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DOC)
第一章-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DOC)

第一章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第二节卫生监控与记录第三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操作记录的编制第四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与记录示例(略)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食品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其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制定的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以SSOP文件的形式出现。
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SSOP至少包括8项内容: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3、防止食品发生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8、虫害的防治水(冰)的安全食品加工中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
生产中要重点保证: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制冰用水的安全供应饮用水与非饮用水间没有交叉关联一、水(冰)的安全水源标准水的处理监控供水设施废水的排放生产用冰纠偏及纪录水的作用产品组成传送或运输产品清洗产品清洗消毒设施、工器具、容器和设备制冰及镀冰衣饮用水源水源:城市供水安全、优质、可靠防止交叉连接、压力回流、虹吸管回流自供水井水深度、周围环境(粪池、垃圾掩埋场)水井内壁破坏江湖水上游不得有:化工厂、造纸厂、医院和城镇居民生活区等污染排放源两种供水系统并存水的安全(包括冰)水的贮存水塔蓄水池储水罐清洗和消毒:方法、次数和记录安全水的安全(包括冰)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水源,工厂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主要有:加氯处理至少20分种余氯浓度为0.05 -——0。
3 ppm(国标)加氯消毒(氯气、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常氯消毒:1-3mg/L, 30分钟,0。
5—1ppm超氯消毒:10倍于常氯,1-5ppm(严重污染)水的处理折点消毒: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
防止交叉污染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防止交叉污染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一、控制和监测:1.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基本卫生知识培训。
监测频率:雇用新的卫生监督员时。
2.员工的操作不能导致交叉污染。
(包括头发、手的清洁、个人物品的存放、吃喝、靴子消毒)。
2.1员工进入更衣室之前,必须先在换鞋间换上干净的便鞋,进入更衣室后再换上工作靴子;员工进入洗手间时,先在更衣室换上便鞋,再到换鞋间换上自己的鞋子,才能进入洗手间。
2.2员工上岗应戴上发网、帽子、口罩或其它有效的毛发束缚物,不得佩戴戒指、项链等饰物,因其可能掉进食品、设备、包装桶中而造成潜在性危害。
2.3开工前,每次离开工作后和每次弄脏后,员工都应进行洗手消毒。
2.4个人衣服和个人物品不能带入生产车间。
2.5员工不得在生产车间内吃零食、嚼口香糖、喝饮料和吸烟。
2.6在进入加工车间之前,员工应在浓度不低于200PPM氯液的过脚池中对靴子进行消毒。
2.7落地的成品或半成品不能装桶,应报告管理员,由其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符合卫生要求后才能装桶。
任何人发现不良卫生情况时,都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2.8卫生监督员负责对上述情况进行监督。
3.生产过程中由卫生监督员用试纸检查并更换过脚池里的氯液。
监测频率:开工前,生产过程中每4小时1次。
4.不同车间的生产员工不得进入另一车间。
如确需调动,需由管理人员指派,按规定更衣、洗手消毒。
5.卫生监督员检查工厂地面,应保证卫生状况良好,防止污染食品。
6.由卫生员负责在生产过程中把下脚料从生产车间内清理干净。
7.地面平滑倾斜便于排水,卫生监督员检查加工车间地面,确保排水彻底。
8.工厂建筑保修良好,粗加工区、精加工区分开,并有独立的更衣室和洗手消毒间。
9.加工用盐领用、存放符合卫生要求。
10.包装材料存放、领用合理,标记清楚。
11.生产过程流畅,产品不积压。
12.冷库通道畅通,货物堆放合理,没有寄存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的物品。
13.电梯只供货物装载之用,任何员工不得进入电梯里面,(发生故障时,要由专职维修工进行维修)。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水产品HACCP规则的SSOP(123.11)
SSOP应该描述加工者如何保证某个关键的 卫生条件和操作得到满足
SSOP应该描述加工厂操作如何受到监控来 保证达到这些条件和要求
不管加工者是否选择写SSOP,但与加工厂 相关的关键的卫生条件和操作,必须受到监 控
4
监测的频率
FDA水产品HACCP法规没有具体规定卫 生操作和状况监测的频率,然而该教程 推荐的频率提供了确保符合良好操作规 范(GMP)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指南,应 该是适合于工厂以CCP 卫生控制程序(SCP) 良好操作规范(GMP)
17
卫生控制程序(SCP):
是维持卫生状况的程序,一般与整个加 工设施或一个区域有关,不仅仅限于某 一特定的加工步骤或关键控制点。
18
已鉴别的危害-------
-------是与产品本身或某个单独的加工步 骤有关的必须由HACCP来控制的危害。 与加工环境或人员有关的危害一般由卫 生控制程序来控制比较好。
19
区分HACCP与卫生控制程序(SCP)
危害
控制
控制的类型 控制计划
组胺
Scombroid鲭鱼
特定的产品 CCP
的时间和温度
致病菌存活 烟熏鱼的时间和温度 加工步骤
CCP
致病菌污染 接触产品前
手人员
SCP
致病菌污染 限制雇员在生熟区 人员
SCP
之间走动
致病菌污染 清洗消毒食品接触面 厂环境
SCP
23
卫生控制记录
“每个加工厂必须保存卫生控制记录,至 少是记录卫生监测和纠正-----” 21CFR,123.11(c)部分
24
卫生纠正(措施)
加工者“应该”及时地纠正没遇到过的 “卫生”状况和操作。 21CFR,123.11(b)(8)部分
