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八上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4871026bd97f192279e95e.png)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增强读图能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
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本节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查找有关本节课的资料,并做好上课的准备。
〖教学过程〗精心导入教师出示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演材料: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
所以,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提出问题孙中山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学生:反映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神。
学生:反映了孙中山在失败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精神。
教师总结指出: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在他的努力下,1924―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主要根据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新课探究黄埔军校的创建教师利用材料继续提问:材料中所说的“军官学校”是哪一所学校?创办者是谁?创办的时间是哪年?学生: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黄埔军校,创办者就是孙中山,创办的时间是1924年5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北师大版

教师设疑
学生思考回答,巩固复习。
二、
尝试
探究
解决
问题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 军校的概况
2、 军校创建取得的成果及影响
3、 选取一些图片资料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图片资料。
三、某某国民政府的成立
1、蒋介石叛变的原因
2、代表的阶级利益
阅读、讨论、归纳
读图分析
看图分析
讲解
分析理解
归纳
三、
第三单元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课题
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个历史事件,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英雄故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行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和理解两个问题。
教法与学法
看图讲解、对比、阅读分析、启发讨论归纳。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复习提问
导入
新课
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形式和斗争的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中国共产党与近代其他政党有什么不同?
课堂练习
Hale Waihona Puke 巩固新知为什么说某某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就失败了呢?
学生练习
思考回答
巩固知识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word教案 (9)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课题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学习目标2.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3.培养学生立志报国、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重点难点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
教法选择导学法、讨论法、谈话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教学时数第1 课时备课总数第 16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意义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一大时间?内容?导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国内革命形势如何?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教师巡视并指导阅读教材69--73页, 完成如下任务1. 了解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时间、地点、目的、意义。
2. 北伐战争的对象、主要战场、意义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及其意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更正,重点讲解:(一). 黄埔军校的创建1. 国民党“一大”召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广州)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补充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
出示黄埔军校图片出示北伐前夕全国形势图、北伐战争进军复习,回顾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教材。
分小组讨论,全员参与,在相互切磋中获得知识。
观看图片,了解孙中山为革命所做的献。
观察,找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官学校成立时间:1924年5月全称:领导人:特点:a. 两湖战场:丁泗桥---贺胜桥---武昌,歼灭吴佩孚。
b. 江西战场:歼灭孙传芳(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五、知识拓展:1. 你知道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主要内容吗?六、当堂训练:(投影出示)七、课堂小结: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从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开始,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格局混战的局面,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国民革命的洪流【教学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弄清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省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4、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革命的贡献。
5、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6、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为什么国民革命失败了。
7、通过学习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做现代文明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教学难点:学会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及理解两个问题:①“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一个政府?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教学过程】【作业布置】1、担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的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2、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A、建立较晚,结构较完备B、采用新式武器,引进西方新式训练C、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并聘请苏联教官D、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4、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时间是A、1925年3月B、1925年7月C、1926年7月D、1927年4月5、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指A、被野心家篡夺了革命果实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从此止步不前D、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习题设计】1、选择题(1)黄埔军校的创始人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2)在黄埔军校的创办过程中,周恩来担任了A、总理B、校长C、政治部主任D、党代表*(3)下列人物中哪个不是北伐直接打击的对象A、吴佩孚B、孙传芳C、张作霖D、陈炯明*(4)被称之为铁军的是A、叶挺独立团B、国民革命军第一军C、国民革命军第三军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5)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的利益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地主阶级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材料题材料: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国民革命的洪流 教案

灌云县光裕中学八年级历史教案2013年月日主备人施建峰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课题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学目标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2、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革命时期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学习先烈们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教学流程备注一、教学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在前一节课上的完美表现,老师历历在目,今天,你们准备好了吗?(生答)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请坐!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学案上的一些问题走进课本,一起去分享搏击知识海洋的乐趣!二、走进课本1、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提出疑问(当提示时间将近结束时,直接由组长写在黑板上)2、教师行间辅导,捕捉信息,矫正反馈3、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注意让学生点评、矫正。
