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氧甲叉氰乙酸乙酯

乙氧甲叉氰乙酸乙酯
乙氧甲叉氰乙酸乙酯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具有强刺激性。本产品遇火会释放一氧化碳、氰化

乙酸乙酯实验报告

青岛大学实验报告 2011年11月30日姓名唐慧系年级08级应用化学组别同组者 科目有机化学题目乙酸乙酯的制备仪器编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以及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学会回流反应装置的搭置方法。 3.复习蒸馏、液体的洗涤与干燥、分液漏斗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本实验用冰醋酸和乙醇(过量)为原料,利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使反应顺利进 行。除生成乙酸乙酯的主反应外,还有生成乙醚等的副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2.物理常数 名称相对分 子质量 性状 折射 率 相对 密度 熔点/℃ 沸点 /℃ 溶解度/g·(100mL溶剂)-1 水醇醚 冰醋酸60.05 无色 液体 1.3698 1.049 16.6 118.1 ∞∞∞ 乙醇46.07 无色 液体 1.3614 0.78 -117 78.3 ∞∞∞ 乙酸乙酯88.1 无色 液体 1.3722 0.905 -84 77.15 8.6 ∞∞ 2CH3CH2OH 浓H2SO4 140℃ (CH3CH2)2O+H2O CH3CH2OH 浓H2SO4 170℃ CH2=CH2+H 2 O CH3COOH+CH 3 CH2OH 浓 H2SO4 CH3COOCH2CH3+H2O

3. 乙酸乙酯的三维结构 乙酸乙酯三维图像 三、仪器试剂 仪器:100mL 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分液漏斗,水浴锅,维氏分馏柱,锥形瓶,接引管等。 试剂: 名称 规格 用量 冰醋酸 化学纯 50mL 乙醇 95% 50mL 浓硫酸 化学纯 50mL 碳酸钠 饱和溶液 50mL 氯化钠 饱和溶液 50mL 氯化钙 饱和溶液 50mL 硫酸镁 无水固体 10g 四、实验装置 五、实验流程 反应装置 蒸出装置 蒸馏装置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2) 二、概述 (2) 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 (2) 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 (3)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 (4) 1、酯化法 (4) 2. 乙醇脱氢歧化法 (5) 3、乙醛缩合法 (6) 4、乙烯、乙酸直接加成法 (7) 5、确定工艺方案及流程 (8) 四.工艺计算 (8) 4.1. 物料衡算 (8) 4.2 初步物料衡算 (10) 五. 设备设计 (16) 5.1 精馏塔Ⅱ的设计 (16) 5.2最小回流比的估算 (18) 5.3 逐板计算 (20) 5.4 逐板计算的结果及讨论 (20) 六. 热量衡算 (21) 6.1 热力学数据收集 (21) 6.2 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 (23) 6.3 校正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对塔Ⅱ) (26) 表10校正后的热量计算汇总表 (32)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乙酸乙酯车间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产品规格:纯度99% 4.年生产能力:折算为100%乙酸乙酯1880吨/年 5.产品用途:作为制造乙酰胺、乙酰乙酸酯、甲基庚烯酮、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香料、合成药物等的原料;用于乙醇脱水、乙酸浓缩、萃取有机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中;食品工业中作为芳香剂等。 由于本设计为假定设计,因此有关设计任务书中的其他项目如:进行设计的依据、厂区或厂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原料的供应、技术规格以及燃料种类、水电汽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关系、建厂期限、设计单位、设计进度及设计阶段的规定等均从略。 二、概述 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 乙酸乙酯又名乙酸乙酯,乙酸醚,英文名称Ethyl Acetate或 Acetic Ether Vinegar naphtha.乙酸乙酯是具有水果及果酒芳香的无色透明液体,其沸点为77℃,熔点为-83.6℃,密度为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乙酸乙酯的重要用途是工业溶剂,它是许多树脂的高效溶剂,广泛应用于油墨、人造革、胶粘剂的生产中,也是清漆的组份。它还用于乙基纤维素、人造革、油毡、着色纸、人造珍珠的粘合剂、医用药品、有机酸的提取剂以及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料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此外,还用于木材纸浆加工等产业部门。对于用很多天然有机物的加工,例如樟脑、