《卫生标准》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

FSSP/SSOP-A富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A版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批准时间:2011年1月10日发布时间:2011年1月10日目录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 (3)02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5)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7)04洗手、手消毒和卫生设施控制程序 (10)05防止外来污染物污染控制 (12)06化学物的标识、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15)07员工健康的控制程序 (16)08虫害、鼠害控制程序 (17)09包装储运过程 (19)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程序1目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产品或产品表面的水,其水源要安全卫生或经过处理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的生产用水是未受手污染的,以保证本公司生产产品的风味.2使用范围厂区及车间内用水3控制程序3..1水源卫生3.1.1车间内加工用水采用自备水井供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GB5749).3.1.2纠偏行动周围环境及污水遭破坏,企业应停止生产,判定破坏时间,将前段时间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食品安全性。
只有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方可重新生产。
3.1.3记录卫生防疫站部门的水质检测报告。
3.2水质的检测3.2.1加工用水安全卫生,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
3.2.2每年至少二次送样到寿光卫生防疫站进行水质检测。
3.2.3车间出水口由设备部人员连续编号,均标识清晰。
3.2.4品控员对水每日进行感官检测(包括色、嗅、味、可见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质量技术中心经理;每周抽查一次微生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按不同编号抽取出水口的水检测,保证一年对所有的出水口都检测到,并将结果记录《微生物化验报告》。
3.2.5监测频率:每周一次。
3.2.6纠偏措施水质检不合格,质量技术中心门应立即采取消毒方案,进行连续监控。
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可以生产。
3.2.7记录微生物化验报告。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操作程序。
它是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SSOP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障生产环境的卫生和食品的安全。
一、人员卫生。
1. 所有从业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必须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2. 所有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头罩和手套。
3. 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以免污染食品。
4. 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如有伤口或生病,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主管报告。
二、设备卫生。
1. 生产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保证设备表面的卫生。
2. 设备清洁和消毒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彻底、全面。
3.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卫生状态。
三、场地卫生。
1. 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 废弃物和垃圾应及时清理,防止积存和滋生害虫。
3. 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清新,有利于食品卫生。
四、原料卫生。
1. 进货原料必须具有合格的检验证明,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 进货原料在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原料及时退货或处理。
3. 原料储存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分堆、标识,确保原料的卫生和安全。
五、产品卫生。
1.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2. 成品在包装前,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产品表面的卫生。
3. 包装后的产品应进行合格的质量检验,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理,确保产品卫生和安全。
六、卫生监测。
1. 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监测,确保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有效实施。
2. 对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七、员工培训。
1. 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第28页
SSOP4:手清洁与消毒,以及卫生设施维护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第29页
SSOP4:手清洁与消毒,以及卫生设施维护
3、洗手消毒设施:
非手动水龙头 在适当地方配置足够数量
水龙头及洗手消毒设施 (每10人一个) 具备皂液和消毒液 配置干手设备或一次性毛 巾、纸巾 提供温热水洗手 配置流动消毒车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第13页
消毒方法
SSOP2:食品接触面清洁
机械除菌
