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服饰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2021/4/15
50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2021/4/15
• 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 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 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 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 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 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 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 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 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 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 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 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 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 便装等中山装系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 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 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这些都成为当时 的主流款式。
2021/4/15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在20世纪之前没有现代意义的“时装”,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时装设计师”。

欧美上层社会的服装都是由裁缝们精心制作的,而这些裁缝们并不署名在服装上,他们只是传统的匠人。

而称得上是世界上时装设计第一人的就是保罗·波烈 (Paul Poiret)。

20世纪初期,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以及通过有组织的抗议取得投票权的运动正在赢得声势。

Poiret的口号“把女性从紧身胸衣的独裁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时装革命的号角,启发了设计家,也启发了女性,使她们对于时装有了全新的看法和主张。

20世纪10年代,女裙有了许多质的变化,紧身胸衣失去了意义,厚重的裙撑也不见了,东方服饰的那种自然、宽松和简洁的美被西方时尚界所借鉴。

女装线条趋于直线,传统改变,平胸,松腰,束臀成为时尚。

代表作:蹒跚裙,宽松腰身,膝部以下收窄,裙口狭小。

在Poiret设计的服装中,我们总是隐约可以找到古罗马裙袍、日本和服、中国旗袍、阿拉伯长裙、印度纱丽的痕迹,他根据这些异国元素把服装变得宽松、简洁,把衣服的支撑点挪到肩头,开创性的设计了胸罩、单肩睡衣和灯笼裤等服饰。

由于对异国情调的钟情和追求戏剧效果,Poiret在1912年设计出了一种极端的裙子,这款裙子下摆很窄,裙长及踝、臀部较宽斜,使着裙者无法迈出三英寸的步履,这就是有名的霍步尔紧口裙(Bobble skirt)。