乙酸乙酯实验注意事项

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实验 1.向试管中加入化学试剂的顺序:在试管里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的混合物,然后一边 摇动试管一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 (或者:在试管里先加3ml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的冰醋酸)注意:浓硫酸一定不能最先加入试管,其原因是:防止因浓硫酸的稀释放热而导致液体局部 过热发生飞溅。 2.为防止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入2~3块碎瓷片 3.试管中所装药品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使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有利于平衡右移,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对试管加热的方式:小火均匀加热(目的:尽量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 5.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6.反应结束后,振荡收集的试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 分层,上层是无色、透明、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并闻到香味 7.所得产物中含有的杂质有:乙酸和乙醇 8.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中和乙酸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醇的溶解度,使溶液分 层便于分离 9.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如何除去: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分液 10.导管的作用:导出乙酸乙酯,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导气和冷凝回流) 11.导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一下的原因:防止加热不均匀而产生倒吸现象 12.乙醇过量的原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适当增加廉价原料乙醇的用量,是反应尽可能向 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成本较高的乙酸的转化率 13.在酯化反应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是平衡向酯化反应的方向移动 ①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加醇或羧酸的用量,具体应视反应物易得到,成本较低而 定,如制乙酸乙酯增加乙醇的浓度 ②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加热,及时蒸出生成的酯;使用浓硫酸吸水 14.炖鱼时常在加醋之后再加些料酒的原因:乙醇和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带有香味的酯 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实验 1.向试管中加入化学试剂的顺序:在试管里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的混合物,然后一边 摇动试管一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 (或者:在试管里先加3ml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的冰醋酸)注意:浓硫酸一定不能最先加入试管,其原因是:防止因浓硫酸的稀释放热而导致液体局部 过热发生飞溅。 2.为防止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入2~3块碎瓷片 3.试管中所装药品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使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有利于平衡右移,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对试管加热的方式:小火均匀加热(目的:尽量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 5.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6.反应结束后,振荡收集的试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 分层,上层是无色、透明、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并闻到香味 7.所得产物中含有的杂质有:乙酸和乙醇 8.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中和乙酸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醇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 便于分离 9.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如何除去: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分液 10.导管的作用:导出乙酸乙酯,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导气和冷凝回流) 11.导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一下的原因:防止加热不均匀而产生倒吸现象 12.乙醇过量的原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适当增加廉价原料乙醇的用量,是反应尽可能向 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成本较高的乙酸的转化率 13.在酯化反应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是平衡向酯化反应的方向移动 ①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加醇或羧酸的用量,具体应视反应物易得到,成本较低而定, 如制乙酸乙酯增加乙醇的浓度 ②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加热,及时蒸出生成的酯;使用浓硫酸吸水 14.炖鱼时常在加醋之后再加些料酒的原因:乙醇和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带有香味的酯

乙酸乙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乙酸乙酯 化学品英文名:Ethyl acetate 企业名称: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安徽省安庆市皖河大道7号 邮编: 246001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如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2. 标签要素: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防范说明: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 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使用 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 面罩。 【应急响应】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 肤/ 淋浴。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脱掉玷污的义务,清洗后方可 再用。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舒适姿势休息。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 的取出,然后继续冲洗。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食入:漱口,呼救解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火灾时:用干砂,干粉或抗溶性泡沫扑灭。 【安全储存】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保持低温。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遇强氧化剂或明火有火灾危险,高温天气下暴露在空气中有自燃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吸入可能有害。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蒸气可引起睡意和眩昏。摄入:误吞对人体有害。皮肤: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可能造成皮肤刺激。眼睛: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污染水源。

