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和得失 淡 看人生,踏实奉献
正确对待名利得失【精选资料】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号召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仆。
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
军委关于贯彻中央《决定》的《意见》中,要求“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贯彻落实这些重要指示,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重要的一点是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在如何正确对待名利的问题上,我们党一直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
要真正达到这些要求,在关系到个人名利待遇的问题上经得起考验,交出合格的答卷,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人品”,还要有清正廉洁的“官德”;不仅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还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就能够正确处理”。
这一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在名利得失上保持良好心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指明了努力方向,应该成为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座右铭。
对关系个人名利的种种问题能否处理得当,对走好人生之路至关重要。
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而且还能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反之,就会成为阻力和包袱。
这些年来,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的加大,绝大多数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明显增强,展示出了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安心尽职的良好精神状态。
但也应当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使一些同志在认识和对待名利得失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
求
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人生的一切结局,皆源于当初的一个选择。
三年前的选择,决定了今天的你我;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三年后的你我。
选择决定命运,选择决定前途。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选择所决定的。
选对了成功,选错了失败;选对了幸福,选错了痛苦。
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结果都得我们自己承受,所以有个成语叫做“自作自受”。
我们的人生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所以自己必须接受一切后果。
生活并无完美,与其让生活带来更多的沮丧与抱怨,不如坚持着一份信念,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初一议论文作文:以平常心对待得失_650字

以平常心对待得失_650字每个人都喜欢美好,不舍曾经的美好,渴望明日的美好。
春天,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冬太过寒冷,夏太过炎热,于是春被人渴盼着。
只是,美好并不是拥有才足矣,拥有、失去,以平常心,才更能享受美好。
忆流年的岁月里,有多少欣赏之物?人生一世,轮回百年,月圆月缺,花开花谢。
谁不欣赏花好月圆?驻目的瞬间,微笑着凝视,几多的期许,几多的流连;谁不悲怜花谢月缺?感叹尘世,再多的美好,也会飘零和葬埋!青春年少时,云帆高挂少年心,喜丛谈天下,怀英才发轫,梦志士弹冠,敬英雄之举,泱泱报国心何等壮怀!志慕鸿鸪,心崇鹏程,喜欢湛蓝肃静的天空,欣赏苍雄逶迤的山川,爱戴川流不息的江海!因为天空无垠,山川气吞,江海奔腾。
它们,使人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对人生充满了渴望,给了人生生不灭的勇气和力量!人到中年,事物缠身,步履匆匆,闲情收敛,逸致渐少,而对美的渴求和欣赏却未曾减退。
虽然欣赏只在一瞥,然心海仍然有荡漾的涟漪在泛滥。
只因时光荏苒过,过客不留痕,即使唯美飘落,亦能懂得缘深缘浅!当暮然回首,才发现一世的风景已去大半,浅浅低吟心语,锦瑟年华拾遗,清新的青春虽已远去,夕阳红的美景犹盛!步入耳顺,春花开依旧,秋雨飞纷纷。
暮气渐浓,痴心不改,依然欣赏和盼望美好,即使美丽已经远去,英气不再张扬,依然有欣赏之物,只是将其端放在心里罢了,少了些轻狂,多了些稳重。
包容心亦与日俱增,就连漆黑的夜晚也觉得是大自然恩赐的深沉之美,欣赏那份宁静和娴淑,带给心灵的肃穆堪比任何美好的东西!风吹无痕,花落无声。
在飘渺的阡陌红尘中,在悠悠的经年岁月里,有你欣赏的人和物,乃幸事也!一生的风景,一路的眷恋,常留心间悠悠长,何必匆匆揽手中?远远地默默的欣赏,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发言稿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发言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我希望通过我的发言,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一主题的反思与思考。
在现代社会当中,物质利益和名誉地位往往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人们为了名利,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竞争,而忽略了心灵上的满足与奉献。
不可否认,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名利是人们的正当需求之一。
但是,人们是否真的需要过多地追求名利,是否应该将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淡泊名利是一种心态,一种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也不是消极与对立。
相反,淡泊名利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的境界,是以天下苍生为重,以奉献社会为己任的境界。
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在面对名利诱惑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不被外界的迷惑所左右,而更加注重自我修养与品质的提升。
甘于奉献是一种精神,一种仁爱之心。
甘于奉献不只是简单地帮助他人,它更是一种关怀与深入的帮助。
甘于奉献是对社会的回报与报答,是对于他人需要的关注,是将自己的个人能力与才华用于社会的付出。
一个甘于奉献的人,不会仅仅关心自己的利益与幸福,他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困境,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用爱心传递温暖与关怀。
