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成功例子
社区营造案例

社区营造案例某小区开始的时候,住户们之间相互陌生,交流较少,互帮互助的意识也不强。
为了改善小区内的居民关系,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委员会决定开展一系列的社区营造活动。
首先,社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了一个“邻里日”活动,邀请居民们参与。
活动当天,社区内的居民们纷纷出门参加,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活动内容包括居民自愿参与的阳台花艺比赛、乒乓球比赛和小区美食大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们相互认识了,交流了,并且发现了许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话题,使社区内的居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接下来,社区管理委员会开始重点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他们组织了一次为老年人开设农艺课程的活动。
社区里有一片空闲的土地,最初是用来停车的,后来被改造成了一个农场。
社区请来了一位专业的老师,教老年人们如何种植蔬菜和花卉等农艺知识,同时还有老年人们一起动手并实践。
老年人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和其他老人一起交流,互相帮助。
同时,社区也为老年人们开设了一些健康讲座和体验活动,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并提供一些健康保健方案。
这些活动让老年人们感到很开心,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意识和归属感。
此外,社区管理委员会还积极组织了一些居民自治活动。
例如,每月组织一次“义务清洁日”,居民们一起打扫小区的公共区域,增强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另外,社区还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居民们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服务中来。
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社区的整洁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社区营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更是一种社会化的服务和管理手段。
通过积极的社区营造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善,还可以建立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综合体成功案例

社区综合体成功案例
概述
社区综合体是一种集居住、商业、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
体的综合性建筑物或项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社区综合体成
功案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大都市购物中心
大都市购物中心位于国内某一繁华地区,成功地将购物、娱乐、餐饮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
该购物中心拥有各类知名品牌店铺,
提供丰富的购物选择;同时,还设有电影院、游乐区等娱乐设施,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购物中心内还设置了美食街,提供各式各样
的餐饮选择,为顾客带来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住宅社区综合体
某住宅社区综合体通过在项目内部建设商业和配套设施,成功
地提升了住户的生活品质。
社区综合体内设有超市、健身房、游泳池、儿童游乐区等便利设施,让居民不需要外出就能满足各种需求。
此外,社区综合体还设有共享办公室和咖啡馆等商业设施,为住户
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文化创意园区
某文化创意园区将文化、艺术、创意等元素融入建筑和环境中,成功地打造了一个融合艺术与商业的社区综合体。
园区内有工作室、画廊、艺术展览等设施,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和展示的场所。
同时,园区还设有书店、咖啡厅等商业设施,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
前来参观和购物。
结语
以上是一些社区综合体成功案例的简要介绍。
这些案例的成功
经验表明,通过多功能的设计和合理的运营管理,社区综合体能够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增加社区的活力。
在规划和
建设社区综合体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以期创造
更好的社区环境。
社区典型案例

社区典型案例社区是人们生活、工作、交流的重要场所,社区典型案例是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事例,对于社区的发展和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某社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该社区通过宣传教育、设立分类垃圾桶、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还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其次,某社区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巡逻队伍,定期对社区进行巡逻,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同时,社区还加强了对出入人员的管理,安装了监控设备,提高了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的安全水平,为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某社区在文化活动方面丰富多彩。
社区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戏曲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社区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社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最后,某社区在环境卫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社区加强了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修剪植被、美化环境等,使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营造了整洁、美丽的社区环境。
综上所述,这些社区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成果,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更多的社区能够借鉴这些典型案例,不断探索和实践,共同打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社区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区建设和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案例