时髦女子不惜用布条绑住自己的腿,以适应这种蹒跚的时尚,尽管这种款式在行走时诸多不便,但由于其造型简洁明快,并恰好适于南美传来的探戈舞步,故风靡一时。

Poiret改变了曲线统治几百年的欧洲服装,使直线重新获得统治地位,从而开启了二十世纪现代造型线的雏型。

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轻便化。

此时服装流行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平胸,松腰,束臀的男性化外观。

去掉胸腰的刻意强调,而以简单的管线造型来取代,头发被剪短,与男子差不多,裙子越来越短,短致只盖住膝盖,称为“管子状”。

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

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

Vol 40/No 18/Westleather-11㊀-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韩若梦ꎬ侯东昱作者简介:韩若梦(1993-)ꎬ女ꎬ汉族ꎬ河北石家庄人ꎬ研究生在读ꎬ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方向)ꎮ通讯作者:侯东昱(1969-)ꎬ女ꎬ汉族ꎬ北京人ꎬ研究生ꎬ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ꎬ教授ꎬ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ꎮ(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ꎬ河北石家庄050000)摘㊀要:20世纪60年代初期ꎬ中国受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ꎬ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ꎮ与此同时ꎬ60年代的西方国家受到战争的影响ꎬ使这一时期的服装和革命联系在一起ꎮ从时代背景㊁审美观念以及同一时期中西方不同服装风格的对比研究ꎬ探析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的差异对现代服饰的影响ꎮ关键词:20世纪60年代ꎻ中西服饰ꎻ服饰中图分类号:G12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8)18-0011-01㊀㊀20世纪60年代对于中西方国家都是不平凡的时期ꎮ当时的中国在衣食住行方面都体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ꎮ二战的结束促使西方经济的发展ꎬ服装行业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ꎬ尤其是成衣业得到了迅速发展ꎮ因此ꎬ这一时期被称为 成衣时期 ꎮ研究中西方背景的差异ꎬ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服饰方面的了解ꎮ1㊀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背景的对比1.1㊀时代背景的差异ꎮ60年代初期ꎬ中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ꎬ导致棉花的减产直接影响服装行业的发展ꎮ从1966年开始ꎬ长达十年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开始了ꎮ 文革 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ꎬ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ꎮ服装行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退步ꎬ如碎花裙ꎬ高跟鞋㊁旗袍以及稍微花哨的服装都是不允许穿着的ꎮ60年代ꎬ经历了二战后的西方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出生率增加ꎬ导致一大批年轻群体的出现ꎮ新出现的这批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疾苦ꎬ所以他们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突破ꎮ摒弃了传统的观念ꎬ在时装上主张典雅的特点也统统都被舍弃ꎮ 年轻风暴 思潮的出现ꎬ导致一些新思想㊁新的服装风格的出现ꎮ1.2㊀审美观念的差异ꎮ社会背景的变化导致审美观念的变化ꎮ在这一时期ꎬ军便服㊁黄军装ꎬ黄军帽ꎬ红袖章ꎬ黄挎包成为时尚主流ꎬ在当时流行一句话 不爱红装爱武装 成为当时人们最流行的一句话ꎬ由此中国进入了无彩色服装时代ꎮ西方社会年轻群体的出现ꎬ使整个西方国家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ꎮ年轻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人群ꎬ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㊁着装方式反映出叛逆的思想ꎮ他们的着装引导着服装的流行ꎬ使服装也朝着年轻化去转变ꎮ2㊀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对比2.1㊀服装风格的差异特征比较ꎮ当时的中国受到 文革 的影响军装是非常流行的ꎬ在当时能够拥有一件军装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ꎮ男女军装色彩单一ꎬ不分男女ꎬ不分职业的军装在中国盛行ꎮ1966年ꎬ伊夫 圣 洛朗设计了 吸烟装 ꎬ其特点是服装中加入了女性化的元素ꎬ将男女时装完美的结合起来中性风也流行起来ꎮ同时ꎬ未来主义风格时装也开始流行ꎬ未来主义服装是以太空㊁宇航为主题设计的ꎮ2.2㊀服装款式的差异特征比较ꎮ中国60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军便装ꎮ其特点是中山服领饰㊁门襟暗扣㊁有5粒纽扣㊁下面有两个暗袋㊁色彩为草绿色ꎬ男女都可穿用ꎮ在当时还流行红卫兵装ꎬ红卫兵装实际上就是一种黄绿色的旧军装ꎬ通过红卫兵装来显示自己是革命的后代ꎬ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ꎮ青年中流行 海魂衫 这与当时 海上英雄艇 和战斗英雄麦贤德的事迹有关ꎮ从这些服装款式中ꎬ都可以体现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ꎮ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因为受战争的影响ꎬ许多人通过留长发ꎬ蓄长须ꎬ听爵士乐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ꎬ抗拒传统ꎮ通过叛逆的行为ꎬ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ꎮ60年代ꎬ设计师MaryQuant设计的迷你裙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ꎬ也代表了突破传统的加锁ꎮ在当时还流行连裤袜㊁平底靴和比基尼ꎮ从服装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流行印记ꎬ不管是内在思想的转变还是外在款式的变化我们都可以从服装中找到答案ꎮ2.3㊀服装色彩的差异特征比较ꎮ服装色彩是构成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ꎬ通过色彩可以表达服装的内在和外在ꎮ60年代的中国服装色彩被附上很多政治因素ꎮ因此ꎬ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服装色彩是以蓝㊁黑㊁灰颜色为主ꎬ这种色彩被称为 老三色 ꎮ而西方社会服装的颜色比较鲜艳如:嫩黄㊁红色㊁果绿色㊁鲜桔色㊁粉红㊁等颜色在服装中流行起来ꎮ2.4㊀服装配饰的差异特征比较ꎮ60年代军帽ꎬ军装ꎬ皮带ꎬ解放鞋是当时流行的服装配饰ꎮ雷锋是艰苦朴素的代表人物ꎬ雷锋帽也由此流行ꎮ随着ꎬ中国橡胶行业慢慢发展ꎬ中国人民开始穿解放鞋ꎬ一穿就是好几十年ꎮ文革开始后ꎬ制作毛主席像章进入了鼎盛时期ꎮ此后ꎬ全国各地开始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ꎮ西方的60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ꎬ当时的配饰都是极其夸张的ꎬ平底靴㊁黑色超大墨镜㊁金色链条㊁各种徽章㊁大太阳帽㊁等都是当时最流行的配饰ꎮ超大的配饰象征着独立㊁自我㊁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ꎮ3㊀60年代服饰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现代服饰设计中很多都用到了60年代的军装元素ꎬ西方的中性服装风格㊁未来主义服装的流行元素以及超短裙在现在服装中也是很流行的ꎮ尤其是PVC面料不仅用在服装中在服饰上也有很多运用ꎮ所以说ꎬ服装的流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的ꎬ在设计服装时我们不能完全脱离历史ꎬ这样才使设计的服装更加有韵味ꎬ更加有内涵ꎮ4㊀结论从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研究来看ꎬ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服装风格ꎮ在同一时期ꎬ中国和西方从社会背景和服装风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ꎮ中国在60年代服装的颜色和款式都是很保守和传统的ꎮ而西方的60年代受到战争的影响ꎬ导致服装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ꎮ由此来看ꎬ过去服装风格对现在服装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ꎮ参考文献:[1]㊀汤献斌.立体与平面中西服饰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ꎬ2002.6[2]㊀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M].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ꎬ2010.8。