氰乙酸乙酯MSDS

氰乙酸乙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646 CAS: 105-56-6 中文名称: 氰乙酸乙酯 英文名称: ethyl cyanocaetate 别名: 分子式: C5H7NO2;NCCH2COOCH2CH3 分子量: 113.12 熔点: -22.5℃沸点:206~2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6 蒸汽压: 110℃ 溶解性: 微溶于水、碱液、氨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制药工业,染料工业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低浓度时实验动物有呼吸急促、流泪、嗜睡、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浓度稍高还可出现呼吸困难,侧卧,眼球突出;浓度高时出现极度呼吸困难,痉挛,死亡。可经皮吸收引起中毒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400~3200mg/kg(大鼠经口);LC5055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的或易燃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休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氰化物)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乙酸乙酯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乙酸乙酯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C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机程序; 2、掌握内标法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分离原理: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度不同,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按先后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在此法中,载气 ( 是不与被测物作用,用来载送试样的惰性气体,如氢、氮等 ) 载着欲分离的试样通过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使试样中各组分分离,然后分别检测。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日本岛津GC-14B,温岭福立9790A; 试剂:乙酸乙酯,乙醇,正庚烷(内标)。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I 色谱柱:DB-1色谱柱,30m*0.53mm; 柱温:100℃;进料:150℃;FID:150℃; 载气:N2:100KPa;H2:30mL/min;空气:400mL/min;尾吹气:30mL/min; 进样量:0.5uL 色谱条件II 色谱柱:5%OV-101/chromsorb WAN DMCS 80-100目,0.5m*2mm; 柱温:150℃;进料:150℃;FID:150℃; 载气:N2:30mL/min;H2:30mL/min;空气:400mL/min;进样量:0.5uL。 计算方法:内标法。 2、开气,开机; 3、点火,查看基线; 4、进样分析; 5、关机,关气。

乙醇度数含量对照表

酒精生产技术问答 11. 常用酸、碱系数表 12. 糖度、温度更正表 13. 酵母细胞简易统计表(一) 14. 酵母细胞简易统计表 (二) 17.淀粉质原料化学组成参考表 18.酒精中常见杂质物理系数表 1. 3. 5. 7. 表 纯酒精物理系数表 酒精蒸汽的重度和比容 酒精浓度、温度校正表 不同浓度的酒精与纯酒精的折算系数 9.灭菌温度和时间关系表 2.食用酒精的国家标准 GB 10343 — 89 4.蒸馏酒及配制酒国家卫生标准 6.酒精比重与百分含量对照表 8.稀释酒精浓度至50% (容量)换算表 10.波美度、糖度、比重换算表 15.饱和水蒸汽压力与温度换算表 16.常用化学药品浓度表

项目类别优级普通外观透明液体 色度,号w10 气味无异臭n 乙醇,%(V/V) 硫酸试验,号w10 80 氧化试验,分钟30 15 醛(以乙醛计),g/100mL w 杂醇油(以异丁醇异戊醇),g/100mL w 甲醇,g/100mL w 酸(以乙酸计),g/100mL w 不挥发物,g/100mL w 重金属(以Pb), mg/L w 1

附表4 蒸馏酒及配制酒国家卫生标准GB n47—77 指标名称指标感官指标透明,无异臭 甲醇以粮谷为原料者g/100ml 以苕干及代用品为原料g/100ml 杂醇油g/100ml 氰化物以木薯为原料(以HCN计)< 5mg/1000ml 以代用品为原料(以HCN计)< 2mg/1000ml 铅mg/1000ml (以Pb 计)<1 食品添加剂按GBn50- 77 酒度(容量% 60°注:高于或低于60°酒度的,按酒度60°折算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酯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2. 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分馏柱的作用。 3. 进一步练习并熟练掌握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H 22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4 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 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四、 实验装置图 蒸馏装置 五、 实验流程图 4ml 乙醇5ml 浓硫酸2粒沸石 10ml 8ml 73-80 的馏分,℃ 六、 实验步骤 在100ml 三颈瓶中,加入4ml 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口安一长的刺形分馏柱(整个装置如上图)。 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 乙醇和8ml 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 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

有机合成题1[1]

