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艺计算
第四章 工艺流程计算 4-5-3 脱水及煤泥水作业水量计算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第五节 水量流程计算
煤浆浓度参考指标表
名称
浮选泡沫精煤 煤泥浓缩机底流 尾煤浓缩机底流
角锥池底流 浮选入料 过滤作业入料 精煤脱水筛入料
液固比R
1.5~3.0 2.5~3.5 1.0~1.5 1.0~2.0 5.0~8.0 1.0~2.5 3.0左右
选矿厂设计
第四章 工艺流程计算 4-5-3 脱水及煤泥水作业水量计算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第五节 水量流程计算
典型流程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第五节 水量流程计算
精煤脱水筛水量计算:
精煤脱水筛进入水量为跳汰机溢流水W4 由精煤产品水分参考表选取块精煤水分W5 则
块精煤带走水分为 W 5 Q5Mt5 100 Mt5
粗煤泥 含量多 时取大
值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第五节 水量流程计算
典型流程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第五节 水量流程计算
捞坑水量计算:
斗子捞坑入料为精煤脱水筛下水W6、返回的离 心液W12和脱泥筛下水W10。先不考虑返回水。 由精煤产品水分参考表2选出捞坑提起物的水分
Mt,则 : W 7 Q7Mt7 100 Mt7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第五节 水量流程计算
离心机水量计算:
离心机产品水分Mt11由精煤产品水分参考表查 出。
则,产品带走水分 W 11 Q M 11 t11 100 Mt11
离心液水量 W12 W 9 W11
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章 工艺计算3.

(3)发酵总耗冷量Q2
Q2=Q´2+Q´´2=227672+311927 =539599(kJ/h)
(4)每罐发酵耗冷量Q0
Q0=Q´0+Q´´0=14.576×106+9981664 =24.558×106(KJ)
• 3、酵母洗涤用冷无菌水冷却的耗冷量Q3 主发酵结束时要排放部分酵母,经洗涤 活化后重复用于新麦汁的发酵,一般可重 复使用5-7次。设湿酵母添加量为麦汁量 的1.0%,且使用1℃的无菌水洗涤,洗涤 无菌水量为酵母量的 3 倍。冷却前无菌水 温为30℃,用-8℃的酒精液作冷却介质。 无菌水用量为: m´w=82480×6×1.0%×3 =14846(kg/d) 82480——糖化一次的冷麦汁量(kg) 每班无菌水用量:mw=m´w/3=14846/3= 4948.8(kg/班)
平衡系数
(2)发酵后期发酵液降温耗冷Q´´2
主发酵后期,发酵液温度从6℃缓慢降至-1℃, 每天单罐降温耗冷量为: Q´´0=4mC1[6-(-664(kJ) 麦汁质量 工艺要求此过冷过程在2天内完成,则耗冷量为 (麦汁每天装1.5个锥形罐): Q´´2=1.5 Q´´0/(24×2)=311927(kJ/h)
• (二)耗冷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P87
发酵工厂耗冷量分为 工艺耗冷量Qt:包含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 罐体的冷却降温耗冷Q1,生物反应放热 (发酵热)Q2的除去等、种子培养耗冷 量Q3和工艺无菌水冷却耗冷量Q4等 非工艺耗冷量Qnt:包括用电设备运转放 热耗冷量Q5、维护结构耗冷量Q6、低温设 备管道冷量散失Q7等。
(三)工艺耗冷量Qt
• • • • 1、麦汁冷却耗冷量Q1 2、发酵耗冷量Q2 3、酵母洗涤用冷无菌水冷却的耗冷量Q3 4、酵母培养耗冷量Q4
车工工艺第四章圆锥课堂练习

圆锥计算课堂练习题
一、主要计算公式:
1、锥度C=(D-d)/L
2、圆锥半角tan α/2 =(D-d)/2L=C/2
二、练习题:
静态计算
1、磨床的主轴上有一圆锥结构,已知锥度C=1:5,最大圆锥直径D=45mm,圆锥长度L=50mm,求最小圆锥直径?
2、车削一圆锥面,已知圆锥半角α/2 =3º15’,最小圆锥直径d=12mm,圆锥长度
L=30 mm,求最大圆锥直径D?