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

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
克牌、碎瓷片、旧 手 套 等 非 服 用 材 料 重 组 制 作 成 服 装,
改写了传统缝纫技术和成衣制作的方法。继马丁 · 马
吉拉之后,整个 时 尚 界 开 始 大 规 模 地 引 用 解 构 主 义 的
纺织科技进展
· 42 ·
2019 年第 12 期

测试分析
· 41 ·
2019 年第 12 期


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
吴佳佳,吴庭卉
(盐城工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要:结合社会背景和流行趋势,分析 了 解 构 主 义 在 现 代 服 装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现 状,总 结 了 解 构 主 义 的 一 般 表 现 手
二十 世 纪 末,解 构 主 义 设 计 开 始 风 靡 欧 洲 的 时 装
领,他们将东方审美情趣与西方流行趋势结合,创立 了
舞台,受到东方解构主义的启发,一批以马丁·马 吉 拉
独具一格的解构主义服装 [3]。西方设计师结 合 历 史 文
化、民族风情、街 头 流 行、建 筑 框 架 等 元 素 让 解 构 主 义
形成一种不同于 过 去 的 新 形 象,“解 构”即 对 结 构 的 破
坏和重组。
文章编号:
1673-0356(
2019)
12-0041-03
设计师三宅一 生、川 久 保 玲、山 本 耀 司 等 人 密 切 相 关。
他们颠覆西方所 推 崇 的 “结 构 主 义”,基 于 东 方 哲 学 思
想和制衣技术,突破人与服装原有的关系,以自由 奔 放
c
om。
为代表的西方解构大师应运而生。马丁·马吉拉 以 大
胆玩味的设计 闻 名,被 称 为 “解 构 怪 才”、“解 构 之 父”,

改革开放60年来的衣、食、住、行变化

改革开放60年来的衣、食、住、行变化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

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

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

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

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

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

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

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

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50、60、70、80、90)

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50、60、70、80、90)
•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
世纪之交与一战时期(20初期)
•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女装过度
• 第一阶段 • 继承上世纪优美、流畅的S形,所谓
S形,是指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 ,把腹部压平,把腰勒细,把丰满的臀 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要到下摆,裙子 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 裙,从侧面看,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形 。 • 女子配饰有长手套,折扇,阳伞。 • 受新艺术风格影响服装风格浪漫,华 丽柔情。


•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物资短缺直接影响 着服装业。 与其他很多日用品 一样,服装也是限量供应。 这样,服装的款式都变衍 又短又小。 女装裙子的褶裥数量受到限 制,袖子、领子和腰带的宽度 也有相应的规定。 刺绣、毛皮和皮革的装饰都 受到禁止, 裙长及膝而且裁剪 得很窄。 套装的设计注重功能性,并 且适合各种场合穿着。 其款式 常常与军服相似,给人留下印 象最深的是宽宽的垫肩和系得 紧紧的腰带。

这时的服装样式简洁 轻柔,没有花边其他累赘 设计,裙子越来越短,直 到露出膝盖,服装裁剪忽 略腰部臀部曲线,松松跨 跨。 女性中性化得出现, 第一从妇女自身而不是男 性角度来设计服装,女性 自身的舒适感才是核心。

பைடு நூலகம்
20年代
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
• 基本外形:平胸,
松腰,束臀的男性 化外观。 • 特色:去掉胸 腰的刻意强调,而 以简单的管线造型 来取代,头发被剪 短,与男子差不多 ,裙子越来越短, 短致只盖住膝盖。 称为“管子状”( Tubular style)
二战后的女士,在经历了实用单调的 战争时期的服装后,向往优雅时髦的装扮。 掐腰大摆棉质衬衫裙应算做是50年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变化