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案例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案例儿童友好社区是指为儿童提供安全、支持和适应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和参与社区生活。
在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各种需求,包括教育、健康、娱乐和社交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创建一个儿童友好社区,以提供参考和启示。
案例背景我们以某个城市中的一个小社区为例,该社区居住着一些年轻家庭和他们的孩子。
社区的居民希望创造一个对儿童友好的环境,以促进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决定采取多种措施,如改善公共空间、提升社区设施和促进儿童参与等。
措施一:改善公共空间社区居民决定将一块空地改造成一个儿童活动区。
他们在该区域设置了安全的游乐设施,例如秋千、滑梯和攀爬架等,以供孩子们玩耍和运动。
他们还在周围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花草,提供了一个绿色和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通过改善公共空间,社区居民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方,促进了他们的身体活动和社交互动。
措施二:提升社区设施为了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社区居民决定在社区内建立一所新的学校。
该学校不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还注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和才能。
社区还设立了一家儿童图书馆和文化中心,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艺术活动。
通过提升社区设施,儿童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措施三:促进儿童参与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社区居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儿童参与活动。
他们组织了定期的儿童议事会,孩子们可以在会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居民还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才能。
通过促进儿童参与,社区居民展示了对儿童权益的重视,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总结与回顾以上是一个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的案例,通过改善公共空间、提升社区设施和促进儿童参与等措施,社区居民成功地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友善和支持性的环境。
社区营造案例-台湾桃米村

社区营造案例:台湾桃米村大家一起来清溪桃米社区原叫“桃米里”,一个乡土气息浓浓的村落名称。
桃米社区海拔高度介于420至800米之间,面积18平方公里,具有多彩多姿的森林、河川、湿地及农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沛。
但10年前,这个拥有1200人的村落,却是埔里镇最贫穷的里之一,加之镇垃圾掩埋场就设在此,居民自嘲为“垃圾里”。
尽管桃米里有一个大邻居——暨南国际大学,距离只有1公里,但知识分子和农民各占一端,我做我的学问,你过你的日子。
桃米里还是往日月潭必经之地,车程20分钟,但观光经济亦从未辐射至桃米里。
台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批批把桃米里的青壮年吸走,使它变成一个人口结构老化,农业经济衰退的老旧社区。
1999年“9·21”地震,距震央20多公里的桃米里被震出一个“桃米坑”,成为明星灾区。
桃米里369户人家,有168户全倒,60户半倒。
“明星灾区”的身份一下子更将桃米里长久以来传统农村产业没落,人口外流等尴尬暴露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地震是危机,也是转机。
”今天的桃米民宿经营者邱富添如是说。
从1990年代初期起,桃米里居民一向赖以为生的主要产业——麻竹笋一片低迷,主要销售市场从日本转向大陆再转向越南,“二十多年前,一公斤三块半(约合人民币8角),二十年后一公斤的价钱还是没变。
”邱富添说,在乡下只能糊口,都往城市跑。
从小学到高中,每到周末,邱富添都得凌晨三点起床,加入全家挑竹笋的行列。
春夏,麻竹笋盛产期,邱家的竹笋一天可挖4吨。
高中毕业那年,16岁的邱富添迫不及待地“告别挑竹笋的噩梦”,闯荡台北,做过喷漆工、车床工、电工,也开过计程车。
1996年,为了照护年迈的母亲,32岁的邱富添重返桃米里,接手经营父亲留下的麻竹笋园。
一年后,邱富添一算,“收入只有12万(约2.6万元人民币),怎么养家?”台湾一般大学毕业生年薪30万元新台币左右,与之相比,辛劳一年的农民收入水平实在低下。
邱富添深深地体会到,农业产业转型的重要。
成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成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优秀案例社会治理是指在社会中管理、调控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活动,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社会治理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以下将介绍几个成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秀案例。
案例一:动员社会组织力量推动城市环境整治成都因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被誉为“天府之国”。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成都市政府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城市环境整治。
成都青年创业发展基金会作为一个志愿者组织,发起了“清洁成都,我的责任”活动。
他们通过发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清洁行动,清理垃圾和污染物,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该活动不仅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也培养了年轻人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成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和搭建社区沟通平台,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成都青少年创新创业团队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培训课程,提供青少年的综合发展和成长机会。
他们还与社区居民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帮助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共同的目标。
案例三: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援,提升防灾能力成都作为地处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社会组织在提升防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市地震局与成都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成都市地震救灾志愿者协会”,通过组织地震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志愿者的救援能力和专业水平。
该协会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救灾物资和人员支持,为地震灾区提供急需的帮助。
这种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援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防灾能力,也增强了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幸福示范小区案例

