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程式化表演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表演的程式化,京剧的表演过程和形式都是固定化的,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2、服装的规定,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特定的服装和图案。
3、舞台,京剧的舞台没有大幕,因此观众能够非常清晰的看见舞台,而且舞台一般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4、唱腔,京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唱腔主要以西皮、二簧为主,其中西皮主要用来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主要用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5、结合多种表现形式,京剧包括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6、虚拟性,通常京剧演员会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
京剧的戏剧特征

京剧的戏剧特征作者:庞彦强来源:《当代人》2008年第12期王元化先生把京剧艺术的特点概括为写意性、程式化、虚拟性,旨在言明京剧艺术的叙述方式既不同于作为西方戏剧传统的写实主义戏剧,也不同于后来发展为现代主义戏剧的表现主义戏剧。
它是一种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叙事与心理刻画并重的代言体艺术,突出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种特点经过一代又一代京剧艺术家的技术加工和处理,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叙事规范。
要是不懂得京剧艺术的这些规范,也就无法进行京剧鉴赏。
写意性是相对于西方的写实主义戏剧而言。
写实主义戏剧从模仿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求戏剧通过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逼真、生动的艺术写照,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无论是戏剧环境还是演员表演都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严格的摹写。
中国京剧则是强调舞台的写意性,对戏剧环境进行高度概括和压缩,提炼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或符号化特征的表演场景,演员表演注重心到、意到,在一个假定性的空间里完成“舍歌舞以演故事”的戏剧任务,而不必严格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逼真地模仿生活。
如西方戏剧要表现春夏秋冬、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就要在舞台上把这些场景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行动。
京剧要表现这样的场面,只需采用典型化的道具和演员的表演就可以实现,像《秋江》描写小船在江中行驶的场面,就是只借助一个简单的道具船桨和演员模仿坐船的动作来实现的,其他像“骑马”“上楼”“行路”“坐轿”等等,都是这种表现方式。
写意性的实质其实就是“得其意而忘其形”,是一种“貌离神合”的戏剧境界。
美国人史达克·扬在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说:“从前听人说中国戏不真实,但现在看了,觉得中国表演艺术非常真,不过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使观众看了比本来的真还要真。
”如果用裘盛戎的话讲就是“以神传真”。
程式化是指京剧把叙事和表演规范为一系列特定的艺术语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交代和叙述,从而使得戏剧能够更加洗练传神地表现现实生活。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五、中国戏曲中有各种角 色行当。行当从内容上说 ,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 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 式上说,又是有着性格色 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 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 的集中反映。 角色行当有生、旦、净、 丑几个主要类型。各个行 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 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一、中国戏曲是最讲究程式的艺术。
所谓程式就是表演艺术的规格化。戏曲 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程式化的: 唱、念、做、打,服饰、化妆、道具都 有规定的程式。 口、眼、身、手、步都有规范,锣鼓有 锣鼓经,唱腔有曲牌和板式,化妆有脸 谱,剧本创作有章法等等。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梅兰芳《贵妃醉酒》
在《贵妃醉酒》中,梅兰芳塑造的杨贵妃 形象,打破了青衣和花旦表演的界限,兼 有二者特点并吸收了刀马旦表演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行当叫做“花衫”, 即强调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这是梅兰芳 对京剧旦角的一个创新。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四、 中国戏曲的脸谱,舍 弃了人的外貌上的细 节差异,在抓住了各 种人的共性特征的基 础上,加以放大、夸 张、美饰,进而制定 出一整套的勾脸的规 范,形象效果非常明 显。
二、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 规定情景的要求,把若干 程式按一定的生活逻辑和 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才能 表达出具体的思想情感, 塑造出完整的舞台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戏曲表演程式是供人 效法并进行形象塑造 的出发点,将一切表 现形式都进行高度的 提炼和有序的凝聚, 并将其沉浸在这规范 化的性格之中,这是 中国戏曲所特有的特 征和风格。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艺术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一种独特而又鲜明并且极富表现力的演艺风格和艺术手段。
