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教案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 苏教版

《1.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作用,了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2.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3.珍爱生命。
4.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5.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刘翔吗?生:知道。
刘翔是世界田径冠军。
师:大家都知道要想有刘翔那样健康的身体,就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你们都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生:跳绳,跑步,打羽毛球,踢毽子,打篮球……师:运动后你的身体有哪些变化?生:出汗多、疲惫、呼吸急促生:心跳加快,脸红……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锻炼身体。
运动后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加快了多少呢?生:不清楚。
师:需要我们进行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从呼吸和心跳这两方面来研究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搜集数据,测量呼吸和心跳师: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吗?生:想。
师:怎么算是一次呼吸呢?请同学上来示范。
一吸一呼是一次呼吸。
师:在测量之前我们先预测一下自己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请同学预测。
生:我预测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是40多次,心跳是80多次。
生:我预测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是50多次,心跳是90多次。
师:预测并不准确,我们要动手进行测量。
出示记录呼吸和心跳次数的记录表,(介绍表格填写方法。
)先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问学生在测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不要紧张。
生:要保持均匀、平稳的呼吸。
生:还有不要故意深呼吸。
师:对,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不要刻意夸张的呼吸。
测量时可以闭起眼睛,集中注意力。
同学们在测量呼吸时可以把一只手指放在鼻前感知。
老师示范。
开始测量,计时开始。
结束要马上在表格上记录数据。
师:安静状态下你的呼吸是多少次?(指名说)生:安静状态下我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17次。
师:我们来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1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丈量呼吸、心跳和脉搏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丈量自己在沉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歇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会经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术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2.意识到采集、剖析数据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腕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一样的音乐学生准备:腕表、自制听诊器教课过程设计一、讲话导入1.讲话:在从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认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1/52.发问:刚才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3.叙述: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丈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丈量呼吸、心跳和脉搏1.丈量活动指导。
1)发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解说并演示。
怎么样能够丈量到呼吸?(2)发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学生静坐领会。
教师叙述:利用适合的工具我们能够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别人心跳的声音。
散发课前制作好的简略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记。
3)讲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以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断地跳动着。
怎么样来丈量脉搏呢?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向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段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邻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能够感觉得手段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试试。
4)解说: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同样的。
因此在丈量时,我们只要要经过丈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能够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展望: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部署任务:每两个人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丈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呼吸、心跳》表格式教案

1、测量呼吸、心跳
课程标准: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科学知识:
知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作用,了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生命。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准确的测量自己在运动前、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呼吸、心跳;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运动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的测量自己在运动前、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呼吸、心跳、和脉搏
的次数;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
教学准备秒表、听诊器、记录卡;跳绳、球等运动器材。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标题:黑体5号,正文:宋体5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首先请跟老师一起来做个热身运动,好不好?——抱头下蹲10次,注意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2.通过刚才的运动,你身体有哪些变化呢?
3.通过运动,我们都感到心跳和呼吸加快了,那么运动前后心跳与呼吸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测量心跳与呼吸,了解运动前后心跳与呼吸的变化规律。(板书出示课题)
(差不多 一样 差一点 估计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上的,他不是乱猜。当然也不是准确的测量数据,与实际测量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7.有时,我们需要测量别人的呼吸,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测量别人的呼吸呢?
(教师提示用手放在同桌的鼻子下面,感受同桌的呼吸。)
生答
(学生体会)
学生估计,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源自教师介绍:中医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测心跳,通常用搭脉的方式,也就是望闻问切中的“切”,脉搏的跳动次数和心跳次数是一样的,下面就跟老师一起来把一下脉。(指导学生把脉)
7.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刚才你的心跳与呼吸各是多少?
有没有比他高的?
1.用手摸。2.用听诊器 3.测脉搏
学生感受,汇报描述。
学生看多媒体课件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后反思: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我们知道,运动可以使人的心跳与呼吸加快,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以健身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运动场上时常有运动员猝死的事件发生,那么到底要不要运动呢?到底运动多好还是运动少好呢?运动和人体又有什么关系呢?课后大家搜集关于运动和健身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呼吸和心跳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和工具;•明确呼吸和心跳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培养观察、记录、计算等基本科学技能。
2. 教学重点•呼吸和心跳的测量方法;•呼吸和心跳的计数方法;•呼吸和心跳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 教学难点•呼吸和心跳的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对呼吸和心跳的计数方法的掌握。
4. 教学准备•教学PPT;•呼吸和心跳计数器;•一些小球、计时器和纸笔等辅助工具。
5. 教学过程5.1 自主探究1.自己感受一下呼吸和心跳的变化,用自己的话表述。
2.试着找到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方法。
5.2 教师讲解1.怎样测量呼吸和心跳?•呼吸测量的方法: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或者用手触摸胸部来计数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心跳测量的方法:通过触摸手腕或者脖子上的搏动,或者用计数器来计数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2.如何计算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呼吸的计数方法:计算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例如在一分钟内呼吸了15次,则呼吸频率为15次/分钟。
•心跳的计数方法:计数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例如在一分钟内心跳了60次,则心跳频率为60次/分钟。
3.呼吸和心跳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呼吸是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吸入氧气供给身体需要的过程。
呼吸不畅或过快过慢会导致身体供氧不足。
•心跳是人体的血液循环,通过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物质。
心跳过慢或过快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过程。
5.3 操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用计数器记录呼吸和心跳的数值。
2.通过一些小球、计时器和纸笔等辅助工具,让学生尝试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5.4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身体运动、应激等因素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
2.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频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身体健康和呼吸心跳频率的关系。
6. 教学评估•利用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测量呼吸和心跳方法的把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计算等基本科学技能,能够独立设计小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数据。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1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

