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

元初,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后来,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的南北。

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1. 融合:元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在元代文学中,可以看到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学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创作出了很多融合了北方与南方文化特点的作品。

2. 戏剧:元代的戏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戏剧主要有元曲和皮影戏两种形式。

元曲以剧情曲折、音乐优美、表演生动而著称,其表演形式也对后世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影戏则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享有盛誉。

3. 小说:元代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元代小说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元代小说主要有民间故事、宫廷传奇、史话等,这些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曲:《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爱情传奇戏剧,它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在元代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珍品。

2. 皮影戏:元代的皮影戏以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独特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打白骨精》是元代著名的皮影戏剧,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皮影和声乐等多种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神怪传奇故事。

3. 小说:元代的小说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聊斋志异》、《水浒传》等。

《聊斋志异》是元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它以神怪、鬼怪为题材,富有超自然的想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元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写义士抗暴的故事为主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元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强调元代文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2 元代文学特点分析元代文学的独特特点,如民间化、俗文学发展等。

解释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1.3 元代文学代表作家介绍几位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等。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文学成就。

第二章:元代诗歌2.1 元代诗歌概况介绍元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包括诗风的转变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强调元代诗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2 元代著名诗人和作品介绍几位元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分析他们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2.3 元代诗歌的主题和形式探讨元代诗歌的主题内容,如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关怀等。

分析元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格律诗的发展和词的兴盛。

第三章:元代戏曲3.1 元代戏曲的发展背景介绍元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包括民间说唱、杂剧等。

强调元代戏曲对后世戏曲艺术的影响。

3.2 元代戏曲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元代戏曲的类型,如杂剧、南戏等。

探讨元代戏曲的特点,如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学性的增强。

3.3 元代戏曲代表作家和作品介绍几位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等。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文学成就。

第四章:元代散文4.1 元代散文概况介绍元代散文的发展概况,包括散文创作背景和特点。

强调元代散文的重要性和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4.2 元代著名散文家和作品介绍几位元代著名散文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4.3 元代散文的主题和形式探讨元代散文的主题内容,如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关怀等。

分析元代散文的形式特点,如议论、描写、叙事等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元代小说5.1 元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元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包括话本、拟话本等。

强调元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2 元代小说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元代小说的类型,如传奇小说、志怪小说等。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背景介绍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元代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本文档旨在整理元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和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元代文学史年表1206年 - 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 元昊创立西夏,成吉思汗开始统一蒙古部落- 元代文学起源于蒙元边地的曲辞民歌和诗文1228年 - 1259年(拖雷在位)- 拖雷统一草原,蒙古帝国开始崛起- 元代文学开始形成风格独特的后期边塞诗1260年 -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 ,建立元统,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代文学在政治、经济中繁荣发展,出现许多重要作品和流派,如杂剧、元曲等1295年 - 1307年(成宗元贞在位)- 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元人的杂剧和元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著名作品有《窦娥冤》、《西华山》等1308年 - 1311年(武宗元统在位)- 元代文学进入鼎盛期,元曲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元人的杂剧和元曲艺术达到了顶峰,著名作品有《长生殿》、《琵琶记》等1312年 - 1320年(仁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继续繁荣发展,特别是元曲在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上不断创新- 著名作品有《马丹阳》、《转寒夜》等1321年 - 1368年(英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进入衰落期,元曲的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元代文学的创作和观念受到明代文学的影响,逐渐衰落总结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从元昊的西夏到成吉思汗的统一草原,再到忽必烈的大都王朝,元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元代文学史年表记录了元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 注:以上年表仅为粗略整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详细,读者可进一步参考相关资料了解元代文学史的更多内容。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强调元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1.2 元代文学形式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分析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作品。

1.3 元代文学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二章:元代诗歌2.1 元代诗歌特点介绍元代诗歌的特点,如格律自由、表达真挚等。

分析元代诗歌与唐宋诗歌的异同。

2.2 元代诗歌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诗歌作家,如杨铁心、刘因、王冕等。

分析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

2.3 赏析元代诗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诗歌进行赏析。

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元代散文3.1 元代散文特点介绍元代散文的特点,如语言质朴、内容广泛等。

分析元代散文与唐宋散文的异同。

3.2 元代散文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散文作家,如姚广孝、归有光、唐顺之等。

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风格和主题。

3.3 赏析元代散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散文进行赏析。

解读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元代戏曲4.1 元代戏曲概述介绍元代戏曲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强调元代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2 元代戏曲形式介绍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如杂剧、南戏等。

分析各种戏曲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3 元代戏曲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分析他们的戏曲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五章:元代小说5.1 元代小说概述介绍元代小说的兴起和发展背景。

强调元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2 元代小说类型介绍元代小说的主要类型,如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各种小说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5.3 元代小说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如罗贯中、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等。

分析他们的小说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六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6.1 元代社会与文化背景探讨元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包括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1230—1368)。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

统一后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扩大了国内各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

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在宋代形成的正统儒学的变种——理学,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

元王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兼收并用,因而佛教和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

特别是金朝新起的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即后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

