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合集下载

师范生教育见习手册

师范生教育见习手册

目录第一部分教育见习文件 (1)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见习管理办法 (2)教育见习指南 (6)教育见习简介 (7)怎样听好见习课 (9)教育见习相关表格 (11)表格填写说明 (12)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1 (13)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2 (17)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3 (21)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4 (25)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5 (29)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6 (33)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7 (37)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8 (41)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9 (45)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表10 (49)教育见习总结表 (53)教育见习成果统计表 (54)附件 (55)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范例1(汉语言文学专业) (56)教育见习听课记录范例2(化学专业) (59)第一部分教育见习文件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见习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育见习是我校免费师范生(以下简称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旨在使师范生获得初步的教学实践经验,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拓展专业知识的应用渠道,理解教师的职责和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为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第二条为保障教育见习顺利实施,保证教育见习质量,依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教育部《师范生教育实习规定》(征求意见稿)及《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设纲要》(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目标、内容与要求第三条师范生经过教育见习,应达到以下两方面的基本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见习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初步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3.积累课堂教学方面的感性认识;4.提高应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5.加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目标1.养成守法、守纪、守信、守时的好习惯;2.体验教师角色,理解教师职责,热爱教育教学工作;3.尊重见习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

第四条教育见习1学分,32学时。

第五条教育见习包括动员、校内见习、现场见习和总结四个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单位,教工号,学号,科研项目开发编码

北京师范大学单位,教工号,学号,科研项目开发编码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信息标准——机构、人员、科研项目编码一、单位编码(一)编码说明1.单位编码为六位数字“AABBCC”,其中编码AA表示所属类别,编码BB 表示单位序号,编码CC表示下一级单位序号。