热力消毒
辐射消 毒
超声波
用机械方法从物体 表面,如水、空气、 人和物品表面除掉 污染微生物,即使 不能将微生物杀灭, 但能够大大降低其 数量,惯用方法有 冲洗、刷、擦、抹、 铲除、通风和过滤。
如干烤、烧灼、 煮沸、蒸气等 消毒。
如紫外线消毒 法(每 10~15m2, 安装一只3W 紫外线灯,消 毒时间大于 30分钟)。
SSOP2:食品接触面清洁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第19页
交叉污染起源
SSOP3:预防交叉污染
生、熟产品未严格 分开
B
A 工厂选址及设计不科
学、车间布局不合理
交叉污染起源
C 原料、成品未隔离
卫生操作不妥
E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D 加工人员不良卫生
习惯
第20页
交叉污染预防
SSOP3:预防交叉污染
物流
人流
2.1 隔 离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第9页
SSOP1:水和冰安全性
生产废水 1、对于废水排放,要求地面有一定坡度(1°~1.5°)
易于排水; 2、加工用水、台案或清洗消毒池水不能直接流到
地面,应直接入沟,以预防地面污水飞溅,污染产 品和工具; 3、水流向要从清洁区到非清洁区; 4、地沟(明沟、暗沟)要加篦子(易于清洗、不生 锈)与外界接口要防异味、防蚊蝇; 5、地漏或排水沟出口应使用U形、P形或S形等有 存水弯水封,以防异味。
《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受控状态:非受控本食品有限公司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批准令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全面实现产品质量目标,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出口。
加工企业注册规范》的要求,制订了符合本企业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现予批准颁布,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企业的所属部门和全体职工,必须切实遵守本程序中有关操作,为保证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而共同努力。
总经理:年月日目录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2.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包括工器具、工作服等)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洁、消毒设施和厕所、更衣室设施的维护5.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外部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7.员工的健康8.害虫控制9.环境卫生控制10.检验检测卫生控制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一、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生产用水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
对于任何的食品加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水的安全卫生。
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计划,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表面接触用水来源及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交叉污染问题。
控制和监测:1.本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自来水公司供给的自来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公司送生产用水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全项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正本。
监测频率:每半年一次。
3.公司化验室用余氯数显测定仪测定水管末端游离余氯,一年内对所有生产用水水龙头进行抽样。
当检测结果于低0.05PPM时,公司有自动加氯装置对增压水池水量进行加氯,保证余氯含量符合本行业卫生要求。
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天一次。
4.公司化验室对水质进行感官和微生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查,要求:细菌总数W100CFU/ML(37°C和22°C培养),大肠菌群〈3MPN/L。
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月至少一次。
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文件)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B/0编号:WL-QM-2013-01审核:黄芝华批准:王丽丽大连万莲贸易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13-01-01 实施日期:2013-01-01目录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执行说明----------------------1 SSOP—01 水的安全性---------------------------------2 SSOP—02 食品接触表面卫生---------------------------3 SSOP—03 预防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4 SSOP—04 手部清洗消毒和靴鞋消毒,卫生间设备的维护和卫生保持-----------------5 SSOP—05 防止食品被外来污染物污染------------------6 SSOP—06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标识、贮存和使用--------8 SSOP—07 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9 SSOP—08 鼠类、虫类的防治-------------------------10 SSOP—09 废弃物的处理-----------------------------11 SSOP—10 结构和布局-------------------------------12 SSOP—11 包装、储存、运输的卫生控制---------------13 SSOP—12 