文人的内心愤懑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元代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并构成元代文学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南戏“句句是本色语”,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词则“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元杂剧作品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根据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讲授提纲第一节:元代文学种类13世纪初,宋金对峙时,元蒙起于北方草原,1234年灭金,1279年灭宋,统一全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政的统一政权.地跨欧亚,面积中国历史上最大.至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建立明王朝,历时一百多年.震铄古今的文化奇品.元画与青瓷,2004年英国佳士德拍卖行拍出元清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图》,折合人民币值2点5亿元。

文人山水画成熟,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子昂的书法与画。

行政行省制传于今。

文学主要一、元曲,(唐诗宋词元曲)一代标志性文学。

包括杂剧与散曲两种体裁。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从此”全家福”,有了戏. 西方重戏剧,中国重诗文。

中国戏剧晚千年。

元剧是新戏曲,成熟的长篇戏剧,与古希腊悲剧较。

从此文学史转向,主流由抒情诗文转向叙事故事。

二、南戏:《琵琶记》与“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三、说唱曲艺:诸宫调,小说话本,三国水浒西游都作于元,改于明。

四、传统诗词文:走向没落。

词不少,还有点宋词余味。

诗没一首传于人口的名篇。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铁崖体。

“元无文”。

参考书: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2013年版,三联书店第一章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戏剧胚胎古剧的起源:“戏曲”包括言语、动作、歌舞三种要素,而作为戏剧的最根本要素无疑是装扮表演。

先秦时期装扮表演依时间先后分为三种:歌舞、宗教和俳优。

这种装扮模仿虽不同程度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素质,但还处于自发而不是自觉的低级阶段,也缺乏对故事情节的演述。

因此,只能算是戏剧的萌芽或孕育阶段。

第二节汉唐时期的戏剧雏形一、汉代百戏汉代百戏,当时又称做“角抵”。

汉代百戏中不乏装扮表演,有的甚至发展到装扮人物,采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水平,如《东海黄公》。