合成题 1、由苯和苯酚合成: N O 2N N OH 2、.由甲苯合成: CH 3NO 2 3、由苯和乙醛合成: N CH 3 4、由丙二酸二乙酯,甲苯及其它试剂合成: CH 2CHCH 2OH CH 3 5、由甲苯合成: CH 2CH 2NH 2 6、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N C H 3CH 3 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COOH 8、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9、由丙烯醛合成2,3-二羟基丙醛。 10、由苯酚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CH 2CH 2CH 3 OMe 11、以环己醇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O O O 12、由苯酚和不超过三个碳的化合物合成: OH OMe OH 13、由环己醇合成: Br Cl Cl 14、由硝基苯合成4,4′-二溴联苯。 15、由甲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OH O 16、.由苯合成1,2,3-三溴苯。 1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NH 2 CH 2 18、用苯胺为原料合成:

Br Br Br 19、由甲苯合成2-溴-4-甲基苯胺。 20、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环丁基甲酸。 21、由苯合成4,4′-二碘联苯。 22、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NO 2 Br Br 23、由苯甲醛和苯乙酮经羟 醛缩合反应制备(CH 2 ) 3 24、由苯甲醛和苯乙酮制备 O 25、由制备COOH 26.用丙二 酸二乙酯制备Ph Ph COH O 27、由OH 合成 OH Br 28、由CH 3 合成 CH 3 NO 2 Cl 29、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五个碳的化合物为原料 合成CH3 O 30、以苯甲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31.由 H C H 3 合成 D C H 3 CH 2 CHC O 3

必修二乙醇乙酸及乙酸乙酯练习题

乙醇、乙酸及乙酸乙酯练习题 1.下列物质在Cu或Ag催化作用下不能发生去氢氧化的是() A.CH 3CH 2 CH 2 OH B.CH 3 OH C.(CH 3 ) 2 CHOH D.(CH 3 ) 3 COH 2.(双选)下列物质在浓H 2SO 4 作用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 3OH B.(CH 3 ) 3 COH C.(CH 3 ) 3 CCH 2 OH D. E. 2.(双选)将铜丝灼烧变黑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且质量不变的是 A.HNO 3B.CO C.C 2 H 5 OH D.H 2 SO 4 3.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 A.HOCH 2CHOHCH 2 OH B.CH 3 OH C.CH 3COOCH 2 CH 3 D.CH 3 COOH 4.(双选)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底下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5.0.1moL的某羧酸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共3.4mol,该羧酸是() A.C 15H 27 COOH B.C 15 H 31 COOH C.C 17 H 31 COOH D.C 17 H 33 COOH 6.乙二酸(HOOC﹣COOH)俗称草酸,具有还原性,用20ml 0.1mol/L的草酸溶液恰好将0.004mol的VO 2 +还原,而还原的产物VO n+中,n值为() A.5 B.4 C.3 D.2 7.橙花醇具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标准状况) 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 8.热播电视剧《走西口》中有翠翠女扮男装在杀虎口醋作坊受重用的情节,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它不是一元羧酸 C.乙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酯化反应 D.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9.每逢佳节倍思美味佳肴,食醋是一种生活必备的食品调味剂.淘气的胖胖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他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

乙酸乙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乙酸乙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乙酸乙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5 - 1.1项目背景 (5) 1.1.1 项目名称......................................................... - 5 - 1.1.2 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 - 5 - 1.1.3企业法人 ......................................................... - 5 - 1.1.4 项目背景......................................................... - 6 - 1.1.5研究工作依据 ..................................................... - 6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6)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6 -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7 - 1.2.3 厂址............................................................. - 7 - 1.2.3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7 - 1.2.5 环境保护......................................................... - 7 -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8 - 1.2.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8 - 1.2.8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 - 8 - 1.2.9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8 -1.3存在问题及建议.. (9) 第二章市场预测........................... - 9 - 2.1市场调查 (9) 2.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9 - 2.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0 - 2.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1 - 2.1.4 产品价格调查.................................................... - 12 - 2.1.5 国外市场调查.................................................... - 12 -2.2市场预测 (12) 2.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12 - 2.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 13 - 2.2.3 价格预测........................................................ - 15 -2.3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15) 第三章建厂条件与厂址选择................ - 15 - 3.1原料供应 (15) 3.1.1 生物质原料...................................................... - 15 - 3.1.2 纳米金催化剂.................................................... - 16 -3.2厂址选择分析 (16) 3.2.1 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况.................................. - 16 -