2.编码单位名称以学校发文为依据。

3.教学科研实体单位以学科门类为序,学科完全相同按成立时间先后为序;非实体单位分类别按设立时间为序。

4.新增单位在现有顺序基础上递增。

(二)单位类别说明(三)单位编码1. 职能部处、馆、中心、后勤、产业010100-015000 职能部处010100 学校办公室010101 政策研究室010102 信息网络中心010103 法律顾问室010104 校史研究室010105 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会)010200 党委组织部010201党校010300 党委宣传部010301 新闻中心010400 党委统战部010500 纪监委办公室010600 本科生工作部(处)010601武装部010602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010603 心理咨询中心010604 勤工助学中心010700 研究生工作部(处)010701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010800 人事处010801 人员交流与管理中心010900 财经处011000 审计处011100 教务处011101 招生办公室011102 教学服务中心011103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迎评办公室011104 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中心011105 中国国外考试协调处北京师范大学国外考试中心011200 研究生院011201 行政处011202 培养处011203 专业学位处011204 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01120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011300 学科规划与建设处011301 共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011400 科学技术处011401 捐赠电脑助学行动北京中心011402 军工办公室011500 社会科学处011600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011601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011602 汉语国际推广部011603 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011700 保卫处(部)011701 社区居民委员会011800 资产管理处011801 人民防空办公室011900 基建处012000 新校区建设办公室012100 后勤管理处012101 节能工作办公室012200 离退休工作处(部)012300 发展委员会办公室012301 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01230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012400 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12500 校工会012600 校团委015000 总后驻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015100-018000 馆、中心、后勤、产业015100 图书馆015200 档案馆015300 文科学报015400 理科学报015500 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015501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015502 教育培训中心015600 出版集团015700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中心015800 后勤服务集团015801 学生餐饮中心015802 学生宿舍管理中心015803 对外交流服务中心015804 物业中心015900 校医院2.教学科研单位编码020100-024000 学院(系)020100 教育学部020101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020102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020103 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020104 教育技术学院020105 教育管理学院020106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020107 教师教育研究所020108 教育经济研究所020109 学前教育研究所(系)020110 特殊教育研究所(系)020111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020112 高等教育研究所020113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020114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020115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020200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020300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020400 法学院020500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020600 心理学院020700 体育与运动学院020800 文学院020900 汉语文化学院021000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21100 艺术与传媒学院021200 历史学院021300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021400 物理系021500 化学学院021600 天文系021700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021800 环境学院021900 资源学院022000 生命科学学院022100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022200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022300 管理学院022400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023900 教师教育学院024000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024100-027000 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024100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024200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024300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024400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024500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024600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024700 水科学研究院024800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024900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026100 分析测试中心026500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026600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027100-029000 依托建设机构027100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0272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027300 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027400 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027500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027600 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027700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027800 教育部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027900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咨询服务中心028500 北京市辐射中心029100-029900 非实体研究机构029101-029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02910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029102 发展心理研究所029103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029104 比较教育研究中心029105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029106 文艺学研究中心029107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029121-029140国家重点实验室029121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共建)029122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029141-029160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1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2 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3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5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6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7 模糊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61-029180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1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2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3 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4 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5 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81-029200 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029181 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2 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3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4 虚拟现实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5 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029201-029500 研究院、所、中心029201 出版科学研究院029202 安博教育发展研究院029203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029204 国家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029205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029206 珠海研究院029207 生物医学研究所029208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029209 远程教育研究中心029210 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029211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029212 科学传播与扫盲研究中心029213 科学教育研究中心029214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029215 中国沙漠研究中心029216 大气环境研究中心029217 生物信息数学研究中心029218 模糊系统与模糊信息研究中心029219 土地研究中心029220 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029221 光学研究中心029222 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029223 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心029224 放射性药物工程中心029225 随机数学研究中心029226 中利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中心029227 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029228 许嘉璐工作室029229 国家遥感中心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部029230 民办教育认证研究与服务中心029231 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029232 中国企业家素质研究中心029233 天文观测研究中心029234 水土保持研究中心029235 基因资源研究中心029236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029237 资源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029238 知识工程研究中心029239 生命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029240 心理应急干预中心029241 领导力研究与发展中心029242 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029243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029244 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029245 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029246 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029247 泛媒介文化研究中心029248 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029249 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029250 乡土中国研究中心029251 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029252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029253 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029254 民意调查事务中心029255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学习研究中心029256 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心029257 复杂性研究中心029258 中国雉类研究中心029259 中国城镇发展研究中心029260 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线性与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分中心029261 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029262 全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029263 高校党建研究中心029264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中心029265 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029266 中国城市化研究中心029267 数学现代分析研究中心029268 科学计算研究中心029269 中欧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029270 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029271 中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029272 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中心029273 易学文化研究中心029274 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029275 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029276 艾滋病预防与健康行为研究中心029277 工会发展研究中心029278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029279 房地产研究中心029280 企业文化研究中心029281 中国《资本论》研究中心029282 公共部门绩效测评研究中心029283 空间电子对抗研究中心029284 生物资源循环再生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029285 动力系统研究中心029286 中-瑞能源农业与生态工程研究发展中心029287 山地生态与资源保育研究中心029288 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029289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029290 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中心029291 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029292 继续教育研究中心029293 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029294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029295 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029296 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029297 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029298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029299 纪录片中心029300 青少年网瘾防治研究中心029301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029302 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029303 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029304 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029305 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029306 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029307 首都生态圈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研究中心029308 中国风险与保险研究中心029309 教育家成长研究中心029310 辞书研究与编纂中心029311 中国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029312 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029313 启功书法研究中心029314 中国教育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3.附校0301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302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030300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0304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030500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4.珠海分校040100 珠海分校5.联合国际学院050100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二、教工编码(一)编码说明1.教工编码为十一位数字“AABBCCCCDDD”,其中编码AA表示单位类别,包括校本部和附属学校,编码BB表示人员类别,编码CCCC表示入校年份,编码DDD为流水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历

北京师范大学校历

北京师范大学校历
北京师范大学校历一般分为教学日历、考试日历和放假安排三部分:
一、教学日历
1. 一学期从每年9月中旬开始,结束于每年1月下旬;
2. 每学期设置17周的教学周,其中第1周为寒假,期中考试占4周,期末考试占3周;
3. 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两大节,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
4. 周六上午为补课时间,可根据需要开设部分课程;
5. 每学期期末设置5天的清明假期,在第17周的周六至周三。

二、考试日历
1. 期中考试安排一般在第7周开始,结束于第10周;
2. 期末考试安排一般在第14周开始,结束于第16周;
3. 期中考试一般由各学院安排,考试方式主要为笔试或机考;
4. 期末考试由教务处安排,考试方式主要为笔试或机考,每学期由一门课程设置期末考试;
5. 寒暑假期间不安排考试,但可能会安排期中或期末考试,考试时间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三、放假安排
1. 寒假一般在每年1月下旬结束,结束前一周为寒假,放假时间一般为5天;
2. 暑假一般在每年7月底开始,放假时间一般为6周;
3. 春节、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具体放假时间每年都会有所变化,由学校公布。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师教文[2013] 132号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一次集中训练,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指导毕业论文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为规范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一、基本规范与过程要求(一)选题1.论文题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

