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6_图表分析

合集下载

《信息编辑设计与数字出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信息编辑设计与数字出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信息编辑设计与数字出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三、教学组织过程(一)教学目标(预期学习结果)1.了解国家、地方公共项目合作机制与设计工作流程。

2.关注时事政治、国家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及传承。

3.了解信息编辑设计在实际中的操作应用。

4.对视觉化风格和手段对信息图表的传达效果影响有所探查。

5.通过案例分析和主题创作对国家建设、传统文化做近距离接触, 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培养社会创新意识和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人文情怀。

(二)第1学时1.课程导入: 赏析《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交通旅游地图》设计出版物。

(5分钟)2.理论精讲(20分钟)信息建筑: 信息收集、解构、重构的设计方法;信息建筑的动态维度。

信息视觉化设计: 信息视觉化转译手段;国家、地方级公共项目的大众出版物的视觉化原则。

信息图表设计: 信息图表设计中5大视觉要素;信息阅读的引导性;视觉图形的普适性。

3.国家公共设计案例解读(20分钟)案例1:2008年北京奥运建设信息视觉化的应用项目背景: 国际赛事。

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情况, 2008年北京奥运赛事建设背景。

信息建筑来源:国家建设与投入。

2008年北京奥运城市建设背景, 奥运场馆、环境、人文、科技、交通、成果六大主题。

信息建筑与信息视觉化;信息结构动态维度变化;六大主题色彩系统与图形系统;信息图表的阅读引导与版式设计。

(三)第2学时4.社会公共设计案例解读(30分钟)案例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信息视觉化中的设计与传播项目背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CHP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介绍。

信息建筑来源: 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辑要点分析: 工艺、工具、传承…信息图表设计案例: 艺术学院16级学生相关信息作品赏析;作品信息建筑优缺点分析;作品信息视觉化优缺点分析;国内外参赛成果介绍。

5.学习讨论(15分钟)学生就两个公共项目和案例设计进行评论发言, 教师讲评。

求职竞聘16—幸运日素材

求职竞聘16—幸运日素材

竞聘宣言 荣誉奖项
基本信息 语言能力
个人履历 应聘岗位
竞聘宣言
04
竞聘宣言
MAKING A DECLARATION
我想我应该一个成为一个实干家,不需 要那些美丽的辞藻来修饰。工作锻炼了 我,生活造就了我。 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 要你自信,认为自己能行有才华,你就 应该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以及职 位,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压力。
组织能力
02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录
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决策能力
03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录
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感召能力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录 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执行力
18
执行力
执行力决定成败,决 定战斗力,凝聚力。 工作落到实处,事务 做到位。
输入文字标题
制度执行力
01
TIP3: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记忆在我们的睡眠过程中也并未停止,我们的大 脑会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我们刚接收的信息。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可是 非常宝贵的,不要全部用来玩手机哦~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实现步骤
24
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03
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输入标题
添加标题
01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说明。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添加标题
02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输入文字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 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幸运日素材 淘宝店: https://

第16课 常用图表的绘制(一)

第16课  常用图表的绘制(一)

课题第16课常用图表的绘制(一)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绘制折线图的方法(2)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3)掌握绘制柱状图的方法(4)掌握绘制饼状图的方法(5)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图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素质目标:(1)锻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增强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绘制直方图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图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8 min)→课堂讨论(10 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8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讨论(12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 min)【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的绘图基础,那么常用的图表有哪些?【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通过提问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引出新知传授新知(28 min)【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Matplotlib常用图表绘制的相关知识5.2.1 折线图✈【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折线图?✈【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折线图是一种将数据点按照顺序连接起来的图形,它直观地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趋势,如表示气温、月销量、平台访问量等的趋势。

一般用x轴表示数据的类别,用y轴表示其对应的值。

✈【教师】按照教材步骤进行问题分析并进行演示例5-6(详见教材)的程序编写步骤:首先导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xlsx”文件“按行业”工作表中的数据,删除“城镇单位”行及“2001年”和“2002年”列的数据,并将数据按列标签进行升序排序;接着使用rcParams参数设置画布大小、中文字体、颜色循环(随机生成大小为行数的r、g、b元组列表);然后设置图表、x轴和y轴标题;最后以年份为x轴数据、每个行业的平均资为y轴数据绘制折线图,并以行标签设置图例。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和统计图