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并不是靠口头上的宣扬,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际中践行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呢?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角色,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我们要培养一颗博爱之心和奉献之情。
博爱之心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不分种族、国籍、贫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微小的行动中传递爱心与温暖。
奉献之情是对社会的付出,是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之中。
无论是通过义工活动、捐款捐物还是参与公益项目,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青年干部对待得失要有一颗“平常心”

青年干部对待得失要有一颗“平常心”
当前一些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喜欢盲目攀比、寻求补偿,总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怀才不遇,不能找准人生定位,看准自己坐标,比享受、比财富、比家世,越比心里越失衡。
人生在世,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既是拥有幸福生活的需要,更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思想境界。
要找准坐标。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学会看低一点自己。
越把自己看得太重,追求就会越多,欲望就会越多,心也会越累。
看低一点自己,名利上就会有满足感,能力上就会有危机感。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不妄想、不妄为;才能怡然自得、顺达痛快;才能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地攀登人生高峰。
要正视得失。
能够成为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活动的幸运儿,心里很高兴,但更应该保持清醒认识,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客观评价自己,须知“成长比成绩重要,成熟比成功重要,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的道理。
生活中,得与失、痛与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和每个人如影随行,伴随始终,无人例外。
在顺境时,平和淡然,理性冷静,再接再厉开创新辉煌;逆境时,乐观豁达,坚定信心,百折不挠追求好结果,真正做到“得意失意不在意,顺境逆境不止境”。
作为的总结:淡泊名利,心态平和

作为的总结:淡泊名利,心态平和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主题,淡泊名利、心态平和是一种能够引导我们平稳度过人生的态度。
这一态度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平静、真诚,远离那些社会所赋予的虚荣、名利、地位等等,去做自己想做和认为值得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渴望。
淡泊名利,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物质追求遮盖心智,而应该拥抱自己内心的声音,得到内在的满足。
这表示我们要学会如何在不断追求物质方面,寻找到一种更加均衡和轻松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我们所渴望的那份真正的幸福感。
虽然人生是传奇的探险之旅,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财富和地位并不足以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是短暂的,而我们的生命却是永恒的。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拥抱生活中的真正价值观和意义。
淡泊名利的态度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价值是,让人们摆脱消极情绪和不必要的烦恼。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被种种的情绪所扰乱,让自己处于不必要的紧张感和情绪波动之间。
然而,淡泊名利的态度可以使人们放下过多的压力和焦虑,为内心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可能性。
这种心态平和,中庸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更有效地应对,更平稳地度过这些时刻。
心态平和与淡泊名利的结合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追求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这种默默状态让我们习惯以平和的心态处理每一件事情,不为利益和金钱买卖所动,不会轻易地为外在环境所左右。
心态平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和他人的出发点,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这种状态在面对情绪相关的强烈情感时尤其有益——无论是愤怒、悲伤还是不满,他们都可以通过内在的冥想技巧来处理,从而减轻自己的情绪困扰和不适感。
当我们追求淡泊名利和心态平和的方式时,我们会发现,人生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上游泳。
但是最终我们会理解,游泳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个世界,我们只需要去领略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奇迹和美好。
这时我们会真正现出淡然和平和的本质,我们会实现在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识,寻找真正的自我,并帮助他人在自我之上,去迎接更高的心灵目标。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淡定的力量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淡定的力量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的力量人生是一场充满曲折和变化的旅程。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外界的纷繁琐碎所困扰,追逐名利成为一种普遍的追求。
然而,拥有淡泊名利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的力量,恰恰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中保持清明的头脑,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淡泊名利的重要性以及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淡定的力量。
首先,淡泊名利使人心胸宽广。
当一个人追求名利时,他的心境往往会变得狭隘,只顾自身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相反,淡泊名利的人心胸开阔,不以功名利禄为目标,更重视自身的修养和内在的成长。
他们不会因为小利而轻易争斗,也不会因为名声而炫耀自己。