幸福示范小区案例案例一:浙江幸福示范小区——绿城杭州大江东绿城杭州大江东是中国首个获得国家幸福示范小区称号的项目,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市心东北角。
该项目以“共享空间、智慧社区、和谐共生”为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现代化、便利化、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该小区设有多个共享空间,如共享图书馆、共享厨房、共享健身房等,居民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设施,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小区引入智慧家居系统,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控制家电、安防等设施,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为了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小区内设置了超市、儿童乐园、医疗中心等配套设施,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
同时,小区内还规划了多个绿地和休闲区域,为居民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
此外,绿城杭州大江东还积极推动居民自治,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如邻里篮球比赛、社区志愿者培训等,增进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凝聚力。
案例二:北京幸福示范小区——朝阳区健翔苑社区健翔苑社区是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幸福示范小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而获得广泛好评。
该小区引入了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太阳能供暖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小区内还种植了大量的绿植,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
为了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小区建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如篮球场、健身房等,居民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增加社交活动。
此外,小区内还设置了多个公共活动场地,定期举办社区活动,如文艺演出、健康讲座等,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对于特殊群体,健翔苑社区还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如老年人呵护服务、儿童托管服务等,为不同阶层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关怀。
此外,小区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和社区管理,维护了小区的整洁和安全,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以上两个案例都致力于通过优质的环境、良好的服务和积极的社区活动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成为幸福示范小区的典范。
同时,这两个案例也可以为其他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成都市社治优秀案例

