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和诗眼ppt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PPT教学PPT精品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PPT教学PPT精品课件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 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 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 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
真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关术语:清新自然、朴素自然、 多 用口语
(5)含蓄(委婉)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 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 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②前两句写少妇不知
注意:联系全诗 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
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 化写得淋漓尽致,寄予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冲淡(平淡、朴素、直率)
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 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 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 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

古诗鉴赏之“诗眼”炼字ppt课件

古诗鉴赏之“诗眼”炼字ppt课件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
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
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
12
把该字(词)放入原
找出诗中的诗眼
句中并描述景象。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
“冷”。 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
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比喻为呜咽之声。照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
1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 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
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 的窗口.
.
2
何为“诗眼”?
“诗眼”大致分两类: 第一类是一首诗的凝聚点,提示诗
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第二类是诗中最精炼传神
的词语,或者能增强诗歌的形
象性,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
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
3
1.这首诗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第一类)
2.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谈谈你的理解。(第一类、第二类)
3.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
为什么?(第二类)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弄”,扶弄,拟人手法,
怎样找诗眼?
第一类诗眼 找主旨
(一)抓能揭示诗的主旨,能笼罩或 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 字眼。 《赠汪伦》 这首李诗主白要乘写舟友将情,欲但行是,它突出的却是 一个“深忽”字闻,岸以上水踏之深歌喻声情。之深,既形象 又浪漫,桃既夸花张潭又水恰深当地千流尺露,了对汪伦情谊 的诗赞 的美 内。容不所,以而及“且汪深 将伦” “送是 潭.诗 水我眼 之情。 深。它 ”不 与仅“概友括谊了之 17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用PPT课件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用PPT课件
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 4.炼数量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 生词丰。富隽永的诗情。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
数量,还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 5.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
同:
• •
①律② 用叠 词感是拟或使词声是:诗起叠文:强词更有调作生些作用动拟用不形声。外象词两,就种使属:人于增有叠强身词语临,言其其的境作韵
么?
•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经典例题】
• 1、阅读课本典题《秋日还京陕西十 里作》(P136)
• 理解课本归纳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 [附]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开头都四有句哪,些写忧自思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
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2分)借家乡名山的 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 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政治的隐优 ;(2分)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 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
三、四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正面描写雨势凶猛, “卷”“吼”二字正是其集中体现。本诗给人的突出印 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
• 【随堂练习】 • 2.《最爱东山晴后雪》
• 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 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 独特美感;
诗歌语言鉴赏: 炼字
• 一、知识储备
• ①“炼字”的内涵: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 笔,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往往就能 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
• ②炼字,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 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 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赏析时联系全诗 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 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 妙。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PPT课件
39
(2015山东)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20
真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它前能人真认切为透,露释“出看抒词”情字主看人似公平的常形,象实。际你上同非意描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 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敢看的形象。 一个“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21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问:为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最是 平常之句却能最为震撼人心呢?
12
鉴赏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名句的共性:靠形象说理,带给人丰 富的联想和无限的感慨。
鉴赏语言的主要路径:
1、字词的鉴赏 2、技法的鉴赏
13
诗歌语言试题类型
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 。
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 、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炼句)的理解 分析。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 分)
34
参考答案
答:“软”,轻软,柔软之意, 采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是写风软,也 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 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 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表 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35
(2014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点拨释疑
题型分析
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 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 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 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泉水流过穿过峭立的 崖石的声音像在呜咽; 早上清冷的日光照着有 浓荫的青松。
• 答: •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 是呜咽的意思、“冷”是阴冷的意思。 (步骤一) •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 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二) •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步骤三)。
方法点拨
一般动词
见 1、陶潜:悠然见南山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弄 闹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4.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 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剩
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 惊
04江苏 04福建
炼字(诗眼)“空”的分析
关系全篇的字(诗眼)“怨”的分析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诗眼)判断分析
01上海
02上海
集中体现诗歌主题的“愁”字(诗眼)分 析
《早梅》“昨夜一枝开”的“一”字分析
鉴赏诗歌语言之
炼字篇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如何寻找并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 2、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近年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中与炼字、诗眼有关题目统计:
02全国 全诗关键词“折柳”分析
03全国
04全国二
对句中诗眼的判断分析
炼字(诗眼)“闹”的分析
04浙江
一般动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 4.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 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 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吹笛人之心。 (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 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 的内心痛苦。 (由物及人思考) 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景及情考虑)
解析: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 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 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 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 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 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 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 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 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 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 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然的悠闲。 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 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 ) 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 1、陶潜:悠然见南山 (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 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 (体会意境) 勃的生机。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 (感受情趣)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 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 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 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 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 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答 题 步 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 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 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 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描景象)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 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 表感情/谈作用)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 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 地说:‚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小妹 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 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庭坚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 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 起来: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网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
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 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 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 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 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 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 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 「答案」“网”字用得好,网是网住的 意思。作者通过想象、比喻(明手法) 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 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 住春天(描写景象)。这个想象比喻非 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 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 感点明作用)。
2012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 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 “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2004· 江苏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孤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忽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形容词、副词
形容词、副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 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 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 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 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 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题目:本诗最后一 句的“空”字历来 被评论家称道,请 你说说它妙在哪里。
答案:
步骤1:“空”,即“无”、“没有” 的意思, 步骤2:诗中写出芳花自落、小鸟鸣叫 无人欣赏的情景, 步骤3: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和浓浓的惜 春之情。
如何确定关键字
• • • • • • • 找动词或是活用为动词的词语 找形容词 找副词 找数词 找表示颜色的词 找叠词 找拟声词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
思 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物 在 人 非
思念 惆怅 落寞 凄清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 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
古代诗歌鉴赏
——诗眼
什么叫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 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 或全句的字词句。 字词句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杨万里 •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问题: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 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 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 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绿 春风又绿江南岸 老 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空 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红 绿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活用动词
活用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 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到春天的生机形象。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 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见出其动态。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 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 ‚红‛与‚绿‛ 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形象地表明了感 叹时光匆匆,春 光易逝的这份儿 ‚着色的思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