3、车削磨床主轴轴端圆锥,已知已知锥度C=1:5,求圆锥半
角α/2 ?
动态计算
4、车削一锥度1:5的圆锥,尺寸如下图,经试车削后如图,请问还要切削多少才能保证长度方向上的尺寸5呢?
5、车削一锥度1:10的圆锥,尺寸如下图,经试车削后如图,请问还要切削多少才能保证长度方向上的尺寸5呢?
6、
6、如下图的1:5圆锥,尺寸如下图,请问我们要怎么样车削才能保证大端直径Φ32的尺寸呢?。
第四章第1、2、3、4、5节N

第四章 拉深
特点: 1.反拉深时变形集中在rd区,与rd区包角为1800,摩擦阻力比正 拉深时大,不易起皱,常可不用压边。 2.折弯要减少一半。材料硬化程度要比正拉深时低些。 3.反拉深允许变形程度可大些。 4.拉深系数不能太大。影响凹模壁厚。
结束
第四章 拉深
三、凹模圆角区摩擦对 的影响 将板料流经、区视为皮带绕带轮旋转,便可用欧拉张力公式 进行估算。
第四章 拉深
四、材料硬化对 的影响 当考虑材料硬化对筒壁处拉应力的影响时, 应为瞬时的屈服流动应力。 便不是常数,
缩颈点处断面收缩率 材料,硬化也越强烈,
,越大的
应力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板料包满凸模和凹模 圆角时,而这时材料已高度硬化,屈服流动应 力已远远超过其初始值。
第四章 拉深
第三节 影响径向拉应力的因素
一、压边对 的影晌 凸缘区板料在流入凹模过程中将受到压边圈与凹模端面的双重 摩擦阻力作用,使筒壁处拉应力增大
为筒壁截面积的近似值。
第四章 拉深
二、凹模圆角区弯矩对 的影响 处在位置1是平直的,进入rd区被弯曲,中心面曲率半径为R。位 置3,又被反弯拉直。凸缘区板料中被反复两次弯曲。
第四章 拉深
第四章拉深
在压力机上使用模具将平板毛坯制成带底的圆筒形件或矩形件的 成形方法称为拉深。杯形件,盒形件。是冲压的基本工序之一。 以拉深件代替铸造壳体形件是发展趋势
第四章 拉深
第四章 拉深
第一节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
一、拉深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无压边的拉深过程,有压边的拉深。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
变形特点:变形区主要 集中在凸缘区,即D与d 之间的环形部分。变形 区任一点在径向受到了 拉伸,而切向受到了压 缩。同一圆周上的各点 的切向压缩变形是相等 的。径向变形不具有均 匀性,越靠近凸缘边缘, 径向拉伸变形与切 拉深
第四章CVD工艺

早期CVD 技术以开管系统为主, 即Atmosphere Pressure
CVD (APCVD)。
近年来,CVD技术令人注目的新发展是低压CVD技术,
即Low Pressure CVD(LPCVD)。
LPCVD原理与APCVD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
低压下气体扩散系数增大,使气态反应物和副产物的
三、CVD方法简介
☞封闭式(闭管沉积系统)CVD
闭管法的优点:污染的机会少,不必连续抽气保持
反应器内的真空,可以沉积蒸气压高的物质。
闭管法的缺点:材料生长速率慢,不适合大批量生长,
一次性反应器,生长成本高;管内压力检测困难等。
闭管法的关键环节:反应器材料选择、装料压力计算、
温度选择和控制等。
四、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
学气相沉积。用来制备化合物薄膜、非晶薄膜、外
延薄膜、超导薄膜等,特别是IC技术中的表面钝化
和多层布线。
五、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Plasma CVD
Plasma Associated CVD
Plasma Enhanced CVD
这里称PECVD
PECVD是指利用辉光放电的物理作用来激活化学
一、化学气相沉积的基本原理
☞化学气相沉积的基本原理
➢ CVD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热分解反应(吸热反应)
(2)金属有机化合物
M-C键能小于C-C键,广泛用于沉积金属和氧化物薄膜。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解温度非常低,扩大了基片选
