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豆腐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由豆浆凝固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的特点。
豆腐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包括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豆浆制备是豆腐生产的第一步,主要是将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等。
首先,将黄豆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豆子吸水膨胀;然后将浸泡后的黄豆捞起,放入豆浆机中研磨成糊状,同时加入适量清水;最后将豆浆通过过滤材料滤出小豆渣,得到纯净的豆浆。
凝固是豆腐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加入凝固剂。
一般使用石膏作为凝固剂,也可以使用酵母、酒糟等。
将凝固剂与豆浆充分搅拌均匀,使凝固剂与豆浆充分结合。
然后将豆浆放置静置,等待其凝固成块。
凝固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而定。
凝固后的豆腐需要经过压制,去除多余的水分。
将凝固好的豆腐块放入底部有孔的豆腐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压榨机中,施加压力,使豆腐中的水分被压出。
压制的时间和压力根据豆腐块的大小和质地决定,一般为30-60分钟。
压制后的豆腐需要进行成型。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取出,经过切割、造型等加工工艺,使豆腐成为条状、块状或其他形状。
成型后的豆腐需要用冷水清洗,去除表面的沉淀物。
最后,将成型好的豆腐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豆腐的卫生与保鲜。
一般可以选择使用塑料袋、保鲜膜等包装材料,将豆腐包装好后,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延长豆腐的保鲜期。
总之,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了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的掌握与应用,对于保证豆腐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大豆制品,它富含优质蛋白质,
且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在我国以及许多东亚国家被广泛食用。
豆腐
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改进,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
对完善的生产工艺。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豆腐的生产工艺
流程。
首先,豆腐的生产以大豆为原料。
大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
浸泡,去皮,研磨等步骤。
首先,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充分
吸水,软化后去除表皮。
然后将去皮后的大豆研磨成浆,形成豆浆。
接下来,豆浆需要进行煮沸和凝固。
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煮
沸后加入凝固剂,如硫酸钙或硫酸镁,使豆浆凝固成豆腐。
凝固后
的豆腐需要进行压制,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豆腐更加紧实。
随后,豆腐进行切割和包装。
将豆腐块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最后,豆腐需要进行煮熟或加工。
豆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
进行烹饪,加工成各种豆腐制品,如豆腐干,豆腐皮等。
总的来说,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大豆浸泡、去皮、研磨成浆、煮沸凝固、压制、切割包装和煮熟加工等步骤。
这些步骤经过精心设计和不断改进,使得豆腐的生产工艺更加完善和高效。
豆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可以更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豆腐的生产过程。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在现代社会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豆腐的生产工艺会更加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健康。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豆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是大豆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等步骤。
首先,将选购回来的大豆浸泡在水中,一般时间为8-16小时,以便软化大豆,加快研磨制浆的工作。
浸泡后的大豆表面会形成一层豆脂,需要用水冲洗干净。
接下来,将浸泡后的大豆研磨制浆。
这时候可以使用石磨或者机械研磨机进行操作。
大豆制浆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水量,以保持研磨机内的温度适宜,并且还可以防止大豆在研磨过程中产生过高的温度而损害蛋白质。
制浆完毕后,将豆浆倒入锅中进行煮沸熟料。
煮沸熟料主要是为了杀菌、去腥和促进凝固作用。
过程中要保持搅拌,防止煮沸时豆浆糊底部结焦。
煮沸熟料后,将豆浆进行磨浆搅拌。
