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浪潮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浪潮10 中国纳税人·第9期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
——乔治·J·斯蒂格勒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区别在于兼并和收购过程中财务处理的设计。
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的公司根据双方或多方的利益组成一个新的公司。
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部分或全部购买另一家公司而成为一个控股公司,收购公司要承接被收购公司全部或相关部分的债权和债务。
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扩张与增长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通过内部或有机的资本投入实现增长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历史上共掀起过5次并购流浪潮。
4次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1897~1904年,1916~1929年,1965~1969年以及1984~1989年。
20世纪90年代早期,第5次并购浪潮的序幕也逐渐拉开。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88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以横向并购为主,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其结果以产生大垄断企业而著称。
今天的产业巨头起源于此的包括杜邦、标准石油、通用电气、柯达公司等。
除联邦反拖拉斯发执行不力外,公司法关于公司控股行为的规定逐渐放宽为并购创造了法律条件。
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是促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原因,全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地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但是虚假融资风险,1904年股票市场崩溃和1907年发生的银行业恐慌等的诸多金融因素作用导致了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束。
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于1916~1929年,主要以纵向并购为主,与第一次并购浪潮对比,很多不同的行业相互合并最后形成寡头而非垄断的行业格局,也造就了许多今天的著名公司,如通用汽车、IBM 等。
虽然1914年的克莱顿法案加强了反垄断条款成为阻止垄断形成的重要的工具,但是美国政府在反拖拉斯法的执法力度是有限的。
与此同时,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合作以扩大战争时期国家的生产力,这些都促进了并购活动的发展。
并购历史

结束的影响因素
1929年经济危机开始,这次并购浪潮结束。 前两次并购主要是以管理层发起的、友好 的协议方式进行,股东只是被动的旁观 者。
2018年12月10日12时 10分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丁友刚
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第三次并购浪潮:多元并购
时间:20世纪60年代 背景: •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在整个30年代一直 处于低迷状态,购并活动急剧减少。 • 40年代尽管政府指令及税收政策刺激了一些购并的 发生,但由于缺少技术和商业环境的重大变化,因 此购并规模比以前小得多,也没有出现什么新的购 并动机。 • 直到二战结束后美国取得霸权地位,到60年代美国 经济进入相对繁荣的“黄金时代”。
2018年12月10日12时 10分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丁友刚 19
特点
2、融资并购大行其道
• 金融工具的创新在这次浪潮中起了巨大作用。为了满 足大规模企业购并对巨额资金的需要,金融界大量发 行一种资信低、风险大、利率高的债券,这种债券被 称为“垃圾债券”。垃圾债券的出现,可以使小公司 用杠杆融资方式筹措巨资,进行收购活动。
时间:1895-1904 背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 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增加,劳动者大量 涌入城市,整个经济基础、能源交通设 施、生产技术、劳动力水平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一些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先进 技术的企业,迫切希望进入全国市场, 由地区性企业发展为全国性企业,以获 取规模经济效益。
2018年12月10日12时 10分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丁友刚 9
特征
2、部分企业为了达到寡头垄断而进行兼并 • 如:钢铁工业由美国钢铁公司独家垄断变成了 美国钢铁公司、共和钢铁公司和伯利恒钢铁公 司三寡头垄断. • 大约200家公司控制了美国国民经济的50%,形 成了“寡头垄断”经济。 • 在寡头垄断形成的同时,控股公司体制也随之 形成。从简单的股份制变为金字塔式的复合股 份公司。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布时间:2007-12-12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共经历了五次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第一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的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间,也就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其主要主要并购模式是横向并购,目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防御经济危机。
第一次浪潮期间,通过并购最直接的结果:一是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二是单个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垄断性的企业集团(托拉斯)。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高峰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在这五年中,以横向并购为主的浪潮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垄断利润。
根据Nelson(1959)的估计,被并购的企业达3000多家,3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并控制了全美产业资本的40%。
1863年设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后设立的波士顿证券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方便,应当说股票市场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浪潮的发展。
据统计,在此次并购重组的高峰时段,有60%的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的。
后期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反托拉斯运动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终结。
第二次浪潮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尽管横向并购模式仍占重头戏,但纵向并购也暂露头角。
本次并购浪潮导致产权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产权多元化的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次浪潮随之衰退。
第三次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此次并购浪潮的明显特点有二:一是混合并购超过横向并购居于主体地位,二是跨国并购异军突起。
至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总数比50年代初增长了80%以上。
本次浪潮因石油危机而走向衰落。