择范围以及避免了基片变形问题。
(3)氢化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系统
广泛用于制备化合
气相沉积反应的CVD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学、
玻璃熔窑设计第四章热工计算

玻璃熔窑设计第四章热工计算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4章总工艺计算耗热量的计算已求得的数据①原料组成见表4-1表4-1原料组成单位:质量分数(%)②碎玻璃用量占配合料的20%。
③配合料(不包含碎玻璃)水分:4%。
④玻璃熔化温度1465℃湿粉料中形成氧化物的数量见表3-2表4-2形成玻璃液的各氧化物的量单位:质量分数(%)湿粉料逸出气体组成见表4-3表4-3逸出气体组成配合料用量的计算碎玻璃量粉料量=2080(4-1)即:碎玻璃量=2080×粉料量即1㎏粉料中需要加入㎏碎玻璃,可以得到玻璃液:%×1+=因此,熔制成为1㎏玻璃液需要粉料量:G粉=1=0.9530G粉=0.251.0493=0.2383熔化成1㎏玻璃液需要的配合料量为:+=生成硅酸盐耗热量(以1㎏湿粉料进行计算,单位kJ/kg)由CaCO3生产CaSiO3时反应耗热量q1:q1==×(++)/100=由MgCO3生成MgSiO3时反应耗热量q2:q2==×++/100=由CaMg(CO3)2生成CaMg(SiO3)2时反应耗热量q3:q3==×(+)/100=由NaCO3生成NaSiO3时耗热量q4:q4==×100=由Na2SO4生成NaSO3时耗热量q5:q5=×100=1㎏湿粉料生成硅酸盐耗热量:q0=q1+q2+q3+q4+q5=++++=(kJ)玻璃形成过程的热量平衡(以生成1㎏玻璃液计,单位是kJ/kg,从0℃算起)①支出热量a.生成硅酸盐耗热量:qⅠ=q0G粉=×=b.形成玻璃耗热量:qⅡ=347G粉(1-气)kJ=347××(1-×)=c.加热玻璃液到1465℃耗热量:qⅢ=C玻t玻C玻=+×10-4t玻=+×10-4×1465=qⅢ=C玻t玻=×1465=d.加热逸出气体到1465℃耗热量:qⅣ=气G粉C气t熔式中V气=粉=熔=1465℃C气=C CO2(CO2%+SO2%)+C H2O H2O% =×(+)%+×%=qⅣ=气G粉C气t熔=××××1645=e.蒸发水分耗热量:qⅤ=2491G粉G水qⅤ=2491G粉G水=2491××4%=共计支出热量:q支=qⅠ+qⅡ+qⅢ+qⅣ+qⅤ=++++=②收入热量(设配合料入窑温度为36℃)a.由碎玻璃入窑带入的热量:qⅥ=C碎玻璃G碎玻璃t碎玻璃C碎玻璃=+×10-4×36=qⅥ=C碎玻璃G碎玻璃t碎玻璃=××36=b.由粉料入窑带入的热量:qⅦ=C粉G粉t粉qⅦ=C粉G粉t粉=××36=共计支出热量:q收=qⅥ+qⅦ=+=③熔化1㎏玻璃液在玻璃形成过程中的耗热量:q=q支-q收=-=燃烧计算烟气组成计算[5]1.重油成分见下表4-4表4-4重油成分单位:质量分数(%)2.计算基准:100g重油;条件:重油完全燃烧;窑内气体或火焰按其化学组成成分以及具有的氧化或还原能力分为氧化气氛、中性气氛、还原气氛三种。
第四章塔径泛点气速空塔气速填料高度压降等计算

第四章 填料精馏塔的工艺计算4.1 低压塔塔径、泛点气速、空塔气速、填料高度及压降计算由第一章PROII 模拟出的说明书可以得到数据表4.1塔顶蒸汽量G 2 塔中蒸汽量G 14 塔中蒸汽量G 15 塔底蒸汽量G 27 4368Kg/HR 4383Kg/HR 4445Kg/HR 4886Kg/HR 塔顶液体量L 1 塔中液体量L 13 塔中液体量L 14 塔底液体量L 26 3140Kg/HR 3155Kg/HR 7784Kg/HR 8224Kg/HR 汽相密度ρG2 汽相密度ρG14汽相密度ρG15汽相密度ρG272.874369Kg/m 33.03973Kg/m 33.06215Kg/m 33.34082Kg/m 3液相密度ρL1 液想密度ρL13液相密度ρL14液相密度ρL26816.676Kg/m 3 796.028Kg/m 3793.248Kg/m 3777.496Kg/m 3汽相粘度μG2 汽相粘度μG14汽相粘度μG15汽相粘度μG278.9907E-06Pa ·s 