 成像,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及评 估手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切除性有一定价值。
2024/1/29
13
放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2024/1/29
放疗适应症
放疗主要用于局部晚期的胃癌患者,旨在缩小肿瘤、减轻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 等。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放疗也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
放疗技术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胃癌的治疗。这些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提高治疗效果。
17
处理方法探讨
吻合口瘘
一经确诊,应立即禁食、胃肠减 压,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同 时根据瘘口大小和引流情况决定
是否需要再次手术。
出血
少量出血可给予止血药物、输血 等保守治疗;大量出血或保守治 疗无效时,应立即手术探查止血
。
肠梗阻
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 、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失衡等;若症状无缓解或
肠梗阻
多因手术创伤、炎症渗出等因素导致 肠粘连所致,表现为腹痛、腹胀、呕 吐及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
2024/1/29
16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 手术时机,避免不必 要的手术创伤。
加强术后护理,保持 引流管通畅,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肠癌胃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肠癌胃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肠癌和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这两种癌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旨在分析肠癌和胃癌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肠癌是指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癌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球有约19.4万人死于结肠癌。
肠癌的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饮食结构、遗传因素、肠道炎症等。
其中,高纤维饮食、低饱和脂肪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在肠癌的易感性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Lynch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是常见的遗传性肠癌综合征。
近年来,肠癌筛查计划的实施在防治肠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大肠镜检查和粪便DNA测试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方法。
这些筛查计划可早期发现肠道息肉和癌症,从而能够进行及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此外,免疫治疗在肠癌治疗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PD-1和PD-L1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肠癌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未来,基因检测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改善肠癌的预后和生存率。
胃癌是发生在胃内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仍然很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有约78.7万人死于胃癌。
胃癌的发展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烟草使用、高盐饮食、酗酒以及遗传因素等紧密相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改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此外,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胃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创新的胃癌治疗方法,可在保持胃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彻底清除肿瘤。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胃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
药物如三吲哌唑、雷莫芦单抗和卡妥珠单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
随着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多更有效的胃癌治疗方法。
综合以上分析,肠癌和胃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但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胃癌治疗的进展

胃癌治疗的五大进展2014-09-29 山西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胃癌靶向治疗新进展自2009年具里程碑意义的TOGA研究首次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延长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OS)期至16个月以来,多项有关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胃癌靶向治疗也是备受关注的内容。
美国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初治晚期胃或食管腺癌患者,ramucirumab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一线治疗较单纯FOLFOX一线治疗未明显改善无进展生存(PFS)[6.4个月对6.7个月,风险比(HR)=0.98,P=0.89]和OS(11.7个月对11.5个月,HR=1.08)。
由此可以看出,与RAIMBOW研究证实的在二线紫杉醇基础上加用ramucirumab可显著延长胃癌患者OS(P=0.047)和PFS(P<0.0001)的可喜结果不同,ramucirumab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并未体现出良好效果。
中国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小分子抑制剂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对于273例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OS(6.5个月对4.7个月,P=0.0149)和PFS(2.6个月对1.8个月,P<0.0001),且患者对阿帕替尼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患者安全有效。
以上数据提示,在胃癌靶向治疗领域,多个靶向药物在不同治疗阶段展现出了较好疗效。
而曲妥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获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素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证据的靶向药物。
抗HER2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HER2在包括乳腺癌、胃癌在内的多个癌肿中表达,其中22.1%的胃癌过表达HER2,且不同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的表达情况不同。
研究表明,抑制HER2信号通路,可抑制细胞生长信号传递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阻止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
胃癌未来的发展趋势

胃癌未来的发展趋势胃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人们对胃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胃癌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早期诊断与筛查、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发展、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首先,早期诊断和筛查是胃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对于胃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高。
未来,人们将进一步研究早期胃癌的生物标记物,发展出更加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如循环肿瘤DNA(ctDNA)、家族遗传、随机术后外周血循环DNA(cfDNA)检测等,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更早地发现胃癌的存在,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随着胃癌相关遗传基因的发现和研究,个体化胃癌筛查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其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未来胃癌治疗的主要趋势之一。
个体化治疗指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特征和基因表达型,制定出最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随着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发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和分子机制,并寻找相应的靶向药物。
未来,胃癌治疗将不再是一种模式化的治疗,而是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和基因变异的特点,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综合治疗也是未来胃癌治疗的重要方向。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
未来,胃癌治疗将更多地采用综合治疗的模式,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
第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是胃癌未来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针对性,增强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将其成功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治疗。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胃癌的免疫治疗机制,并研发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免疫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则是通过针对肿瘤特异性的分子靶点,选择性杀伤或阻断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胃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024版胃癌课件ppt课件