它已具备了由演员装扮人物,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戏剧要质。

二、魏晋优戏三国时的《辽东妖妇》由人物扮演而增加故事,故也可看作角抵之余风。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三、元杂剧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一)题材多样,反映社会生活面广。
特别是把大量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作为 正面主人公形象来突出塑造,这是前代文学所 罕有的现象。 (二)时代色彩鲜明强烈。
元杂剧:愤怒的艺术
(三)风格流派丰富多彩。开放性、多元化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
元 代 文 学 概 述
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
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 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 约134年。 叙事性文学(戏剧小说)第一次居于文坛 的主导地位。
元代文学
一、社会概况
第一章 概 述
(一)经济
农业恢复 手工业发展 商业兴盛 城市经济繁荣
“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杂(或丑)四类。 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 贴旦、搽旦、小旦等。杂包括孤(官员)、酸(秀 才)、徕儿(小孩)等。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 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 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双调· 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 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 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 是晋耶? [落梅风] 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 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 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 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 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 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一、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的特点•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学形式的创新与演变1.2 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朝的建立与背景•蒙古族的文化传统•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元代散文与词章2.1 元代散文的特点•形式多样性•体裁丰富•内容思想的表达2.2 赵孟頫与元代书画•赵孟頫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元代书画的发展特点2.3 元代词章的发展•元曲的繁荣与兴盛•先秦诗学与元代词章的关系•代表作家与作品赏析三、元代戏曲与传奇3.1 元代戏曲的兴起•元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文献价值与意义3.2 元代传奇剧本的特点•传奇剧本的结构与形式•传奇剧本的艺术魅力•典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3.3 元曲与元杂剧的比较•元曲的特点与风格•元杂剧的演变与创新四、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4.1 文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元代文学思想的特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4.2 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元代文学对明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在后世的意义与价值五、元代文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5.1 元代文学史研究的历程•早期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近年来的研究进展5.2 元代文学史研究的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学术界的关注与合作情况以上是对元代文学史的一个概览,我们深入探索了元代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元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形式特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元代文学史仍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学术启示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维桢的诗
杨维桢少时 少时被父亲赶上筑在铁崖山上的“万书楼”苦读。后被朱 少时 元璋强征入朝,作诗曰:“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 商山本为储君出,黄石终期孺子来”,朱元璋不得不将他放回。 铁涯体:诗风怪诞恣肆、秾丽妖冶。常出言新奇,拗语夸饰,非 前人诗中所有。但过于逞才使气,专务新奇,往往失之怪诞。但 的诗风力破元季纤细柔弱的诗风。 《鸿门会 》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 吹巢双猰貐 (yà yǔ)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座中有 ) 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 如赭。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 朝画地分河山。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虞美人行》 拔山将军气如虎,神骓如龙蹋天下。将军战败歌楚歌,美人一死 能自许。仓皇伏剑答危主,不为野雉随仇虏。江边碧血吹青雨,化作 春芳悲汉土。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一、《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 2、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3、“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化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太和正音谱》 二、越改越好的《西厢记》: 1、元稹《莺莺传》P69 2、《董西厢》P70 3、《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第二折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一、主题: 批判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了爱情婚姻的自 由和自主,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二、艺术特色: 1、情节波澜起伏 2、重视心理描写 3、体制上创新:五本二十节;多人唱 4、语言华美,诗意浓郁;人物语言个性化。
将《琵琶记》节选《糟糠自 厌》改写成一个八百字左右 的叙事散文
虞集的诗
虞集的诗笔老意到,语无枝叶,素以典雅精切著称。 然文采、气韵均不足。胡应麟说他的诗“浑厚典重, 足扫晚宋尖新之习。第其才力不能过诸人”,当是公 允之论。虞集的诗成为后来诗人学习的榜样。 《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 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 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散曲欣赏
一般杂剧作家兼写散曲,如关汉卿、白朴、马致 远、张可久、张养浩、睢景臣。 一、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P30) 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南戏
一、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 嘉戏曲”。 二、南戏的体制特点: 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 出。 2、除了生、旦,还有净、末、丑、外、贴等角色。 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 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3、在音乐上,以鼓板配南曲演唱。 三、南戏代表作: 《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王冕的诗
王冕, 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 的花鸟画家。行事异于常人, 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 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 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 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 之。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 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 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 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 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 止;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 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 相拒。
元杂剧概述(3)
一、元杂剧的分期:大都时期,杭州时期 二、元杂剧原本大部分散失。钟嗣成的《录鬼 簿》和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
元杂剧名篇
一、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P53); 《西蜀梦》(P53);《救风尘》P61 二、马致远《汉宫秋》(P85) 三、白朴《梧桐雨》(P87);《墙头马上》(P94) 四、纪君祥《赵氏孤儿》(P88) 五、康进之《李逵负荆》(P91) 六、郑光祖《倩女离魂》(P95)
元代文学
总论
总论
一、落后的游牧民族以强悍的武力统治中原 二、不仅不认可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也不认 可社会制度和文化,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 文化是次反动和破坏。 三、中国正统的诗文在这一朝代遭到冷落,与 北方有渊源关系的文学和供统治者享乐的文学 兴起。
元代的诗歌
元代的诗歌创作水平不高: 1、对科举不重视,士人往往不能靠诗文攀上 高位,而崇尚理学。 2、“诗到苏黄尽”---元好问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鲁迅
杨维桢的诗
《西湖竹枝歌》 劝郎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 南高 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湖口楼船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 无柁是郎意,断桥无柱是侬心。 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峰前山万里。 妾死 甘为石新妇,望郎忽似飞来峰。
元代俗文学的兴起
通俗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以诗词为主体 的抒情文学退居其次。主要原因有:(1)封建商品 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兴起,叙事性 文学恰好能满足他们在勾栏瓦中的文化消费(2)元 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儒生失去了仕进的机会,或为 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出现了一个俗文 学的创作群体。(3)元时程朱理学的影响相对下降, 知识分子相对自由和独立。(4)创作群体要么直接 出自市民阶层,要么能பைடு நூலகம்泛接触市民流连于市井的群 体。 二、 元代的通俗文学主要包括:杂剧、南戏、散曲
王冕的诗
王冕的诗在元代诗坛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诗歌清新通俗,不故作深语; 二是诗歌现实性强,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痛苦。与元末诗坛纤 细柔弱之风不同。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 《劲草行》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 不倒。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 暗抱忠臣魂。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 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 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寸田尺 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刘因、赵孟頫和虞集的诗
一、前期:刘因、赵孟頫 二、中期元代四大诗人:虞集、杨载、范梈、 揭傒斯 三、晚期:萨都剌、杨维桢、王冕
刘因的诗
刘因的诗有两个特点:一是诗中理学气重;二 是诗中多议论。皆秉承宋风。 《白沟》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 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 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淮河去,止罪 宣和恐未公!
高明《琵琶记》
一、《琵琶记》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1、“曲祖” 2、“《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 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 家不可无”---朱元璋
高明《琵琶记》
二、艺术成就: 1、“众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全忠全 孝”。 2、双线结构。 3以情感人 4、语肖其人。
作业
散曲概述
一、散曲的兴起:填补了词变为雅文学后的空间(词余): 1、俗的本色;2、被管弦;3、情调 二、散曲与词的异同: 1、同点:都是长短句样式,都是音乐文学。 2、异点: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P26); (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 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3)词韵属中原语系,曲韵是北方语系;用韵较密,一韵到底。更显活 泼流畅,顺口动听; (4)词一般避免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词含蓄委婉,端庄秀美;散曲直露明快,庄谐并陈。
元杂剧概述(1)
一、戏曲与戏剧 二、我国戏曲的三大高峰 三、我国戏曲的特征:综合性、主情性、 程式性、虚拟性。
元杂剧概述(2)
一、我国成熟得最早的剧种。 二、基本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折即采用不同曲子(宫调)的标志,也是故事情 节的不同阶段。 三、组成部分:曲辞(曲+辞)+宾白+科 1、宫调:仙吕点绛唇;南吕一枝花,正宫端正 好;中吕粉蝶儿,越调斗鹌鹑;双调新水令 2、每个宫调又同许多曲牌组成 四、元杂剧的角色:旦、末、净、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