应有新意,有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各专业选题时可根据自身特点有所侧重。

2.题目难易适度,不宜过大。

应考虑学生的专业要求和实际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独立完成。

3.学生所选题目应与主修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4.选题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根据部院系公布的论文题目提出选题意向,指导教师同意,部院系审定。

5.原则上1人1题,如需由2(含)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应由指导教师提出,经主管教学副部长(院长、主任)批准,但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所承担的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论文。

(二)开题1.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撰写提纲、研究进度、参考文献等内容。

2.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三)撰写1.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性强,无疏漏或片面性。

2.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表达准确清楚,符合学术规范,按专业学术论文体例撰写(可参照本专业有代表性期刊的格式)。

篇幅: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为7000~15000字,理科一般为5000~10000字,工科由部院系确定。

3.论文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毕业论文的内容,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以3~5个为妥;毕业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标准、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在1000字以内,外文以5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以3~5个为妥。

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作者:林静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9期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专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本刊主编。

《中国教师》:郑教授,您好!关于语文课程改革,首先想请您谈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理念和新目标。

郑国民:对于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新生事物。

基础教育课改十余年,综合性学习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各校语文教师探索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后作为2011年版课标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的重要工作。

在课程理念方面,2011年版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

我们知道,语文教育的传统就是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同时,语文学习强调与生活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实践的结合。

不难发现,这样的教育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学习理念也是一致的。

基于此,课标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希望语文教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语文课堂,局限于学校,禁锢于语文学科内,必须要打破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

在教学建议方面,我们倡导听说读写的实践,提倡学生多读多写,改变那种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另外,综合性学习大多以专题的形式或者以问题方式来呈现。

这样,就能打通课堂内外,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

例如,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既要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又要查阅资料,还要把这些材料写成报告。

北师大教务网络管理系统.doc

北师大教务网络管理系统.doc

北师大教务网络管理系统xx级学生应在xx年6月6日前通过学校“信息门户”,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浏览“学生成绩”,点击“查看成绩”,点击左侧菜单“学业成绩”,选择中间窗口的“查看成绩”卡片,选择“入学以来”选项,点击“检索”查看有效成绩,下面是北师大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网址,欢送使用。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北京师范大学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那么》等相关管理文件,现将xx本科生的毕业审核、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做如下说明与安排。

请各部(院、系)通知所辖所有xx级本科学生,按时完成各项毕业审核工作,为毕业资格审核及学位授予工作做好准备。

1.毕业具有正式学籍,修完所在专业教育教学方案规定的课程,德、智、体到达所修专业毕业要求,到达规定学分标准者,经审核准予毕业,颁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书》。

2.结业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到达所修专业毕业要求,但取得的学分数到达所在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案规定总学分90%(含)以上者,经审核准予结业,颁发《北京师范大学结业证书》。

中国籍准予结业者可在结业后两年内回校,以旁听方式修读未完成的课程,到达所修专业毕业学分标准后可申请换发毕业证书,经审核准予毕业后颁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如在结业后两年内旁听课程取得的学分仍未到达所修专业毕业学分标准,或未申请换发毕业证书者,学校将不再受理其换证申请。

3.肄业学满一学年以上,取得的学分数低于所修专业教育教学方案规定总学分数90%者,学校发给肄业证。

4.毕业资格审核学分标准根据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方案及教学实施过程的课程开设情况,毕业审核将采用审核必修课程,结合审核课程结构学分数的方式进行,课程结构类别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任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专业总分、总学分。

公布《xx届毕业资格审查学分标准》(附件一)、《xx届毕业资格审查学分标准(教育师范生)》(附件二)、《xx届毕业资格审查学分标准(励耘实验班)》(附件三)、《xx届毕业资格审查学分标准(来华留学)》(附件四)、《xx届辅修、双学位审查学分标准》(附件五)。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中自主学习模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教学平台为例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中自主学习模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教学平台为例

学习模块 的使用情况, 出相应对策 , 提 以期合理 利用 B B平台促进 资源共 享和学生的 自主 学. 。 - j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 台 教 学资源 共 享