红裙子
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五颜六色,红色裙子 和白色衬衣比较迎合当代女性们的潮流
喇叭裤
特点: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 状特点: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电影《少林寺》
牛仔裤

牛仔裤在82开始流行

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 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 主流社会拒绝。
旗袍
个性服饰
混搭服饰Biblioteka 嘻哈服饰运动装未来的服装
预测未来的服装将 有10大特点: 绝对免烫,不需洗涤, 可大可小,冷热可调, 兼作雨衣,久穿如新, 色彩多变,属性可变, 防病治病,防止伤害。
第五组
巴拿马西裤皮夹克90年代服装与以前各个时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受到媒体杂志影视作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在穿着打扮上也越来越大胆是与国际通行服装最为相似的一个时期超短裙职业套装文化衫健美裤和松糕鞋等开始流行起来
7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由于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 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 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 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 。

工作服
8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到了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 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 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 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 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 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 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 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 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羊 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 的甜蜜味道„„

论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论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论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摘要:波普设计是后现代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形式之一,本文围绕着这种设计形式做出考察与梳理,通过对波普艺术产生的原因和一些案例的分析来说明其风格特征并介绍了波普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波普设计的风格特征应该是在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性需求环境上,形成的技术与艺术之间矛盾统一的崭新关系,而由波普艺术产生的各种理念也呈现在现代设计中,通过客观的介绍和分析,表达出波普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设计各个领域对于波普风格的应用。

关键词:波普艺术;现代设计;流行文化一、波普艺术风格特征及其产生背景波普即“POP”是英文“popular”的缩写。

“POP”一词最早出现于1947年保罗奇创作的作品《我是一个富人的玩具》中。

1956年汉密尔顿在他的《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中,“POP”一词再次出现,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手拿巨大棒棒糖的肌肉发达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半裸女郎。

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机,录音机,台灯吸尘器等家庭必须品。

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

男子手上的棒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

显然,大众消费文化是波普艺术的基本依托。

就在1957年,汉密尔顿发表了一张流行艺术特色清单,他阐述了波普艺术具有以下几种特征:具有流行性、昙花一现、一种消耗品、低成本、批量生产化、年轻、诙谐机敏、性感、手法巧妙、充满魅力、大企业。

波普艺术的兴起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它是二战后现代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波普艺术家借助这些通俗的、流行的大众传播媒介,采用布面油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等方式,通过大众视觉图像的拼贴组合进行创作。

它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歌星、影星、广告海报、可口可乐等形象与事物,通过选择和仔细制作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用以展示我们的时代生活,让人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流行是在回归中不断前进的当今的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服饰流行常常是猝不及防地就出现在我们旁边,同时又转瞬即逝,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对美的追求。

美,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流行正因为美所以存在。

人们千百年来都在追求美,创造美。

美的标准不断发生变化,流行随之也不断变化着。

“小脚女人”在昨天看来是美的,而今己变得十分丑陋。

那是因为人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过往的“流行”变得不再为人们追捧,于是便会有一种新生事物代替旧有的流行,成为新的流行。

第一节服饰流行的历史进程服饰是时尚产品,它是沿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而同步向前的。

服饰本身具有历史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如同洒落在服饰史长河中的点点繁星,指引我们找出服饰流行的奥秘。

一路伴随时光走来的不只有时代的变革,更有服装风格的不断变化。

18世纪后半叶,由于西方工业化文明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使近代的流行在范围和速度上逐渐向现代化靠拢。

到了二战后期,服装的流行特征开始呈现出来,高级时装设计师开始执掌流行的领导权,流行的商业性开始出现,个人品位成了选择服饰的重要元素之一。

这时服饰界真正的流行出现了。

这时的服饰受战争影响,相当多设计师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们战后所迸发出的对美、对和平盛世是强烈期待,设计倾向从最初几何形的硬直的女强人式,向柔和的外形变化。

到了现代的社会,流行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模式,成为了工业化社会大量生产到大量消费之间的重要桥梁,流行也不再只有过去那种单一的流行模式,而是显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时流行的主导权也不再是只由高级时装设计师来掌握,而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来决定的。

第二节服饰流行的基本模式服饰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无数的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它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一种表征作用,不仅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流动、变迁和发展,还反映了同时代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