磨浆搅拌的目的是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解,增加凝固的能力。
此时可以加入石膏或者盐卤来协助凝固。
凝固完成后,将豆腐糊倒入扁盘、木模具等容器中。
这些模具内部通常布有细纹路,可以给豆腐增加美观。
倒入模具后,用一个均匀的重物压在上面,帮助豆腐糊迅速凝固和排汁。
经过一段时间的挤压和凝固,豆腐糊逐渐变硬,在模具上形成统一的形状。
然后,将固态豆腐切成块状,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将切好的豆腐置于一定温度的水中进行冷却。
冷却过程中,豆腐会更加紧实和柔软,胶质和香味也会更加浓郁。
冷却完成后,可以将豆腐放入冰箱冷藏,以便保存和食用。
总的来说,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冷却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时间控制,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各种豆腐的制作工艺

各种豆腐的制作工艺豆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制作工艺有很多种。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豆腐的制作工艺:1. 白豆腐的制作工艺:(1) 准备原材料:大豆、石膏或苏打。
(2) 清洗大豆并浸泡12-24小时。
(3)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和适量的水一起磨成豆浆。
(4) 煮制豆浆:将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搅拌均匀,然后再加热至95度左右。
(5) 加入石膏或苏打:将石膏或苏打溶解在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豆浆中。
(6) 凝固豆腐:待豆浆中的豆腐凝固成块后,用干净的布将豆腐脱水。
(7) 切割豆腐:将脱水后的豆腐块切割成适当的形状。
(8) 煮熟豆腐:将切割好的豆腐放入开水中煮熟即可食用。
2. 嫩豆腐的制作工艺:(1) 准备原材料:新鲜大豆、石膏。
(2) 清洗大豆并浸泡4-6小时。
(3)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和适量的水一起磨成豆浆。
(4) 过滤豆渣:用纱布或滤网将豆浆中的渣滓过滤掉。
(5) 煮制豆浆:将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搅拌均匀。
(6) 加入石膏:将石膏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豆浆中。
(7) 凝固豆腐:待豆浆中的豆腐凝固成块后,用干净的布将豆腐脱水。
(8) 修整豆腐:将脱水后的豆腐块修整成规则的形状。
(9) 切割豆腐:将修整好的豆腐切割成适当的形状。
(10) 煮熟豆腐:将切割好的豆腐放入开水中煮熟即可食用。
3. 滑豆腐的制作工艺:(1) 准备原材料:新鲜大豆、石膏。
(2) 清洗大豆并浸泡4-6小时。
(3)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和适量的水一起磨成豆浆。
(4) 过滤豆渣:用纱布或滤网将豆浆中的渣滓过滤掉。
(5) 煮制豆浆:将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搅拌均匀。
(6) 加入石膏:将石膏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豆浆中。
(7) 凝固豆腐:待豆浆中的豆腐凝固成块后,将豆腐块分成3-4块。
(8) 搅拌豆腐:将豆腐块轻轻搅拌,使其破碎成细小的颗粒。
(9) 过滤豆渣:用纱布或滤网将豆浆中的豆渣过滤掉。
(10) 凝固豆腐:将过滤后的豆浆再次凝固成块。
豆腐制作工艺与原理讲解

豆腐制作工艺与原理讲解豆腐作为我们最常见的家常菜,它的做法多样,营养健康,也是我们最常吃的豆制品之一,它的在加工产品有很多,例如豆腐干、豆腐泡、卤制、油炸和熏制而成的其他豆制品。
大豆腐的制作相对于干豆腐制作简单一些,主要过程一是制浆,利用磨浆机把豆子磨成豆浆;二是点脑,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三是压制成形,利用物理作用使模具内的豆花变成豆腐。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豆腐制作的技术与原理。
△泡豆1、原料处理与浸泡制豆腐的原料以原大豆为佳,大豆经分选、除杂和清洗后进行浸泡,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一般要求吸水后的大豆质量为原来的2·2一3·5倍。
展开剩余83%△单磨组合磨浆2、磨浆与滤浆传统上采用石磨进行磨浆,磨好的豆浆需要用滤布实现浆渣分离,生产效率较低。
目前,较大规模的生产采用浆渣分离磨浆机,长庆隆三连真空吸豆磨浆机,可自动上豆磨豆,直接浆渣分离,生产效率非常高。
△豆浆锅搭配柴油锅炉煮浆3、煮浆煮浆的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的肤链由有序的球状结构转向无序伸展的线性结构,从而形成凝胶原。
另外,大豆蛋白质在煮浆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巨大的分子及其线性的伸展结构都有利于大豆蛋白质分子交联形成牢固的蛋白质凝胶,这为后面的凝固成形打下基础。
煮浆过程中主要的工艺参数为煮浆温度和时间。
豆浆在70℃下加热在凝固成形阶段不会凝固;80℃下加热凝固极嫩;9O℃加热通常豆腐略带豆腥味;100℃加热所得豆腐弹性理想,豆腥味消失;超过100℃加热豆腐的弹性反而不够理想。
所以一般认为加热到10O℃并保温最为理想。
传统的煮浆会形成假沸现象,让人误认为温度已经达到最高,实际温度可能在80℃左右,这样做出的豆腐很不理想,煮浆时间过长会出现糊锅现象,做出的豆腐也会带有焦糊味,所以现在一般都用专业的豆浆锅搭配专业的锅炉来煮浆,例如长庆隆的外入式豆浆锅与柴油锅炉搭配,煮浆快,温度时间可控可调,避免了糊锅或假沸现象。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食品,由黄豆或大豆浆经过凝固加工而成。
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选料、浸泡、研磨、煮沸、凝固、压制和冷却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选料。