9.1563E-06Pa ·s9.1528E-06Pa ·s9.0660E-06Pa ·s液相粘度μL1液想粘度μL13液相粘度μL14液相粘度μL263.1054E-04Pa ·s 2.6658E-04Pa ·s 2.6165E-04Pa ·s 2.2445E-04Pa ·s根据表4.1求平均值可得下表4.2表4.2低压塔精馏段 提馏段 液体量L Kg/HR 3147.5 8004 液相密度ρ Kg/m 3 806.352 785.372 液相粘度μ Pa ·s 2.8856 E-04 2.4305 E-04 蒸汽量G Kg/HR 4375.5 4665.5 汽相密度ρ Kg/m 3 2.9570453.2014854.1.1 塔经的计算L G GL FP ρρ=式中:L ——塔内液相流率,Kg/h ; G ——塔内气相流率,Kg/h ; ρG ——塔内气相密度,Kg/m 3; ρL ——塔内液体密度,Kg/m 3。
第四章工艺计算

第一节物料平衡计算
一、物料衡算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物料衡算是工艺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工艺
计算工作中开始得最早,并且是最先完成 的项目。当生产方法确定并完成了工艺流 程示意图设计后,即可进行物料平衡计算, 设计工作即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计算。
(一)物料衡算的意义
物料衡算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凡引 入某一系统或设备的物料质量m,必等于 所得到的产物质量mp和物料损失量mt之和, 即:
3.写出生物反应方程式
根据工艺过程发生的生物反应,写出主反应和副 反应的方程式。对复杂的反应过程,可写出反应 过程通式和反应物组成。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反 应往往很复杂,副反应很多,这时可把次要的所 占比重很小的副反应略去。但是,对那些产生有 毒物质或明显影响产品质量的副反应,其量虽小, 但不能忽略,因为这是精制分离设备设计和三废 治理设计的重要依据。
1.生产规模(t/a) 2.生产方法 3.生产天数(d/a) 4.产品日产量(t /d)
5.产品年产量(t/a) 6.副产品年产量(t/a) 7.产品质量 8.总回收率(%)
9.原材料单耗 (1)主原料(t /t产品) (2)辅料(t /t产品) (3)水(t /t产品) (4)电(kWh/t产品) (5)蒸汽(t /t产品) (6)冷量(kJ/t产品)
(C6H10O5)n+nH2O→nC6H12O6
4.收集设计基础数据和有关物化常数
需收集的数据资料一般应包括:生产规 模,年生产天数,原料、辅料和产品的规 格、组成及质量等;。
常用的物化常数如密度、比热容等,可 在相应的化工、生化设计手册中查到。
5.确定工艺指标及消耗定额等
设计所用的工艺指标、原材料消耗定额及 其他经验数据,可根据所用的生产方法、 工艺流程和设备,对照同类型生产工厂的 实际水平来确定,这必须是先进而又可行 的,它是衡量企业设计水平高低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选定计算基准
P76
(1)物料数量上的基准:与物料衡算所选 定的基准量相一致。
(2)温度的基准:通常取0℃为基准温度, 可简化计算。
第四章工艺计算
•5.列出热量衡算方程式,进行具体的热量衡算
Ql+Q2+Q3 = Q4+Q5+Q7+Q8
n各项热量的计算:
P76
①物料带入的热量Q1和带出的热量Q4
Q = ∑mct
m——物料质量(kg) c——物料比热容[kJ/(kg·K)] t——物料进入或离开设备的温度(℃ )
第四章工艺计算
Ql+Q2+Q3 = Q4+Q5+Q7+Q8
②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热量Q2
——待求量 Q = m △H
m =(h-i)Q η
△H—焓变 h—蒸汽的焓,KJ/kg i—相应冷凝水的焓,KJ/kg η—蒸汽的热效率
包装
140℃ 闪蒸
65℃
成品
第四章工艺计算
喷雾干燥
n热量计算(以1吨蛋白粉为基准)
1、热水 项目
1吨