小组成员自觉站起来交流,不足的同组成员立即补充内容一阅读课前提示与69页小字材料,了解:1、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2、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3、国民革命中的主要事件:和内容二关于“黄埔军校的创建”,关注以下问题:(1)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创立者、组织领导机构、学员来源。
(2)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参阅教材中孙中山的原话和小字材料)(3)你觉得黄埔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它与旧式军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后展对联,说明革命性)(4)黄埔军校的创立有何历史影响?内容三关于“光荣北伐武昌城下”,思考以下问题:(1)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主力及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2)北伐战争进程中,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进军路线?(3)北伐战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你认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要指出当时的力量悬殊)内容四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思考以下问题:(1)四一二政变的发动者是谁?(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何时?其性质?它的成立有何重要历史影响?三、感悟文本,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探究一教师引导学生解答疑问,困难时教师给予解答探究二P69页图(让学生先看图,然后思考—讨论—交流)1、请用简短概括性的语言给图片作说明2、图中所示学校的创立者是近代中国产生的第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巨人。
第14课_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

《国民革命的洪流》课堂教学设计
广岩中学叶秋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弄清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
省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革命的贡献。
2、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为什么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做现代文明人。
教学重点: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学会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及理解两个问题:①“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一个政府?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教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电影剪辑、动态地图、音频、图片、文献史料等)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探究课,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文字,史料、形势图和人物肖像,以及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充分展现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创设逼真的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其间穿插教师的情景引导、分析讲解、多媒体辅助、图表教学、史料研讨等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竞赛,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等学习活动。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件事。
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展示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创建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三、情感态度与世界观:使学生认识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报效祖国,做现代文明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国民大革命的两件大事。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功,但大革命却失败,正确理解好。
(2)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教学过程: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创建:孙中山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
2、性质:国共合作的成果。
3、特色: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4、贡献:培养了…(书本)二、北伐战争:1、北伐的主体:国民革命军10万将士。
2、对象:三股军阀。
3、历史背景:大革命的高潮事件。
4、记住一个名将:叶挺5、战果:攻克武汉三镇,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及其性质。
四、知识脉络:1924年1月→→1924年5月→→1926年7月→→1927年4月12日→→1927年4月18日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革命前提→→革命发展→→革命高潮→→转折→→革命失败五、问题解答:1、与旧军校比较,黄埔军校有什么特点?2、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什么人的利益?3、北伐第四军为什么被称为“铁军”?六、《导学全程练》部分题目的指导及课外练习布置。
教学反思(后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弄清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省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革命的贡献。
2、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认识到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从而树立跟党走的信念和增强建立统一战线的坚定信心。
教学重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1、教法:复习提问法、情景引导法、分析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法、图表教学法。
2、学法:归纳法、说看议结合法、乡土教材结合法。
板书设计: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军校的创办2、军校的特点3、军校的贡献二、光荣北伐(1926年7月~1927年4月)1、敌我态势分析2、北伐的战略方针和叶挺独立团的作战3、北伐的胜利进军三、国民革命失败了1、四一二政变2、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内容,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因为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
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47中学孙丹玉教学活动标题|: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所属学科:历史适于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来源于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1924——1927年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没落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历史。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
本课重点: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本科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教材、历史读物、史料的能力,初步掌握读图识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说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就教材内容而言,通过影视作品等学生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等有所耳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更喜欢感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资料,观看北伐战争的影视录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势图、小字、史料、人物肖像图等,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悟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革命时期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学习先烈们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
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和不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阅读教材、识读历史地图以及观看录像等感受体会并理解历史史实,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准备:1、备课中首先应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包括课标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能力层次要求。
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阅有关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的资料,包括多媒体资料、图片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择处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黄埔军校的材料,告诉其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指导其从学校的创立、领导组织机构、办学指导思想、开设的课程、学员来源等方面进行搜集和处理。