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 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D美国五次并购浪潮一、第一次并购浪潮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从1897年开始,到1904年结束,共经历了8年。
这8年间,共发生了2943起并购,平均每年368起。
这一时期的美国并购浪潮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过程,期间在1898—1902年间并购的数量达到了高峰。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最主要特征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即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
美国许多垄断巨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第一次并购浪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经济衰退,众多企业业绩不佳。
许多大公司认为,行业内有很多小又无效率的公司是行业整体业绩不良的重要原因。
它们发起成立信托公司,接受公司股东的委托,运用手中掌握的投票权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并购的决策。
它们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同行的竞争,获得规模效应,改善公司业绩。
造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
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它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变得更方便、更简易。
资本的易于获使得公司在进行并购时更容易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公司控股行为规定的放宽,允许企业为并购目的而收购其它公司的股票。
这些都为公司实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
横贯大陆的铁路,例如1869年完工的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将美国西部和其它地区连接了起来。
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地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对形成并购浪潮很重要,譬如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工厂大量替代传统的作坊式的工场,技术的革新和大机器的运用等。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周掌柜评论从美国并购活动的发展历程看,不同阶段的并购主要使用的融资和支付工具不断变化,监管制度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并购活动起到了关键助推作用。
美国市场的进化和中国市场是高度接近的,所以我们看美国并购的历史对于我们去思考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来源:老虎财经1. 美国并购发展史美国历史上共掀起过5 次并购高峰,前四次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1897~1904 年,1916~1929年,1965~1969 年,以及1984~1989 年。
并购活动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有所减少,但在90 年代早期又重新崛起,从而拉开了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序幕。
不同时期的并购浪潮都有其独有的特征,更促成美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次并购潮究竟如何演化的。
1.1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 年):横向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83 年经济大萧条之后,在1898~1902 年达到顶峰,最后结束于1904 年,这次并购几乎影响了所有的矿业和制造行业,其中某些行业特别显著。
据全国经济研究局Ralph Nelson 教授研究,金属、食品、石化产品、化工、交通设备、金属制产品、机械、煤碳这8 个行业并购最活跃,这8 个行业的合计并购数量约占该时期所有并购量的2/3。
这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主要有3 方面的原因:1)联邦反托拉斯法执行不力。
由于司法部人手不够,因此在20 世纪早期并购集中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反托拉斯法由工会代理来执行,导致反托拉斯法在这个时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横向并购和行业并购非常活跃。
2)公司法逐渐放宽。
某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要求,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他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可操作性更强,这为第一次并购潮的兴起及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大力发展,全国市场初成。
这是促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
第二章并购.pptx

2020/12/13
13
第二节企业并购简介
2.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与合作 分类
善意并购—指目标公司同意并购公司提出的并 购条件并承诺给予协助的并购行为。
敌意并购—指并购企业在目标公司管理层对其
并购意图尚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 目标公司强行进行并购的行为。
如深圳宝安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延中实业即属于 敌意并购,也是我国第一例。
收购,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股权或资 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投资行为。特点: 后者的法人实体地位一般不消失。
合并,两家或多家合为一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 设合并,兼并可理解为吸收合并。
2020/12/13
10
第二节企业并购简介
二、并购的类型
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业务性质,分为横向并 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策的改变,特别是对垄断管制的放松。 典型案例:时代华纳兼并美国在线、惠普和康柏
两大IT巨头合并、波音兼并麦道等。
2020/12/13
6
第一节 美国和中国的并购浪潮
二、中国的并购浪潮
1.第一次并购浪潮 时间:1980-1989年 产生背景: 典型案例:河北保定锅炉厂兼并保定风机
厂
两个弊端:违背了市场规律;破坏了优势 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
第二章 并购
主要内容:
美国和中国的并购浪潮 企业并购简介(并购概念、类型、动因和被并购
企业的动机) 并购的运作形式及程序 并购的相关决策(目标的选择、可行性分析、交
易价格的确定和融资管理) 企业并购的影响分析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反收购的策略与技巧
2020/12/13
1
第一节 美国和中国的并购浪潮
期。 产生背景: 特点:①金融企业成为并购主体②跨国企
五次并购浪潮

一、企业并购的内涵
1.企业兼并
• 指的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 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 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 吸收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 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丧失, 并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美国许多垄断巨 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如:美国钢铁集团、美国烟草公司、洛克菲勒 的标准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等。
二、第二次并购浪潮
• 时间:1916—1929年。 • 并购高峰:在1926—1930年间。 • 最活跃的并购领域:是钢铁、铝与铝制品、石
– 如一家纺织公司与使用其产品的印染 公司的结合(前向并购).
