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滇金丝猴分布的潜在影响
2021届高三地理名校模拟新题速递(十二) Word版含答案

新题速递2021届高三名校模拟·地理试卷(十二)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
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面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下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
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2.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壶源溪流域多个乡镇荣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下列措施和行为合理的是A.村民在河流中采砂取石,创收致富B.在河流周边建立规模化牲畜养殖场C.大力开办冶金厂、电镀厂和造纸厂D.适度开发漂流、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
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
据此完成4~6题。
4.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D.航空、高铁、村村通5.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D.终点在乙城外32km6.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知识点总结

1.1生物的家园1.动物的家园a.丹顶鹤经常栖息于湖泊、沼泽、海边滩涂等地带。
b.大熊猫则生活在茂密的竹林里。
2.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答:a动物的体型动物的体型越小,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例就越大,就越容易散热越不容易保温,所以在寒冷地区的动物往往体型巨大,比如北极熊,北极熊庞大的身体,体表面积相对较小,容易减少散热,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在热带地区就是相反的情况,这一点可以从东北虎华南虎体型大小的区别可以看出b.动物的体色动物的体色一般都与他们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往往和他们的居住环境的色调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他们防御天敌的捕杀,这方面的例子就太多了.另外,还有很多动物具有根据环境变换体色的能力,像变色龙、章鱼.c.温度:温度不同,动物适应程度也不同,有的喜欢温暖,有的喜欢寒冷等等。
3.不同动物的生存需求是否也不同呢?答:是。
A.丹顶鹤生活在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及水生植物的叶、茎、块根、球茎、果实等为食。
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变为农田或城市。
B.大熊猫:a.温度:大熊猫最适宜的温度在15-25°C之间,低于15°C或高于25°C的环境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状况。
b.湿度:大熊猫最适宜的湿度在60-80%之间,高于80%或低于60%的环境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状况。
c.空气质量:大熊猫需要新鲜的空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状况。
d.光照:大熊猫需要充足的日照,但是避免过度暴晒。
c.饮食: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还吃蔬菜、水果、蛋白质等食物。
4.如果进行野外考察,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答:如果进行野外考察,一定要有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带领,并要注意安全5.为什么丹顶鹤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滩等环境?答:那里的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繁多,为丹顶鹤提供了必要的食物。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卷: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3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9年6月16日,全球星基高精度增加服务系统“中国精度”正式供应服务。
这意味着中国北斗用户在无需架设基站的状况下,可以享受便捷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增加服务。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主要属于下面哪一类现代技术()A.GPS B.RSC.GIS D.数字地球2.下列领域中可以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是()A.作物估产B.交通运输C.病虫害分析D.矿产分布3.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改变趋势,应采纳的现代化技术是()①“北斗”导航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1.A 2.B 3.B精确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依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平安的重要途径。
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回答4~6题。
4.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纳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5.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须要获得田间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信息,所采纳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6.依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须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答案 4.B 5.C 6.A7.对“数字地球”的相识,不恰当的是()A.“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三维显示的虚拟地球B.“数字地球”建立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C.“数字地球”的建立将使一个国家没有机密可言D.“数字地球”既会带来主动影响,也不行避开地会产生负面影响答案C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得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一般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数字黄河”的建设须要不断完善和更新9.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真实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便利地获得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答案8.C9.D现如今,每部智能手机几乎都会安装一款电子地图APP,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开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日益凸显。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它是我们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减少。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是最为显著的。