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范---------------------13 SSOP—13 消毒液配制使用规定-----------------------16 SSOP—14 清洗消毒频率及负责人的分配表-------------17 SSOP—15 每日卫生检查对照表-----------------------18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执行说明目的:使生产管理人员、加工操作人员能有效的理解、执行和监督检查SSO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第二节卫生监控与记录第三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操作记录的编制第四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与记录示例(略)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食品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其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制定的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以SSOP文件的形式出现。
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SSOP至少包括8项内容: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3、防止食品发生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8、虫害的防治水(冰)的安全食品加工中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
生产中要重点保证: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制冰用水的安全供应饮用水与非饮用水间没有交叉关联一、水(冰)的安全水源标准水的处理监控供水设施废水的排放生产用冰纠偏及纪录水的作用产品组成传送或运输产品清洗产品清洗消毒设施、工器具、容器和设备制冰及镀冰衣饮用水源水源:城市供水安全、优质、可靠防止交叉连接、压力回流、虹吸管回流自供水井水深度、周围环境(粪池、垃圾掩埋场)水井内壁破坏江湖水上游不得有:化工厂、造纸厂、医院和城镇居民生活区等污染排放源两种供水系统并存水的安全(包括冰)水的贮存水塔蓄水池储水罐清洗和消毒:方法、次数和记录安全水的安全(包括冰)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水源,工厂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主要有:加氯处理至少20分种余氯浓度为0.05 --- 0.3 ppm(国标)加氯消毒(氯气、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常氯消毒:1-3mg/L, 30分钟,0.5-1ppm超氯消毒:10倍于常氯,1-5ppm(严重污染)水的处理折点消毒: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
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
利:当原水受严重污染,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果。
弊:水中有机污染物与氯生成三卤甲烷,必须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生产加工用水的要求安全卫生,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的标准国标GB5749-85 (35项)海水国标GB3097-1997软饮料国标GB1079-89欧盟指令80/778/EEC (62项)美国EPA基本饮用水法规水的安全(包括冰)水的监测取样计划每次必须包括总的出水口一年内做完所有的出水口取样方法先进行消毒放水5分钟水的安全(包括冰)水的监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余氯试纸比色法化学方法PH值微生物不同于产品GB5750---85 三料乳糖胆盐大肠菌群的单位为个/L 不是个/100ml 或个/ml 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 35 项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小于100个/毫升培养方法为37℃大肠菌群小于3个/升致病菌不得检出水质监控企业监测项目余氯、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监测频率城市供水全项目2次/年(防疫部门)微生物:至少1次/月自供水投产前全项目检测并合格,以后2次/年(防疫部门)余氯:企业1次/天微生物:1次/周企业至少每月一次进行微生物监测企业每天对水的PH和余氯进行监测当地主管部门对水的全项目的监测报告每年两次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水源,工厂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主要有:加氯消毒(氯气、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常氯消毒:1-3mg/L, 30分钟,0.5-1ppm超氯消毒:10倍于常氯,1-5ppm(严重污染)折点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供水设施供水网络图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严格分开供水口防止水倒流及编号洗手水龙头为非手动使用软管为浅色、不发霉材料,软管口不能拖在地面,不直接浸入水槽中水池、水塔的防尘、防虫鼠、防鸟设施距离地面距离大于2倍水管直径防止水倒流水管管道死水区水管龙头阻断废水的排放污水处理符合环保规定符合防疫规定处理地点应远离生产车间ISO14000废水排放地面坡度易于排水台案及清洗消毒池的排放直接入沟,不能直接流到地面地沟明沟暗沟加篦bi子(易于清洗、不生锈)流向清洁区到非清洁区与外界接口防异味、防蚊蝇水的安全(包括冰)冰制冰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制冰设备卫生、无毒、不生锈储存、运输和存放的容器卫生、无毒、不生锈要进行微生物监测生产用冰制冰水符合饮用水标准制冰用具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存放、粉碎、运输、盛装等必须在卫生条件下进行,防止与地面接触造成污染纠偏及纪录纠偏对上述事项日常监控发现有问题时,必须进行纠偏,直至问题解决纪录水质的监控、设施的维护及其他问题都要纪录,并保持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清洁和卫生程度什么是食品的接触面监控材料和制作清洗消毒纠偏和纪录食品的接触面定义:“接触人类食品的表面和以及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会将水滴溅在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上的那些表面”。