2.纵向并购(纵向一体化)
• 其目的主要是减少交易费用和协调成本, 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及成本,提高效率。
• 如中粮入股蒙牛,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3.混合并购
• 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 的并购。
• 目的在于通过分散投资、多元化经营降 低企业经营风险,达到企业资源互补, 优化组合,拓展市场活动空间。
油产品、食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行业。 • 最主要特征:纵向并购。 • 其结果是产生了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寡头公司
,如:通用汽车、IBM公司和联合碳化合物公 司。
三、第三次并购浪潮
• 时间: 1965—1969年间 • 最主要特征:混合兼并 • 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还首次出现了敌
意收购的案例,即目标公司不同意被收 购,但是,收购方却直接向股东提出有 诱惑力的要约收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一、第一次并购浪潮
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从1897年开始,到1904年结束,共经历了8年。
这8年间,共发生了2943起并购,平均每年368起。
这一时期的美国并购浪潮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过程,期间在1898—1902年间并购的数量达到了高峰。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最主要特征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即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
美国许多垄断巨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第一次并购浪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经济衰退,众多企业业绩不佳。
许多大公司认为,行业内有很多小又无效率的公司是行业整体业绩不良的重要原因。
它们发起成立信托公司,接受公司股东的委托,运用手中掌握的投票权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并购的决策。
它们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同行的竞争,获得规模效应,改善公司业绩。
造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
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它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变得更方便、更简易。
资本的易于获使得公司在进行并购时更容易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公司控股行为规定的放宽,允许企业为并购目的而收购其它公司的股票。
这些都为公司实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
横贯大陆的铁路,例如1869年完工的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将美国西部和其它地区连接了起来。
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地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对形成并购浪潮很重要,譬如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工厂大量替代传统的作坊式的工场,技术的革新和大机器的运用等。
但是以上三个原因是比较主要的。
(二)美国的第二次并购浪潮
第二次兼并浪潮也始于1922年商业活动的上升阶段,而终结于1929年严重的经济衰退的初期。
这段时间内内,因兼并而从美国经济中消失的企业数目近12000家。
范围涉及公用事业、采矿业、银行和制造业。
大约60%的兼并发生在仍然分裂着的食品加工、化学和采矿部门。
20世纪20年代的大部分兼并既包括IBM、通用食品、联合化学兼并案中
的产品扩张性兼并,也包括食品零售业、百货业、影院业的市场扩张性兼并以及采矿和金属业的纵向兼并。
第二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是纵向并购,即很多并购案例是通过并购将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零部件厂商都整合到一个公司里,各个工序相互结合、连续生产、形成一个统一运行的联合体。
这样的并购有助于生产的连续性,减少零部件的流转环节,节省交易费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譬如,这样的联合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工序产生的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更好地分配原料、动力,并解决原材料的后顾之忧。
大量的纵向并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整合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工业的效率。
对规模经济即最大利润的追求是弟二次并购发展的内因,外因则主要来则投资银行对利益的追求. 当时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多种金融工具的创新,为收购方市场融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低等级债券,低等级债券也叫低等级信用债券,高收益债券或垃圾债券。
(三)美国的第三次并购浪潮
第三次并购浪潮就发生于1948-1964年,在6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
仅1967-1969年三年高峰期就完成并购10858起。
和前二次浪潮相比,这次并购的特点之一是大规模的并购并不多,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企业。
与前两次并购浪潮不同,这次并购浪潮中许多并购案是跨行业的并购,即所谓多元化并购。