1批(0.7吨)
6000吨
水温取平质均量(值t)25℃,浸2提.37温度30~710.℃66 。计算时14取22040℃,
比原料热原豆容料粕豆量取粕24加5.℃水2k体量J积(/k(t)gm3·)℃。
第四章工艺计算
aT 的计算:
①空气作自然对流, aT =8+0.05tW ②强制对流时(空气流速w=5m/s):
aT =5.3+3.6w 或aT =6.7w0.78
(w>5m/s)
第四章工艺计算
对于单元设备的热量衡算,热平衡方程可写成如下形式:
Ql+Q2+Q3 = Q4+Q5+Q7+Q8
式中 Ql——各股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kJ) Q2——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 热量(kJ) Q3——过程的热效应,包括生物反应热、搅 拌热、状态热等(kJ) Q4——各股物料带出设备的热量(kJ) Q5——加热或冷却设备需要的热量(kJ) Q7——气体或蒸汽带出的热量(kJ) Q8——损失的热量,如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kJ)
P76
Ql+Q2+Q3 = Q4+Q5+Q7+Q8
n注意: ①对具体的单元设备,上述的Q1至Q8各项热量不一定都存
在,故进行热量衡算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②计算时,对于一些量小,比率小的热量可以略去不计, 以简化计算。
式中 Q1——各股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kJ) Q2——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 热量(kJ) Q3——过程的热效应,包括生物反应热、搅 拌热、状态热等(kJ) Q4——各股物料带出设备的热量(kJ) Q5——加热或冷却设备需要的热量(kJ) Q7——气体或蒸汽带出的热量(kJ) Q8——损失的热量,如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k第J四) 章工艺计算
第四章工艺计算
二、热量衡算的依据
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
n1.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
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
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
n2.热量衡算方程
的总值不变。
∑Q入=∑Q出+∑Q损
即:输入=输出+损失
式中 ∑Q入——输入的热量总和(kJ) ∑Q出——输出的热量总和(kJ) ∑Q损——损失的热量总和(kJ)
c——液态物料由0℃升温至蒸发温 度的平均比热容, kJ/(kg·K)
t——气态物料温度(℃) r——蒸发潜热(kJ/kg)
第四章工艺计算
Ql+Q2+Q3 = Q4+Q5+Q7+Q8
⑥设备向环境散热的热量Q8
Q8 = AaT(tw-ta)τ
式中 A——设备总表面积(m2) aT——壁面对空气的联合给热系数 W/(m2·℃) tw——壁面温度(℃) ta——环境空气温度(℃) τ——操作过程时间(s)
169680
16755℃980
盐酸消耗量(L) 消泡剂耗量(kg)
44.5 0.34
包装 31.1成第5 四品章工艺计算 2670喷00雾干燥
0.24
2040
2、灭菌过程
原料豆 粕粉
25℃
水、碱液
40℃
萃取灌
碱性蛋 白溶液
离心机
酸沉灌 离心机
碱液 中和灌
140℃ 灭菌
包装
140℃ 闪蒸
65℃
成品
第四章工艺计算
=1.38(t)
第四章工艺计算
3、闪蒸
原料豆 粕粉
25℃
水、碱液
40℃
萃取灌
碱性蛋 白溶液
离心机
酸沉灌 离心机
碱液 中和灌
140℃ 灭菌
包装
140℃ 闪蒸
65℃
成品
第四章工艺计算
喷雾干燥
3、闪蒸
① 闪蒸罐内二次蒸汽产生量
进入闪蒸罐的液体质量:m=6.25+1.38=7.63(t)
真空冷却前后,蛋白质溶液温度分别为140℃和65℃,蛋白 溶液比热如前,取4.0kJ/kg·℃ 。