0102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间存在差异。
定义发病率定义与发病率01病理类型胃癌可分为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等类型,其中腺癌最为常见。
02发生机制胃癌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
03转移途径胃癌可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转移至其他部位。
胃癌的病理生理03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胃痛、消瘦、黑便等症状。
临床表现根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胃癌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分期标准胃癌的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
预后评估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方法及流程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特别注意腹部检查。
X线钡餐检查、CT、MRI等。
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与活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体征、家族史等。
常规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等。
胃镜检查和活检是确诊胃癌的重要手段。
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观察胃的形态和黏膜变化。
X 线钡餐检查可清晰显示胃癌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CT 检查对于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价值。
MRI 检查可评估全身肿瘤负荷和转移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PET-CT 检查影像学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可发现早期胃癌。
胃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活检结合超声技术,可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通过胃镜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
030201内镜检查与活检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常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等。
姑息性手术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若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可采用姑息性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胃造瘘术等,以缓解患者症状。
通过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方式:
• • •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微创手术:内镜下切除
Gastric Cancer,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ersion 3.2015
胃癌的化疗
围手术期化疗、术后化疗:
• 手术治疗的补充
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化疗:
• 姑息治疗
积极普查胃癌,早发现早诊治
• 胃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 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胃癌筛查
• 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可有效预防癌前病变
̶ 根除Hp感染,治疗萎缩性胃炎和较大的腺瘤型胃息肉
2008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
高危人群中进行Hp筛查和根除策略 可减少胃癌的发生率
如何确诊胃癌?
• 常见的临床症状
−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 − 消瘦、乏力
− 恶心、呕吐
− 呕血或黑便 − 腹泻
− 便秘
− 发热
1.徐学新,等.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6):574-576. 2.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5):62-71.
胃癌的危险因素
• 残胃
• 胃手术后的残胃,发生胃癌,称残胃癌 • 术后10年发病率显著增高
关注高风险人群,早期发现胃癌
年龄>40岁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 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 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风险高
五者有一
鉴别胃溃疡和胃癌,发现早期胃癌
胃溃疡
年龄
病史 症状 胃液分析 大便出血
胃癌
40~60岁最为常见
病史较短,逐渐加重 疼痛无规律,伴食欲减退, 乏力等 胃酸减低或缺乏 持续阳性
好发于40岁左右
病史较长,反复发作 疼痛规律,抗酸药可缓解 胃酸正常或偏低 并发出血为阳性,治疗后阴性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临床指南 ——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
应警惕胃癌的癌前病变
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
胃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胃息肉
• 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正比关系,癌变率1.2~7.1%
• 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癌变率较高,占15%~40% • 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癌变率更高
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
对症支持
治疗
Gastric Cancer,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ersion 3.2015
胃癌的手术
根据治愈性分为:
•
•
根治性手术
姑息性手术
根据切除部位分为:
• • 胃次全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我国胃癌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2倍
•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现40万例,占世界发病人数 的42% • 胃癌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呈2:1
我国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总数42% 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
1.徐学新,等.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6):574-576. 2.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
1
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
•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 • 40~60 岁人群发病率更高1 • 新发现的胃癌病例,有年轻化的趋势2
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19~35 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
1980s
1.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2.徐学新,等.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6):574-576.
1.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2.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5):62-71.
我国胃癌发现较晚,病死率高
• 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率低,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 90% • 多数病例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5年生存率非常低
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癌前病变不是癌, 但很可能发展成癌 吸烟:胃癌死亡 的催化剂 吸烟 幽门螺杆 菌HP
癌前疾病
胃癌
危险因素
亚硝酸盐 遗传因素
幽门螺杆菌为 Ⅰ类致癌物
烟熏、腌制食品在 胃内转化为硝酸盐 与胃癌相关
饮食
调查发现,胃癌 发病具有家族聚 集倾向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
• 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的人群,感染Hp,发展中国家的 Hp感染率,达70~80% • Hp感染者,发生胃癌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 • Hp根除治疗,可减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胃镜+活检 (金标准)
胃癌确诊的首选方法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胃壁的结构及胃癌的分期
• 胃壁的结构从内到外为
• • • • 粘膜层
• 早期:胃癌,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 中期:癌细胞达到粘膜下层,局部进展期 • 晚期:已侵入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的胃癌,常有远处转移
常用的化疗药物:
• 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顺铂等
化疗的意义:
• • 能够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疗效好
Gastric Cancer,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ersion 3.2015
胃癌的放疗
术前放化疗
术前诱导化疗和放化疗
我国胃癌的严重程度划分:
- 早期胃癌只占18% 胃癌分期 早期 患者5年生存率
80%-94%
66% 23-45%
晚期
<5%
我国胃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
• 我国胃癌死亡率高,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 • 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 • 男性死亡率为20.9/10万,女性死亡率为10.2/10万
死亡率高发地区 死亡率较高地区 死亡率较低地区
目前我国胃癌面临的现状
发病率高,发现晚,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 发病率较高:30~70/10万人
• 病情发现较晚,早诊断率低(<10%) • 转移率高:>50%
• 死亡率高:>30/10万人
• 根治切除率低:<50% • 5年生存率低:≤50%
胃癌常见的临床表现
• 胃癌起病隐匿
• 早期常无症状,易漏诊 • 发现时常属晚期
胃癌的健康教育
C
01 03
内容大纲
ONTENTS
我国胃癌的发病特点
02
警惕各种胃癌危险因素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胃癌
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 胃,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 门 • 功能:
̶ 分泌消化液:胃酸、粘液、消化 酶原等 ̶ 消化食物 ̶ 储存食物
胃癌是怎样的一种癌?
术后放化疗
Gastric Cancer,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ersion 3.2015
观
• 胃癌是发生于胃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 我国每年新发现40万例,约17万人死于胃癌
• 胃癌的特点:
• 多见于40~60岁成人 • 男多于女,比例2~3:1
• 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 尤其是胃小弯处
• 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
Parkin DM,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05; 55:74-108
2010s
我国胃癌有地区差异,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较 集中,农村比城市高出60%-70%1 •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不良生活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 菌感染、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2
不同地区的胃癌发病率的比较 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如饮食习惯、吸烟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