成都市社治优秀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在社治工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社治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社会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的一项管理工作。
在社会治理领域,成都市通过持续努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社治模式,形成了一系列优秀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一、"慈城建设"引领社区文明发展成都市通过开展"慈城建设"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文明乡风,规范文明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在社区开展各种主题文明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组织志愿者进行义务服务,向居民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环保知识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慈城建设",成都市社区文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友好互助关系逐渐增强,社区安定、和谐氛围得到了有效建设。
二、社会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成都市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社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在社会上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关心留守儿童,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成都市的社会治理工作中,社会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社区警务建设成都市加强社区警务建设,落实"一警一社区",将警务人员下沉到社区一线,积极开展各项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建立"微警务员"制度,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社区微警务员,负责协助警务部门做好社区安全稳定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缩短了警民距离,增强了社区居民对警务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提升了社区治安水平,增强了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成都市着力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深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組員:徐碩劭,張軒愷,賴冠穎, 李承翰,宋承浩 指導老師:柯淑娟
• • • • • • •
介紹淡水老街 古蹟拜訪 淡水老街的歷史 居住方式 淡水地產 社區營造 有問有答
快加入我的行列^^ 音樂之父帶你逛淡水
淡水老街的興起與沒落
• 淡水是東南亞海陸的中途站,因與 大陸最近,本身又為良港,「滬尾」 由漁村漸成街庄和通商港口。早期 中國和日本的船隻,經常停泊淡水, 和他們從事貿易。
老街居住方式
•往昔的淡水海岸線直逼山腳,聚落都往上 方的小丘和谷地發展。由於商業行為和防 禦性的需求,促成了俗稱「蜈蚣陣」的線 形街道,居民並利用狹長的土地分割方式, 來獲取更多的沿街面戶數,「長形街屋」 就成了淡水街道建築的主要形式。 •資料補充
淡水地產
•阿婆鐵蛋: •其實就是回鍋多次的滷蛋,每滷一次,要撈起 來吹風。反覆多次後,變成又黑又小又韌,非 常耐嚼。創始人「阿婆」,是渡船頭附近河堤 邊小麵店的老闆娘黃張哖。淡水各處皆可購得, 越小越好,但要注意新鮮度。 •阿給: •名稱來自日語的油豆腐,是用四方形油豆腐, 挖去中間的豆腐,填進炒過的粉絲,用魚漿封 口蒸熟。食用時淋上甜辣醬最夠味。 •溫州餛飩湯: •鮮肉餛飩加上紫菜、蛋絲、榨菜、青菜和高湯, 是百葉溫州餛飩店的招牌餐。
淡水老街的興起與沒落
• 隨著大台北都會區的發展,淡水的 產業與社會漸漸有了改變。近十年 來房地產的熱絡發展才讓淡水在人 文與自然環境沿路更 有清水祖師廟、福佑宮、滬尾偕醫 館、淡水禮拜堂等古蹟。 • 資料補充
老街歷史
• 老街的歷史由來已久,主要與淡水港口 所帶來的繁榮有關。清咸豐十年,淡水 與台南安平港同時開港,一躍而成為國 際港,當時與香港、大陸、南洋各商埠 口岸通航,盛極一時。民國三十四年台 灣光復初期,大陸沿海各地小型商船又 雲集淡水港,成為台灣最大的商港,連 帶的也促進老街的繁華,老街在往日繁 榮之時,猶如國際村,販售來自各國的 產品,也由於國際港口的關係,街市的 風貌呈現出多元化的異國風情。 • 資料補充
淡水地產
•可口魚丸湯: •橢圓形的魚丸,以打成漿的鯊魚肉做成,中間包 一點肉燥,是渡船頭最吸引人的小吃。 •許義魚酥: •將黃魚的肉和骨一起打碎,加上番薯粉,做成條 狀,炸熟後再下鍋炸酥。是味香魚丸店老闆許義 所發明, •三協成傳統糕餅: •三協成餅舖是淡水老字號的傳統糕餅舖,以古法 精製芝麻酥餅、番薯餅等,是使人回味不盡的鄉 土味。
有問有答 好學生^^
• • • • • • • 1.請舉出3項淡水的古蹟? 2.是因為建設哪一個港口, 淡水逐漸沒落? 3.淡水鎮未來有哪些計畫,舉出2項? 4.居住方式俗稱什麼? 5.選出一謝你最喜歡吃的淡水小吃,為什麼? 6.淡水港以經濟轉向哪一個行業? 7.如果你住在淡水,你會希望社區有哪些變化?
淡水老街的興起與沒落
• 到了日本時代,淡水渡過了黃金歲 月,但卻因河道日漸淤淺、大型船 舶出入不便,加上日人領台後,大 力建設基隆港,兼以台北、基隆間 鐵路之便,終而取代淡水。
淡水老街的興起與沒落
• 日治時期,淡水的經濟轉向以附近 腹地的農漁業為主。
淡水老街的興起與沒落
• 戰後,淡水淪為小漁港,雖一直有 開港的風聲,但卻事與願違。
社區五穀雜糧
•在社區老人方面 會給予適當的津貼 和專 人每天打電話問候 •身心障礙的人 每月可領到3000元以上的費 用 •傷戶病患:低收入戶 全額補助 住院也是
社區五穀雜糧
• 環保清潔分面:為了提高住戶生活品質 每天都有垃圾車輪班 違反垃圾分類的 最高罰6000元以上 每月都會有大掃除 雜草除割 環境消毒
社區五穀雜糧
•未來計畫: 將來將會有社區免費巴士 搭乘行動不便旅客 也有建立公園 活 動中心 以會在公園附近的樹標示樹牌 這些未來的計畫 以會讓淡水鎮的人民 生活的更舒適
社區五穀雜糧
• 街道簡圖:
身體力行-拜訪淡水
•由弘道國中出發,走去中正紀念堂站,搭乘 淡水線,在淡水站下車,便能悠遊老街 •逛完老街,搭乘遊艇,渡過淡水河,來到對岸 的八里,參觀十三行博物館
細說老街
• 位置 • 淡水鎮位於台灣西北端。東西11.138公里,南北寬 14.633公里,總面積70.656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屬台 北縣,全鎮劃分為三十三個里。
• 自然環境 • 淡水鎮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大屯 山陵被覆本鎮泰半,形成山城河港。
細說老街
•氣候 • 冬季(十二月至次年三月),東北季風蒞臨大屯山系 時,位於迎風區的淡水首當其衝,雨天雨量均多,因而 較台北盆地為寒,冬季全台最低溫常出現在淡水。 •交通 • 對外交通有台2線及101縣道,分別接台北市及三芝 鄉,另有關渡大橋可通對岸的八里及三重、五股一帶。 而捷運淡水線從淡水站到達台北火車站僅三十五分鐘, 更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水運則有渡船可通八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