典型的食品接触表面包括加工设备、工器具、刀具、桌面、案板、传送带、制冰机、贮冰池、手套、围裙、包装材料等等。
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食品接触表面包括:直接加工设备工器具和台案加工人员的手或手套、工作服间接:未经清洗消毒的冷库卫生间的门把手垃圾箱等目的:防止交叉污染材料和制作材料要求无毒(无化学物的渗出)不吸水、抗腐蚀不与清洁剂/消毒剂产生化学反应制造方面的要求能被正确地清洁和消毒要求表面光滑,包括缝、角、边常用材料:不锈钢、塑料、橡胶、混凝土、瓷砖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加工设备、器具材料耐腐蚀、光滑、易清洗、不生锈不用木制品、吸水纤维等设计和安装无粗糙焊缝、破裂、凹陷表里如一及时维修保养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通常使用的材料不锈钢、塑料、橡胶、混凝土、瓷砖、工作服、手套也是食品接触面通常应避免的材料木材(微生物的繁殖)含铁金属(腐蚀的问题、生锈)黄铜(腐蚀、产品质量)镀锌金属(腐蚀、化学渗出)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加工设备和器具的清洗消毒首先必须进行彻底清洗除去微生物赖以生长的营养物质确保消毒效果再进行冲洗然后进行消毒消毒剂如: 次氯酸钠100—150 ppm物理方法紫外线、臭氧清洗消毒清洁和消毒地五个步骤清扫(扫帚、刷子)预冲洗:清洁水冲洗清洗:使用清洁剂(类型、接触时间、温度、物理擦洗、水化学)冲洗:用流动的洁净水冲去污物。
消毒:使用消毒剂杀死微生物。
如82℃热水,含氯消毒剂,碘化合物等冲洗:符合卫生条件的水冲洗,减少消毒剂残留。
清洁剂清洗设备、工器具的清洁剂应尽可能具备一下条件:有良好的表面去污力能有效清除表面的食品残渣和污物易被水冲掉,不会对正常腐蚀无毒、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清洁剂的有效性与下列因素有关接触时间(浸泡或泡沫)越长效果越好温度(要防止蛋白质变性)越高越好物理擦洗(刷子、抹布和压力喷枪)物理作用越大越好水化学(水质影响)越清洁越好消毒物理消毒热水消毒(>80℃喷淋表面、或浸泡)蒸汽消毒:蒸汽枪喷射不易达到的接触面化学消毒氯(氯气、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碘季铵盐化物(新洁尔灭)过氧乙酸……食品工厂中通常使用的消毒剂浓度ppm工作服、手套的清洗消毒集中清洗消毒:集中于专用洗衣房消毒。
不同清洁区的工作股分别清洗消毒、存放存放工作服的房间设有臭氧、紫外灯等设施,卫生、干燥、清洁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加工设备和器具的清洗消毒的频率大型设备每班加工结束之后工器具每2—4小时加工设备、器具被污染之后立即进行清洁:去除泥土、残留食物、污物、油脂或其他不应有的物质。
(食品卫生通则)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30W/10-15平方米时间30分钟适用于更衣间、厕所臭氧消毒一般1小时加工车间、更衣间药物熏蒸过氧乙酸、甲醛冷库、保温库10ml/平方米/年监控检测目的:是确保食品接触面的设计、安装便于卫生操作,维护、保养符合卫生要求,以及能及时充分的进行清洁和消毒检测对象食品接触表面的状况;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使用的消毒剂的类型和浓度;可能接触食品的手套和外衣是清洁并且状态良好。
化学检测—消毒剂的浓度(试纸条或试剂盒)验证检查—表面的微生物检测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手和手套手套比手更容易清洗和消毒不得使用线手套,且不易破损清洗消毒的程序、方法、频率和手一样手套的贮存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工作服集中清洗和消毒专用的洗衣房洗衣设备、能力与实际相适应不同区域的工作服分开每天清洗消毒工作服用来保护产品,不是保护加工人员纠偏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纠正(最好现场纠正)纪录每日卫生监控纪录检查、纠偏纪录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工器具清洗消毒几点注意事项固定的场所或区域推荐使用热水,注意蒸汽排放和冷凝水要用流动的水注意排水问题注意科学程序,防止清洗剂、消毒剂的残留三、防止交叉污染交叉污染定义及其来源交叉污染的预防监控纠偏及纪录交叉污染交叉污染的定义:是通过生的食物、食物处理者或食物处理环境把生物或化学污染物转移到食品的过程。
当致病菌或病毒被转移到即食食品上时,通常意味着产生食源性疾病的交叉污染就发生了。
交叉污染的三个方面:员工违规操作造成交叉污染;生的和熟的没有很好的隔离;工厂设计造成的交叉污染。
员工不规范操作是造成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因整理生的产品,然后整理熟的产品(串岗)靠近或在地板上工作,然后整理产品处理完垃圾桶,然而整理产品从休息室回来,没有洗手用处理废弃物的器具来处理产品擦完脸,然后处理产品上厕所不换工作服、鞋,且不洗手防止交叉污染防止发生交叉污染(一)造成交叉污染的来源①工厂选址、设计、车间不合理。
②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
③清洁消毒不当。
④卫生操作不当。
⑤生、熟产品未分开。
⑥原料和成品未隔离。
①工厂选址、设计。
②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
③厂区内不造成污染。
④按有关规定(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如环保局、质监局、卫生监督所等)。
防止交叉污染(三)车间布局①工艺流程布局合理。
②初加工、精加工、成品包装分开。
③生、熟加工分开。
④清洗消毒与加工车间分开。
⑤所用材料易于清洗消毒。
防止交叉污染(四)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①人流: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②物流:流畅,物流包括产品、废料和包装材料等,不造成交叉污染,可用时间、空间分隔。
③水流: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④气流:入气控制、正压排气。
防止交叉污染(五)加工人员卫生操作加工人员造成交叉污染的主要来源:大肠菌沙门氏菌等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人卫生加工人员卫生操作适当的洗手、首饰、化妆、饮食、卫生习惯不能佩带首饰可能造成物理危害,微生物生长不良卫生习惯吃东西,乱摸物品①洗手、首饰、化装、饮食等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