选取的黄豆应该色泽饱满,有光泽,完整而无损伤。
好的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豆腐的质地和口感。
然后是浸泡。
将选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8-10小时,以确保黄豆充分吸水,变得容易研磨。
接下来是研磨。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石磨中,添加适量的清水一起研磨,直至形成细腻的豆浆。
黄豆研磨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研磨完成后,将豆浆倒入煮沸锅中。
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豆浆中的细菌,去除生豆浆的生味。
煮沸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温度约为80度。
然后是凝固。
将煮沸后的豆浆倒入凝固容器中,加入石膏或硫酸钙等凝固剂,并进行搅拌,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状。
凝固的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
凝固完成后,将凝固后的豆块(即豆腐)分成小块,分别放入豆腐花和豆腐皮的容器中,经过几小时的压制,使水分逐渐被挤出。
压制的过程中,水分逐渐排出,豆腐块逐渐凝固。
最后是冷却。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即可食用。
以上就是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操作的技巧和时间控制,才能制作出色泽鲜美,质地细腻的豆腐。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浸泡大豆:将黄豆浸泡在冷水中,让黄豆充分吸水并膨胀,通常需要浸泡6至10个小时。
2. 研磨黄豆:将浸泡好的黄豆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石磨机或者食品加工机中进行研磨,直至形成黄豆浆。
3. 沉淀黄豆浆:将研磨好的黄豆浆倒入盆或者大容器中,让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固体豆渣沉淀到底部。
4. 取出豆渣:将豆渣从黄豆浆中取出,通常使用漏网或者手工捞取的方法,保留黄豆浆。
5. 加热黄豆浆:将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度左右,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去除异味和提高黏性。
6. 加入凝固剂:通常使用石膏粉或者醭菜(又称千层藻)作为凝固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黄豆浆中,搅拌均匀。
7. 成型:将凝固后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待其冷却和凝固。
8.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大小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9. 老化:将切好的豆腐放在特定的环境(如冰箱等)中进行保质老化,这样可以增加豆腐的口感和风味。
10. 包装和销售:将老化好的豆腐进行包装,并送往市场上销售。
以上就是豆腐的一般工艺流程,不同地区和个人的偏好可能会有所不同。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注:关键掌握好豆浆的粗细度,过粗影响过浆率,过细大量纤维随着蛋白质一起进入豆渣中,一方面会造成筛网堵塞,影响滤浆,另外,会使豆质品质地粗糙,色津灰暗。磨浆时还要注意调整好砂轮间隙,进行磨料,磨料的同时需添加适量的水。由于蛋白质含在大豆细胞5-10微米的细小颗粒中,为使大豆更好地抽取出来,豆糊的细度以细为好。
注: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原,做不成豆浆。
另外,在浸泡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且该反应中等电点的PH为4.3,加入碱液后,可使其远离等电点,同时又抑制了脂肪氧化酶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在浸泡过程中,也会发生盐析,即其溶液加入碱液后,使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蛋白质会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提取蛋白质的原因:因为蛋白质是胶体,只有胶体才会发生凝聚,从而在后面过程中可以做成豆腐。
在该环节中考虑到了蛋白质的性质。
3、磨浆。
步骤: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电荷反应:在溶液中加入了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简单来说,就是加入卤水后,豆浆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粒子很快聚集形成胶冻状的豆腐(即为凝胶)。
另外,磨浆时须随料定时加水,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于水中,磨浆中磨体会产生热量,加水既可润湿原料,又能冷却料糊,防止大豆蛋白质产生热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豆腐加工工艺主要流程:
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豆腐制作步骤及原理:
1. 清洗大豆。
步骤:取黄豆,去壳筛净。
原理:制作豆腐主要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应当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清除混在大豆原料中的诸如泥土、石块、草屑及金属碎屑等杂物,选择那些无霉点、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为佳。