有机合成题

专题总结------有机合成题 一、引言 1.设计合成路线的3个指标 (1)途径简捷;(2)原料易得;(3)总产率高。 2.设计合成路线的步骤和方法 (1)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切断” ①化合物的类型分析目标化合物是哪一类(如酯、醛、酮、醇、醚)。例1:用简单的原料合成 分析: 解: 例2:由简单化合物合成 分析:

②碳架分析碳链是开链还是环状,是增长还是缩短,碳架是脂环、芳环还是杂环。 例:从乙烯、丙烯合成正辛烷 分析: 解: ③分子的立体构型 例:从乙烯、丙烯合成顺-4-辛烯、反-4-辛烯 分析: (2)选择廉价、易得的原料 例:用简单的化合物合成

分析: 解: (3)注意基团保护例1: 解: 例2:由甲苯制备 解: 例3:完成转化

(保护酮羰基) 解: 例4: 完成转化 (保护醛基) 解: 二、增长碳链的方法(形成碳-碳键的方法) 1.亲核取代 (1)卤代烃氰解——制多一个碳的羧酸 (增加一个C的羧酸) 例:由丁二烯合成己二酸。 解: (2)卤代烃与炔化钠反应

例:由乙烯、丙烯制正辛烷。 (3)三乙负离子与卤烃反应——制甲基酮 (4)丙二负离子与卤烃反应——制取代乙酸 2.亲核加成 (1)格氏反应 (2)醛、酮加氰氢酸 (3)羟醛缩合 (4)Perkin反应 (5)Knoevenagel反应 (6)Reformasky反应——制β羟基酸(酯) (7)Claisen酯缩合反应 (8)Michel加成 3.芳环上亲电取代

4.其他方法 (1)环化加成 例:由丁二烯合成己二酸。 (2)重氮盐放氮 (3)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制多一个碳的羧酸 例: (4)Skraup合成法——制喹啉类化合物 见“专题总结Ⅲ”中“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乙酸乙酯的几种制备方法

几种工业乙酸乙酯制备方法的技术经济对比 李雄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540) 乙酸乙酯是应用最广泛的脂肪酸酯之一,其制备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烯加成法和乙醇脱氢法等。相对比,乙醛缩合法生产乙酸乙酯路线投资低、成本也较低,较适合乙醛富裕地区投资生产。 关键词:乙醛乙酸乙酯技经指标成本 1 用途及市场情况介绍 乙酸乙酯(EA),又名醋酸乙酯,是应用最广泛的脂肪酸酯之一,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是一种快干性的、极好的工业溶剂,被广泛用于醋酸纤维、乙基纤维、氯化橡胶、乙烯树酯、乙酸纤维树酯、合成橡胶等生产;也可用于生产复印机用液体硝基纤维墨水;在纺织工业中用作清洗剂;食品工业中用作特殊改性酒精的香味萃取剂;香料工业中是最重要的香料添加剂,可作为调香剂的组分。以外,EA也可用作粘合剂的溶剂、油漆的稀释剂以及制造药物、染料的原料。 1.1 国际市场分析 乙酸乙酯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在世界化工市场相当活跃。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酸乙酯生产和消费国。全世界生产能力中美国占31.73%,日本占35.75%。美国的主要生产公司是Eastman公司、Hoechst Calanese及孟山都公司,总生产能力为127 kt/a。日本的主要生产公司是千叶乙酸乙酯、日本合成化学、德山石油化学及协和油化,总生产能力为193 kt/a。 在亚洲地区,乙酸乙酯的主要市场是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日本是该地区乙酸乙酯的净出口国,有近50%的生产能力在日本,该地区的生产缺口达70 kt/a,目前主要从美国和欧洲进口。近年来,日本的乙酸乙酯产量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增加量基本用于出口。 1.2 国内供需及预测 (1)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乙酸乙酯的生产企业有3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的仅有两家,其余均为千吨级生产装置,除上海石化采用乙醛法生产、山东临沭化肥厂是采用乙醇脱氢法生产外都是采用直接酯化法。 (2)产量和进口量