它的表现特点和话剧、歌舞、杂技等艺术门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不是把生活本来的面貌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而是通过模拟的手段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美的原则,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再加工,并经过严格地精选和装饰,把生活中自然化的东西提炼成为一种风格化、标准化的表演动作,使自然化的东西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节奏化、写意化。
并通过精彩而逼真的表演,让观众相信这些客观环境的存在,恰恰不在于强调舞台环境的固定和真实。
众所周知,戏曲程式化表演的主要特征是虚拟化和艺术化,重虚而轻实,以虚衬实、以隐见显,以求虚实相生之妙。
虽然说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是虚拟的、夸张的,但是也不能在舞台上为所欲为地任意活动。
它必须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为一切“程式”表演动作都必须要在有节律的规范之中。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使用程式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和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剧中人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情感正确理解,准确而恰如其分地使用不同的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表演程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程式起到烘托剧情,渲染气氛,塑造人物,丰满形象的作用。
才能使演员、行当、剧中人物、表演程式有机地结合,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坚决反对不顾剧情,不顾人物,盲目不加选择地去随意使用程式,更不能被固定的程式捆死。
因为程式也应当根据不同人物的情感、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的。
有人认为戏曲就是程式化的艺术,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戏曲程式化,并不意味着程式就是一种没有生气的“公式”化的东西,它是中国历代从事戏曲表演的艺术家们为了塑造出丰满、富有生命力的舞台艺术形象,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精选出那些适合于舞台表演的动作,再经过艺术的加工、锤炼而创造出的一整套特定的表演行为规范,以此用来准确、恰当地表达所塑造人物的行为意图和思想感情。
京剧程式化表演

强 调 唱念做 打 舞 翻 的基本 功 和表 演 技 步 ” 是 改 革 , 就 就是 发展 ;不 换形 ” 是指 “ 不
打 , 有各 的程 式 , 么怎 样 把程 式 有机 地 要僵 化 、 固、 各 那 凝 失去 活 力 ; 了形 , 换 京剧 则 不 连缀 起来 呢? 这 里就 有一 个 起承 转 合 的法 再是 京剧 。 消 了京剧 的程 式 , 取 也就 是取 消 则问题 。 比如 动作 的 最小 元素 “ 山膀 ” 看着 , 了京剧 艺术 。 通 过 “ 步 ” 京剧 的程 式 可 能 更 为 成 移 ,
也 更 并 这样 一 个 程 序 : 左 先 右 , 腰部 启动 , 欲 从 然 熟 , 就 更 为灵 活 多 变 , 具 有 可 塑性 , 后看手、 眼随 、 步 、 开 、 向 前看 、 步 、 且 开宗 明义 地承 认 程式 。京剧 的表演 程 式 上 拉 限 踏 等, 无~ 不 是 生 活 中 的语 言 、 声调 、 理 变 心 静心 、 亮相 、 眼 、 气 、 睁 吸 闭嘴 、 吸肚 和 挺 腰 是 在 长 期 的舞 台 实 践 和 丰 富 纷 繁 的社 会 化 和形 体 动作 的格 律化 , 即程 式化 的 表现 。 它不 仅 使 生 这一 连 串动 作 , 在 动 作 中 , 调 , 到 浑 生 活 中高 度 提 炼 的 表演 语 汇 , 并 协 达 其实 ,世界 上各 种 艺 术都 与 京剧 一样 存 在 然一 体的 视觉 效 果 , 就 是说 , 这 样 一个 活 万 象 舞蹈 化 、 乐 化 、 奏 化 , 且 形 成 也 从 音 节 而 着程式 , 有程 式 , 没 就没 有 了 艺术 。程 式就 小的 动作 , 要体 现 出人 物 的气 魄 和矫 健 。 了 规 范不 变 。 通过 “ 也 不换 形 ” 保 翻 京 剧 艺 , 像 我 们写 文章 时 的语 汇 、词 组和 成语 经 过 否则 , 果是 没有 灵 魂 驱动 的 “ 如 山膀 ” 完全 术 的 精髓 , , 保持 其独 特 的 艺术 特 征 。京 剧 严格 的语 法规 范连 缀 起来 一 样 。 L ̄ 中国 ID c 是一 种形 式主 义 的表 现 ,观 众 就会 感 到你 的 程 式 和 程 式 运 用 法 则 就 好 比 桌椅 种 类 画家 在 勾 画 山 水花 鸟 时 的 勾 勒 、泼 墨 、 积 自己也 不 知 所 云 。 京剧 重 视 外 型 的 表 现 , 虽 多 , 样 也 可 以不 断 翻 新 , 都 是 由板 、 花 但 墨 、 法 、 托 和 用 色 的程 ; 蕾 舞在 表 现 皴 烘 芭 南 纠 但 是 必须 是 “ 外在 的现 象 符 合心 灵 的表 条 、 等 组 合 而 成 的 , 合 的 方 式 都 是 由 使 框 组 各种 情 感 时 的 大跳 、 举 、 转 、 踢 紫 金 托 旋 倒 现” 。例如 武 戏演 员 的 “ 霸” 就 是 一 组程 固定 尺 寸 的榫 与眼 的结 合 一样 。好 比我 们 起 , 冠; 歌剧 演 员在 抒 发情 感 时的 咏叹 调 、 叙 宣 标 式动 作 的组 合 , 动 作 的 组 合顺 序 上 几 乎 的 电 脑 ,虽 然 都是 由主 版 、硬 盘 、 内存 、 在 调 以及演 出过 程 中 的序 曲、 间奏 曲 、 曲 ; 舞 是 一样 的 。在 表 演 中 , 据 人物 的不 同特 c u、 驱 和光 驱 等 有机 的连 缀 组 成 的 一 根 P 软 电影 在表 现 的特 写 、 景 、 近 中景 、 景 、 远 蒙太 只 就 点, 就要 有 不 同的 程 式表现 。比如 要 求《 扈 样 , 要 你 能 够 灵 活运 用 , 能在 这 些 固 龙 奇 、 入 、 出 和话 外 音 等 等 一 样 , 果 取 化 化 如 创 中扈 三娘 的 “ 霸 ” 表 现 出人 物 的 起 要 定 的元 件组 合 中 , 造 出无 穷 无尽 的 智 慧 J 家 庄》 消 了这些 程式 , 些 艺术 也就 不 能存 在 了 。 这 骄 、 二气 ; 求《 笼山》 娇 要 铁 中姜 维 的起 霸 和 灵感 。 取消 了勾 勒 和没 骨 , 有 国 画 吗? 消 了足 还 取 要 表 现 出人 物 的 统 帅气 魄 和 智 勇 双 全 ; 京剧 是 虚 实结 合 的艺 术 ,它 的表 演在 尖动 作 , 能 叫芭 蕾 舞 吗 ? 