服饰文化的流行传媒不胜枚举,但本质上依赖的却是人类的模仿本能。

人们通过重复一些人的行为、意识和观念,在心理上取得与那些人同化的效果,这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欲求,这是服饰流行的源头,也是流行发生的本源。

服饰流行的最初阶段是由时代造成的社会事象的影响开始的,在众多的社会事象影响下,人们的心理发生了种种变化,需要有一种方式把心理状态表达出来,而每天所穿着的服装正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服饰文化成了心理表达的独特表现形式,而不断前进的社会变为了推动服饰流行的最根本的力量。

于是在人们的不断模仿中,服饰文化沿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不断同步前行。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服饰流行变化,日趋发展的国民经济导致暴发了全球的年轻风暴,这个风靡全球的年轻风暴使60年代的西方社会极不安宁,强制性地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从而扭转了20世纪后半叶服装流行的方向和模式,给高级时装业以致命的打击,使高级成衣业趁机崛起,人们的服饰朝着更加丰富多样化方向迈进。

同时,在服饰流行这片天地中,服饰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加复杂,新流行创造者在时代的召唤下不断创造新鲜的审美感觉,由一部分时尚领军人物,诸如影视艺人、社会名流率先穿着,服饰产业部门和商业买手这时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是一种独特的媒介,依靠自己的慧眼、魄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影响并领导了新一轮的流行风潮。

过去的流行风格对设计师们来说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他们而言,过去的流行风格就是最好的灵感,他们总能去引用过去的流行风格来创造出新的流行。

于是,流行再次回归,并且附加上新意义变为了新的流行,继续前进。

第二章 60年代服饰风格分析对20世纪的时装界来说,60年代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时期。

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的时装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化莫测不是简单的季节更替,而是从观念上,从根本上,从状态上的变化。

一位服装评论家曾经说过:“60年代才是20世纪的真正开端,它使服装业进入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新纪元,一个完全脱离了以往发展轨迹的新纪元。

”①第一节 60年代的时代背景60年代,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年轻风暴”,这场风暴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整个时装界将目光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年轻人的身上,这是因为战后的人口出生率急剧增长。

到1965年,全世界5%~10%的人口年龄在12岁以下,尤其在二战中损失较小的美国,有一半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一个巨大的年轻顾客群体出现了,他们的经济支持主要来自有着稳定工作和收入的父母。

同时,物质条件的高度发达使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小孩可以享受免费义务制度,他们从未经历过二战时期那种物质紧缺的困难,对于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抱着不屑和鄙视的态度。

于是,传统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乃至时装上的典雅主张统统都被抛弃,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

“年轻风暴”思潮促进了以“否定”、“消解”、“颠覆”现存理念。

同时,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模式,新的文化现象也在这个时期形成,波普艺术,摇滚音乐等都诞生于此时。

年轻人已成为推动社会的重要动力,也成为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

他们反社会,反传统思想通过他们的行为、着装反映出来,并对后现代时装艺术产生重要影响。

他们的着装,不仅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流行方向,而且结束了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流行方式,流行的引导者由过去高级时装设计师和上层贵妇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第二节 60年代的服装特征六十年代服装特征是冲破传统的限制和禁忌, 广告和媒体最醒目的词汇是“年轻”。

马莉昆特的“迷你裙”是当时最典型的流行风格。

运动休闲型的宽松学生裙和衬衫裙很流行。

衬衫、长马甲和无领无袖连衣裙也很流行。

太空旅行和抽象派艺术带来了几何图形和以黑色与白色、白色与银色为特征的未来主义风格。

新兴材料开始出现,如塑料薄膜和涂层面料。

梯形风格的裙装和大衣均采用对比色镶条和突出的缝线来衬托。

出现了带有大裤脚的喇叭裤。

还有超出常规的热裤和透明风格。

无所顾忌的“反传统”风格与正统的女装风格形成对抗。

年轻人允许接受反传统的服装款式,如牛仔裤、套头针织杉、T恤衫是十几岁二十出头年轻人的通用服装,他们的偶像主要是流行音乐明星。

这个时期的时装设计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为过。

夏奈尔、迪奥的设计都被年轻人重组,高品位的典雅时装已不再受推崇,年轻人追求的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新设计。

以下介绍的是在60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格:迷你裙-mini skirt,超短裙(如图:1--1)是当时时装上的一个重要新突破,这一潮流是由玛丽·昆特和安德列·库雷热兴起的。

