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1927年元旦武汉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北伐胜利及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周恩来
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
上海工人纠察队庆祝武装起义胜利
1926.10至1927.3,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农民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者分别为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防、正式作战等
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有运输、向导、破坏 项。……有一次在耒[lěi]阳,先日晚间须招运夫600名,农民闻革命招夫,老幼俱来应募。 说明了北伐战争所要实现的“打倒列强、 交通、扰敌后防、参加北伐作战等方式。 次日清晨即行招满。……及北伐军下长沙开始总攻击后,农民更实地上战场。岳阳的农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黄 埔 军 校 宿 舍 一 角
黄埔军校旧址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1924年6月,国民党 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 校。 黄埔军校旧址即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位于 广东省广州市东南20多公里的黄埔长洲岛。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孙中山等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检阅学员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黄埔军校的创建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
国父孙中山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开幕式上发表演说,阐明改组国民党的意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当时很多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国民党员。
1015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川教版

2
本课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初二学生想象力丰富,有表现自己的热情,有强烈 的求知欲,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在经过了一年的历史学习后,初步掌握了 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但对事物的认知仍以感性为主。所以,识记层面的内容,完全可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对于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内容,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启发和引导,才能够达到 相应目标。 识记与理解: 1. 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对象、主要战场; 2. 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并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条件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共产党员和共青 团在中国革命中的不同时期始终体现了其先进性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生跟着唱 生答国民革命运动
生阅读教材 P55--56,找出答案 生看材料,集体朗读对联,并思考 回答
利用其旋律的熟悉 和歌词的不同引起 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 从材料中获得有用 信息的能力
1
对象 2、展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三个军阀的军事实力及国民革命 军的军事实力 组织学生讨论:国民政府应该采取 何种战术打赢这一仗? 3、进一步讨论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的原因? 活动三:交流展示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 民 大 革 命 失 败 的 标 志 是 什 么?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间、建立 者、性质? 活动四:质疑拓展 3、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活动五:检测反馈 多媒体展示题目
生先看大屏幕展示的资料,结合资 料思考,并小组之间讨论
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并认识到共产 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学案2川教版

2.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是(A)
A.北伐战争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鸦片战争
3.下面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国共两党因合作目标不同结束了合作
B.北伐将士不团结
C.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了革命
D.国民党政府脱离了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4.某中学兴趣小组准备去参观黄埔军校校址,他们该去的地方是(B)
A.武汉B.广州C.上海D.南京
5.“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唱响于(B)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6.1927年蒋介石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利益(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1案: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创建黄埔军校(军事准备)。
答案:1924年6月,广州,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活动二:请各团团员认真阅读教材,完成本团任务
答案:“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1927年4月18日,南京,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掌权 的“四大家族”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称其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 质的政权。
总结检测
1.黄埔军校中有一位备受大家尊崇的人物,当时任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他是(B)
A.毛泽东B.周恩来C.孙中山D.蒋介石
自主学习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 主任。军校共办6期,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1、读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2、整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习和探究: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直奉结成反革命联盟;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和经过;冯玉祥誓师参加北伐;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能力要求:(1)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926年春至1927年春,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岁月。
北伐战争的号角震响神州,唤醒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北伐战争的炮声响彻云霄,炸碎了中外反动派的白日梦。
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起了先锋模范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
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
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2.难点分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师: 1926年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放录音)“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是一首什么歌?生:(作各种回答)师: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国民革命歌》。
在嘹亮的歌声中,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开始了。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此目内容是掌握的重点,依据教材内容逐一掌握知识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历史意义:1.背景:(1)“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2)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政治保障。
(3)五卅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奠定了后方基地(5)迫切性: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政权,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4.战况:(1)1926年7月开始。
北伐军攻占湖南,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2)在江西,北伐军南北合击,占领南昌。
福建敌军起义。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
进驻上海,1927年初。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3)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冯玉祥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
(4)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
5.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合作,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即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3)广大北伐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此目内容考纲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内容就行了:1.原因:①国共合作的推动;②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③北伐战争的推动;④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激化了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2.工人运动:①工会组织的发展;②工人纠察队的建立,支持北伐战争;③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取得胜利。
3.农民运动:①组织农民协会;②支持北伐战争;③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政权和武装;④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⑤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此目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掌握,并且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国民革命运动优秀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负责人,理解其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理解其性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图片、地图、对联、讲演辞和视频等)的观察、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历史信息和应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北伐战争得以进行的条件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局势的了解,感受列强操纵下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国民革命的必要性,进一步加深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过程中革命军人尤其是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事迹的了解,感受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认识共产党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体现出的先进性,树立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原因(即北伐战争的原因),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的胜利进军及其主要原因。
难点:结合史实综合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围绕问题设置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讲述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栏目正在播出一个系列节目——《永远的丰碑》。
有没有同学们知道,《永远的丰碑》介绍的是些什么样的人物?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老师注意到,其中有不少的优秀共产党员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有的还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是怎样创建的?北伐战争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国民大革命》,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这段历史。
二、新课教学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发生在大约80年前的中国。
那时的中国政局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政局有何特点?(课件显示图片)图1:军阀割据图图2:军阀混战图图3:农民逃亡图(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处于军阀统治下,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
第10课国民大革命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对南京政府客观评价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国共第一次合作
教师破题:介绍什么是国民革命。(国民国民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旗帜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进行的革命。当时习惯上成为大革命。)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国共合作形成——大革命拉开序幕
(1)1924.1广州
(2)口号: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合作方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4)目标: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
3.创建黄埔军校1924广州
讨论:国共合作形成的主要经历。(小组合作,班级展示)
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板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北伐战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大革命的相关历史。大革命以国共两党合作开始,以国民党背叛革命结束。北伐战争是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南京政府的建立是国民党背叛革命实现独裁统治的开始。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原因:(1)共同的目标使国共两党走到了一起。
(2)各自的革命实践使双方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教师补充材料:中共: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株洲的铁路)工人罢工,1923学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百余次、参加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孙中山: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梁启超、护法运动19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上)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第10课国民革命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对象、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条件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实现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并感受孙中山一切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的博大胸襟,以及他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现实主义眼光;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始终体现了其先进性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月地点:周恩来
在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
主力。
在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在福建战场:攻入浙江,
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
①发动者:蒋介石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