取这一战略的出发点是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公司的业绩平稳,有助于公司抵御各种商海风浪的冲击,就像股票投资一样,分散化的投资,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分散风险。
譬如,汽车公司经营旅行社,如果两个行业不相关,汽车市场不好的时候,旅游业并不受影响,汽车业的利润下降或亏损可以由旅游业的收益弥补。
第三次并购科技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的话,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带来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的各成员国减让关税的安排及长期只有一美元一桶的低石油价格大概可以说是另外几个十分重要的推动因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六十年代是美国反托拉斯、反垄断最严厉的时期,无论是在此之前还是之后,美国的反托拉斯、反垄断都没有那么严厉过,这也使横向与纵向并购的数量受到了限制。
如果说还有第四个原因,那就应该是六十年代美国股市的大涨,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从1960年为618点,到1968年时已涨到906点,上升了大约1/3。
股价的飞涨,使并购的成本下降,自然也会促进并购的增加。
但是,主要的原因应是前述的两个方面。
(四)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
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81—1989年,这又是美国从战后到那时经济持续景气最长的一个时期。
第四次并购浪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杠杆收购急速窜起。
杠杆收购与一般的战略收购不同,其主要目的不是整合上下游产品链,也不是为了更大的生产份额或更经济的生产规模,甚至也不是为了规避风险从事多元化的经营,其收购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一般是5—7年)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并购为的是赚取买卖的差价及并购交易的咨询服务费用。
第四次并购浪潮中敌意收购成为一个重要的特征。
不仅第四次并购浪潮的平均每起并购的规模要大大超过上次并购浪潮,而且大型并购案的数量要远远超过上次并购浪潮。
第四次并购浪潮,当时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多种金融工具的创新,为收购方市场融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低等级债券,低等级债券也叫低等级信用债券,高收益债券或垃圾债券。
美国八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仍然与科技发展的推动紧密相连,八十年代美国有线电视、无线通讯、家用电器和电脑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新兴行业的增长与传统产业的地位衰落(譬如钢铁、汽车行业)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新的一轮并购浪潮的到来。
(五)、第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第五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具体的说可以认为是1992年至2000年,但真正并购交易迅猛增长的年份是19960—2000年,在此期间美国一共发生了52045起并购案。
如论是总量还是年平均量都大大超过了第三和第四次并购浪潮的情况,特别是1996—2000年五年共发生了40301起并购案,平均每年达到了8060起。
美国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跨国并购的案例数量和金额均很高。
第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的兴起,其主原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兴起,这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而且也使得美国经济结构快速升级。
第五次并购浪潮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了。
经济一体化会推动并购,譬如欧洲的一体化导致了欧洲出现了许多大的并购案,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能更好地适应由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同时,并购也使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更加深了。
美国的并购浪潮也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了,巨型企业的合并不一定会导致竞争削弱,往往可能会使竞争在更大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下去。
巨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惨烈无情,尤其是在许多行业生产过剩的情况下,竞争失败者将被无情淘汰出局。
在这场大竞赛中,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攻城掠地,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易处于更为劣势的竞
争地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的并购浪潮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对电脑技术和网络软件以及数字化技术及其他各类高科技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要说第五次并购浪潮有什么负面影响的话,可以想到的有并购使企业其规模扩大、数量减少,垄断程度不断加剧,增加了全球经济动荡的危险性。
跨国并购跨越了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圈,所带来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企业文化以及理念的冲突,管理模式的互不兼容以及可能牵涉到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和不易处理的社会问题,都会使并购的后果变得不确定起来。
另外,并购在增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从属地位更加突出。