研 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
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教育技术 的现 代化越来越 弓起人们的重视 , l 同时也被更 多 的 引入 教 育 教 学 实 践 中 。 网络 教学 平 台 作 为 高校 课 程 建 设 展 示 的 一 个 重 要 平 台 , 实现 了 网上 学 习、 网上 交流 、 上 作业 、 网 资 源共享等 多种服务 , 全面支持教 学各 个环 节 , 教 育 信 息 化 建 设 的基 石 , 基 于 互 是 是 联网实现 网上教学的必要条件 。 近几年, 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 协助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中自主学习模块使用情 的调查研究
— —
以 北 京 师 范 大 学校 园 教 学 平 台为 例
口林 子 涵 黄 一 帆 刘 蒸蔚 王 赫 男
( 京师范大学 , 京 北 北 10 7 ) 0 8 5

要: 本文采取质的研究方法, 利用 问卷调查和专 家访谈等方式 , 以北京 师范大学教学平 台为例研究 高校 网络教 学平台中 自主
教 学 方 面 取得 了 巨大 成 功 , 其 使 用 范 围 但 均 局 限 于 教师 布 置 作 业 要 求 来 学 生 完 成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使 用 的 网络 教 学 平 台 是 由赛 尔 网络 与 美 国毕 博 ( l k or) Ba b ad c 公 司 开 发 的 一 套专 门用 于 加 强 网络 教 学 、 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 交流的网络教 学平 台 ( 称 B 平 台 ) B 平 台 以课 程 简 B 。B 为 中心 , 成 了 网络 “ ” 学 ” 集 教 与“ 的环 境 。 其 目的 在 于 为 教 学 人 员提 供 了 强 大 而 全 面 的授课 、 理和 交流 工具 。教 师可 在 管 平台上 开设 课程 , 生可选 择 课程 并进 学 行 学 习 。根 据 教 、 的 需 要 , 生 之 间 以 学 学 及 师 生 之 间 可 进 行 讨 论 、 流 。平 台 上 交 每一 门课程 都提 供 了教 学组 织管 理 、 交 流 互 动 工 具 、 核 管 理 功 能 、 理 统 计 考 管 功能 四个独 立的功 能模块 。教学组织 管 理 模 块 中 能 方 便 地 发 布 和 管 理 教 学 内 容 、 织 教 学 活 动 ; 流 互 动 工 具 模 块 能 组 交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文件师教培养〔2019〕60号为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成绩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管理(一)制定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应按照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型(学科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二)选课与退课研究生应在学校选课通知规定的选课时间内,通过“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进行选、退课。

选课时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选课阶段和退补选阶段。

如需退选,应在每学期的退补选阶段结束前办理网上退选手续。

未办理选课手续而旁听的课程,无法取得成绩及记载到教务系统。

未办理退选或缓考而不参加考核者,以缺考记载,成绩记零分或“不及格”。

(三)修读校外课程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学校鼓励研究生在学习好本专业学位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交流学习,修读校外课程。

具体要求及流程详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修读课程认定与学分转换办法》。

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1.研究生应在规定期限内参加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考核,考核通过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除实习、实验、实践、社会调查、科研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

必修课、学位基础课原则上需进行笔试。

笔试必须有规范的试卷,时间不少于2小时。

2.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考查)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成绩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记录。

等级制分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2不及格(0~59)五等。

百分制成绩在60分(含)以上,等级制成绩在及格(含)以上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教学环节工作
含指导学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创新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科研情况
主要科研成果
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出版单位
时间
署名
次序
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部院系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单位公章:年月日
学校评审委员会意见
总学时
上课班号
人数
评教成绩
近五年获得教学奖励情况
奖励名称
颁奖部门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本人排序
自我评价
简要介绍自己的师德表现及教学风格和特点
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情况以及近五年承担教改研究立项或其他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教研论文及专著情况需标明作者排序)
教材建设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研制、开发、使用情况
评审意见:
盖章:年月日
附件2
北京师范大学
本科教学优秀奖申报表所在单:专业: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证号:
北京师范大学
2017年11月
申报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职称/职务
政治面貌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电子信箱:
电话:
教学情况
近三年承担本科教学情况
课程
代码
课程
名称
课程
类别
学年/学期(X学年X学期- X学年X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