要选择优质无污染,未经热处理的大豆,以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佳,刚刚收获的大豆不宜使用,应存放3 个月后再使用。
注:大豆浸泡时间与季节有关系。
意调整好砂轮间隙,进行磨料,磨料的同时需添加适量的水。
由于蛋白质含在大豆细胞5-10微米的细小颗粒中,为使大豆更好地抽取出来,豆糊的细度以细为好。
另外,磨浆时须随料定时加水,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于水中,磨浆中磨体会产生热量,加水既可润湿原料,又能冷却料糊,防止大豆蛋白质产生热变性。
原理:为最大限度将经过浸泡好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
就要通过破碎大豆的蛋白体膜(利用剪切力),使大豆蛋白质随水溶出来,形成蛋白质溶胶,即生豆浆。
4过滤豆渣
步骤:滤浆的工艺有两种,即生浆法和熟浆法。
我国北方多采用熟浆过滤法,即先把研磨的豆糊加热煮沸,然后过滤除渣。
南方包括淮南多采用生浆过滤法,即先把研磨的豆糊除去豆渣,然后再把豆浆煮沸。
传统的方法是手摇包。
淮南地区多用细白布口袋,将磨好的豆糊装进口袋并扎好口放在缸口上的木板架上,用力挤压浆糊,直到布袋内无豆浆流出为止。
工厂化的生产线都采用机械滤浆的方法。
原理:滤浆又称分离。
目的是用分离设备把豆糊中的豆浆和豆渣分开,除去大豆纤维物质,制取以蛋白质为主要分散质的溶胶体——豆浆。
5煮浆。
步骤: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
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
豆浆煮到温度达100℃时即可,注意加热要均匀。
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会影响豆浆质量及后面的程序。
煮浆的方法主要有:1、传统的土灶铁锅加热煮浆法。
2、蒸汽加热煮浆法。
原理:煮浆是大豆蛋白质凝固(即点卤)准备的阶段。
煮浆的目的是要使大豆蛋白质产生热
变性,就是生豆浆通过加热,加速蛋白分子的剧烈运动,由于分子间相互撞击,拆断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氢键,因而改变了原有生豆浆中大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即,破坏了外部的水化膜,除去了分子外的双电层,使内部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凝胶。
(即胶凝作用)
生浆加热后,天然的大豆蛋白质就变成为变性大豆蛋白质,使大豆蛋白质粒子呈现不定型的凝集。
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
此外,煮浆可以使胰蛋白酶抑制素、凝血素、皂草甙等多种生物有害物质失去活性,同时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即蛋白质变性);可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提高大豆蛋白中赖氨酸的有效性,减轻大豆蛋白质的异味,消毒灭菌,延长产品的保鲜保质期。
在该环节中考虑到了蛋白质的热变性,蛋白质变性,以及胶凝作用的性质。
注意点:
1.在煮浆过程中,会出现假沸的现象(煮的不透彻),即温度达到94℃时,便沸腾的厉害,让人误解为煮浆完成。
应为100℃时,煮浆才算完成。
94℃的时的煮浆只发生盐析反应。
在后面的点卤过程中,无法形成蛋白质沉淀,不能成团。
2.在煮浆过程中,可能会煮的时间太长,从而使多肽分解,形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并不是胶体,在点卤过程中也无法形成蛋白质沉淀,所以为减少氨基酸的生成,可在煮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HCO
3.
煮浆过程中,时间。
温度,搅拌,用什么溶剂都会对煮浆产生影响,应加以注意。
该环节利用了蛋白质“加热时间过短,盐析;加热时间过长,分解”的性质。
6、点卤
步骤: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常用凝固剂:
1.石膏:石膏的化学名称为硫酸钙( CaSO4 )以市面上的石膏粉点浆为宜。
一般情况 5KG 大豆需石膏粉 0.15-0.2kg 左右,加400g 水调和均匀倒入豆浆,迅速搅拌,有豆花出现时即停止搅拌。
2.卤水用卤水作凝固剂,蛋白质凝固速度快,操作不宜掌握,巧点卤水,以 5kg 干豆为例,放浆前在浆桶底部撒约 60g 食盐,待温度下降至 85 摄氏度,分 2-3 次倒入泡好的卤水,卤水用量 50-70g 卤水干片 50g 温水泡开,加少许内脂豆腐(35g 左右)。
原理: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入卤水或
石膏水,使其发生聚沉现象。
能使胶体发生聚沉的物质叫聚沉剂。
即,豆浆(胶体)遇到卤水(电解质)发生聚沉,形成豆腐(凝胶)。
电荷反应:在溶液中加入了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简单来说,就是加入卤水后,豆浆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粒子很快聚集形成胶冻状的豆腐(即为凝胶)。
点卤就是把凝固剂按一定比例和方法加到煮熟的豆浆中,促使大豆蛋白质由溶胶转为凝胶,影响胶体的胶凝强度。
点浆的过程也就是把豆浆变成为豆腐的过程。
该环节中考虑到了蛋白质的凝集反应,和胶体的性质。
7、成品。
步骤:豆腐的成型,主要有破脑和压制两道工序。
破脑,也叫排脑。
由于豆腐脑中的水多被包在蛋白质网络中,不易自动排出。
因此,要把已形成的豆腐脑做适当的破碎,目的是排除其中所包含的一部分水。
淮南八公山豆腐的排脑,就是把养好的豆腐脑,有序地排放进竹筛的包单布里,通过包单和竹筛排出一部分水分。
压制,也叫加压。
可用重物直接加压或专用机械来完成。
通过压制,可压榨出豆腐脑内多余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保持一定程度弹性与韧性的豆腐了。
原理:成品就是利用压制将多余的浆水除去,以达到豆腐的纯度,保持其弹性与韧性。
食品112班7号沈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