氰乙酰胺

氰乙酰胺 1 分子结构 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氰乙酰胺 英文名称:Cyanoacetamide 中文别名:氰基乙酰胺 英文别名:2-cyanoacetamide; Malonamide nitrile; 4,5-Dimethylresorcinol CAS号:107-91-5 分子式:C3H2N2O2 分子量:98.0602 3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或黄色针状结晶或粉末。 2. 密度(g/mL,25℃):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oC):121-122 5. 沸点(o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oC, kPa):未确定 7. 折射率(D20):未确定 8. 闪点(oC):215 9. 比旋光度(oC):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oC): 未确定 11. 蒸气压(mmHg, 20o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 20o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o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4 存储方法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还原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本品试剂用玻璃瓶装,每瓶25g,应密封贮存。 5 合成方法 可由氰乙酸乙酯与氨作用制得。将氰乙酸乙酯冷却至200℃以下,加入浓氨水进行反应,得混合物由浊变清,在冷水中冷却20分钟后析出沉淀,经过滤、甩干后得粗品,然后将氰乙酰胺粗品加入沸腾的乙醇中,待其溶解后,再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精制,过滤,滤液冷却析出沉淀,经甩干后于80-100℃下干燥制得氰乙酰胺精品。 6 主要用途 用机合成原料,用于合成丙二腈和电镀液,还用于药物氨苯喋啶、氨蝶呤的合成。

乙酸乙酯综述

乙酸乙酯 为无色透明液体, 能与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等有机溶剂互溶, 微溶于水。乙酸乙酯大量用作油漆、清漆、人造革、硝酸纤维素、乙酸乙烯酯等的溶剂, 药物和有机酸的萃取剂。近年来又开发作粘合剂和生物促进剂, 并可作为染料、制药、化工的原料。乙酸乙酯也可用作食用香精, 为我国GB 2760 -86 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随着建筑、汽车工业、食品加工、香精香料行业和彩色印刷业的迅速发展,加之染料、涂料、胶粘剂和传统医药的需求增加,国内对乙酸乙酯需求量呈持续大幅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对乙酸乙酯的需求量将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到2010 年国内需求可达80 万t。目前世界上生产乙酸乙酯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乙醇醋酸直接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乙烯和乙酸直接加成法、催化精馏法。 一、生产方法讨论 1.1反应精馏法 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在一个设备内进行,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传递现象, 又有物质变化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因此反应对下列2 种情况特别适用: ( 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 最终转化率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 2) 异构体化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点接近, 靠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 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的物质, 即可在精馏过程中得以分离。醇酸酯化属于第一种情况。1.2 乙醛缩合法 J. Am. Chem. Soc.发表了2 个醛分子在金属醇化物催化下发生歧化生成酯的Tishchemko 反应,对于乙酸乙酯来说, 就是乙醛在以乙醇铝为主体的复合催化剂作用下, 经一步反应合成乙酸乙酯,反应式如下: 此法乙醛的转化率为97%, 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96%,副产物主要是乙缩醛。