探究科学活动中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材分析]1.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围绕定量观察、统计分析来展开,以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活动为主线来组织、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变化。
2.在学生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准确地测量,以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与分析能力。
3.课中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继续研究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这种生理现象没有关注太多,对一个人一分钟内呼吸多少次、人的心跳速度是怎样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规律、它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
而这些,乂恰恰是学生们希望和需要了解的。
这一课的内容就是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谈论自己运动后的感受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测量,从而发现:运动后呼吸和血液循环会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休息后乂可以使心跳和呼吸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最后得出呼吸和心跳的快慢是与运动紧密联系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强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忆自己运动后身体的变化、感受来引入本课。
(2)收集三种状态下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数据。
(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呼吸和心跳在运动前后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觉和真实体会。
(2)在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重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乂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教学准备]1 .听诊器(两人一组)、活动记录(每人一份)、PPT课件2.课前带学生到操场上跑两圈(如学生上一节是体育课也可)。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过程]一 .课题导入(预计5分钟)1 .帅: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播放一个视频(PPT播放学生在操场上跑操视频)帅:他们正在十什么?(跑操)帅:你们这样运动过没有?(经常)帅:你们知道人在运动之后身体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热、流汗、呼吸心跳加速、脸色变红、疲倦.... )2.帅:请同学仔细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PPT播放平静时呼吸和心跳的音频)(呼吸和心跳)帅:这些声音呢?( PPT播放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音频)(也是呼吸和心跳声,只不过是运动之后的)帅:这两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一组频率变快了)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运动过后,呼吸和心跳的频率会变快,是这样吗?(是的)帅: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吗?(生可能回答一些经验或猜测)3.帅:我们学习科学可不能只靠经验与猜测,我们该怎么证明呢?(亲自试一试)帅:好,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亲自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二、目标预设:(一)过程与方法: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依照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定。
(二)科学知识:3、明白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运动能够使心跳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复原到正常的状态。
4、了解自己正常情形下1分钟呼吸、心跳的次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运动对躯体的阻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自己正常情形下1分钟呼吸、心跳的次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爱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常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
那么我们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躯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明白什么缘故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
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伙儿以小组为单位,用3分钟的时刻一起来研究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伙儿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
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
第一我们来测心跳,你们能够采纳你们感受最清晰的那种方法。
你先估量一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会是多少下?(随机问一下即可)如此,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我来计时,你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听到停后,将你的心跳次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1分钟实测)4、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 (1)

6.现在同桌换座位,因为地方限制,运动、测量、记录
7.刚才我们第二组的同学也体验了一把第一组同学的辛苦,再过一会,我们就要来测量一下休息了三分钟以后我们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又是多少?
测量记录中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通过刚才几组活动,我们成功收集了三组数据,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数是多少,如果得到的是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就可以。然后比比看,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成年女子 76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
3.(总结)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那到底运动多少才是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课后呢,请大家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好不好?
4.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测量呼吸、心跳
1.猜测一下,运动的时候呼吸和心跳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呢?
2.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我们必须要干什么?
(一)测量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1.(交流)是的,必须通过测量来验证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下面杨老师跟大家一起来测量呼吸和心跳。
2.怎样才叫呼吸一次呢?
学生讨论中
2.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生讨论
交流:(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脉搏的跳动次数也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减少了。)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测量的数据,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的看出来呼吸和心跳次数的变化了。
3.总结: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比平时安静的时候要多,所以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就增加了。
2.小组里互相帮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己测量心跳,让同桌来帮助我测量呼吸,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分组进行活动,测量完以后,马上把运动结束时的呼吸次数,心跳次数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
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
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40—50次
5岁儿童20—30次
10岁少年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20次以下
成年人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140
3岁儿童110
4岁儿童100
10岁少年90
成年男子70—72
成年女子76
资料来源:德国综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
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