学生准备|:课外查阅有关黄埔军校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处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开端?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了解国民革命的含义及国民革命中的主要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学习新课一、黄埔军校的创建教师指出:在电影、电视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黄埔军校的名字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和事,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课前你所查到的有关黄埔军校的情况。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介绍黄埔军校,包括黄埔军校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组织领导机构、课程设置以及学员来源等。
(设计意图: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教材中介绍的较少,而且多是结论性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可以丰富学生对黄埔军校的了解,为下面学习理解黄埔军校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即黄埔军校创立的背静、目的。
指导阅读教材中孙中山的原话,让学生明确其目的是要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小字内容讲述孙中山这样做的原因: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教训,认为依靠军阀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其深受启发,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建黄埔军校。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从而形成关于黄埔军校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学习理解黄埔军校的性质打下基础)1、你觉得黄埔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什么?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前面了解到的有关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组织领导机构、课程设置、办学方针以及学员来源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谈自己的认识。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用孙中山的话说,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枪是怎么样的放法,而且知道枪向谁放。
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在这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卓有成效。
结合教材中周恩来的照片及小字内容,补充介绍周恩来的主要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归纳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的军事学校这一性质,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作用。
)2黄埔军校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并引导理解:例如说出黄埔军校培养出那些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讲述国民革命军的构成及其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1、北伐战争的对象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主力及打击的目标。
接着,出示“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中的小字,指图讲述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所盘踞的主要地区及拥有的军队。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识图、运用地图学会历史的方法,建立时间概念,为下面学习北伐战争过程打下基础)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三派军阀拥兵自重,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国家、出卖国家利益,对内为争夺地盘连年征战不休,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他们成为北伐的主要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补充介绍,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打击这些军阀,从而更好的理解北伐战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2、北伐战争进程教师结合地图讲述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进军路线。
指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力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率先北伐。
播放北伐战争的录像资料,再现北伐战争的过程、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再现历史,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使历史生动鲜活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感知历史)。
3、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学生应该从两方面回答: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将战场由珠江流域推广到长江流域。
(2)你认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战争性质上分析,北伐军进行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其次,国共两党合作,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配合;第三、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屡克强敌,为战争的胜利作出最重要的贡献。
另外,从客观上说,军阀统治不得人心,军阀之间矛盾重重也是站争得以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指出北伐战争中,令我们最为感动的就是北伐将士们那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教师结合教材小字内容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北伐将士们的英雄事迹。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学习先烈们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教师: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中,国名革命军内部却出现危机,蒋介石军事势力不断膨胀,它通过内外的敌人勾结,在他们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四.一二”政变的过程,思考:“四.一二”政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公然向革命的同盟者举起屠刀,意味着棋彻底背叛了革命,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
从而更好的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指出在屠杀革命者的血泊之中,蒋介石于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成立后发布的第一号密令就是“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
指导学生看教材图片,感受国民党屠杀革命者的情景。
最后,组织学生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是个什么性质的政权?(设计意图:在充分讲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所作所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使学生的分析有据可依,真正学会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能力。
3、国民革命的失败组织学生讨论: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后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国民革命的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取代旧军阀,国民革命的任务没有实现,国民革命最后失败了。
3、课堂小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合作,在1924——1927年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的势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中。
那么,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挽救中国革命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4.课堂练习选择题:1、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A、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建议下创建这所军校B、有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在军校学习C、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D、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2、北伐战争所要打击的目标中最终没有受到打击的是A、孙传芳B、吴佩孚C、张作霖D、袁世凯3、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A、蒋介石B、廖仲恺C、孙中山D、周恩来板书设计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课后反思: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只是教育活动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
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就会使课堂教学面貌变得焕然一新。
在本节课关于“黄埔军校”一目的学习中,我采取了指导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掌握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了解掌握。
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的话,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这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从而形成一种大教育观。
学生最终无论在知识掌握上还是方法能力培养上,都会受益匪浅。
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教师有这样的意识,能持之以恒,每节课都能拿出一部分内容,安排部分学生实践,并辅之以一定的评价手段,这不仅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学生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