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

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 1.引言: 含有两个杂原子且其中一个杂原子为N的五元环体系叫唑,数目很多。根据杂原子在环中位置不同,有可分为1,2-唑和1,3-唑。五元环中杂原子为N、O的化合物是恶唑类化合物,其种类较多,有恶唑(1)、恶唑啉(2)、恶唑烷(3)、恶唑酮、苯并恶唑(4)等。 恶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一些具有恶唑环的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1]。例如2-氨基恶唑具有杀真菌、抗菌、抗病毒作用[2]。同时它们在中间体、药物合成中也具有广泛的用途[3,4,5]。分子结构中含有恶唑环的聚苯并恶唑(5)是耐高温的高聚物[6]。 恶唑(1)是1,3位含有O、N原子的五元环,为有像吡啶一样气味且易溶于水的液体,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它在热的强酸中很稳定,不发生自身氧化反应,不参与任何的正常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二氢和四氢杂环化合物叫做恶唑啉或4,5-二氢唑啉(2)和恶唑烷或四氢恶唑啉(3)。 虽然恶唑环这个名称还是Hantzsch在1887[1]年确定的,但一向没有人作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因为这个环系不常见于天然产物中,而且制备也相当困难。直到青霉素的出现,才推动了恶唑的研究。青霉素本身虽没有恶唑环,但它最初是疑为是属于这个环系的。青霉素实际含有一个噻唑环,而恶唑是噻唑的氧的类似物。因为青霉素是一个很重要的药品,研究的范围也由噻唑推广到了恶唑。下面我们就将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综述。 2.合成方法 恶唑类化合物可由提供N,O原子的化合物来合成。 法合成恶唑环 1947年由Cornforth等人首次合成第一个含有恶唑环的化合物[7]。其过程如下:

白酒中乙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白酒中乙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内标法定量 背景: 白酒在生产过程中, 酸与醇发酵生成各种酯, 乙酯类物质是白酒香气的主体部分,各种乙酯具有各自的香气特征,乙酸乙酯的香气较清纯优雅,含乙酸乙酯较多而其他酯类较少时,白酒则呈现清香优雅的风格,习惯称为“凤香型”;若白酒中各种酯类较多,特别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已酸乙酯,香气浓郁纯厚,回味悠长,这类白酒称为“浓香型”;蒸馏型白酒因制备过程不同,基本上不含芳香酯类成分。由于各种酯类的不同和含量多少决定了白酒的香气和风格, 它对白酒香型的确定起主导作用。 清香型白酒因其生产工艺简单, 芳香浓郁、价格低廉, 因此它的产量和饮用量比其它香型的酒要高得多, 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乙酸乙酯是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 乙酸乙酯稀时呈清香, 浓时呈梨香。白酒工业迅速发展, 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为加强技术管理、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六十年代曾用纸层析技术对白酒中特有的芳香成分进行了研究, 但纸层析因速度慢、准确度低等缺点, 所以这种方法一直不能得到普及推广, 对白酒的分析用化学法测香气成分, 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总酯。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采用气体(常用氮气、氢气等自身不与被测组分发生反应的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当流动相携带欲分离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不同,与固定相作用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而组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经过相当多次的分配之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使各组分依次流出色谱柱而得到分离。根据流出组分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选用合适的检测器,得到电信号虽时间变化的色谱流出曲线,也称色谱图(如下图示)。根据色谱组分峰的出峰时间(保留值),可进行色谱定性分析;而峰面积或峰高则与组分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行色谱定量分析。

相对密度(比重)与酒精度(乙醇含量)对照表

相对密度(比重)与酒精度(乙醇含量)对照表 相对密度20℃/20℃酒精度%(v/v)酒精度%(m/m)相对密度20℃/20℃酒精度%(v /v)酒精度%(m/m)相对密度20℃/20℃酒精度%(v/v)酒精度%(m/m) 0.99603 2.72 2.14 0.99560 3.02 2.38 0.99517 3.33 2.62 602 2.73 2.15 559 3.03 2.39 516 3.34 2.63 600 2.74 2.16 557 3.05 2.40 514 3.35 2.64