加热蒸汽表压取0.9MPa,对应饱和蒸汽温度为179℃,饱和 蒸汽热焓为=2776.57kJ/kg, 140℃冷凝水焓为589.81kJ/kg (以上 数据查自《化工原理》上册和《乳品工业手册》)。
故蒸汽消耗量为:
m=2.875×106/[(2776.57-589.81) ×95%]
=1383.93(kg)
年产100 000t/a啤酒厂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第四章工艺计算
本章小结:第四章 工艺计算(定性→定量)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目的和意义 物料消耗定额
热量消耗定额
理论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衡算方程 计算基准
衡算过程
m=mp+mt
∑Q入=∑Q出+∑Q损
3类基准
物料基准、温度基准
(1)工艺流程示意图(物料流程图)
l2.某中试车间经常为其他企业提供500L发酵罐的中试服务, 为了保证蒸汽的正常供应,打算为其专门配套电加热蒸汽锅炉 一台,满足培养基实罐灭菌需要,请计算当发酵罐填装系数为 70%时,电蒸汽锅炉应具备多大的蒸发量?(培养基从10℃ 升温到121℃,培养基密度为1040kg/m3,比热容为 4.02kJ/(kg℃),蒸汽压力为0.4MPa(表压),升温过程中的 热损失占蒸汽供热的20%)
三、热量衡算的一般步骤
•1.绘制出物料流程图
第四章工艺计算
•2.确定热量平衡范围
进入热量之和
体系
离开热量之和
Ø一种是对单元设备做热量衡算; Ø另一种是对整个过程的热量衡算。
第四章工艺计算
•3.搜集数据
(1)设计条件规定的有关工艺操作数据,如 温度、压力等。 (2)涉及热量衡算的各股物料的量及组成。 (3)有关的物化数据,如比热容、焓变、汽 化热、冷凝热等。
④加热设备耗热量Q5
P76
Q5 = mc(t2-t1)
式中 m——设备总质量(kg) c——设备材料比热容,kJ/(kg·K) t1 、t2——设备加热前后的平均温 (℃)
第四章工艺计算
Ql+Q2+Q3 = Q4+Q5+Q7+Q8
⑤ 气体或蒸汽带出的热量Q7
Q7 =∑(mct + mr)
式中 m——离开设备的气态物料量 (如空气、CO2等) (kg)
3.16 23.7
2.21 16.60
18960 碱液
142200
所需鲜豆热水渣、量质碱量由液(质tQ量)(=tm)碱 白c性 溶△蛋 液t得223:..9161 酸沉灌
2.离08 心机
16.18
1776中0 和灌
138660
原粕料粉故碱豆Q乳性消清蛋=水白2耗4量溶30萃℃液.蒸7取×汽灌1体 体质量0积 积量3( (为(×mmt离33)) ):4心.2使机×用(222表1124...447099压-2为5)0.=211111.M5555...900×P044 a1的06饱(14k和0111322℃J688蒸299)044灭000 汽菌
调浆中和加水量(t)
4.58
3.21
27480
中性蛋m白=溶1液.5×质10量6(/(t) 63.44)×4.3895%
=770.9体(积k(gm3))
5.87
4.11
烧总=碱0耗消.水耗7量7量(((tk)gt))
28.28 29.33
19.81 20.53
37500
1403℃519闪6 蒸
(2)搜集数据
(3)确定衡算范围
(4)选定计算基准
(5)计算
(6)列出平衡表、校对
第四章工艺计算
作业:
l1、某工厂计划利用废气的废热。进入锅炉的废气温度为 450℃,出口废气的温度为260℃,进入锅炉的水温为25℃ , 产生的饱和水蒸气温度为233℃ ,废气的平均摩尔热容为 32.5kJ/(kmol·℃ ),试计算每100kmol的废气可产生的水蒸 汽量?(233 ℃水蒸汽焓为2798.9kJ/kg,25 ℃水的焓为 104.6kJ/kg,废气热损失为5%)
第四章工艺计算
Ql+Q2+Q3 = Q4+Q5+Q7+Q8
③过程热效应Q3
Q3 = Q生物热 + Q搅拌热 + Q状态热
Q生物热:可测 Q状态热:可查阅手册 Q搅拌热 = 3600 Pη(KJ)
P——搅拌功率(kW), η——搅拌过程功热转化第率四章,工艺通计算常η=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