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必修3
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1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策略1.关于章节引入的设计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
好的开头不仅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奠定基础。
“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由于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也可以考虑从人类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入手来引入。
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若有条件,可以出示装有血液(离心后)和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代替图片,这样的情景更为直观和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有关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血浆实物,或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做过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1.1细胞生活的环境

1.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分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体液1体液的概念2体液的组成: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约占______) ______________A级问题二:内环境1 概念:2 内环境的成分包括3 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4 细胞是一个系统,可以直接与进行物质交换A级问题三:内环境的性质1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2 如果溶液的浓度越高,它的越高3 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
血浆PH保持稳定的与等离子有关4 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三.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分析几种细胞的生活环境1 绝大多数细胞2 血细胞3 淋巴细胞4 毛细血管壁细胞5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B级问题二:1血浆的组成如何: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问题三:1 写出A B C D 的名称A B C D2 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______________。
是由图中的构成。
B级问题四: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如何?B级问题五1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A.组织液 B.内环境 C.血浆 D.淋巴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十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Ca2十、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3 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B级问题六:1医学上用0.9%的NaCl溶液给病人输液,对其用途科学的解释是A.给病人消毒 B.给病人提供营养C.给病人补充水分 D.维持细胞渗透压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3 在血浆、组织液和组织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是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四练侧拓展、达成目标(详见PPT)我的收获:1.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点2.本节课所讲的题型3你还有哪些疑惑?。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问题导学】单细胞生物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流,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能么?你的皮肤上某个细胞需要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体液的组成:。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 ___ ____ _ ___ (存在于,约占______)阅读教材内容,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2)内环境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下列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_____ 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_____ 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2、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血浆的化学组成: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等。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根据资料内容及相关文字,分小组完成完成下列讨论题:(1)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到什么作用?(2) 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1)渗透压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_ _ _,PH为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 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与点拨】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预习完成】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里。
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1)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预习完成】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等(1)血浆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D.作用: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和等,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思考与交流】1、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2、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练习巩固】1.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二)内环境【预习完成】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练习巩固】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三)细胞外液的成分【预习完成】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_当堂检测答案

长白山二高中 高一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导学案 2012 年8月10日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 1 页 共1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导学案当堂检测练习答案: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7CBCCCAB
8.(1)组织细胞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pH
(4)物质交换 养料 氧 废物
第2节导学案当堂检测练习答案:
一.1 年龄 性别 不同 变化 37℃ 2.成分 理化特性 调节作用 器官 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二.1.基础 稳态失调 尿毒症 2.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系统 异物 外来病原微生物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三.体温 酸碱度 催化 能量
四.1—11 ABCDB DBCCD B
12.⑴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3)d 、a a 、d
能量酶++−→−++O H 12CO 6O H 6O 6O H C 22226126 (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
(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细胞生活的环境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一、填空题1、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其中占1/3、占2/3。
2、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除了液体部分— ,还有大量的。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组织液是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它主要由通过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组织液为细胞,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环境。
4、淋巴液存在于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进入而形成的。
淋巴液在中流动,经过,并最终汇入。
淋巴液中有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5、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 )2、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 )3、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5、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清;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例1.梨形四膜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生物,一般能在水中发现,其直接生活的环境()A.血浆B.组织液C.内环境D.外界水环境例2.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例3.人体的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人体内下列物质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A.组织液→血浆B.淋巴液→组织液C.淋巴液→血浆D.血浆→组织液例4.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大约占体液的1/3B.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液C.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D.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例5.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①胰液①血浆①淋巴液①原尿①细胞质基质①组织液①脑脊液①细胞内液①胃液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1、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7% ~ 9%),(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如葡萄糖)、、等。
《细胞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1、图1、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2、两者的生活环境怎样?有什么异同?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我们知道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养料,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二、介绍体液概念以及组成:
向学生演示细胞外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再让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讨论后回答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答: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前预习导学学案
【思考】①生活在水中的草履虫,如何获取养料和氧,并排出废物?
②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提示】①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②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①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 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2)内环境
①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
________(约90%)
________
血浆 ________ (约10%)
________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①定义: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PH为____。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问题探讨” 血细胞草履虫直接生活的环境及两环境的稳定性有何异同?
1、体液的概念:
2、体液的组成:
3、内环境的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 、、。
用箭头连接三者之间的关系
写出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3、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赖于生存的直接环境,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例题1.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变式: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 淋巴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唾液
例题2.下列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的是()
A 内环境
B 血浆
C 细胞外液
D 细胞内液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学生预习《分析资料》P4并完成讨论题
血浆的主要成分: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三者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例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胆固醇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例2.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葡糖糖、氨基酸、凝血酶原、HPO42-
例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探究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⑴ 渗透压:
①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⑵ 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维持因素: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其含有的等离子有关,NaH2PO4/ Na2HPO4和H2CO3/NaHCO3缓冲对。
⑶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例1 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 稳定在3--4
探究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1.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 呼吸系统③排泄系统④生殖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循环系统⑦神经系统()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⑦
易混小结:
1. 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2.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
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
3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原尿、消化液、泪液体腔液、关节液等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血红蛋白、载体、酶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补充: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的含义及原因
组织水肿简单理解就是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组织水肿原因:
1.营养不良,蛋白质供给不足
2.过敏反应
3. 肾脏病变,肾炎等
4.淋巴循环受阻
6.下列不能造成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花粉过敏 B.蛋白质供给不足 C.肾脏病变 D.胰岛素分泌不足
【课堂检测】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 B.K+ C.Na+D.Ca2+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8.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9.下列不能造成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花粉过敏 B.蛋白质供给不足
C.肾脏病变 D.胰岛素分泌不足
10.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