597 2.76 2.17 554 3.06 2.41 511 3.37 2.65 596 2.77 2.18 553 3.07 2.42 510 3.38 2.66 595 2.78 2.19 552 3.09 2.43 509 3.39 2.67 592 2.79 2.20 549 3.10 2.44 506 3.40 2.68 591 2.81 2.21 548 3.11 2.45 505 3.42 2.69 0.99589 2.82 2.22 0.99546 3.12 2.46 0.99503 3.43 2.70 587 2.83 2.23 545 3.14 2.47 502 3.44 2.71 586 2.84 2.24 543 3.15 2.48 500 3.46 2.72 583 2.86 2.25 540 3.16 2.49 497 3.47 2.73 582 2.87 2.26 539 3.17 2.50 496 3.48 2.74 580 2.88 2.27 537 3.19 2.51 495 3.49 2.75 577 2.89 2.28 534 3.20 2.52 492 3.51 2.76 576 2.91 2.29 533 3.21 2.53 491 3.52 2.77 0.99574 2.92 2.30 0.99531 3.22 2.54 0.99489 3.53 2.78 573 2.93 2.31 529 3.24 2.55 488 3.54 2.79 571 2.94 2.32 528 3.25 2.56 486 3.56 2.80 568 2.96 2.33 525 3.26 2.57 483 3.57 2.81 567 2.97 2.34 524 3.28 2.58 482 3.58 2.82 566 2.98 2.35 523 3.29 2.59 481 3.59 2.83 563 3.00 2.36 520 3.30 2.60 478 3.61 2.84 562 3.01 2.37 519 3.31 2.61 477 3.62 2.85 0.99475 3.63 2.86 0.99391 4.26 3.34 0.99308 4.86 3.82 474 3.65 2.87 390 4.27 3.35 307 4.88 3.83 472 3.66 2.88 388 4.28 3.36 305 4.89 3.84 469 3.67 2.89 385 4.29 3.37 303 4.90 3.85 468 3.68 2.90 384 4.31 3.38 302 4.92 3.86 467 3.70 2.91 383 4.32 3.39 300 4.93 3.87 464 3.71 2.92 380 4.33 3.40 298 4.94 3.88 463 3.72 2.93 379 4.34 3.41 297 4.95 3.89 099461 3.73 2.94 0.99377 4.36 3.42 0.99295 4.97 3.90

工业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工业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目前世界上工业乙酸乙酯主要制备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烯加成法和乙醇脱氢法等。传统的乙酸酯化法工艺在国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规模生产装置主要是乙醛缩合法和乙醇脱氢法,在乙醛原料较丰富的地区万吨级以上的乙醛缩合法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乙醇脱氢法是近年开发的新工艺,在乙醇丰富且低成本的地区得到了推广。最新的乙酸乙酯生产方法是乙烯加成法,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迈拉库地区采用日本昭和电工专利技术建成了50 kt/a生产装置。 (1)乙酸酯化法 乙酸酯化法是传统的乙酸乙酯生产方法,在催化剂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得。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水 反应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该法生产乙酸乙酯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设备腐蚀性强,在国际上是属于被淘汰的工艺路线。 (2)乙醛缩合法 在催化剂乙醇铝的存在下,两个分子的乙醛自动氧化和缩合,重排形成一分子的乙酸乙酯。 2CH3CHO→CH3COOCH2CH3 乙醛乙酸乙酯 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装置,在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3)乙醇脱氢法 采用铜基催化剂使乙醇脱氢生成粗乙酸乙酯,经高低压蒸馏除去共沸物,得到纯度为99.8%以上乙酸乙酯。 2C2H5OH→CH3COOCH2CH3+H2 乙醇乙酸乙酯氢 (4)乙烯加成法

在以附载在二氧化硅等载体上的杂多酸金属盐或杂多酸为催化剂的存在下,乙烯气相水合后与气化乙酸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 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乙烯乙酸乙酸乙酯 该反应乙酸的单程转化率为66%,以乙烯计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94%。Rhone-Poulenc 、昭和电工和BP等跨国公司都开发了该生产工艺。 由于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乙烯、乙酸和乙醛,故本文对乙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和乙烯加成法生产乙酸乙酯的技术经济指标予以对比分析。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对于同为80 kt/a级的工业乙酸乙酯生产装置,分析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比如表2。表2 乙酸乙酯各工艺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对照 工艺路线 乙醛缩合法 乙烯加成法 酯化法 原料单耗 /t·t-1 乙烯 - 0.355 乙醛 1.02 乙酸 0.718 0.692 乙醇 - 0.533 其他 0.005 0.01 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