14
21
28
培养天数
统计图表
36
案例分析(二)
平均集落总数(×100)
培养时间是个连续性 30
变量,反映事物或现 20
象随时间的变化趋 势,应选用线图。
10
pcmv
fl
0
gcf
0
7
14
21
28
培养天数
统计图表
37
案例分析(三)
某研究者欲了解舒张 压与血清中胆固醇含 量的关系。数据如右 表所示:
统计图表
2.适用资料: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3.绘制要点
ⅰ坐标轴:横轴代表变量值,要用相等的距离 表示相等的数量。纵轴坐标要从0开始。 ⅱ各矩形间不留空隙。 ⅲ对于组距相等的资料可以直接作图;组距不 等的资料先进行换算,全部转化为组距相等的频 数,用转化后的频数作图。下面举例说明。
统计图表
24
频 数
图8 某市100名8岁男童身高(cm)的频数分布 身高(cm)
统计图表
16
直条图(bar chart)
4.绘制要点: ⑴坐标轴:横轴为观察项目, 纵轴为数值,纵轴坐标一定要从 0开始。 ⑵直条的宽度:各直条应等 宽,等间距,间距宽度和直条相 等或为其一半。复式直条图在同 一观察项目的各组之间无间距。
⑶排列顺序:可以根据数值从 大到小或按时间顺序排列。
统计图表
ⅰ 每 3.6o 为 1% , 用 3.6 乘 以 百 分 数 即 为 所占扇形的度数。用量角器画出。
ⅱ从相当于时钟12点或9点的位置开始 顺时针方向绘图。
ⅲ每部分用不同线条或颜色表示,并在 图上标出百分比,下附图例说明。
ⅳ当比较不同资料的百分构成时,可以 画两个相等大小的圆,在每个圆的下 面写明标题,并用相同的图例表示同 一个构成部分。

仓库报废仓物料统计分析图表范例

仓库报废仓物料统计分析图表范例

4%
20%
65% 69% 73% 77% 80% 100%
合计 5650
2023年08月份报废物料统计
800
700 647
600 500 400 300
471
436
411
409
65%
69%
73%
77%
80%
56%
60%
52%
35%
42% 30047% 257
240
240
238
230
226
225
207
1
0%
100% 退货机报废
1
0%
100% 退货机报废
1
0%
100% 退货机报废
1
0%
100% 退货机报废
1
0%
100% 折痕/报废
5650
XX月份仓库报废仓物料统计分析
物料名称
A3S珍珠棉 _Z轴联轴 器保护块
侧衬板
A3S珍珠 A3S珍珠 A3S珍珠 棉 底壳 棉 上壳 棉 盖板
导风嘴 加热铝板 0.5喷嘴
0%
98% 退货机报废
0%
98% 退货机报废、反工机报废
0%
99% 退货机报废
0%
99% 退货机报废
0%
99% 退货机报废
0%
99% 退货机报废、反工机报废
0%
99% 人为/报废、返工物料损耗报废
0%
99% 人为/断孔报废
0%
99% 退货机报废
0%
99% 退货机报废
0%
99% 跌落测试报废
0%
99% 跌落测试报废
2
57 01.08.443 螺杆M8_400

突破16 自然景观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突破16 自然景观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

与一般地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符号表示地理事物,而是用画面直接表示,常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事物特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正确评价能力。

地理景观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如下:(1)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且判断它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

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I卷1—3题图(下图),图名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其主题是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考查了城市管理差异和区域自然带分布现象。

(2)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1—3题,用一幅以小桥、流水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下图),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空间定位应该为长江三角洲区域。

(3)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形成对景观图所在区域的整体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例如根据图乙中信息可以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特征。

(4)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例如2017年天津卷第3题图(下图),要求判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需提取图中的岩石与岩层信息分析完成。

考向1利用自然景观图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判断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

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塔黄”(颜色鲜艳、叶片贴于地面)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

据此完成回答1—3题。

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A.积雪冰川带B.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D.山地灌丛带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3.根据高山花卉“塔黄”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1.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材料中“如茵的低草”,结合材料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句带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流石滩中见不到草甸与灌丛,冰川分布的海拔在流石滩之上。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图表分析(含答案)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图表分析(含答案)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图表分析1.(2919自贡)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2.(2019 枣庄, 17 )向盛有 50mL 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3.(2919重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4.(2919南充)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A.向盐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B.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C.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5.(2919重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6.(2919娄底)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1,电解水B.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C.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D.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7.(2919湘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B .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固体反应C .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8.(2919安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B.常温下向24H SO 、4MgSO 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2MnO 的情况下产生2OD.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3KNO 溶液中加入3KNO 固体 9. (2919江西省)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10.(2919巴中)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图①表示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B.图②表示Ba(OH)2溶液中逐渐滴加稀H2SO4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C.图③表示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图④表示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11.(2919广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B.②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C.③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12.(2919达州)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氢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D.在密闭容器中,引燃镁条13.(2919鄂州)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题专题突破(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题专题突破(解析版)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1: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守恒。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守恒。

考点典例例1:(2020黑龙江龙东)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的值为18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丙一定是催化剂【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为:x=34+2+5+5-(0+5+21)=20,故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的杂质,因为此反应为一对多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故A选项的说法错误的;B、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值为20,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0-2):(21-5)=18:16=9:8,故C说法是正确的;D、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说法错误。

故此题应选C。

例2.(2020海南省卷)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 的值等于0 B.甲一定是化合物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0g+0.5g+0g+0g=23g+X+24g+3g,X=0.5。

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0g-23g=27g,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3g。

该反应是:甲→丙+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X 的值等于0.5,故A错误;B、甲发生分解反应,故甲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3= 8:1,故C正确;D、该反应是:甲→丙+丁,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