他们看重的是积累内在的宝藏,而不是追逐外在的虚荣。
正如庄子所云:“庸人无望道,多欲故累,少欲故寡。
”其次,淡泊名利使人减轻压力,追求内心的安宁。
当人们过度追求名利时,他们往往会陷入竞争和比较中,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压力。
而那些懂得淡泊名利的人,却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他们不为名利所累,也不为他人的眼光所动摇。
他们有一颗宁静的心,能够以平和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无为而无不为,一切的事情自有它的归宿,我们用心成事,将一切交给上苍。
”最后,淡泊名利赋予人淡定的力量。
当我们追求名利时,心中常常充满焦虑和不安。
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界的评价和物质的满足上,因此很容易被外界的风浪所击倒。
相比之下,那些懂得淡泊名利的人则拥有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坚韧。
他们的内心是建立在真正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上的,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变故所动摇。
他们拥有一种淡定的力量,能够在困境中找到方向,在逆境中坚持不懈。
正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总之,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淡定的力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让我们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从而拥抱人生的起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放下追逐虚荣的欲望,关注内心的怡然与宁静。
人生哲理:淡泊名利,看淡得失

人生哲理:淡泊名利,看淡得失1、淡泊名利,看淡得失解脱,不能靠他人,只能靠自己。
事实上,没有谁束缚自己,心上的绳索都是自己绑上去的。
醉心于功利,便会被“名缰利索”所缚;斤斤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
欲望越多,束缚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
解脱不难,只需淡泊名利,看淡得失,以平和恬淡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人生。
2、诠释幸福幸福的人的生活里,不是没有不堪和琐碎,不是没有疲惫和失望,而是不管生活给了多大的泥沼,也要让生命拔腿出来,也要在心中修篱种菊,怡养内在的优雅和高贵。
幸福是一种自我剥离的能力,以及自我生成的能力。
生活中,没有多少幸福是现成的,有幸福的人,只是会幸福罢了。
3、怎样欣赏人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
是支持,不是支配。
是慰问,不是质问。
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
要体贴,也要体谅。
要认错,也好改错。
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
其实,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4、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有时如走进山谷,既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希望。
其实,山谷的最低点是山的起点,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因为停住了双脚,而蹲在山谷哭泣的缘故。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总有走山谷或谷底的时候,不要丧失希望,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停下双脚,前途就在双脚的前方。
5、及时行善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
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
6、大道不从心外得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
心里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
在心外寻找财富,那是大错特错也,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和得失淡看人生,踏实奉献淡看人生,以平常之心看待名利、地位。
淡看,看淡,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国王,把持心灵的一方净土,“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得其乐。
教育需要一大帮人虔诚、踏实奉献,而这只有保持平常心,淡看人生才能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守住平常心却能高兴得起来的,才是真正快乐的人,才是真正能干点事的人。
正如胡总书记所要求的“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欲望是个双刃剑,如果用它来追求能力、追求业绩、追求平凡、追求超脱,那么,欲望之火越旺越好;如果用它刻意来追求名利、追求仕途,那么,这个欲望还是约束一些的好。
如何对待名利,是观察一个人成熟与否的试金石。
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自认为了不起,名誉非我莫属,大有不得荣誉不罢休的架势,其实,不管是谁,在和平年代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做出大事情的人往往是不肯要荣誉的人,如水稻大王袁隆平从没有想得到国家大奖,钱学森最激动的时候,不是得奖的时候,而是最普通的人记起他的时候。
在名誉面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人是不成熟的人。
名利,名利,何为名利?利者,好处。
名者,好的名声。
也就是他人或社会对自己有好处的评价。
合二为一,说到底,就是对自己有好处。
那究竟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好处、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坏处呢?这权衡利弊得失好坏高低的标准是什么?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人来说,最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伤逝》里就非常痛切地说:一切都必须附丽于存在!对于生命来说,最最重要的莫过于一生快乐。
所以,移居美国的中国步步高电子公司创始人段永平说:“快乐人生才是最大的财富。
我见过太多的例子,很多人是因为有了钱以后变得不快乐了,而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有钱人因为钱而不快乐是很愚蠢的。
” 美国人评为最伟大的总统……林肯说:“你想要得到多少快乐,你就能得到多少快乐!即便让你拥有世界,如果你过得不快乐,那又有何意义?”美国哲学家边沁主张的功利主义认为:衡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以及一切法律的目的都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个人应当拥有最大限度的选择余地,因为他们自己才是自身利益的最好判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