除了裙子之外,还有一些简单而短小的外衣设计,统称为“小衣服”(P1ain little minidresses),穿起来很紧身,很受当时的年轻人,特别是十来岁的青少年的认同,迷你服装成了当时的青少年和传统服装告别的最主要的手段。

图1--1 第一个未来风格的时装是由库雷热设计的。

1961年他率先对法国的典雅时装发起冲击,推出迷你裙;1964年他又推出太空服装,摒弃了所有传统服装的设计手法。

表演的模特装扮得像外星人,穿着白色长靴,在T型台上快速走动,服装非常几何化,引起相当大的轰动。

另一位采用未来风格(如图:1—2)的时装设计师是皮尔·卡丹。

受到未来主义思潮的刺激,他也设计了一些机器人风格的服装,裁剪上刻意突出几何风味,服装结构有棱有角、短小、直身,大量采用针织面料,弧线像是使用一把直尺画出来似的。

这两位设计师都是以黑白为主,图:1—2略有一点其它颜色作点缀,使设计带上一种强烈的现代主义的感觉。

当时最受欢迎的时装设计师还是圣·洛朗。

他的灵感常常来自街头,将通俗文化成功地推广到高级时装上。

他的另一重要设计便是中性服装(unisex,无性别化设计),他第一次将燕尾服引入女装。

他将光效应艺术(OP Art)和波普艺术(POP Art)介绍到时装设计里,并融入了东方文化和嬉皮士(Hippies)文化,甚至结合了东方哲学的精神。

他还将蒙德里安风格(如图:1—3)融入到时装里,在针织的短连衣裙上黑色线和原色块组合,图:1—3以单纯、强烈的效果赢得了好评,这也是把时装与现代艺术直接地、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典范。

和以往的时装大师不同,他的设计并不仅针对高收入的上层社会人士,大部分人能买得起,很受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欢迎,成功地吸引了新潮的年轻人。

第三章 60年代服装风格在当代服装中的体现60年代的“年轻风暴”,结束了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流行方式,世界服装的主角开始由成衣来扮演。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进入21世纪后,时代事象对服饰文化的冲击,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21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从早期的中国文化大行其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东方服饰文化热潮;到世界范围的反战、反恐怖主义情绪高涨,使戎装风格的服饰铺满街头;再到最近世界由于各种疫病的大范围传播,使人们陷入一种深深的恐惧之中,人们渴望回归、渴望平静,导致服装风格的休闲化和复古回归化……种种的社会现象促使了后现代思想的诞生,并对服装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表现形式。

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潮的发展才赋予了服装更多的深刻内涵,使时装的发展更具时尚化,服饰风格更具多元化。

第一节近年来60年代服装风格在品牌中的运用这是个复古大行其道的时代。

各大时尚品牌从2006年起,就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复古系列,开始玩复古,高腰裙裤,bob头,好像大家都生错了年代。

从06年到08年,60年代的风格,连续几季我们都看到它强大的潮流回归。

它个性鲜明的无穷魅力,让大师们一次又一次地以它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迷你、印花、PVC面料、未来感这些潮流物质其实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延伸。

60年代迷你风潮的高潮回归,成为了新一季的性感宣言,“大胆地秀出你的腿”,这句上世纪60年代迷你裙诞生之际最响亮的口号,隔了近半个世纪又重新唱响。

例如:Anna Sui(如图:2—1)迷你裙的高度越来越靠近大腿根部,但是所带来的青春的感觉,也不会让人们联想到情色。

这种裸露更像是一种大胆的态度,因为这份青春特有的任性妄为而显得愈发天真无邪起来。

摇曳的60年代,作为时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对于现今潮流的影响是巨大的,图:2—1时间所传承下来的不只是迷你或是其他任何风格的阔形,更是思维方式的启示。

乐于打冷战和突破,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乐观、自信的探索精神,早己超越了迷你裙,有了进化的意义。

②2007年的春夏,未来主义回到我们面前,设计师们重新演绎了起源于60年代的太空摩登,充满创意的未来主义成为激情创新和怀旧复古的结晶。

例如:Fendi(如图:2—2)07年春夏Fendi的作品就是60年代未来主义的完美演绎,以精短、简洁为主。

并且选用了独特的高科技面料,比如大量黑色硅树脂和银色仿皮,配以运动型的透气无纺布面料和亮片饰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