随着森林砍伐、湿地排水、草原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种物种因生态系统破坏而灭绝。
这些物种的消失不仅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意味着生态系统中重要生态功能的丧失。
例如,一些物种是传粉者,它们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也十分严重。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许多物种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这些物种的消失不仅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意味着生态系统中重要生态功能的丧失。
例如,一些物种是食草者,它们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也不容忽视。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许多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正在遭受损失。
这些损失不仅会影响到物种的适应能力,也会影响到物种的未来发展潜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对我们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降、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减弱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这包括保护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
我们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需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
保护滇金丝猴的有效措施

保护滇金丝猴的有效措施保护滇金丝猴的有效措施引言: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一种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特殊猴种。
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猎捕和森林逐渐退化等因素,滇金丝猴的数量急剧减少,已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采取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保护滇金丝猴的措施,并对其可行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估。
一、保护滇金丝猴的栖息地1. 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并限制人类活动,可以减少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破坏,保护其自然生态环境。
2.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由于滇金丝猴依赖森林的食物和栖息地,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保护滇金丝猴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森林恢复计划,包括植树造林、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等措施,可以为滇金丝猴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
二、加强保护工作1.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打击非法猎捕和走私滇金丝猴的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制止滇金丝猴非法交易行为。
2.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滇金丝猴数量和分布的监测体系,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掌握滇金丝猴的种群状况和栖息地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1. 科学研究加强对滇金丝猴的科学研究,包括行为习性、繁殖生态和种群遗传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滇金丝猴的生态需求和生活习性,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公众教育通过开展滇金丝猴保护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滇金丝猴保护的认知和关注度。
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教育,倡导保护滇金丝猴的意识和行动,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
四、加强国际合作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但其保护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与国际保护组织的合作,分享保护经验和技术,获取国际资源和支持,推动滇金丝猴保护工作的开展。
结论:保护滇金丝猴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有效地保护滇金丝猴这一珍稀物种。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第三次讨论稿(2009-11-22)自然地理讨论稿第二小组组长:刘韬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发言人:周祎)云南是一个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美誉的地方,其来源即是指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1.生态系统多样性云南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
云南的六大水系(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珠江)和“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异龙湖、程海、杞麓湖、星云湖)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并且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2.物种多样性云南省各种分类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已知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000多种,科、属、种分别占全国的88.4%、68.7%、62.9%。
此外,云南的珍稀物种资源也非常丰富,占了全国的67.5%,居第一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其中亚洲象、野牛、绿孔雀、赤颈鹤等23种在我国仅云南独有。
3.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一是丰富性,云南各类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特别是野生稻、野生茶树、花卉以及药物资源等都是未来云南、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持续农业极为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时,云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独特,堪称世界生态类型的缩影。
二是独特性,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所不可替代的,它是我国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拥有一大批物种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全球仅西畴小桥沟有7棵桦盖木、仅巧家有36棵白皮五针松;被国际社会认为仅次于大熊猫的珍稀物种———滇金丝猴,虽经多年的保护现也仅有11个种群870多只。