消 了 咏 叹 调 , 还 取 《 东 风 》 赵 云 的 起 霸 , 为是 配 演 , 借 中 因 虽 审美特 征 上是 独树 一帜 的 。尤 其与 西方 的 还能 叫歌 , 7 消 了蒙 太奇 和 特 写镜 头 ,  ̄D 取 J ' - 5 - 然 半 个起 霸 , 是 要 表现 出人 物 的 八 面 威 写实 性的 表演 是根 本 不 同的 。 比如 舞 台上 但 电影 还 能拍 摄 吗 ? 消 了“ 皮二 黄 ” 取 西 的种 风 而 这 些 不 同 的 人 物 个 性 就 是 要 表 现 在 没 有 门 , 是演 员通 过 表演 , 使观 众 看到 但 却 种板 式 , 还能 叫京 剧 吗? 可 谓 “ 之不 存 。 真 皮 基 本 相 同 的 ,经 过 千 锤 百 炼 的 一 举 一 动 了 门的存 在 , 你 必须 承认 有 门 ; 明没 有 使 明 毛 将 焉 附 ” 可 见 , 剧 中的 程式 就 像 生物 ? 京 上 , 就 是 说 既 要 注 意 外 型 的塑 造 , 要 马 , 让你 承 认 有 马 ; 有船 , 也 又 却 没 却让 你 承 认 中的细胞 ,物体 中的分 子 与粒 子 一样 是 无 使 每一 个 动作 表现 出人 物 的潜 台词 。京剧 有船 。京剧 丰 富的 表演 程 式在 表现 剧情 和 法分 开 的 。 艺 术 的 美 是 “ 乃 是 灵魂 与 自然 相 一 致 所 刻 画人物 形象 中都是取 之不尽 的 ;而 运 用 美 二 、 剧 程 式 的特 点 京 程 式的 方式 方法 也是 多 变灵 活 的 ,只要 演 产 生 的结 果 ” 。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北京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18世纪中叶)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北京城。
当时,四大戏曲剧种(湖北黄梅戏、山东梆子、河南豫剧和浙江昆剧)相互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为了京剧的雏形。
京剧最早的表演形式主要是由杂剧、弹词和鼓书等元素组成,演员们通过面具和服饰来区分不同角色。
二、发展阶段(19世纪)19世纪,京剧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剧本创作方面,京剧开始注重情节的联贯性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增加了对历史故事和名著的改编。
演员们也开始注重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形象的塑造,例如脸谱的设计和舞台动作的规范化。
三、改革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初,京剧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京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剧本和表演形式上。
在剧本方面,京剧开始引入现代话剧的元素,加入了更多的对白和情感表达,使剧情更加紧凑生动。
在表演形式上,京剧开始注重真实感和自然表演,弱化了一些传统的程式化表演形式。
四、现代化阶段(20世纪后半叶至今)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京剧逐渐走向现代化。
这一时期,京剧开始注重舞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舞台布景、服装设计和灯光效果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京剧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例如与舞蹈、音乐和戏剧等的结合,使得京剧在艺术表现力和欣赏性方面更加丰富多样。
五、国际传播阶段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20世纪中叶开始走出国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爱慕。
京剧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演出、交流和教学等方式进行。
许多京剧团体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向外国观众展示了京剧的魅力。
同时,京剧的教学也逐渐在国外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现状和未来发展目前,京剧在中国仍然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京剧院团在各地定期演出,京剧学校也在培养新一代的京剧演员。
趟马是什么意思

趟马是什么意思
“趟马”又称马趟子,是戏曲以舞蹈形式来表现人骑马行路的程式化表演技巧。
这种表演程式,在舞台上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它是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许多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骑马飞跑,人在马上握住挥鞭,而马不停蹄飞奔疾驰的情景。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一般用来表示人物骑马的心情,或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动目的。
文官武将、男侠女士、扎靠穿蟒、长短衣裤均可使用这一舞蹈程式。
大致可分为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四人趟马。
如《盗御马》的XXX在盗马后趟马旨在表现人物的洋洋得意;《姑嫂英雄》的XXX 回XX关搬兵时的趟马是为表现人物的急切和年轻骄傲;《马踏青苗》的XX趟马则为表示人物在马踏青苗时由骄横、狂妄而惊恐、懊恼、狡诈的思想变化;在《杨排风》中有XXX与XX的双人趟马;在《大溪皇庄》中有XXX等四人趟马;《追韩X》中是XX、XX、XXX三人在互相追赶时依次上场趟马。
一般趟马中的人物还有三打马并高喊“得,马来。
”的内容。
但也因人、因戏而异,如女的角色大多不喊,如情节不紧张也不用三打马。
京剧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京剧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京剧的三大特点是:
1、综合性:京剧表演中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还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等多方面的内容融汇在一起。
因此,京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2、虚拟性:京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模拟生活实际进行虚拟的表演。