三是脆弱性,云南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环境,确实导致云南物种多,但种群稀、数量少,分布区域小,没有像草原生态系统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那样的多级食物网结构,并且相互间的捕食关系单一,所以生态适应能力很低,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遇有自然灾害或人为干预和破坏,很容易使该地的物种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唯一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且以针叶林、森林草甸和高山孤岛为生存环境的野生黄金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使得该保护区成为重要的环境保护区。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对该保护区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监测工作旨在科学统筹和管理自然资源,根据变化监测数据分析变化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变化监测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保护区内,有着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其中以滇金丝猴为主要代表。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境状况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对滇金丝猴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范围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滇金丝猴的种群状况和分布格局,为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气候变化对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监测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保护区内的气候条件也在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对于植被、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可以了解保护区内气候条件的变化趋势,为未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适应性提供数据支持。
高考地理二轮:主观题选练(四)及解析

2019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主观题选练(四)及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
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同时积雪长达175天。
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答案(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
解析第(1)题,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
从地形角度看,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
结合山谷风的原理,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下冷上暖,大气稳定,形成逆温现象。
第(2)题,乌鲁木齐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大气稳定,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第(3)题,结合雾的形成条件,即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采取对应措施。
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分析结果, 选择了占全部变量 9 9 %的前 2 2个主分 量作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滇金丝猴分布影响预测变量 ( 表2 ) 。 2 2 气候变化情景 气候变化分析中, 本研究采用 I P C C排放情景特 S R E S ) 推荐的 A 1 ( A 1 F I ) 、 A 2 、 B 1和 B 2情 别报告( 景。这些情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 所 引 进 的 英 国 H a d l e y气 候 中 心 的 R C M ( R e g i o n a lC l i m a t eMo d e l ) 系统 P R E C I S ( P r o v i d i n g R e g i o n a l C l i m a t e sf o rI m p a c t sS t u d i e s ) 气候模型产 [ 3 0 - 3 4 ] 生, 分辨率为 5 0k m× 5 0k m 。A 1情景描述了 全球经济快速增长, 全球人口在 2 1世纪中期达到高
பைடு நூலகம்
( 主分量分析) 方法利用预测变量产生的主分量子集 代替了预测变量本身, 并且减少变量的数目、 排除变 量间多重共线性, 所以在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物种
2 9 ] 分布影响中常用来减少参数数量 [ 。本研究中, 考 2 7 ] 虑到 6 2个气候变量产生自变量共线性 [ 和结果难 [ 2 8 ] 解释 问题, 也采用 P C A 方法减少参数数量, 并根
1 引言
过去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已经使物种分布范围和
1 - 2 ] 丰富度产生了极大影响 [ , 未来气候变化将对物种 分布和丰富度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对生物多样性保 3 ] 护将带来一定挑战 [ 。为了在气候变化下有效保护 生物多样性, 准确确定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4 - 5 ] 是关键 [ 。另外, 气候变化影响下, 为了有效规划
9 ] 气候要素差异较大, 如E r a s m u s 等[ 选择年及月平均
F o r s 气温、 年及月最 高 最 低 气 温 和 繁 殖 期 降 水 量、 [ 1 5 ] m a n 等 选择最冷月气温和年均气温及繁殖期气温 1 0 ] 和降水量、 L u o t o等 [ 选择最冷月气温和降水量及 1 6 ] 1 7 ] 大于 5℃积温, Ma t s u i 等[ 和 Mi d g l e y等 [ 根据相 关研究选择不同气候变量来分析气候变化对物种分 布影响。事实上, 气候要素平均状态和极端值都对 物种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不同气候变量分析气 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 每个气候变量只反映了物 种分布与气候要素关系一个方面, 尽可能多地选择 不同气候变量将提高模拟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 3 ] 的精度 [ 。气候变化后物种分布范围改变包括目前 适宜、 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区变化及分布格局的改 [ 1 ] 变等 8 , 这对气候变化后物种就地和迁地保护至关 [ 4 - 5 ] 重要 , 但一些研究缺少对物种新适宜及总适宜分 布区变化的分析。因此, 为了准确地确定气候变化 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需要利用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 情景, 选择多种气候变量, 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后物种 目前适宜、 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区变化及分布格局 改变趋势。在我国, 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已 [ 1 9 - 2 0 ] 开展了一些研究 , 但气候变化对动物分布影响 的研究却少见。 滇金丝猴, 别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或雪猴, 属 于灵长目猴科金丝猴属,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 [ 2 1 ] 。栖息澜沧江 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的西南部 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两侧的高山峡谷地带, 包括