比如,演员拿着马鞭,就代表角色正在骑马;两旁分列几人,代表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等。
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
3、程式性:京剧表演中,不同的行当有着适合该行当的固定唱腔、表演动作以及容妆和服装,这就是京剧的程式化表现。
如“起霸”表示大将出场,“马”表现骑马,“走边”表现夜间疾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程式化表演
发表时间:2010-09-30T16:41:50.28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李海龙[导读]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
李海龙(河南省京剧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
一、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
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化,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
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
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
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
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二、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
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
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
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即程式化)。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
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
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
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着可能没有什么。
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
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
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
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
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
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
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
推崇程式,就是反对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以“取消程式”为炫耀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也有人墨守成规,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否则就是背宗忘祖,糟蹋艺术。
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有值得商榷之处。
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不仅是他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
“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
移步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凝固、失去活力;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
取消了京剧的程式,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
通过“移步”,京剧的程式可能更为成熟,也就更为灵活多变,更具有可塑性,并且开宗明义地承认程式。
京剧的表演程式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它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规范不变。
通过“不换形”,保留京剧艺术的精髓,保持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京剧的程式和程式运用法则就好比桌椅种类虽多,花样也可以不断翻新,但都是由板、条、框等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都是由固定尺寸的榫与眼的结合一样。
好比我们的电脑,虽然都是由主版、硬盘、内存、CPU、软驱和光驱等有机的连缀组成的一样,只要你能够灵活运用,就能在这些固定的元件组合中,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灵感。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
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
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
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而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变灵活的,只要演员掌握了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法则,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程式化,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京剧艺术的一整套艺术程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套程式无不表现在唱、念、做、打之中,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
所以,京剧是诗,程式是美,是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