2 7 - 2 8 ] 参数将导致模型分析非常不稳定 [ 。因为 P C A
。由
于滇金丝猴分布在较为寒冷区域, 栖息地类型为高 海拔区域植被类型, 并且食物来源相对专一, 这些食 物分布也受气候因素明显限制, 所以气候变化对这 种动物分布将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但目前对这些影 响并不清楚。为此, 本文采用了 4个气候变化情景 ( 包括 A 1 、 A 2 、 B 1和 B 2情景) , 分析在 1 9 9 1 —2 1 0 0 年不同时段 ( 1 9 9 1 —2 0 2 0年 时 段、 2 0 2 1 —2 0 5 0年 时 2 0 5 1 —2 0 8 0年时段和 2 0 8 1 —2 1 0 0年时段) 滇金 段、 丝猴分布区变化( 目前适宜、 新适宜 和 总 适 宜 分 布 区) , 以及分布区范围变化与我国年平均气温增加和 降水量变化相关性, 希望为气候变化下有效保护滇金 丝猴提供一定依据, 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吴建国 吕佳佳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 0 0 0 1 2 ) 摘 要: 分析气候变化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对气候变化影响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 C A R T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 dr e g r e s s i o nt r e e ) 生态位模型, 采用 A 1 、 A 2 、 B 1和 B 2气候变化情景, 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滇金丝猴分布范围及空间格 局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 滇金丝猴目前适宜分布范围将减小, 新适宜及总适宜范围将扩大, 在1 9 9 1 —2 0 2 0年时 段较大, 从1 9 9 1 —2 0 2 0年时段至 2 0 8 1 —2 1 0 0年时段随气候变化时间段延长而逐渐缩小, 其中 A 1情景下变化最大, B 1情景下 变化最小。气候变化后, 滇金丝猴目前适宜分布区东北部及南部适宜范围将缩小, 西部和西北及东南部适宜范围将扩大。气候 变化后, 滇金丝猴目前适宜、 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区范围与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滇 金丝猴目前适宜、 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范围均随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增加而减少, 其中气温变化影响比降水量变化 影响大。因此, 气候变化后, 近期将使滇金丝猴目前分布适宜分布区范围减少, 新适宜分布区范围将扩大, 随气候变化程度增 强, 新适宜分布区及总适宜分布区范围都将减小。 关键词: 气候变化情景; 滇金丝猴; 气候变量模拟; 潜在影响 中图分类号: P 4 6 7 / Q 9 5 8 1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5 0 3 X ( 2 0 0 9 ) 0 6- 0 0 0 1- 1 0
2
气象与环境学报
第2 5卷
云南德钦、 维系、 丽江、 兰坪、 剑川、 云龙等县和西藏 芒康县境 内, 其 分 布 区 狭 小, 各自然种群成岛状分 布, 相互隔离, 集中分布在白马雪山、 大理云龙和芒 康自然保护区, 主要取食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嫩芽 及松 萝 和 竹 笋 等
[ 2 1 - 2 2 ]
自然保护区而科学保护物种, 准确确定气候变化对 [ 6 - 7 ] 物种分布影响也是关键 。因此, 系统分析气候变 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对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适
6 , 8 ] 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国际上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研究已经广 9 ] 泛展开, 如E r a s m u s 等[ 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非洲 1 0 ] 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影响、 L u o t o等 [ 分析了 1 1 ] 气候变化对蝴蝶分布的影响、 P e t e r s o n等 [ 分析了 气候变化对墨西哥动物分布的影响, 这些研究将为
- 6 峰后下降, C O 0 0 0年 3 8 0× 1 0 到 2 的质量分数从 2 - 6 2 0 8 0年 8 0 0× 1 0 , 全球最高增温幅度为 4 4 9℃; A 2情景描述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单个资本经济发
2 资料与方法
2 1 滇金丝猴目前分布数据的收集 物种在一个地方有分布或没有分布, 如果物种 在某地有分布定义为 1 , 没有分布确定为 0 , 这样物种 的分布便可以用 0和 1组成的数量来描述。本研究 中滇金丝猴分布数据主要通过收集整理中国珍稀濒 危动物红皮书、 相关动物志、 专题报告和公开发表文 献等获得, 根据资料如果在某地有滇金丝猴分布定
收稿日期: 2 0 0 9- 0 7- 0 7 ; 修订日期: 2 0 0 9- 0 8- 2 8 。 基金项目: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专题 “ 西北珍稀濒危生物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与对策研究” ( 2 0 0 7 B A C 0 3 A 0 2- 0 6 ) 和中 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益性院所基金项目( 2 0 0 7 K Y Y W0 5 ) 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吴建国, 男, 1 9 7 1年生,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生态影响及其适应, E m a i l : w u j g r a e s . o r g . c n 。 @c
0k m× 5 0k m 分辨率格点, 与之匹配, 以此作为 为5 分析气候变化对滇金丝猴分布影响的基础数据。 在分析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中, 常选择年 平均气温, 夏季和冬季气温, 生长季气温, 最热、 最冷 月气温, 年降水量, 实际和潜在蒸发量等。另外, 也 经常选择温湿度系数来描述气候要素与物种分布的 关系, 包括干燥指数( 谢良若夫干燥指数、 伊万若夫 [ 2 3 - 2 4 ] 2 5 ] 干燥 指 数) , H o l d r i d g e指 数 , K i r a指 数 [ 和
2 4 , 2 6 ] T h o r n t h w a i t e 指数 [ 。基于不同气候要素变量与
。滇 金 丝 猴 栖 息 在 海 拔
30 0 0 —47 0 0m 亚高山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山 顶低矮灌丛、 草甸和流石滩上。分布区南部较为暖 和并较为湿润, 北部较为寒冷并且较为干燥, 如云南 0 0 —8 0 0m m, 年平均气温为 德钦 年 降 水 量 为 4 - 1 3 1~ 2 3 8℃, 积温约为 6 4 4℃, 极端最低气温为 - 2 5 4℃, 年平均气温 0℃以上日数为 1 4 0 —2 0 0d , 8 0d , 夏季白昼取食和休息时间与天气有关。 霜期 2 滇金丝猴晴天活动时间早、 中午休息时间长, 阴天活 动时间晚、 中午休息时间短, 在西藏 4 —6月迁移到 42 0 0 —44 0 0m针叶林带边缘, 6月下移到 39 0 0m 针叶林带, 9月末至 1 0月中旬再次上移, 1 1月末随 气温下降到35 0 0 —38 0 0m 背风处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